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8上第一单元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梳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A.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弦乐器(二胡、京胡、琵琶、提琴等)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笛、箫、黑管、号等)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锣、鼓等)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一般说来,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C. 声波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可将不可见的声波与可见的水波进行类比,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发声停止是指声源停止向外界传送声波,而已经传送出去的声波仍可继续传播.如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人们在看到闪电后几秒钟才听到雷声,此时声源处的振动早已停止了.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山崖、墙壁、高大建筑物等障碍物,就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若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 S,人耳就能听到回声,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修建剧场、礼堂、音乐厅都要考虑回声,以免影响音响效果.声音的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回声现象制成的回声测深仪、水声定向器、超声探伤仪等广泛应用于矿床勘探、材料探伤、水深测量、鱼群探测等方面.两列声波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相遇如振幅增大,响度就增大,这种现象在声学上叫做声音的共鸣.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在制造时都充分考虑了这一原理.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也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更好.播音室内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的材料来减少杂音的干扰.D.声能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声能逐渐减小,若设法使声波向某一方向传播,则声能就集中,声波就能传得远些,医用听诊器、广播喇叭之所以制成那种形状,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E.声速(1)定义:叫做声速.(2)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米/秒.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2.乐音的特征A. 乐音的三要素、和组成声音的三要素.(1)响度①定义:声音的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②决定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2)音调①定义:声音的叫做音调.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为 (Hz).②决定因素:声音的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弦乐器的音调决定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弦的材料(密度)一定时,弦越短、越细、越紧,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85 Hz~1100 Hz之间,一般说来,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为90 Hz~140 Hz,而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为270 Hz~550 Hz,所以女子说话的音调比男子高些,儿童声带更短、更薄,童音的音调比成人的高.(3)音色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又叫音品.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可能相同,但音色不会相同.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音色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不同的.B声音的听觉辨别及其应用在欣赏音乐时,乐队里有各种乐器齐奏,它们的音调一样,但我们还是能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里的区别就主要是音色.3.令人厌烦的噪声A. 声音的分类(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乐音好听悦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噪声难听刺耳.(2)从人的心理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由于声音很难用精确的物理定量来划分,而心理评价又带有很重的心理成分,因而声音的分类通常只能是相对的.B.噪声的来源按噪声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三类:工业(包括建筑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C. 噪声的危害人们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响度.0 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分贝值越大,响度越大.(1)噪声对人的影响不同分贝的噪声,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30~40 dB是对人较为理想的声音环境.70 dB 以上的噪声干扰交谈,90 dB以上的噪声将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l50 dB及以上的噪声会导致人的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2)噪声的物理危害高强度噪声能够损害建筑;在特高强度噪声下,就连发声体本身也可能因疲劳而损坏. D.噪声的控制噪声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与介质的传播人耳鼓膜的振动.(1)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①控制噪声声源.可以更换或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部件,在噪声源的周围加吸声、隔声的罩子,还可以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②阻断噪声传播.可使装有噪声源的厂房让窗背向居民区,可以植树造林、建立隔音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若条件许可,三管齐下,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效果将更好.(2)以声消声根据声波的干涉原理,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与原来反相的新噪声,使之与原噪声相叠加,它们相互抵消而变得寂静无声.这种“以声消声”的新的反噪声术称做“有源消声技术”.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A.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 000 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于20 000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也叫做亚声波.每个人的听觉范围并不相同,尤其以年龄不同而差异显著.有些儿童可以听到低于20 Hz、高达30 000 Hz甚至40 000 Hz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听的最低频率将升高,能听见的最高频率将降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只能听见1000~4000 Hz的声音.B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1)方向性好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进行水中观察和测量.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及多普勒效应制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2)穿透能力强在一些不透明的固体中能穿透几十米的厚度.以上两个特点使得超声波成为探伤、定位等技术的重要工具,如制作A超、B超、M超仪. (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可以用来粉碎人体结石,对硬质材料作切削、凿孔、焊接等加工以及用来清洗、消毒等.C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1)特点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可通过次声来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以及监测核爆炸.(2)危害人体各部分器官的振动频率一般处在5~20 Hz的次声频段.如胸腔为5~9 Hz,腹腔为6~10 Hz,心脏为5 Hz,盆腔为5 Hz,头部为20 Hz,全身为5~20 Hz.频段为5~20 Hz的次声波容易通过共振机理使人受到伤害.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严重伤害.次声波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会造成破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6.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7.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影响声速的因素喂介质和温度。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2距离声源远近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等。
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三、乐音与噪声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声。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声。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2交通噪声○3生活噪声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2传播途中○3人耳处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2吸声○3隔声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苏科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总结

定位、测距、测速、清洗、 焊接、碎石、成像 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次声波
9
再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声源做无规则振动
环保角度
联系
7
第一章 声现象
2、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①在 ③在 处减弱。 处控制。② 在 控制。
3、人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响度),符号 。人 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保证正常工作学习,声音不能 超过 ;保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4、当今社会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废气污染以及 。
,叫做声能。
。
6、声音在每秒中传播的距离叫做 . 通常情况下(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
2
第一章 声现象
部分相关实验:
3
第一章 声现象
二、 乐音的特性
1、乐音的三个特性: 2、声音的 、 、 。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有关, 越大,响度越 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的
大。响度还与
、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 越高, ,单
3、声音的高低叫做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音调越高。 4、 是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其含义是 位: ,符号 。 5、弦乐器的音调和弦的 、 、 有关。
6、声音的特色,称为 。音色是由发声体 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部分相关实验: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响度和音调:
探究隔音材料的性能
6
第一章 声现象
三、 乐音和噪声
1、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乐音 主观感受 物理学角度 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 作和休息的声音 都是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乐音可以成为噪声, 噪声一定不会成为乐音。 悦耳动听,令人愉快 声源做规则振动 噪声
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苏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苏科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科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声现象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5.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6.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7.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1.1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打击乐器: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管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右图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图中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易于观察研究方法: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罩响铃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回声测距测量地月距离,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研究方法:推理法(理想实验法)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 s ;距离计算公式是 s=vt ;时间的计算公式是 t=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A. 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B. V 固>V 液>V 气;C. 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人与障碍物距离大于17m 。
1.2乐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由声源振动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Hz 。
)波形图疏密不同,音调不同。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还与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波形图上下宽窄不同,响度不同。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色。
由声源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波形图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改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厚薄,会使音调发生改变。
长、粗、松、厚,音调低。
短、细、紧、薄,音调高。
是否用力,会使响度发生改变。
1.3噪声及其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190Hz,高于2019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单元要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要点归纳【知识网络】【知识归纳】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3.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40 m/s;在水中传播速度约1500 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约5200 m/s.4.回声现象: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二、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强.3.音色:声音的品质,是由发声体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音色不同,声波的波形不同.三、噪声1.噪声的危害:人们把噪声称做“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噪声除了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2.噪声的等级:人们用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 dB,90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3.噪声的防止: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1)控制噪声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2)阻断噪声的传播(主要方法是隔声、吸声和消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四、超声波和次声波1.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有广泛的应用.2.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可用来预报地震等.专题应用解读专题一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人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发声的频率在20~ 20 000 Hz之间;(2)要有传声的介质;(3)要有正常的听觉系统,在分析声音的传播条件时要抓住“需要介质”这一关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声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能传声.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湿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例1】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鸟儿啼声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人耳的.【解析】我们听到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答案】空气【例2】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解析】钢管中的声速大于空气中的声速,故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答案】C专题二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在区分声音特性时,要知道:①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变,响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③音色是我们分辨声音的重要特征.【例3】英年早逝的相声演员洛桑生前其口技功夫堪称一绝,他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声,这是因为洛桑发出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几乎相同,使观众难以分辨.洛桑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填一种介质的名称)传到观众的耳朵的.【解析】口技主要是模仿各种物体发声的音色.【答案】音色空气【例4】胆子小的人特别害怕打雷,这主要是因为雷声的( ).A.速度快B.响度大C.音调高D.音色差【解析】胆子小的人特别害怕打雷,是因为雷声大,即响度大.【答案】B专题三控制噪声的途径在解释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问题时,掌握乐音与噪声的联系,知道乐音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变成噪声,控制噪声应着眼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环节,最根本的就是消除或降低噪声源的响度.【例5】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在_______和_______控制了噪声.【解析】甲图“禁止鸣笛”的实质是不能发出声音,这是在声源处控制了噪声的产生;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隔音墙后会反射回来,从而减小了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影响,因此隔音墙的作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声源处传播中【例6】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控制噪声污染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的传播;三是在人耳处防止声音进入人耳,题中描述的四个措施中①③④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声音的传播,②是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四个措施均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答案】D专题四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例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减弱噪声【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液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大于气体中的声速,故A选项错误;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可以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判断说话者是谁,故B选项错误;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故C选项正确;“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选项错误.【答案】C1、Be honest rather clever 20.7.187.18.202022:5822:58:05Jul-2022:582、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八日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3、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easy.22:587.18.202022:587.18.202022:5822:58:057.18.202022:587.18.20204、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own.7.18.20207.18.202022:5822:5822:58:0522:58:05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Saturday, July 18, 2020July 20Saturday, July 18, 20207/18/20206、I have no trouble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 woman and a diplomat [in Gha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引入:佛经中记载人有六根,曰:眼、耳、鼻、舌、身、意,据说六根皆除即可成佛。
我们都没有成佛,所以六感对我们普通人还是极为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并认知人的听觉器官所感受到的一种刺激信号---声音。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注意:振动必定产生声音,但是未必都能听到
此处进行钢尺小实验。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4)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因为声源停止发声,但是已经发出来的声音并没有消失,
还在介质中传播
2、声音的传播
(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常见的介质有空气、水、钢铁等。
(3)介质的种类: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
(4)真空不能传声。
(5)声音具有能量。
3、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V固>V液>V气(也有例外)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3)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
扩展:0摄氏度时声音传播速度为331m/s;温度每升高一
度空气中的声速将增大0.6m/s。
(4)回声
●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
了回声。
●声源发出的声音,只要遇到障碍物就存在回声。
只不过
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回
到人耳(大于0.1秒)人们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回声测距: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二
分之一。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构造
(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3)空气传声途径:声源→空气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
(4)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
第二节乐音的特性
引入:20世纪有这样三个人,他们用无人能及的高亢的嗓音征服了无数歌迷的心,2001年他们来到中国,在紫禁城举办的专场演唱会让数以亿计的中国听众记住了他们。
他们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
在认识到了声音的产生原因之后我们要来一起探讨一下声音的特性以及其千变万化中遵循的的规律。
1、音调
(1)定义:声音的高低。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扩展:海因里希·鲁道夫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并揭示了光的本质是电磁波这一千古谜团
(3)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4)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20000Hz
(5)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扩展:超声波的应用:B超,超声波清洗机。
次声波的应用:用于预测自然灾害,次声武器。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强弱叫振幅。
(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3)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及传播环境有关
3、音色
(1)定义: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有品质。
(2)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第三节噪音及其控制
引入:
1、乐音与噪声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3)通常生活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
如果有干扰的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的声音,一律归
类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
(1)人们把噪声称做“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噪声除了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
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
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2)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所能听到的最弱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声音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3、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1)控制声源(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2)阻断噪声传播(主要的方法是隔声、吸声和消声)
(3)在人耳处减弱(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
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引入:
1、声的分类
(1)可听声: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000Hz之间,我们称之为可听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及应用
(1)不同的动物听觉范围不同,有些动物,如蝙蝠、海豚、飞蛾等能听见频率高于20000Hz的超声,而大象、鲸等能听
到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
(2)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能量等特点,人们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等特点制成了声纳装置。
(3)超声波能够成像,如B超;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动,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
波还能使塑料之间摩擦生热,从而黏合在一起,商店里的
超声波焊接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次声波知识
(1)生活中的次声波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以及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陨石
坠落、地震、台风、海啸等都能产生次声波
(2)次声波的特点是可以传播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预报地震、台风、海
啸和监测核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