福建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

合集下载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1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

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

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广场,广场前为长宽均约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约百米长七八十米宽的莲花池。

莲花池外围盖有琉璃瓦顶的矮墙,东西设对称重檐牌坊式山门,题额为“鹭岛名山”,系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寺内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

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

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2各位团友,大家好。

再过五分钟,我们便可以到“千年古刹”南普陀寺了。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沿革。

南普陀寺最初建于唐朝。

初名普照寺,五代时,改名“泗洲院”,宋时称“无尽岩”。

清康熙二十三年由靖海侯施琅再次重建。

大家也许都知道,在浙江省有座普陀山,那它与南普陀寺有什么联系吗?对,有的。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_1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_1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各位宾客,如今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

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大概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

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以后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

我们如今看到的已别是印度的弥勒佛,如今中国大多寺院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肥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别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假如寺院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那个寺院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别开放,最多可吃两餐,别得留宿,假如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那个寺院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能够免费食宿,假如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院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因此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事实上云游僧人到此是能够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如今我们走出天王殿,寺院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如今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院中普通基本上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庙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造,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

关于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

关于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

关于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岚江路南端,与岚江公园隔岸相望,是中国南方著名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佛教胜地十大名刹”之一。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遗址。

现在,南普陀寺已经成为一个集佛教、文化、旅游、观光及休闲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胜地。

一、寺庙的历史南普陀寺的建筑群呈U形,前后距离超过100米,是福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自唐代开元年间始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南方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南普陀寺曾多次重建,最初由唐朝神宗年间福建道士法行大师所建。

宋代、元代、明清时期均曾经修葺。

现有的建筑群形制、建筑风格、彩绘、雕刻等方面主要是明代以后的作品,风格古朴庄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遗存意义。

二、寺庙的佛像南普陀寺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必定是绘制精美、造型逼真的观音大士佛像。

这些佛像的制作历史相当悠久,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

观音大士佛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佛教信徒朝拜的重要对象。

在寺庙内还有各种雕刻精美的佛像和千手观音、金刚等铜像,供信徒朝拜赞叹。

三、寺庙的建筑南普陀寺是一个坚实的建筑,它的主体建筑是砖土结构和木构柱架结构,风格古朴简单。

主持殿和大雄宝殿之间,有一条规模宏伟、内置藏经的“大街”。

该大街宽敞整洁,因沿街树立着众多的佛院,而被称为“佛陀殿堂大街”。

除了极为庞大的建筑之外,南普陀寺的建筑设计也十分细致。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天王殿”,一座建在南普陀寺正门之前,有狮子护守,门额上镶嵌着紫金泥金剪纸龙凤门额的佛殿。

据说每个过往的人都必须先在此拜礼,才能进入寺内。

四、寺庙的文化作为一个传统的佛教文化场所,南普陀寺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寺内不仅有各种佛教艺术品和编辑,还保存有许多与历史有关的文物,如清代的“天后堂”、石构涅槃佛像,藏经殿等。

南普陀寺内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每年到寺参观的人们都会沉溺在这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讲解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讲解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讲解
厦门南普陀寺是厦门最著名的寺庙之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梧村山南麓,距离厦门市区约8公里。

厦门南普陀寺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神秘的寺庙文化享誉海内外,深受游客们的热爱和欣赏。

导游词讲解:
大家好,欢迎来到厦门南普陀寺,我是本次导游的讲解员,我将向大家介绍南普陀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

南普陀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兴建时间约在1522年左右,它是福建省少有的一座汉传佛教寺庙,也是全国佛教协会全国重点寺庙之一。

南普陀寺曾于清朝咸丰年间遭受天灾和人祸而毁,经过多次修缮后,才恢复了原有的规模和格局。

南普陀寺的建筑结构是典型的门楼、山门、大雄宝殿和后殿的结构,大雄宝殿是这座寺庙的核心和精华,是佛教寺庙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的大小是三进五檐,高达
11米,内部供奉佛陀三宝卧像,云敞之上悬挂着巨大的佛光灯,为整个殿堂提供了神圣而温馨的氛围。

南普陀寺还有两座石刻佛像是最为著名的,一个是玉皇大帝造像,另一个是阿弥陀佛造像,这些雕刻精细、线条流畅的佛像成为该寺庙的重要景观之一,漫步在其中,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几千年前的佛教时代。

南普陀寺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以法会文化、佛事礼仪文化、佛教艺术文化等最为突出。

通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体验到佛教文化中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更加深刻地理解佛教教义。

最后,我要特别提醒大家,南普陀寺是一处宗教场所,我们要更加尊重这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不可大声喧哗,不可随便触碰任何文物和佛像。

同时,特别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清静,爱护和保护这些文化和历史遗产。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参观,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南普陀寺中更多的故事和秘密,共同感受这片神圣的土地所带来的力量和宁静。

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

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

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福建南普陀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坐落在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区崇安镇。

该寺是福建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华尤林”第一名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是介绍这一座佛教寺庙和景区的重要文化和历史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历史福建南普陀寺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各朝的多次修缮和扩建,是一处典型的古建筑群,包括佛殿、佛塔、楼阁、假山、池塘、亭台等建筑,展现了古代寺庙修建的规模和水平。

福建南普陀寺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国家AAAA级景区。

二、建筑风格福建南普陀寺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宋、元、明、清的影响,是典型的南方古建筑,宏伟而又精致。

寺内的大佛殿、千佛阁、露天佛像等建筑物,神秘而又威严,若隐若现,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塔,塔高16米,内部是光明顶。

三、寺庙文化福建南普陀寺是一座高僧辈出的佛教寺庙,与浙江弘法寺、江苏灵山寺并称为“中国三大南山”。

在寺庙文化方面,福建南普陀寺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寺内有《南普陀寺壁画》和寺钟两大珍藏,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珍品之一。

同时,寺内还有著名的道场佛家文化、寺庙布施文化、玉佛养生文化和石佛文化等不同的佛教文化。

四、旅游特色福建南普陀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主要特色之一。

来到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寺内的佛像、壁画、佛塔、云梯、饱览寺庙文化之余,更可以在茶园休闲、旅游购物、采摘茶叶、品尝茶叶等活动中体验炎黄文明的优美风光。

特别是在每年的寺庙节日,福建南普陀寺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各种庙会和观光活动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作为一座佛教寺庙和文化遗产,福建南普陀寺在为游客提供精彩旅游体验的同时,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参观福建南普陀寺,游客们一定会被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南普陀寺导游词最新

南普陀寺导游词最新

南普陀寺导游词最新南普陀寺导游词最新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南普陀寺导游词最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假的一天早晨,天气格外晴朗。

我和妈妈一起乘火车来到特区——厦门游玩。

一到厦门,我们又乘21路公共汽车来到向往已久的'南普陀。

南普陀是厦门的名刹古寺,在这里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忠诚老实的和尚。

我们一跨进南普陀的大门,迎面飘来的是香火冒出的镜绕烟雾。

当我们漫步来到“天王殿”时,我的目光一下子被这四大金刚吸引住了。

你瞧,他们个个睁大圆溜溜的眼睛,怒视着周围的一切。

手中还拿着各种法宝,站立不同的姿势,庄严肃静的神态,威风凛凛地守卫着“天王殿”。

我们再往里面望一望,“天王殿”正中坐着一尊巨大的“阿弥陀佛”铜像。

这位“阿弥陀佛”日日夜夜就是笑呵呵地迎接四面八方的中外来宾,真不知道他心里究竟有多大的喜事,才使他高兴成这副模样。

他整天满面笑容的样子,烧香拜佛的人们都称他为“笑佛”。

接着,我们又来到长廊道上,这条长廊整齐地排列着神采奕奕,姿态不一的十八罗汉。

这十八罗汉的表情各异,有的站、有的坐、有的卧、有的仰、有的忧、有的喜、有的哭,还有的笑,真是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刚从天上降临人世间时不同表情的流露。

再接着穿过长廊,绕过大雄宝殿,又穿过了许多宫殿,最后我们来到后山前。

站在山脚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

我们沿着一条石径小道一步一步蹬上山顶,我们站立在山顶上,迫不及待地往下俯视,只见整个寺庙被一片烟雾绕绕着,且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

眺望远方,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显得十分美观。

一条条大街小巷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景色优美。

啊!我们能在这仙山佛界的世外桃源之中闹游着,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我们凝视着令人陶醉,美丽又迷人的景色,我情不自禁地称赞道:“南普陀,你真美!”。

【优质】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范文-范文word版 (3页)

【优质】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范文-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范文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

始建于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

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寺内明万历年间血写的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

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

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

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关于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5篇

关于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5篇

关于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5篇关于福建南普陀寺的导游词5篇(一)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

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0xx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

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

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

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南普陀寺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

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

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

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
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
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

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

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

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

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

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

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

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
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

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

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
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