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张炎范文.doc
张炎《渡江云》鉴赏

张炎《渡江云》鉴赏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张炎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
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无?这是一首伤离念远的怀旧词。
作者自辛卯(1291)南归,至己亥(1299)回杭州之前,多居山阴(绍兴),所以自称“山阴久客”。
又云“一再逢春”,说明此词当为南归二年以后所作,时年作者已四十七岁。
此时,家亡国破,一身孤旅,作为故国王孙,作品自多漂泊之感,怀旧之伤。
上片写景。
空阔高远,是登高所见。
先写远景,起两句为倒装句,“山空入海”,乃“倚楼望极”所见。
山耸春空,天澄大海,起势十分壮阔。
“风急暮潮初”,亦承“倚楼”而来。
风急潮生,以景写情,用风、潮状翻腾之思绪,实为生花妙笔。
接着写近景,“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在鸠鸟的叫声中,雨不停地下着;一畦畦尚未插秧的水田,从水面上映现着闪动的锄头。
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画图。
笔锋以细间阔,句工又意新,描绘出了前人作品从来描绘过的春天的境界。
“新烟”两句,念及西湖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则念及旧居之适。
“想”字是关键,触景生情,想到了“西湖”的“新烟禁柳”。
清明改火,故曰新烟,唐《辇下岁时记》载:“清明曰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禁柳,即禁官之柳,杭州为南宋京都,故称西湖之柳为禁柳。
作者对西湖是十分眷怀的。
正如舒岳祥所说:“(张炎)同社稷变置,凌烟废堕,落魄纵饮,北游燕、蓟,上公车,登承明有日矣。
一日思江南菰米莼丝,慨然补被而归……。
”由于作者思念之切、眷恋之深,无时无地不在想,所以,下面承以“犹记得”二句。
“记得”由想而来。
想是如今,记是过去;想是悬揣之词,记则是确切之念。
由昔证今,由今忆昔,虽未点明今昔兴亡之感。
而其意妙在不言之中。
思念旧游、故居,即怀念故国。
张炎及其交游词人研究

张炎及其交游词人研究张炎,字飞燕,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交游而著名于当时。
他与很多著名诗人、文学家交往密切,这些交往对于他的创作和文学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篇论文旨在对张炎及其交游词人的研究进行探讨,以全面了解张炎的文学成就及其与当时文学界的联系。
一、张炎的生平及代表作二、张炎与当时著名诗人的交往关系三、张炎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四、张炎与陈继儒的交往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五、张炎与杨慎的交往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六、张炎与胡震亨的交往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七、张炎与钱谦益的交往及其文学成就的影响八、张炎对于明代词的影响及其地位九、张炎作为书法家的贡献与影响以上这些提纲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张炎及其交游词人的历史地位,并进一步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同时,还可以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启示和借鉴。
1. 张炎的生平及代表作本部分重点介绍张炎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包括他的家世背景、求学经历、官职任命、文学造诣等方面的介绍,以及记载张炎生平经历的历史文献作品的分析,如《明史》、《全明词》等。
同时,应列举张炎创作的代表作,如《长亭送别》、《青玉案·元夕》等,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突出张炎的文学才华。
2. 张炎与当时著名诗人的交往关系本部分主要介绍张炎与当时著名诗人的交往情况,强调这些交往对张炎文学成就的影响。
具体应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书信和诗歌等,分析张炎与著名诗人的交往形式、交流内容及表现方式,如与辛弃疾、李清照、陆游、贺铸等人的交往。
同时,应论述张炎与不同诗人的交往,对于张炎不同阶段的文学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助推作用。
3. 张炎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通过分析张炎所处的文学背景、他的文学贡献、其作品的广泛流传情况等方面,论述他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和地位。
特别是对于大量发掘张炎文学成就对于明代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如张炎词的Ⅰ极,对明代词章的伤和名、实、意的处理等等。
2020年中国性学发展报告 稳固搭建的性学平台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

2020年中国性学发展报告:稳固搭建的性学平台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性学人积极有为,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展示了中国性学人的风采。
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推动学术交流,秉持“以学术带动学科,交流带动发展”的方针,通过举办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学术年会、区域性学术论坛、线上国际学术交流等,促进学科发展,使学会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1上半年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异军突起,精彩纷呈2020年上半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抓紧复工复产的要求,中国性学会组织了大量学术活动。
其中,妇产科分会举办线上学术会议4次;手术学分会利用“性学大讲堂”积极开展名为“性医学与男科学手术的现在与未来”的线上学术论坛1次;结直肠功能外科分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放化疗专题讨论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专题研讨会”“《直肠癌手术盆腔器官功能保护专家共识》讨论会”3场学术会议;泌尿外科分会利用“性学大讲堂”平台举办了线上2020年学术年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开设线上公益课堂15场,线上研讨会4期;性心理专业委员会举办了题为“2020年中国性学会性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论坛:如何应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性议题”的网络学术论坛;性教育专委会举办了“普及性教育,促进性健康一性教育专委会在行动”线上公益讲座。
中国性学会2020年初举办的“性学大讲堂”系列学术交流线上会议全年共计13期,总观看量达85万人次。
2下半年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线下学术交流稳步开展2020年8月起,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基础上,学会秘书处与学术部稳步推动线下学术工作。
召开了“第十五届中国男科论坛”和“金陵性医学论坛”;性医学分会、男性生殖医学分会、能量医学与男科装备分会、生殖检验分会、前列腺疾病分会、妇幼保健男科分会、基层泌尿男科分会、中西医结合医学分会、私密整形与产业分会以及乳腺疾病分会分别召开线下学术年会共计12场,累计2000余人次参会,授课专家200余位。
高中语文 宋词鉴赏《张炎词作鉴赏》素材

X炎词作鉴赏生平简介X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X俊六世孙寓居临安〔今某某某某〕。
宋亡时,年二十九,家产籍没,至以卖卜为生。
至元二十七年〔1290〕,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后南归。
晚年落魄纵游于金陵、苏杭一带。
卒于元延祐四年后,年七十馀。
X炎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因号曰X春水。
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
袁桷、戴表元、仇远等与之交。
词集名《山中白云词》。
X炎于词幼承家学。
其《词源》序曰:“昔在先人侍侧,闻杨守斋、毛敏仲、徐南溪诸公,商榷音律,尝知绪馀。
〞论词那么专尊姜夔,尤主“清空〞与“骚雅〞之说。
后世遂以“姜X〞并称。
戴表元《送X叔夏西游序》称其“饮酣气X,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达穷得丧所在〞。
仇远《山中白云词序》曰:“读《山中白云词》,意度超玄,律吕协洽,不特可写青檀口,亦可被歌管荐清庙。
方之古人,当与白石老仙相鼓吹。
〞清初浙派执柄词坛,X炎词集一再被翻刻,曾有“家白石而户玉田〞之盛。
某某词派继起,遂多有不满之辞。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玉田近人所最尊奉,才情诣力亦不后诸人,终觉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
然其清绝处,自不易到。
〞又《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云:“玉田才本不高,专恃磨砻雕琢,装头作脚,处处妥当,后人翕然宗之。
然如《南浦》之赋春水,《疏影》之赋梅影,逐韵凑成,毫无脉络,而户诵不已,真耳食也。
其他宅句安章,偶出风致,乍见可喜,深味索然者,悉从沙汰。
笔以行意也,不行须换笔。
换笔不行,便须换意。
玉田惟换笔不换意。
〞●甘州·寄李筠房X炎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
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
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
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
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
记前度、剪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X炎词作鉴赏词产生时,最初只言花前月下,离愁别绪,被世人称为艳词。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案答案解析暂缺。
二、(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张炎 《词源》 的词学价值及词学史意义

张炎《词源》的词学价值及词学史意义张寒涛【摘要】张炎的《词源》是宋末元初的一部词学理论专著.词体发展至南宋末出现软媚浮靡、意趣尘下、词乐分离,渐趋案头化的问题.《词源》针对这一现实,首先,强调词作必须协律可歌,以维护词体的独立性;其次,以\"骚雅\"要求词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以期推尊词体;最后,标举\"清空\"词风,首次明确提出词体的审美规范.《词源》的词学史意义不仅在于对此前词论、词话的超越,更在于对后世词坛的影响.【期刊名称】《安顺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张炎;《词源》;词学理论【作者】张寒涛【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词源》作为一部全面论述词学理论的专著,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蔡嵩云评价《词源》:“《漫志》追述调源,敷陈流派,亦未及作法。
《词旨》广搜属对警句,而词说则甚简略,且不出《词源》范围。
于词之各方面均有翔实记载者,莫如《词源》一书。
”[1]39《词源》关于词体的论述十分全面,正如阮元在《四库未收书提要》所说:“下卷历论音谱、拍眼、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五要十六篇,并足以见宋代乐府之制。
”[2]《词源》下卷内容全面,逻辑严密,在书中张炎表现出较为成熟的理论建构意识,建构了自己以“雅正”为标准,以“清空”为最高审美理想的词学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词学价值取向,对后世词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严守诗词之别词本于燕乐,从源起就与音乐密切相关,乐体对于词章有着极为重要的规范作用。
文人介入词曲创作,推动词体发展的同时,也给词体带来了词乐脱节、逐渐案头化的问题。
首先,按谱填词给词乐结合带来困难。
《宋史·乐志》:“国子丞王普言:自历代至于本朝,雅乐皆先制乐章而后成谱。
古代文论的弹丸之喻

古代文论的弹丸之喻薛显超【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古代文论; 弹丸譬喻; 弹丸脱手; 如丸走盘【作者】薛显超【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象喻”是中国古代文论习用的言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以及生产方式,深刻影响了古代文论的样貌和特质。
因此,在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加强对象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珠、弹久成吾国评诗文惯喻。
”[1]283一语道出了弹丸喻象的经典性和重要性。
作为重要喻象的弹丸至今没有获得学界的充分关注,已有成果多集中在“圆美”和“活法”上,势必会造成诸多疏漏。
因此,本文以弹丸之喻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进入文论的缘起、梳理其在历代含义演变的历程,借以揭示其运用特色和批评功能。
《说文解字》解“弹”:“行丸也。
从弓单声。
弹或从弓持丸。
”[2]641可知,弹丸是弹弓的发射物。
近代的考古研究表明,弹丸曾作为狩猎、战争工具及日常游戏、娱乐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在跨越百万年,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的人类早期遗迹中,都发现了大小不一的石球。
仅在我国,如陕西蓝田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陈家窝遗址、甘肃泾川县木—石器遗址都有石球出土,而且,时代越到中晚期数量越多,如山西襄汾丁村遗址中出土的3600件石制品中,石球就有100多件。
距今4万年山西阳高县许家窑遗址,经1974年和1976年两次挖掘共得石球1079枚,且多与动物骨骼混杂。
正如研究者指出的那样,这些石球是当时重要的狩猎工具,石球的数量和工艺也表明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3] 而古《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载)汉代的《弹铭》:“丸弹之利,以弋凫鹜。
”(《艺文类聚》卷60引)都表明弹丸经历了由手投到工具发射,形状由大到小的变化。
弹丸还是一种娱乐(训练)工具。
张炎酒词中的遗民心态

张炎酒词中的遗民心态发表时间:2020-03-31T11:34:51.4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作者:王中兴[导读] 遗民,是朝代更迭的产物。
对于遗民的记录最早可见的是殷商时期不食周黍的伯夷与叔齐遗民,是朝代更迭的产物。
对于遗民的记录最早可见的是殷商时期不食周黍的伯夷与叔齐,自此开始,遗民群体逐渐发展壮大,像正气凛然的文天祥,忠贞持节的郑思肖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总体看来,在前朝灭亡后,不仕新朝,仍持旧朝身份的人,都可以称作遗民。
他们是旧朝文化的精华所在。
如果说遗民在中国文人群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那么南宋遗民在遗民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李楷在《河滨文选》中说:“知遗民之存宋,宋存而中国存矣”,南宋遗民地位之独特可见一斑。
而南宋遗民群体之所以特殊,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是第一次经历异族的征服和统治,南宋遗民群体心中不单单有着国破家亡的悲哀,更有着正统观念之争,他们所经历的不仅是一场朝代的更迭,更是两种文化模式的冲突和交替。
正因如此,南宋遗民的群体规模更大,遗民心态更为刻骨。
而张炎,是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他与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为宋末四大家,在宋词的词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提到宋词,便不得不提张炎,他是宋词的终末之音,其词论对后世词学理念有深远影响。
作为南宋词人的代表,他的感受无疑较一般遗民要更为敏感和细致,也更能够表现出南宋遗民的主流心态,这种遗民心态可细分如下:(一)对宋文化的眷恋1. 寻根意识张炎对宋文化的眷恋一方面表现为其民族本位思想。
“南宋时,道统的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曰益加深”[ 康乐,彭明辉.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这一点体现在出身名门望族的张炎身上尤为明显,诗词上的涉猎和文人习俗的影响使得他对所处的宋文化骄傲又自豪,正因如此,在南宋覆灭后,深受宋文化浸润的他内心的落差和伤痛也极大。
“这种重恋情节使张炎在价值取舍、审美理想、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以宋文化之标准为依归”[ 叶露.论张炎“文化遗民”心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张炎范文篇一:鹧鸪天(张炎)赏析鹧鸪天(诗歌鉴赏及赏析)【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试题】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⑵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答案】(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
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作者简介】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
寓居临安,曾北游元都谋宫,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其早年生活优裕,日以文酒自误,词作多欢愉明畅。
宋亡后,家道中落,多追怀往昔之作,格调悲凉凄婉。
其词意度超远,语言清丽,善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堪为姜夔后劲。
【鉴赏】这首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
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
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
所谓景语亦即情语。
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
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
“劳劳”,忙碌貌。
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
“落落梨花雨一枝”。
“落落”,孤独貌。
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
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
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
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
王羲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
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
此句谓寒食节将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
“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
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
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
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篇二:浅谈张炎词的特质浅谈张炎词的特质载《诗词世界》20XX年第2期刘童两宋词学为公推造极之倚声。
上承花间、唐、五代;下开元、明、清等。
而论者多以北宋诗馀,南宋乐府而评泊也。
诚然,北宋作手及风格自不便覶缕,但是南宋也不乏颉颃者。
余多年来潜心研究,虽未多建树,然于南宋之词人词学上亦颇有心得。
比如南宋佼佼如姜夔、张炎、刘克庄、辛弃疾、周密、吴文英、蒋捷、王沂孙等人。
辛弃疾词奇气纵横,天马行空,有不可多得之势。
刘克庄词有与此共通之处,这点我以前在零碎的论点文章中谈及过。
我以为这两位之作绝非乐府之遗绪,相反更是诗之馀也,而不乏词之“潜气内转”。
而被称为“宋末四大家”的周、张、王、蒋之词风更是清新灵动、虚空净洁。
他们之风格、体式、造辞、情愫、声音等等绝不等同于普通的词家。
他们代表着南宋词之别道一系,不可不深知。
清人词评家、词人谭献对此有定评——《评周密词》:南渡词境高处,往往出于清真。
(评周密《玉京秋》。
起句“烟水阔”)层折断续,镕炼沥液。
(评周密《解语花》。
起句“暗丝罥蝶”)。
《评张炎词》:运掉虚浑,玉田云:“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
”(评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起句“接叶巢莺”。
一气旋折,作壮词须识此法。
白石嘤求稼轩,脱胎耆卿,此中消息,愿与知音人参之。
〔评张炎《甘州·饶沈秋江》。
起句“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评王沂孙词》:圣与精能,以婉约出之。
以诗派律之,大历诸家,去开宝未远。
玉田正是劲敌,但士气则碧山胜矣。
蹊径显然。
(评王沂孙《眉妩·新月》。
起句“渐新痕悬柳”)。
此是学唐人句法章法,“庾郎先自吟愁赋”,逊其蔚跂。
(评王沂孙《齐天乐·蝉》。
起句“一襟馀恨宫魂断”。
诗品云“反虚入浑”,妙处传矣。
(评王沂孙《高阳台》。
起句“残雪庭除”)。
剌朋党日繁。
(评王沂孙《扫花游·绿阴》。
起句“卷帘翠湿”)。
《评蒋捷词》:瑰丽处,鲜妍自在。
词藻太密。
(评蒋捷《贺新凉》。
起句“梦冷黄金屋”)。
这里不难觇见,谭献对四人词的不同看法,简言之,周词骫骳,张词浑空,王词婉和,蒋词密丽。
我以为,张炎词的浑空正是南宋所不可多得,与姜夔为同道也。
既开一家之长,又羼以艺术形象、高远的思想内容而冶为一炉。
其词与当时社会之背景、词人之周遭等等都有一定的关联。
我以为研究张炎词得分四种特质而综论之:那就是沉、轻、秀、阔。
当然,特质是相互依托的,分开来讲有点勉强对立。
但是我为了突出张炎词的特殊之点,所以而为之,故拈其稍具特色之作以品评,看看张炎词以景勾情造语之性。
以下笔者试陈一管之见兼谈张炎词。
(一)沉张炎,字叔夏,号玉田。
南宋词人。
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早期玉田家世繁华,享受荣福。
後期沦落,贫困潦倒。
然自研词学,潜心著述,撰有《词源》。
传世词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
清空虚净,流丽雅致。
譬如《徵招(听袁伯长琴)》云:“秋风吹碎江南树,石床自听流水。
别鹤不归来,引悲风千里。
余音犹在耳。
有谁识、醉翁深意。
去国情怀,草枯沙远,尚鸣山鬼。
客里。
可消忧,人间世、寥寥几年无此。
杏老古坛荒,把凄凉空指。
心尘聊更洗。
傍何处、竹边松底。
共良夜,白月纷纷,领一天清气。
”这是张炎词特有风格之一。
词人把眼前瑟瑟之景勾画下来——秋风、流水、家国、草木、人世、松竹、白月等等。
都作为词人情怀蹭蹬之不可少。
词题为“听琴”之意,状似李太白“客心洗流水”。
王国维论词说过,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又云,太白纯以气象胜。
随意拈出此阕,足证之。
以上词中出现的景物所含带的气象自如凄凉梦境,老梦萧劳之感。
如同作者玉田之切合身世。
并且所写的是真正的词人之景,有“沉”之念。
词性如同流水从高处倾泻而来,瞬间转入绝谷。
这里又包含词性之景与词性之情。
然而又不是消沉之“沉”。
再如《清平乐》一首:“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敎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里造语浑然天成,堪称清空之表。
作者先制造背景画面——蛩声的凄楚、西风的萧瑟、冷月的凝重、江水的苍凉、大雁的凄厉等。
一如其他作品的风格,张炎依然在词中不刻意“出现”,而是用景烘托人。
或者是景多情少。
这也许就是蒋敦复谈词所谓之“以无厚入有间”罢。
“沉”之意亦可名状——从词之景转入词之情,时而景情交汇。
慢慢“沉”入作者的深思——“不知多少秋声?”到最後,凭此一句终于发问了,但是却是内心孤寂的发问,不自觉地受“景、情”之发问。
换言之,张炎词的显著特性之一就是“沉”——通过对眼前、记忆等景物的印象,一经词人敏感地“消化”,自然就转为、“沉”为内心的一种别样的孤独感、落寞感。
当然,严格意义上而言,张玉田词较之同朝姜白石词算不上纯正之清虚空灵,似未脱白石之窠臼,祇不过是四家中之绝伦而已。
但是,我以为这不仅仅祇是表面上的文学迹象,更多的应该联系到张炎的身世、经历。
我上面也谈及了。
舒岳祥序《山中白云词》有云:“玉田张君,自社稷变置,淩烟废堕,落魄纵饮。
北游燕、蓟,上公车,登承明有日矣。
一日,思江南菰米莼丝,慨然襆被而归,不入古杭,扁舟浙水东西,为漫浪游。
散囊中千金装,吴江楚岸,枫丹苇白,一奚童负锦囊自随。
诗有姜尧章深婉之风,词有周清真雅丽之思,画有赵子固潇洒之意,未脱承平公子故态,笑语歌哭,骚姿雅骨,不以夷险变。
”可以略见张炎之生平之趣。
词人之气质超凡,所经历之事固然不可不凡。
这样笔下灵动的文字也就和盘托出了。
张炎词之艺术特点,最大最可观性就在于能转益多师,脱胎换骨。
又,刘熙载论其词云:“张玉田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大段瓣香白石,亦未尝不转益多师,卽探芳信之次韵草窗,琐窗寒之悼碧山,西子妆之悼梦窗可见。
评玉田词者,谓当与白石老仙相鼓吹。
玉田作《琐窗寒》悼王碧山,序谓:“碧山,其词闲雅,有姜白石意。
”今观张、王两家,情韵极为相似,如玉田《高阳台》之“殘萼梅酸”,尤同鼻息。
玉田论词曰:?莲子熟时花自落。
?予更益以太白詩二句,曰:?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飾。
?”。
刘熙载所说的大致如我上述出一辙之见。
南宋同朝中能于清空雅净之上与玉田匹敌者,除却姜白石,那祇剩下王沂孙了。
王词与张词如同门之法乳姜白石,皆有“继承”姜白石之绪。
然而,二者亦有殊处。
兹处不作细辨。
这里亦可以看出张炎词之“沉”——词法炼造到达一定地步,就自然而然转为了一己之风格。
积淀之深後“沉”入了心中。
正如其所云“莲子熟时花自落”是也。
这是词之外性,必不可少的。
(二)轻词学大家缪钺先生论词的四种特征为一曰其文小,二曰其质轻,三曰其径狭,四曰其境隐。
可谓定评也。
我所说的张炎词的第二种特性是“轻”和缪钺先生之“轻”有大致相同之处。
我上面反复讲了,张炎词比较灵动空虚,有“轻”之感。
这样的词最适合以景造情、以景物语了。
检其集中之作随处可见,譬如《阮郎归·有怀北游》:“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这阕词中一连串地出现景物之多似曾未为多见——形象的景物如钿车、骄马、锦、香尘、管弦、水秋千、花、柳、莺、啼鹃等;以及抽象的景物清明、寒食、江南等。
这是张炎惯用倚声之法,然而类似这样的以景勾情造语之技法能如张炎者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