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机升降思想治疗肿瘤的理论研究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陈赐慧;花宝金【摘要】黄元御为清代名医,其学术特点以中气升降为主,贯穿于理法方药之中.肿瘤的治疗亦提倡重视后天脾胃功能及气机升降的作用,与黄氏学说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浅述黄氏的思想及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2(040)005【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黄元御;学术思想;肿瘤【作者】陈赐慧;花宝金【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清代医家黄元御(1705-1758),又名玉璐,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
山东昌邑人。
黄元御碑文评:“先生少负奇才,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
”三十岁时因目疾为庸医误治,使左目失明,悲痛之余,发奋学医,自述[1]“纵观古今医学数百种”,“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声心渺虑,思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载而悟”。
后世医家评述他“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乾隆曾亲题“妙悟岐黄”赐匾。
学术上推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和张仲景并称“四圣”,因其著作“争光日月”。
黄氏十分重视阳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崇尚脾土。
主要著作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等十一种。
其中尤以《四圣心源》为代表。
黄元御对于肿瘤的治疗著述不多,散见于《四圣心源》劳伤解、鼓胀根原、噎膈根原、积聚根原诸篇。
然其思想对于肿瘤治疗临证颇有助益,试述如下。
1 保护阳气为立命之本黄元御因其年轻时被庸医大剂寒凉药所误而致失明,再加之金元之后“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法…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故对“贵阴贱阳”、滥用寒凉之流深恶痛绝。
黄氏宗《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学说,并受张景岳“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影响,认为人身立命,阳气为本。
从《黄帝内经》气机升降出入学说谈升降沉浮药性理论之渊薮

•论著.从《黄帝内经》气机升降出人学说谈升降沉浮药性理论之渊薮杨曙光,王鹏(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12)摘要:文章从气机升降出入对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药上的影响,人体h j自然界气机运动的协调统一,药物气味厚薄与阴阳升降的联系等方面,对《黄帝内经》中又丁•升降沉浮的内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
认为《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气机T I•降出入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机失调则会导致相应的病理病势趋向,提出了治疗州药时遵循平衡升降的原则,初步休现r药物气味厚薄与升降沉浮药性的密切联系《黄帝内经》中的升降理论|丨:是中药升降沉浮药性理论的根本起源,后世歴家和学秆研究发展升降沉浮药性理论,必先追本溯源:关键词:黄帝内经;气机;升降沉浮;药性;气味厚傅基金资助:国家A然科学基金项0(N〇.81673622)Exploration on the origin of the rising and sinking drug property theory from thetheory of qi movement in H uangdi N eijingY A N G S h u-g u a n g,W A N G P e n g(A n h u 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 h i n a)A 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s about the rising and sinking in Huangdi Neijing w ere systematically s u m m a r i z e dand studied fro m the aspects of the effects of the qi m o v e m e n t o n h u m a n physiology, pathology a n d the medication treatment,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of qi m o v e m e n t in h u m a n b o d y and nature, a n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i a n d flavor of thick a n d thinand rising a n d sinking of yin a n d yang. I t is believed that the Huangdi Neijing establish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theory of qirising a n d sinking property theor>,. I t w a s e x p o u n d e d the qi rising and sinking w a s the basic manifestation of h u m a n physiological funclion, a n d the disorder of qi m o v e m e n t w o u l d lead to the corresponding pathological trend. T h e principle of balanced risingand sinking w a s put forward in the treatment a n d medication, w h i c h initially reflecte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 et w e e n the qi andflavor of thick a n d thin a n d the rising a n d sinking property theory. T h e s e theories of ascending a n d descending in Huangdi Neijingare the fundamental origin of the rising a n d sinking property theory. Later medical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w h e 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floating and sinking medicine property theory , m u s t first trace to its origin.K e y w o r d s:Huangdi Neijing:Qi m o v e m e n t: Rising a n d sinking; D r u g property; Qi and tlavor of thick and thin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 i n a (N o.81673622)中药升降沉浮的药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 要组成内容,其理论基础起源于《黄帝内经》的气机 升降学说。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认为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由人体内部的气机所调配的。
气机升降的顺畅与否,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中医中经常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来治疗各种杂病。
中医认为,气机升降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气机上升、气机下降、气机进入、气机出出去和气机转化。
这些气机的升降都需要通过脾胃运化和肺气调和的协同作用来达到,从而使人体健康。
气机上升主要指的是胃气和气机向上运动,包含口唇转红、呕吐、嗳气、头晕、眩晕、恶心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升散郁气、宣透升清的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升阳补中汤、补中益气汤等。
气机下降主要指的是肺气和气机向下运动,包含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痰多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降止咳逆、清肺止嗽的方剂,如桑菊饮、小青龙汤、参苓白术散等。
气机进入主要是指空气和营养成分进入人体,包含口渴、口干、欲饮冷饮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利咽清热、滋阴润燥的方剂,如麻杏止咳汤、清开灵等。
气机出出去主要是指排泄体内有害物质,包括大小便、汗液等,如口渴喜饮、恶心呕吐、大便干燥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通腑泄热、润肠通便的方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金匮肾气丸等。
气机转化又称为“津液代谢”,以水液代谢为主要运动,包括津液过多、过少、无力等症状。
治疗这类病症,一般会选用滋阴润燥、消肿利尿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等。
总之,中医气机升降治疗杂病的原则是从五个方面入手,运用不同的方剂针对不同的病症,调节气机的顺畅,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治疗方法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理论的临床应用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理论的临床应用作者:蔡乐婷李平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6期【摘要】元气这一概念始于道家学说,由哲学概念演变而来,后引入医学领域赋予理论内涵。
元气理论初现于《内经》,后世医家对元气理论不断进行充实提高,并以此提出不同疾病的病机。
李平教授基于中医元气理论,认为肿瘤有其独特病因病机,提出肿瘤病机新论,其中元气异常化生是瘤毒形成之根本,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文章对李平教授“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理论之元气溯源及临床应用浅析,并基于元气渊源,结合西医学及临床经验,以图将会进一步推动元气理论的创新研究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元气学说;肿瘤病机;临床应用;医案【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2-0001-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2.zgmzmjyyzz202412001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bnormal YuanQi Metaplasia and Endogenous Tumor Toxicity”CAI Leting1 LI Ping2*1.Graduate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3. Department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 Onc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Abstract:The concept of Qi began in Taoism, evolved from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 and was later introduced into the medical field to give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The theory of YuanQi was first appeared in the Internal Classics, and and doctors of later generations constantly enriched and improved the theory of vit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ogenesis of different diseas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yuanq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or Li Ping believes that the tumor has its own uniqu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d puts forward a new theory of tumor pathogenesis,among which abnormal YuanQi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umor toxicity, and is used to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raceabil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rofessor LiPings theory of “abnormal metaplasia and endogenous tumor toxicity”,based on the origin of the Qi, combined with modern medic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Qi theory.Key words:The Theory of Primary Qi; Tumor Pathogenesis; Clinical Application; Medical Case1 中醫元气学说发展与应用“元气”概念首次见于战国道家著作《鹖冠子》,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元素[1]。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疗理论博大精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治疗杂病的重要心法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气机升降运动的规律,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理论指导之一。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医师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气机升降的规律、气机升降与脏腑关系、气机升降与疾病的关系等。
气机升降是指脏腑气的升降运动规律,是中医医师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规律。
从中医的角度看,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经络运行、气血运行、形神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之一。
气机升降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蕴藏机体精华的重要器官,脏腑功能的协调运行对维护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气机的升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主疏泄,气机升发;肺主呼吸,气机降摄;心主血脉,气机升降调节;脾主运化,气机升降协调。
了解气机升降对于掌握脏腑功能运行规律、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气机升降与经络运行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经络是脏腑功能和气血活动的通道,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
气机的升降对经络运行有着直接的调控作用。
气机升降与经络畅通有关,气机升降与经络瘀阻有关。
在临床上,中医医师可以通过气机升降的理论来调节经络运行,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有许多重要的临床经验。
中医医师可以根据气机升降的规律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诊断时,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脉情况,来了解气机升降的状态,以及脏腑功能、经络运行和气血运行的情况,从而确定病情的性质和轻重。
在治疗时,中医医师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经络运行、气血运行等,来改善气机升降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应用气机升降理论探析经方治疗“咳嗽上气”

咳嗽发作 ” 。
这些 治法 均体 现 了升 降理 论 的应 用 。如后 世 提 出太 阳
病是 营卫 出人 之机失 调 ; 阳明病 是 阳土之 气不 降 ; 少 阳
生 理 之本 , 又是 病理 之源 , 如《 素问・ 六微 旨大论 》 言“ 出 入废 则 神机 化 灭 , 升 降息 则气 立 孤危 , 故 非 出入 , 则 无 以生 、 长、 壮、 老、 已, 非升 降 , 则 无 以生 、 长、 化、 收、 藏。 是 以升降 出入 。 无器 不有 ” 。从 而可 以看 出气 机升 降 与 脏腑 的生 理 、 病理 变化及 治疗有 着 密切联 系 , 而在 临床
痿、 肺痈 的基本 症状 是咳 嗽上气 。 黄 元御认 为脾 土是气
化 升降 之枢机 , 是维 持脏 腑气机 升降有 序 . 保 证 人体 下 温 上清 , 水火 既济 的基础 。 正 如其 言“ 升水 木而 降火 金 , 其权在 土 ,土气不 运则 四维莫转 ” , “ 脾升 则 肾肝亦 升 ,
・
2 0 7 2・
中国 中 医急 症 2 0 1 3年 1 2月 第 2 2卷第 1 2期 J E T C M. D e c . 2 0 1 3 . V o 1 . 2 2. N o . 1 2
・
医 籍 研 析 ・
应用气机升 降理论探析经方治疗 “ 咳嗽上气 ”
徐 铁 有
( 北京 市延庆 县 中 医医院 , 北京 1 0 2 1 0 0 )
上运 用气 机升 降理论 分 析 、 解 释病 因病机 、 症 状表 现 和 预后 转 归 , 治 疗现 代临 床各种 疾病 , 往往 受 到事半 功倍 的疗 效 . 充分 显示 了气 机理论 的 临床实 用价值 。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心法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是中医传统理论的核心之一。
气机升降理论是指人体内的气机(气血运行的规律)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疾病,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的规律,恢复人体的生命活力,达到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杂病的心法。
一、气机的升降规律气机的升降规律是指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有升有降,升降之间相互调节,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
气机的升降规律涉及到人体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四肢百骸的运动、新陈代谢的变化等方方面面。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天地相应,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气机的升降也受到阴阳五行的调控。
在人体内,气机的上升主要包括气和血循环、水液代谢、精神活动等方面,而气机的下降则包括排泄、新陈代谢、进食等方面。
气机的升降规律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对于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气机升降理论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运用胃肠疾病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如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胃是水谷精气之源,具有宰牲、制气的功能,属于上升的气机。
而肠是水涎脏府,具有传导、化余的功能,属于下降的气机。
对于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医常常运用升降法则,通过调节脏腑的升降功能,恢复其正常活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心脏具有主导气机运行的功能,血液则随着气机的升降而流通输送。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心脏的升降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神经系统疾病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中枢,如头痛、失眠、抑郁等。
根据气机升降理论,中医认为大脑是气机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受到气机升降的调控。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常常通过调节气机的升降规律,疏通气机的运行通路,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陈顺泰;花宝金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7(32)10
【摘要】李东垣继承先贤理论,系统总结、阐发脾胃的生理功能与发病特点,形成了以脾胃功能为核心,气机升降为主线,甘温除热降阴火为具体措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
目前肿瘤的中医治疗同样强调改善脾胃的功能及气机的升降,与李东垣学说颇有相似之处。
因此,深刻理解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并灵活运用,对肿瘤的防治意义重大。
【总页数】3页(P1821-1823)
【关键词】李东垣;“补中、升阳、降阴火”理论;肿瘤;中医理论
【作者】陈顺泰;花宝金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3.05
【相关文献】
1.应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J], 石燕萍;韩俊阁;曾双辉
2.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肿瘤并发萎缩性舌炎效果分析 [J], 刘现军;
3.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消渴病治疗启示 [J], 董广通; 魏军平
4.李东垣"补中升阳,潜降阴火"调脾胃的探析 [J], 姜玉玲
5.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炎52例 [J], 何建平;严婉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机升降思想治疗肿瘤的理论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01T16:57:59.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汪莉杨桂华丁金芝[导读] 现代中医对于肿瘤类疾病的认识,多认为是在“虚”、“毒”、“痰”、“瘀”的基础上互相影响产生。
汪莉杨桂华丁金芝
(辽宁省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116000)
【摘要】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尤其在中医学中,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更是讲究。
肿瘤的治疗亦提倡重视后天脾胃功能及气机升降的作用,清代著名医者黄元御在此颇有研究,现本文就根据黄元御的升降中医理论为根本对肿瘤治疗进行研究。
【关键词】气机升降肿瘤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56-01 一、保护阳气
阳气旺盛,则化生阴精,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
阳气旺盛,生机振奋,神安体健,则百病不染。
阳气若伤,群阴即起,则百病皆作。
黄氏认为:“阳性动而阴性止,动则运而止则郁;阳盛而生病者千百之一,阴盛而生病者尽人皆是”;“人之衰也,火渐衰而水渐长,燥日减而湿日增,阳不胜阴,自然之理…扶阳抑阴为不易之道”。
基于这种崇阳的思想,黄氏临证多从阳衰、水寒、土湿、木郁而立论,治疗从扶阳抑阴入手,处处顾护阳气,用药喜温热而远苦寒,擅用甘草、干姜、桂枝、茯苓、半夏。
《四圣心源》载方140首,其中107方用甘草,78方用茯苓,70方用桂枝,39方用干姜。
肿瘤的发病目前多基于“内虚”学说。
如张景岳认为“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其内虚分阴虚和阳虚,然临床多见阳虚之证。
如孙秉严即认为肿瘤发病时内虚以阳虚寒凝为主,并通过甲印、腮印、舌印验之临床,用药多以温阳散寒之品。
李可临证亦多用附子等大热之品,以去除体内沉寒固疴。
从临床治疗来看,除却放疗,因外来热毒之邪损伤人体,多表现为阴虚热毒症状之外,手术、化疗等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现为人体元气的损害,尤其以脾肾之气损害多见,故而多见阳虚症状。
临床治疗肿瘤时,需注意时时不忘顾护脾肾之阳气,辨证加用附子、干姜、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温补脾肾阳气之品。
另外,黄氏注重阳气取其“动”的特点,认为阳气的周流非常重要,临证不以大热之品纯补,而注意运化阳气,阳气化则不壅,故能温煦振奋、行气利水,发挥其生理功能。
二、气血升降
古代对于肿瘤的认识以“积聚”为主。
黄氏认为:“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
血积为癥,气积为瘕。
”并且从中气升降的角度阐述积聚产生的原因“溯其原本,总原于土。
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
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
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癥瘕弗病也。
积聚之病,不过气血…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气聚者,血无有不积,血积者,气无有不聚,但有微甚之分耳。
”具体到肿瘤的产生,类似于肝癌的“鼓胀”,黄氏认为“中气之败也”,“气不化水,则左陷于下而为气鼓,水不化气,则右逆于上而为水胀,而其根,总因土湿而阳败。
湿土不运,则金木郁而升降窒故也。
”对于“噎膈”,黄氏认为“阳衰土湿,上下之窍俱闭也”,“肝脾遏陷,下窍闭涩而不出,肺胃冲逆,上窍梗阻而不纳,是故便结而溺癃,饮碍而食格也。
”而且因上窍不开“雾气堙瘀,化生痰涎”出现呕吐涎沫的症状。
对于类似于胃癌的“反胃”,认为主因“阳衰土湿,下脘不开也。
”对于积聚产生的下寒而上热的病机,认为“气聚则金水失其收藏,阳不下蛰,是以寒生。
坎阳左升,而化木火,及其成火,而又含阴精,故上焦不热,血积则木火失其生长,阴不上根,是以热作。
”颇似肿瘤病人临床常见的癌性发热。
而对于积聚的治疗,黄氏认为“其内在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药消之。
”并且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者,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
现代中医对于肿瘤类疾病的认识,多认为是在“虚”、“毒”、“痰”、“瘀”的基础上互相影响产生。
临床除应用扶正培本之法补虚培元之外,多兼以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解毒攻下之法。
脾胃为生痰之源,因此燥湿化痰之本在于脾胃的调治,脾喜燥而恶湿,脾运则痰湿自除。
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在临床上目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根源多因气滞血瘀,即黄氏所谓的气血升降失调,瘀滞而成。
而解毒攻下法多用清热解毒,通腑泄下之法,主要以降为主。
因此,根据黄氏的理论,立定中土,以气血升降为主线,灵活应用扶正、解毒、祛痰、化瘀之法,即可使中气轮转,四维周流,使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恢复正常,达到减轻病症甚至恢复健康的目的。
三、崇阳温补
黄氏因受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及中气升降学说的运用,临证处方多以崇阳温补为主。
其书中根据自己的学说自创方剂多首,用药多以甘草、干姜、桂枝、茯苓、半夏等为主。
而且黄氏对于药性的理解,也以自己构建的中气为主的脏腑气机运动理论为基础,将药物分为土、木、金、水火四类,从而在理法方药上保持一致。
如黄氏将甘草放于诸药之首,将其功效总结为:“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并进一步指出“脾胃者,精神气血之中皇,凡调剂气血,交媾精神,非脾胃不能,非甘草不可也。
”而且认为前人谓呕家和中满者忌甘草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附子的论述,黄氏认为其“沉重下生,走太阴而暖脾土,入少阴而温肾水,肾水温则君火归根,上热自清。
也是从中气为主的角度,认为附子温脾,待脾气温则水火自然交融,可治水火不交之病。
在积聚相关病症的治疗中。
黄氏对“噎膈”的治疗,认为“庸工以为阴虚燥旺,用地黄、牛乳滋润之药。
更可诛者,至用大黄,噎病之人,百不一生。
尚可寿及一年者,若服汤药,则数月死矣。
”自创苓桂半夏汤,方用茯苓、泽泻、甘草、桂枝三钱、半夏、干姜、生姜、芍药。
对于“反胃”,则以姜苓半夏汤补中降逆而润肠燥,方用人参、半夏、干姜、茯苓及白蜜。
临床所见,晚期肿瘤患者及手术、化疗后的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偏溏这类脾虚湿盛的证候,临证以四君子汤或理中汤加减,每每获效。
而黄氏所创各种方剂,亦以温中燥土为主,对于此类脾虚湿盛的证候,理法方药均颇为符合。
四、结语
黄氏中气升降学说,从生理、病理、治则及遣方用药均以此为核心,疗效显著。
因其注重扶阳抑阴,如用之不当,则易导致虚火上炎,不符合中医“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法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所诟病。
然而目前清热解毒寒凉之药大行其道,尤其在肿瘤的治疗中,解毒抗癌之品多为大寒大凉,极易损伤人体阳气。
另外,西医手术、化疗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其临床副作用亦多表现为阳虚症状。
因此,临床辨证应用其学说,可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洽熙.黄元御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2]孙其新.养正消积治肿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三[J].中医药通报,2010.
[3]高长玉,杜鹃,王秀珍,等.黄元御扶阳抑阴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药信息,2011.
[4]陈润花,张海鹏.黄元御药性理论述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