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合集下载

社会福利思想史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社会福利思想史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

其次,强调宗教生活民族化和世俗权利的 神圣化。
宗教改革直接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神学思想提出 挑战,进一步弘扬了以人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使得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民生的思想、追求现 实生活幸福的愿望更深入人心,这不仅有利的推 动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形成,也为西方社会 福利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启蒙运动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 现 启蒙运动是推动近代西方社会思想的第三 次重要变革。 提倡唯物主义,强调追求科学,让理性替 代对宗教的绝对信仰。
三、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 段
(一)不同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福利思想 流派 1 主流社会福利思想的阶段性 2. 不同阶段社会福利思想派别的多样性
(二)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观念 1. 自助观念 2. 国家福利观念 3. 共同责任观念
(三)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 1. 家庭保障 2. 国家保障 3. 社会保障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8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 所推动的欧洲工业化的发展。其突出特点 是以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建立近代工 厂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工业革命在很大 程度上也加剧了原有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 盾 。
西方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一些社会问题,在 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逐渐成为经常性社会问 题,给一些社会成员的生活带来长期影响, 并极大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 展,并在一个时期内导致经常性大规模的 阶级冲突和政治斗争。这势必引起全社会 的关注,探讨其出现的原因。这些努力从 而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社会 福利主流思想。
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 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一、西方早期的社会慈善
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慈善行为密 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 教会慈善救济 占有重要地位。多数教会将其收入的一部 分用于慈善救济,并建立救济院、医院、 上帝之家、疯人院等慈善机构。

世纪末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世纪末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3.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自由对所有的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自由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犯。真正实现自由必须由社会提供提供必要的平等条件,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利。平等同时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 减少贫富差距。团结互助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1871英国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奥地利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法国瓦尔拉斯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效用”。 1884维塞尔《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把这个效用称之为边际效用。
3.新历史学派代表:施穆勒,瓦格纳,桑巴特,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不再否认经济规律的存在,力图用历史统计方 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特别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提出了实际的政策主张:工厂立法、劳动保险、工厂监督、劳资纠纷仲裁、某些行业国有化、城市土地私有权的限制、财政赋税改革等。
2.旧历史学派代表: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形成于19世纪中期 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是一种既反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试图建立“以历史方法为基础的”经济学期望发现各种各样的历史经济规律目的就是要论证德国发展的特殊性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观1.财富分配中的福利问题 杰文斯:劳动供给理论 劳动是痛苦的努力过程,工人是否提供劳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的净痛苦、劳动量和获得的效用量。 在计件工资制下可以使工人的收入极大化和主观牺牲最小化。 马歇尔:在垄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政府实施比由私人企业实施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pptx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 失业问题 贫困问题 童工和女工问题
• 工厂工作条件问题 住房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 1、人口向工业和中心城市的集中——>劳资
两个阶级集团的形成
• 傅立叶
和谐制度论
• 1、四时期-四阶段论的人类社会发展观
• 2、和谐制度将代替文明制度
• 3、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生产—消费合作 社,即“法郎吉”
• 4、股份制
• 5、妇女解放;
• 局限性:存在特权与不平等;阶级合作
• 欧文的空想共产主义福利思想 1、新兰纳克(New Lanark):幸福之乡 2、按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共产
次要目标; • 反对任何针对现实问题而采取的福利措施; • 社会的无产阶级化和贫困化绝不是改善福利的社会
计划能阻止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与政治根源; • 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 从社会改造的角度来批判社会福利,寻找彻底解决
方案; • 一种否定性的福利观; • 创立了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
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落后。 • 封建贵族希望通过改革,在不损害本阶级利益的情况
下,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 新兴的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经济自由,
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政府的保护。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思想先驱
李斯特----《国家经济学》,主张国家主义,反对世界 主义 •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的作用和职能不同 • 落后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的职能,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在工业化过程中应当采 取贸易保护政策。 • 强调经济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

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

西方社会社会福利思想整理版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概念1、社会保障最早见于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英国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6大服务项目之一(社会保障、个人社会福利、健康服务、教育、就业服务、住房)2、*定义社会保障:指国家或有立法保证的旨在增加收入安全的制度安排社会福利: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

狭义: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它与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同为促进人类幸福的制度措施,只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

(1 )三个不同点:物质生活vs精神生活行政取向vs理念支持预防保护vs提升发展(2)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并不是同义词(3)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比社会保障要宽泛。

社会保障可以是一个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组成部分,但反之不然。

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构成(1 )、社会救助(低保)一一最后的安全网(先择性原则)(2)、社会保险一一先有保障制度的主干中间(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3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服务)一一非营利性的服务性保障(普遍性原则)3、公共福利: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其公民生活质量的商品或服务。

◎公共福利W社会福利——国家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均可为主体实施主体主要内容4、慈善(崔乃夫)一一有同情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慈:父母对子女的爱一一纵向关系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一一横向关系二、社会福利的特征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保障对象的全民性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社会保险的对等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第二节社会福利的类型1、认识过程:针对社会问题一社会发展剩余型和制度型威廉基斯莱伯克斯剩余型:暂时性、替代性制度型:常规化、永久性(针对每一个人)发展性社会福利卡恩2、四分法(1 )、福利国家型(国家福利型)强大的社会福利和国家企业投保的社会保险系统为基础的突出公平优先的社会保障体系优点:高水平、全保障、广覆盖、普需型缺点:财政负担重、效率不高代表国家:西欧国家、英国(2 )、社会保险型(投保资助型)以雇员和雇主投保,国家给予资助的保险为主要保障措施的制度优点:广覆盖、多层次、效率公平兼顾、财政负担较轻缺点:差异较大、公平性差、管理较复杂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 )、个人储蓄型(强制储蓄型、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通过法律强制规定雇员和雇主出资建立保障个人账户,不予补助的调剂优点:政府无负担一一完全个人账户缺点:共济性差代表国家:新加坡及南亚、东南亚、非洲等数十国家(4)、国家保障型(国家保险型)完全由国家和企业为职工建立保险和救济的社会保障制度优点:公平性好、管理方便缺点:效率低下、国家和企业负担重、个人没有选择代表国家:公有制经济国家为主如前苏联/东欧国家3、三分法:‘实际”国家(美国)、社会保障国家、社会福利国家P5.东亚社会福利模式三个特点1)政府干预程度较西方更2 )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助而不是政府的帮助(观念与西方不同) 3 )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第三节研究方法指导方法:1、要历史的看问题2、阶级的看问题3、逻辑的看问题4 、多角度的看问题技术性方法;1、国别法2、阶级法3、学派发4、人物法5、著作法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一、背景介绍荷马时代(前12c—前9C):原始公社解体,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希西阿像时代(前8c):产生私有财产奴隶制,阶级和城市国家(城邦)的时期1、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健全的父权制家庭社会风气阶级的出现2、古代雅典社会家庭、人口、教育、阶级分化、社会危机(人口危机和暴动)3、古代斯巴达社会阶级划分(斯巴达、希洛人)政治制度(二王制、长老会议、全民会议)重农轻商社会风气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社会二、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P121、阶级结构社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a?家族时期b.结群时期c?部落王时期d.部落联盟时期等级划分人性理性意志情欲品德智慧勇敢要节制代表人统治者军人武士工农业劳动生产者代表物金银铁铜2、政治制度社会经历了5 种政体: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人呢和整体无论其好坏都是暂时的,非永久性的,这是一种社会规律3、共产制度在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中实行晚年在<法律篇>中恢复私有制评价4、婚姻制度公妻与公育:伯拉图式爱情总结:她的婚姻家庭观,只在第一和第二等级内组成一个排他性婚姻集团,以妻子公有,儿女公育为手段,以生育优质分子为动力。

试论述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试论述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试论述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社会福利思想体现了他对于理想国家的构想和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首先,柏拉图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在于实现公平和正义。

他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是基于公正和道德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在理想国家中,所有人都应该遵循公正的原则,并按照自己的才能和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实现公平和正义,社会福利得以最大化。

其次,柏拉图主张实行精英统治,即由哲学家统治者来领导国家。

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了解智慧和真理,从而制定出最合理和有益于全体人民的政策。

这种统治方式可以避免权力滥用和利己主义的问题,从而保证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此外,柏拉图还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教育体制。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灵魂和品德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主张实施统一的教育制度,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并通过知识和道德的塑造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制度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智慧和道德水平,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

总之,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强调公正、精英统治和优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实现公平和正义,建立哲学家统治者的领导和提供优质的全面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福利和人类幸福。

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第三讲西方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与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一、古代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西方古代世界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希腊主义哲学;二是城邦制度;三是由希伯莱文明演义而来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思想。

1、希腊主义哲学西方古代世界的文明主要由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构成,史称“二希”。

但是,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是正相反对的两种文明类型,被称之为“希伯来主义”和“希腊主义”。

希腊文明是希腊民族的创造性成果。

希腊民族“热爱智识,执着于地上的现实,谋肉的解放,先求自我的满足与个人生活的充实——总之是尊重肉的”,而希伯来主义或希伯来文明是希伯来民族(即犹太人)的文化成果。

希伯来民族“信仰唯一的上帝,绝对服从神明,尊重灵魂,厉行禁欲,未来的天国重于现实的世界,因此,轻视现在的享乐而相信未来的幸福,他们的生活以神为中心。

——总之是崇尚灵的,基督教所代表的正是这种思想。

”(夏丏尊:《怎样叫做世界文学的两大思潮》,见傅东华编《文学百题》,岳麓书社1987年重印本,第4页。

)日本学者厨川白村曾经对这两大世界文明的基本思想列表加以对较:希伯来思想:(1)灵的、禁欲的;(2)要知道神;(3)绝对的服从;(4)教权主义;(5)天国、神本位;(6)利他主义;(7)超自然主义;(8)宗教的、道德的;(9)信仰的、独断的;(10)主观的倾向。

而希腊思想则是:(1)肉的、本能的;(2)知道自己;(3)个人的自觉;(4)自由主义;(5)现世人、人间本位;(6)自我的满足;(7)自然主义;(8)智识的、艺术的;(9)科学的、实验的;(10)客观的倾向。

(转引自同上书,第5页。

)希腊主义哲学主要是一种自然哲学,因此,它也在人类文明史上最先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需要。

普罗塔哥拉曾经还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虽然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意义上说的,但是,也包含一种思想的可能性,即由此建构人对生活的态度。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2000字)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提供社会保障而产生的一种理念和制度体系。

它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应该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以确保人们的基本福祉和社会公平。

本文将探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代。

在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们开始质疑旧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权、平等和自由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们应该拥有自由发展的权利,并且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保障。

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19世纪是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体制使得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社会不公平。

他们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重视社会福利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工人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工会组织和劳动力保护的建立。

这使得政府意识到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20世纪是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大扩大了对社会福利的投入。

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国家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制度来提供人民的福祉。

它们还设立了公共住房计划和基本教育制度,以确保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这些措施减轻了社会不平等问题和贫困现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标准和幸福感。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特点是关注人的尊严和社会公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是为社会的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并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权利。

它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这与许多其他地区的福利制度不同,其他地区更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团结。

然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福利和经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因为福利制度的高福利支出和高税收可能对经济造成负担,导致经济增长受阻。

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几点认识

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几点认识

对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几点认识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保障制度: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民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这种制度包括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和公立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资助和管理,保障国民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 养老保障制度:西方国家设立养老保险制度,为年老或退休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这种制度通常是通过在工作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再在退休时领取养老金的方式来实现。

同时,政府也会提供养老服务和福利,帮助老年人度过晚年生活。

3. 失业保障制度:西方国家建立了失业保障制度,帮助失业人员渡过失业期间的困难。

这种制度包括国家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生活补助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4. 教育保障制度: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此外,还有国家助学金、教育补贴等教育援助措施,帮助贫困家庭和有需要的学生完成学业。

5. 住房保障制度:西方国家也有住房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有一个稳定的住所。

政府会提供公共住房、租金补贴等住房援助措施,帮助低收入家庭和无家可归者解决住房问题。

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 公平和包容: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注重公平和包容,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待遇,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

2. 完备和系统: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一个完备和系统的体系,涵盖了医疗、养老、失业、教育、住房等各个领域,为国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3. 可持续和稳健: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可持续和稳健的基础上的,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等方式筹集资金,保障制度的长期运行和发展。

4. 弹性和灵活: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社会和经济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和措施,确保制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5. 参与和自治: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注重社会参与和自治,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落后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的职能,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在工业化过程中应当采 取贸易保护政策。 • 强调经济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的作用。
(三)旧历史学派的产生(19世纪 40—50年代)
• 1.社会背景: • 古典自由放任经济思想; • 自由主义与市民资产阶级的结盟——>反对贵族特权阶级; •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 国家与资产阶级的结盟(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维护社会 秩序的需要);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 • • • • • •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 梅叶《遗书》 摩莱里《自然法典》 马布利的平等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圣西门 1、“劳动权”和“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 2、坚持平等、反对特权(择优任用) 3、“协作制”生产 4、与才能和贡献成正比的收入分配制度,包含 按劳分配的观点,克服了早期的平均主义 局限性: • 保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利润; • 否定阶级斗争
社会保险、累进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德国历史学派
• 历史学派指的是19世纪产生于德国的一个经济学学 派,可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其共同特点在 于:对国家作用、民族历史经历的特殊性予以关注。
(一)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 • 后发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初,德国还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国家四分五裂, 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落后。
• 民主可以保证改革的步骤符合有关人的意愿。
• 3.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 自由对所有人都是重要的,是个人的权利;
• 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
• 自由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侵犯;
• 真正实现自由必须由社会提供必要的平等条件;
• 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利(坚持累进税制和社 会福利来减少人们之间的财富差距); • 团结互助既是对自由的节制,同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 内容。
• 新历史学派的特点:实用性;改良性;具体性。 • 对历史方法的进一步推崇,反对经济规律的普遍性 • 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主张 施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 • 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中
的某些弊端
• 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 业的发展。 • 提出了实际的政策主张:工厂立法、劳动保险、工厂

封建贵族希望通过改革,在不损害本阶级利益的情况
下,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新兴的资产阶级一方面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与经济自由, 另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政府的保护。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思想先驱
李斯特----《国家经济学》,主张国家主义,反对世界 主义 •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的作用和职能不同
• 其政治态度:不存在普遍性适用的经济发展道路;国
家承担的特殊作用(超阶级实体)。
• 在劳资关系上:鼓吹劳资合作;劳资对立源自于情感、 教养和思想之间的罅隙。 • 改善劳工生活条件之目的在于促进劳工的“道德进 步”。
• 瓦格纳(Adolf Wagner,1835~1917):社会政策学派财 政学的集大成者。 • 主要观点:以租税作为财富再分配工具,以降低贫富差距; 国家和公共领域的扩大将会导致公共经费的随之扩大。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马克思还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保障基金扣除理论 • 他指出,为了防止各种不幸事故与灾难带来的后果,一 般应该建立后备基金,这种后备基金来源于社会总产品。 1、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者保险 基金 4、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5、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和各种保健设施等 6、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 “在经济上是必须的,至于扣除多少,应当根据现有的 资料和力量来确定,部分的应当根据概率来确定”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19世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西斯蒙第的社会 福利思想 1、人口过剩的经济制度原因——“机器排挤 人”; 2、鼓吹经济干预主义; 3、主张劳动立法,并建立劳动保险制度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从思想渊源关系看,功利主义也是自由主义思 潮的一部分 • 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边沁的功利主义 • 功利主义原则 • 最大幸福原理 • 立法改革思想 • 穆勒的功利主义 • 穆勒对功利主义的贡献 • 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 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义的社会改良主义 • 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 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上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推
进和支持社会改良主义的政党和团体所持有的思想理 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对西方各国的社会 党、工党以及社会民主党所推行的社会改革和国家治 理发挥重要作用。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的福利思想 1、自由竞争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方法; 2、最小政府和守夜人国家;政府三项职能 3、可动态调整的最低工资率; 4、关心劳动者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市场第一,福利第二;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 提倡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国家不要对 社会与经济生活施加不必要的干预,因此他对 济贫法制度表示反对,认为其不但不能改善贫 民的生活状况,而只能使贫富双方的状况都趋 于恶化 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消除贫困的方法只能是通过抑制穷人的人口增 殖,而采取济贫和社会改革的方法是无济于事 的,反而会导致贫困的恶化,和富人的权利感、 穷人的依赖感。
• 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 失业问题 贫困问题 童工和女工问题 • 工厂工作条件问题 住房问题 二、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 1、人口向工业和中心城市的集中——>劳资 两个阶级集团的形成 • 2、劳资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经济斗争 政 治斗争 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 • • 傅立叶 和谐制度论 1、四时期-四阶段论的人类社会发展观 2、和谐制度将代替文明制度 3、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生产—消费合作 社,即“法郎吉” • 4、股份制 • 5、妇女解放; • 局限性:存在特权与不平等;阶级合作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欧文的空想共产主义福利思想 1、新兰纳克(New Lanark):幸福之乡 2、按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共产 主义原则改造社会 3、失败的“新和谐”共产主义移民区 4、再次失败的“皇后林新村 理想社会是“劳动公社”的联合体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群众运动,是空想社会 主义实践家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2.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 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 • 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是一种既反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 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国家干预主 义经济学。 • 试图建立“以历史方法为基础的”经济学。 • 否定规律的普遍性,期望发现各种各样的历史经济规律, 目的就是要论证德国发展的特殊性。 • 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 分发挥国家的作用,教育、组织和保护;经济发展的不同 阶段,国家干预的程度方式不同.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 1.思想渊源 •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普鲁东的无政府主义、德国拉 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 • 传统的自由主义、民主思想对之亦有极大影响;
• 许多国家将社会民主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社 会民主主义与对马克思说主义的“修正”有着更直接的联 系。在如何实现社会社会主义的方式上,马克思提出了革 命和渐进两种不同的说法,这就使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则推进社会主义的政党在制定实际行动纲领时可能产生分 歧。
• (2)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信条的变化,政治民主化程
度提高; • (3)社会民主主义内部多样性 • 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的社会民主党人越来越多 地接受了修正主义的思想观点,形成了包括民主社会 主义在内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二)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 基本观点
• 1.人道主义思想-----社会民主主义的核心思想
• 2.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
•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一
派自认为是仍然坚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后来以马克 思列宁主义著称;另一个派别则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中 存在着错误,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后来逐 渐以社会民主主义著称。
• 3.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 • (1)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国家的反差;
•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自由主义 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 • 15-17世纪古典经济学 重商主义时代 •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经济学理论中 的福利思想 • 1、第一个提出劳动价值理论; • 2、以最低工资理论为基本内容的分配理论; • 3、以土地和劳动为基础的租税理论; • 4、福利思想见之于最低工资理论: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组:刘鹏宇,谷月,吴海燕,武玲玲, 孙焕焕,李珊,秦丹,谢春玲,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福利经济学及其福利思想
• 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社会民主主义者信仰个人价值的优先性,特别坚持康
德提出的不能把人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的“绝对
命令” ; • 希望通过利用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 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