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小儿血液疾病PPT课件

hypochromic anemia
病因学分类 causal classify
1.失血性贫血 Blood loss anemia 2.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3.红细胞生成不足贫血 RBC product
insufficient anemia
( 病因学分类常用 形态学分类有助诊断)
Chapter Four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一般表现 苍白、发育落后 注意有无伴黄疸、 呕血、便血
Look pale, growth fall behind. Companion with jaundice? vomite up blood? passing blood in stool?
诊
断
标
准
Standar of the diagnosis (参照WHO标准)
neonate 1-4 m 4-6 m
6m-6 y 6-14 y
Hb g/L
<145 <90 <100 <110 <120
分度
Grader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neonate ~120 ~90 ~60 <60
child 90~120 60~90 30~60 <30
• 铁的来源 :*从食物中摄取铁 * 红细胞释放的 铁
• 2 .铁的吸收和运转 • 食物中的铁主要以 Fe2+ 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上段被吸收。其中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 (apoferritin) 结合,形成铁蛋白 (fvrritin) 暂时保 存在肠粘膜细胞中;另一部分与细胞浆中载体蛋 白结合后移出胞外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的转铁蛋 白 (transferrln , Tf) 结合,随血液循环将铁运 送到需铁和贮铁组织,供给机体利用,未被利用 的部分则与去铁蛋白结合而形成铁蛋白,作为贮 存备用铁。 • 4 .铁的利用与储存 • 5 .铁的排泄 • 正常情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小儿 每日排出量约为 15ug/kg
病因学分类 causal classify
1.失血性贫血 Blood loss anemia 2.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3.红细胞生成不足贫血 RBC product
insufficient anemia
( 病因学分类常用 形态学分类有助诊断)
Chapter Four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一般表现 苍白、发育落后 注意有无伴黄疸、 呕血、便血
Look pale, growth fall behind. Companion with jaundice? vomite up blood? passing blood in stool?
诊
断
标
准
Standar of the diagnosis (参照WHO标准)
neonate 1-4 m 4-6 m
6m-6 y 6-14 y
Hb g/L
<145 <90 <100 <110 <120
分度
Grader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neonate ~120 ~90 ~60 <60
child 90~120 60~90 30~60 <30
• 铁的来源 :*从食物中摄取铁 * 红细胞释放的 铁
• 2 .铁的吸收和运转 • 食物中的铁主要以 Fe2+ 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上段被吸收。其中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去铁蛋白 (apoferritin) 结合,形成铁蛋白 (fvrritin) 暂时保 存在肠粘膜细胞中;另一部分与细胞浆中载体蛋 白结合后移出胞外进入血液,与血浆中的转铁蛋 白 (transferrln , Tf) 结合,随血液循环将铁运 送到需铁和贮铁组织,供给机体利用,未被利用 的部分则与去铁蛋白结合而形成铁蛋白,作为贮 存备用铁。 • 4 .铁的利用与储存 • 5 .铁的排泄 • 正常情况下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小儿 每日排出量约为 15ug/kg
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生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血小板
血容量
新生儿 儿童 成人
血红蛋白
10% 10-8 % 6-8 %
HbA(22 ) HbA2(2 2) HbF(22)
Gower1(ζ2 ε 2) Gower2 (α 2 ε 2 ) Portland(ζ2 γ 2)
血红蛋白的结构
各不同年龄的血红蛋白种类含量
血红蛋白 出生时
Ret 3天内 0.04-0.06 7天 <0.02 成人 0.005-0.015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的婴儿,RBC降至 3.0×1012/L, HB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 贫血(自限性)。
生理性贫血原因 ❖ 血氧饱和度增加 ❖ 胎儿红细胞寿命短(生理性溶血) ❖ 生长发育快,血容量增加 ❖ 早产儿出现更早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大纲
目的要求 ❖ (一)掌握小儿血象特点 ❖ (二)熟悉生后造血特点 ❖ (三)了解胚胎期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Developm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 出生前造血 (Hematopoiesis)
❖ 出生后骨髓造血为主(bone marrow)
3月
1岁
2岁
HbF
70% 15%~30% <5%
<2%
HbA
30%
70% 93%~95% 95%
HbA2
<1% 2%~3% 2%~3% 2%~3%
婴幼儿期不同血红蛋白的比例
贫血概论 Anemia
贫血的定义和程度
Definition and degree of anemia
Definition :血液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值. 海拔每上升1000米,HB上升4%。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课件

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治疗以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为主。
03
溶血性贫血
由于红细胞自身或外部异常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出现黄疸、脾大、贫血
等症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主。
白血病的特点和治疗
1 2 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好发于儿童,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治疗以 化疗为主,分为诱导缓解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 治疗期。
胚胎期造血在妊娠第4个月时达 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
胚胎期造血对胎儿的生长发育 至关重要,为其提供必要的造 血细胞。
胎儿期造血
胎儿期造血始于妊娠第6周左右,此 时造血细胞来源于肝脏、脾脏和淋巴 结。
胎儿期造血在妊娠第8个月时达到高 峰,之后逐渐减少。
胎儿期造血以红系为主,同时开始出 现粒系和巨核系。
血液肿瘤筛查
骨髓检查可以辅助筛查小儿是否存在血液肿瘤, 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骨髓感染诊断
骨髓检查还可以诊断小儿是否存在骨髓感染,如 骨髓炎等。
血液生化学检查在儿科中的应用
肝肾功能评估
血液生化学检查可以评估小儿的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对于一些肝 肾疾病有诊断价值。
电解质平衡监测
血液生化学检查可以监测小儿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如钾、钠、钙等 。
03
小儿血液学特点
红细胞特点
01
02
03
红细胞数量
小儿红细胞数量高于成人 ,且呈生理性变化,如新 生儿期红细胞数量达到高 峰,之后逐渐下降。
血红蛋白
小儿血红蛋白含量随年龄 增长而变化,如新生儿期 血红蛋白含量较高,之后 逐渐下降。
红细胞形态
小儿红细胞形态与成人相 似,但大小略有差异。
白细胞特点
血小板数量
儿科护理学造血系统 ppt课件

编辑版ppt
19
护理措施——2、合理安排饮食
(1)年长儿——纠正不良饮食 (2)合理搭配膳食 含铁丰富食物 促铁吸收食物,抑制铁吸收食物 (3)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4)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早补铁
编辑版ppt
20
护理措施--3、指导正确使用铁剂
1)正确剂量和疗程 2)口服铁剂:
• 小剂量开始,两餐之间服用 • 液体铁剂染黑牙齿,用吸管
3)与促铁食物同服,忌与抑铁食物同服 4)注射铁剂:深部肌注,分次换部位 5)观察疗效:3-4天网织红细胞,2周Hb
升高,全身症状好转
编辑版ppt
21
护理措施
4、防治感染 5、健康教育 合理喂养、添加辅食 坚持用药 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心理护理
编辑版ppt
22
病因学分类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2. 溶血性贫血 3. 失血性贫血
编辑版ppt
7
概述--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1. 大细胞性 2. 正细胞性 3. 单纯小细胞性 4. 小细胞低色素性
编辑版ppt
8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定义(IDA):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 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编辑版ppt
13
反甲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Hb降低较RBC明显: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骨髓象: 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3. 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血清铁<10.7umol/L 总铁结合力>62.7u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15% 血清铁蛋白<12ug/L
编辑版ppt
15
治பைடு நூலகம்要点
1. 去除病因 2. 铁剂治疗: 口服元素铁、不良者注射铁剂 疗程: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 3. 输血治疗:严重贫血伴感染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儿科教学课件
欢迎来到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的儿科教学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儿童血液系 统的重要性,儿童造血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血液系统简介
功能和重要性
儿童的血液系统在供氧、 运输养分和免疫功能方 面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造血的特点
儿童的造血能力逐渐成 熟,血细胞的童血液学可帮助 预防和治疗儿童血液疾 病,确保儿童的健康。
儿童造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1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发育过程
从幼稚的血细胞到成熟功能完善的细胞,儿童血细胞发育经历多个阶段。
2
血小板的产生和功能
血小板的形成和功能对于止血和血管修复至关重要。
3
儿童造血细胞的成熟时间
不同类型的儿童血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时间表。
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贫血症
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血液 疾病,可能由于缺铁、 遗传疾病或其他原因引 起。
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儿童常见 的白细胞恶性肿瘤,需 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儿童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血 液系统中血小板数量不 足的疾病,可能导致出 血倾向。
小结
通过本课件,您已经了解了儿童造血和血液学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 疾病。继续学习和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儿科医疗服务。
欢迎来到小儿造血和血液学特点的儿科教学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儿童血液系 统的重要性,儿童造血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血液系统简介
功能和重要性
儿童的血液系统在供氧、 运输养分和免疫功能方 面起着关键作用。
儿童造血的特点
儿童的造血能力逐渐成 熟,血细胞的童血液学可帮助 预防和治疗儿童血液疾 病,确保儿童的健康。
儿童造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1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发育过程
从幼稚的血细胞到成熟功能完善的细胞,儿童血细胞发育经历多个阶段。
2
血小板的产生和功能
血小板的形成和功能对于止血和血管修复至关重要。
3
儿童造血细胞的成熟时间
不同类型的儿童血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时间表。
常见的儿童血液疾病
儿童贫血症
贫血是儿童常见的血液 疾病,可能由于缺铁、 遗传疾病或其他原因引 起。
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儿童常见 的白细胞恶性肿瘤,需 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儿童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血 液系统中血小板数量不 足的疾病,可能导致出 血倾向。
小结
通过本课件,您已经了解了儿童造血和血液学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儿童血液 疾病。继续学习和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儿科医疗服务。
儿童造血系统疾病ppt课件

三.分类
(一)形态学:
MCV(fl,立方微米) MCH(pg,微微克) MCHC(%) 常见病
正常值 大细胞性
80-94 >94
28-32 >32 28-32 <28 <28
32-38 32-38 32-38 32-38 <32 B12 再障 肾脏 IDA
正细胞性 80-94 单纯小细胞 <80 小细胞低色素<80
二.血液特点
(一)血容量:
新生儿占体重10% 儿童占8-10%Biblioteka 成人占6-8%(二)血细胞:
1.RBC: 出生
10天 2-3个月 12岁 (下降20%) (生理性贫血) (成人水平) RBC 5-7 4-5.5 3 >4 HB 15-23 11 >12 婴儿 成人 HBF 出生时70% HBA 95% HBA2 1岁<5% 2%-3% 2岁<2% HBF<2%
3.起病
(1)急性:出血,溶血 (2)慢性:营养,溶血,失血
(3)特殊:消瘦,黄疸,出血,骨痛,肝脾淋巴结
4.过去史 (1)寄生虫 (2)慢性:消化道,结核,肝肾 (3)药物史:氯霉素、磺胺药 (4)居住环境:疫水区、化学物质 5.家庭史:球形红细胞,G6PD,地中海,血友病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头晕乏力,食欲下降,注意力差,成绩
四 病因分类 1.生成不足
(1)造血物质缺乏:铁、叶酸
(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2.破坏过多(溶血) (1)细胞内:先天性(遗传球、G6PD、地贫) (2)细胞外:后天性(新生儿溶血病) 3.丢失过多(失血) (1)急性:大出血 (2)慢性:消化道,寄生虫
四.临床特征
(一)病史 1.年龄 (1)新生儿:溶血,失血 (2)婴幼儿:营养,先天、感染 (3)儿童:慢性,造血 2.喂养
医学教学课件: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9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2、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esis)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
溶血、贫血) , 肝、脾、淋巴结等髓外造 血器官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 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 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 髓造血状态。
5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6
小儿造血特点
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myeloid hematopoiesis)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7
骨髓造血
婴儿期
5~7岁
18岁
8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无黄髓,无造血储 备能力 儿童期(5~7岁前):红髓多,黄髓少,造 血储备能力低 年长儿及成人期:红髓少,黄髓多,造血 储血能力强 婴幼儿期骨髓造血能力强,但造血储备能 力差。 红髓分布在扁骨,黄髓分布在长骨。
31
小儿贫血总论
3.按贫血时RBC形态分类:
根据MC MCHC(g/L)
正常值
80~94
28~32 320~380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0~380
大细胞性
>94
>32
320~380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0~380
小细胞低色素性
10
(1)原因: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 贫血) 小儿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骨髓造 血储备甚少
(2)器官:肝、脾、淋巴结等髓外造血器官可适应需 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状态。
(3)特点: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中出现有核 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状态。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2、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esis)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
溶血、贫血) , 肝、脾、淋巴结等髓外造 血器官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 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 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 髓造血状态。
5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6
小儿造血特点
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myeloid hematopoiesis)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7
骨髓造血
婴儿期
5~7岁
18岁
8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无黄髓,无造血储 备能力 儿童期(5~7岁前):红髓多,黄髓少,造 血储备能力低 年长儿及成人期:红髓少,黄髓多,造血 储血能力强 婴幼儿期骨髓造血能力强,但造血储备能 力差。 红髓分布在扁骨,黄髓分布在长骨。
31
小儿贫血总论
3.按贫血时RBC形态分类:
根据MC MCHC(g/L)
正常值
80~94
28~32 320~380
正细胞性
80~94
28~32 320~380
大细胞性
>94
>32
320~380
单纯小细胞性
<80
<28
320~380
小细胞低色素性
10
(1)原因: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 贫血) 小儿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骨髓造 血储备甚少
(2)器官:肝、脾、淋巴结等髓外造血器官可适应需 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状态。
(3)特点: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中出现有核 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状态。
儿科护理学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课件,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生后造血
• (1)骨髓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幼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 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开骨近端、颅骨、脊 椎、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和骨盆。黄骨髓具有潜在的造血功 能,当需要造血增加时,它可转变为红骨髓而恢复造血能力。儿童 在出生后前几年因缺少黄骨髓,故造血代偿能力不足,如需要增加 造血,易出现骨髓外造血。
• 在胚胎第8周开始出现脾脏造血,以红系为优势,至12周时出现粒 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至5个月后,脾造血功能逐渐减退,仅 保留制造淋巴细胞的功能。
• 胚胎第6~7周出现胸腺,开始生成淋巴细胞,这种功能维持终生。
• 胚胎第11周淋巴结开始生成淋巴细胞,并从此成为终生造淋巴细胞 和浆细胞的器官。
• (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于胎儿4个月时开始 造血活动,并迅速成为胎儿的主要造血器官,直至出生2~5周后成 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 (2)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尤其 在婴儿期,当发生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 脾和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 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 这是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当病因去 除后可恢复正常。
4.血红蛋白种类
• 出生时胎儿血红蛋白(HbF)占70%~75%,之后HbF迅速被成人 血红蛋白(HbA)代替,1岁时HbF不超过5%,只占血红蛋白总量 的2%以下,2岁后逐渐达成人水平。
5.血容量
• 儿童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平均为 300ml。儿童血容量占体重的8%~10%,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 6%~8%。
感谢观看
讲授人:
联系电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0.75%
血液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1-8%
血浆
Pt (100-300) ×109/l
名称 比较
形态
各类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白细胞
红细胞
粒细胞
无粒细胞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C 嗜碱粒C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8、分别讲述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依据。
9、讲述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 ➢生后造血
❖ 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小板数和凝血功能 ➢血红蛋白种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女:110-150 淡紫红色
色
功能
携带氧、 二氧化碳
吞噬异物 吞噬抗原 抗凝血
杀菌
抗体复合 参与过
物杀伤寄 敏反应
生虫
复习
很少 多灰蓝色 天蓝色
止血凝血 参与免 吞噬免疫 疫反应
①自主R建立 ②血氧含量小 ③RBC寿命短等因素
较多RBC于 短期内破坏
※ 生理性贫血
①较多RBC破坏 ② RBC寿命较短(100天) ③ RBC生成素↓ ④循环血量↑(发育↑) ⑤骨髓暂时造血功能↓等因素
<5岁为红骨髓全部造血
骨髓造血 5-7岁出现黄髓,又造血潜力
18岁仅限扁平及长骨骺部
2、※ 骨 髓 外 造 血
婴儿期(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 贫血等)
造血需要↑时,肝脾淋巴结肿大, 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RBC (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RBC 5-7 × 1012/l (500-700万/㎜2)
生 HB 150-220 g/l (15-22 g/dl ) 时
❖1.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 各种血细胞。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2.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otopoesis)
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贫 血、骨髓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纤维化等情况), 由于小儿生后头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 期)缺少黄髓,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甚少,此时 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 状态,称为EMH。其基本特征有:肝、脾、淋 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 性粒细胞,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 状态。
12 岁达成人水平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参 成年男子 4.0-5.5×109/l
考 值
成年女子 3.5-5.0 ×109/l
新生儿 6-7 ×109/l
120-160g/l 110-150g/l 170-200g/l
复习
男性:400-500万/立方毫米 RBC 女性:350-500万/立方毫米
粒细胞 红细胞 WBC
红细胞发生: 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有粒白细胞发生: 原粒C →早、中、晚粒C →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C
白细胞增多(N↑):>1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减少 (N↓) :< 4 ×109/l
中 性 粒
增多
生理性(一过性的 ) 反应性↑
病理性 增生性↑ ①感染性疾病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目的要求】
1、熟悉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2、了解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分类方法、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3、掌握营养性缺血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
4、掌握营养性缺血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讲述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2、介绍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分类方法、临床表现及诊断
HB HBA2 30% <1%
95% 2-3%
新生儿占体重 10%(300ml)
儿童(10岁) 8—10%
成人
6—8 %
小儿血液特点
❖一、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RBC数:由高→低,出生时5.0×1012-7.0×1012/L ➢Hb 量:由高→低,出生时150-220g/L ➢RBC特性: 出生时为大细胞,MCV为105-113fl,直径 8.6μm 出生RBC寿命短,足月儿为80-100d,早产儿为 60-80d ➢生理性贫血(physiological anemia):见后述 ➢网织红细胞数:高→低→正常
要点。
3、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铁的代 谢、缺铁的原因、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4、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介绍有 关铁代谢的检查。
5、具其缺铁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6、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措施、着重铁剂的应用方法
及输血治疗。
7、结合维生素B12、叶酸对核酸代谢的作用,讲述营养性巨 细胞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别讲述维生素B12、叶酸缺 乏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大多数是成熟的 分叶和杆状核
大多数 原始或稚粒细胞
细 胞
②血液系统疾病 减少 ③理化因素
④单核—巨嗜系统功能亢
进
⑤其他
血小板 HB种类 血容量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与成年人相似 150-250×109/l (15-25万/㎜3)
三种HB(一般正常人RBC内)
HBF 出生时 70%
1岁 <5% 2岁 <2%
2-3月出现 轻度贫血
※ 生理性贫血
红细胞绝对增多
1) 继发性增多:
①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组织缺氧所引起。 ②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多:肿瘤或肾脏疾病有关,氧饱和度正常。
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值性疾病。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的诊断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两面凹的 球形D10- 球形1Leabharlann -15 球形10-12 圆形 圆形
圆盘状 12
微米
微米
椭圆形 卵圆形
D>7.5微米 微米
两面凸圆 盘状2-4 微米
细胞核
无
杆状、分 分叶状 S形
圆形 肾形
叶状
不规则
不规则
2-5叶
细胞质 Hb g/l 颗粒细小 颗粒粗大 颗粒大小
男:120-160 均匀
淡紫红色 不等紫蓝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 胚胎期造血或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主要造血部位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月的主要造血 部位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主要造血部位
❖ 胚胎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割的。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变化图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