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电影赏析心理游戏
心理学电影观后感3000字

心理学电影观后感3000字心理学电影观后感在这个以大数据和科技为主导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越来越多。
而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了解心理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在看完多部心理学相关的电影后,我深刻感受到了影片带给我的触动和启示,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思考。
电影1:《心理游戏》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女心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失忆,且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为了恢复记忆,她联合其他患者展开了一场黑暗而危险的心理游戏。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心理障碍的危害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电影中,心理医生面对自身的失忆和心理障碍,无法掌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痛苦不堪。
而在与其他患者的互动中,女心理医生发现身边的人也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
他们在潜意识中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彼此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最终,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们互相揭开彼此的面纱,理解彼此的心理需求,换来了精神上的和平与自我认同。
电影2:《爱在记忆消逝前》这是一部描写老人阿尔茨海默病发作后,妻子对其依然深深的爱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老年夫妻的感人故事,主角夫妻一生平凡又温暖,相互扶持着携手走过了一生。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珍贵和重要性。
在面对老年夫妻“平淡”但又充满温馨的生活时,我们更为珍惜自己的每一天,更加爱重自己的家庭和爱人。
这部电影描绘了老人阿尔茨海默病发作后的时光,突显了时间和记忆在情感中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这部电影也展示了夫妻之间越过重重障碍,爱的初心不会消失,支撑起人们日复一日的勇气与信仰。
电影3:《黑天鹅》这是一部关于内心斗争的悬疑心理剧。
主人公娜塔莎是位自闭症患者,小心翼翼地追求着她的梦想成为一名芭蕾舞者。
她内心纠结,一方面幻想成为黑天鹅(代表自由、狂野),另一方面却被自己的内心黑暗所困扰。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了解心理斗争的真实性和难度。
看着主角娜塔莎白天自闭夜晚变得生龙活虎,同时又为自己的心理状态感到困扰,让我深刻了解到人的内心斗争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更是难以理清的一道谜题。
《心理游戏》观后感

《心理游戏》观后感《<心理游戏>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叫《心理游戏》的电影,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啊!这部电影的情节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影片中的主人公尼克,原本过着看似成功却又无比孤独的生活。
他是个事业有成的商人,却在人际关系中显得冷漠和疏离。
而这一切,都因为一场神秘的心理游戏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电影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尼克被邀请参加这个所谓的“心理游戏”后,开始不断收到各种奇怪的线索和指示。
有一次,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突然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告诉他要去某个特定的储物柜拿东西。
尼克当时那一脸懵的表情,真的太好笑了。
他一边嘟囔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边还是忍不住好奇心去了那个储物柜。
当他打开柜子,里面居然是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是他小时候和父亲在游乐场的快乐时光。
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尼克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柔和又复杂。
他就那么呆呆地看着照片,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个游戏到底是要干什么,怎么能一下子就勾起了尼克这么深的回忆和情感。
还有一个情节,尼克按照指示去了一家餐厅。
结果,服务员给他端上来的不是他点的餐,而是一个小盒子。
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把钥匙。
尼克拿着那把钥匙,左看右看,满脸的疑惑。
周围的人都在正常地吃饭聊天,只有他一个人在那对着一把莫名其妙的钥匙发愁。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怎么会陷入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游戏里。
但是,又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他继续下去,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于改变的渴望吧。
随着剧情的推进,尼克经历的事情越来越离奇。
他被人追着跑,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一些从来没去过的地方,还遇到了一些看似毫不相干却又似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
有一次,他被追到了一个废弃的工厂里,四周黑漆漆的,只有几缕微弱的光线从破窗户里透进来。
他一边小心翼翼地走着,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一个黑影从他身后闪过,他吓得连忙转身,结果什么都没有。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真为尼克捏一把汗。
《心理游戏》观后感

《心理游戏》观后感第一篇:《心理游戏》观后感《心理游戏》观后感《心理游戏》是由Propaganda Films发行的悬疑电影,由大卫芬奇执导,迈克尔道格拉斯、西恩潘领衔主演,该片于1997年9月12日在美国上映。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心理游戏》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心理游戏》观后感_心得感悟DAVID FINCHER是个出了名无视观众智商的导演。
从《七宗罪》到《搏击俱乐部》,他挖了大大小小无数个坑,大家就跟着往下跳,并且跳得心甘情愿,跳得乐此不疲。
每次当你兴奋得以为你已然通晓了真相,他又来个180度的大反转,猛地给你一闷棍,一脸的坏笑:“你丫还嫩了点”。
最难得的是为了那恍然大悟后的惊喜,观众们竟也期待着被涮。
不过这部《the game》确实有些马失前蹄。
尝试着理解编剧的思路,大概是想要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NICK 亲眼见证了父亲的死亡,潜意识里一直隐现着童年时父亲自杀的阴影。
这个童年时阴霾的记忆影响了NICK的婚姻关系,兄弟情谊,还有行事风格,弟弟想要帮他走出来,便雇请了某个神通广大神机妙算无所不能的组织布下了这天罗地网。
首先容我来感叹一下这个CRS组织的神机妙算。
设置的一道道未卜先知的关卡不算,单说那最后的一跳,一栋大楼四个方向,他怎么就掐算得出尼克会从那个角度扑出来,不偏不倚砸得恰到好处,岂一个精准了得。
那么小的一个气垫,他又是怎么得知风朝哪一个方向吹,稍有差池,我们亲爱的NICK就不知被斜抛到哪去了,真是如有神助,活见鬼了。
再说精神承受能力的问题,这帮家伙尺度未免也太大了吧,电梯事故,被丢到墨西哥这些不在话下,把人反锁在车里丢进大海,他们就料定了NICK会那么冷静,还会随身携带个门把手,简直就是魔术师玩水底逃生,堪称骨灰级别的恶作剧。
感慨NICK的和善,换作是我,如果有人放个图钉在你椅子上,等你破口大骂的时候跳出来喊“SURPISE!”,早就毫不犹豫的还他精准的一拳。
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折服于那些恶作剧的想象力。
电影《心理游戏》心理学分析

电影《心理游戏》心理学分析《心理游戏》是一部充满悬疑与心理挑战的电影,它不仅在剧情上引人入胜,更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丰富的心理学元素。
影片中的主角尼克,原本是一个内心封闭、对他人缺乏信任的人。
这种性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经历以及成年后的生活挫折。
童年时期,尼克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保护的心理防线。
成年后,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了他对他人的不信任。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尼克的思维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总是凭借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判断事物,而忽略了新的信息和可能性。
这使得他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例如,当他收到神秘的游戏邀请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和拒绝,而没有尝试去深入了解背后的真相。
影片中的游戏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暗示的原理。
从一开始的小提示,到逐渐升级的挑战,每一个环节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尼克的心理状态。
这些暗示不仅让尼克感到困惑和不安,同时也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挑战欲。
比如,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说出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话语,或者一些看似巧合的事件,实际上都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暗示,旨在打破尼克原有的思维模式,引导他去探索未知。
尼克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心理学要点。
他从最初的焦虑、恐惧,逐渐转变为愤怒和绝望,最后在经历一系列的挑战后,实现了内心的解脱和成长。
这种情绪的起伏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时的常见反应。
焦虑和恐惧通常是对未知和潜在威胁的本能反应,而愤怒和绝望则是当人们感到无法掌控局面时产生的负面情绪。
然而,正是通过这些极端情绪的体验,尼克才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自我。
此外,影片还涉及到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心理和群体压力。
尼克在游戏中多次面临需要与他人合作或者听从他人建议的情况,而他的选择往往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场景中,他原本对某个决定有所犹豫,但在其他人的坚持下,最终选择了跟随大众的意见。
《心理游戏》观后感

《心理游戏》观后感《心理游戏》这部影片给我带来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心灵之旅。
影片中充满了悬疑、惊喜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紧张与好奇。
影片的主角尼克是一个事业有成但内心空虚的人。
他的生活看似完美,却缺乏真正的情感连接和内心的满足。
这让我不禁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情感的滋养。
尼克在弟弟康拉德的安排下,参加了一个神秘的游戏。
这个游戏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和未知,让尼克逐渐陷入了一个无法掌控的局面。
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精妙绝伦,仿佛是有人在背后精心策划,一步步地将尼克推向内心的深渊。
在游戏的过程中,尼克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危机。
他的房子被人入侵,财产受到威胁,甚至生命也受到了威胁。
这些看似极端的情节,却让尼克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脆弱。
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需要经历一些极端的情况,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
尼克从一开始的自信和冷漠,逐渐变得迷茫和恐惧,最后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重新找回了自我,实现了内心的成长和转变。
而尼克的弟弟康拉德,虽然初衷是为了帮助哥哥,但他的方式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另外,影片的剧情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从游戏的开始,到逐步升级的紧张情节,再到最后的高潮和结局,每一个环节都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让我始终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中,无法自拔。
而且,影片中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
比如,尼克在游戏中收到的各种神秘信件和物品,每一个都有着深刻的寓意,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部影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就像是一场游戏,我们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会迷失方向,会感到恐惧和无助,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坚持寻找真相,就一定能够找到出路。
心理学电影《心理游戏》解读

月黑之时电影看到最后还有十几分钟时,和影片主人公一样,我倒真的以为会像盗梦空间一样,游戏中是不是暗藏着什么惊天阴谋。
可直到主人公跳楼那一刻,才知道这仍然是游戏——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游戏才是真的。
而主人公尼克在经历了一系列惊魂、恐怖的生死之旅后,则终于走出了童年的阴影,他在精神上获得了重生,并真正地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这一变化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叫做“出世又入世。
”从这一点来看,主人公那45万美元还真没白花。
也许是心理暗示吧!影片从头到尾无论是音乐还是色彩都感觉很阴暗,给人以极度压抑的感觉。
而到了最后一刻来了个180度大逆转。
这个先抑后扬的手法用的的确不错。
从这一点看影片导演还是深谙观影心理学的。
而本片就是围绕治疗主人公因童年创伤所引起的心心理问题而展开的。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
每个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行为方式尤其是精神创伤引起的都与童年遭遇有关。
弗洛伊德曾用“性”来解释人性。
而在这里,主人公的童年显然是定格在父亲从楼顶跳下来的那一瞬间。
这以成为他童年最深的烙印。
这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是非常残酷的(我至今仍然记得小时候掉下井的一刻)。
在日后的成长经历中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一般情况下那些经历所造成的副作用称隐形状态,但这是对于一般人而言的。
而像主人公尼克这样一位。
身家过亿的“孤家寡人”则不一样。
(想想影片中跳楼画面的频繁出现就知道了。
)它对主人公的影响是显性的。
表面上尼克先生身处万人之上,执无数人之牛耳。
但没有人体会到那脆弱的玻璃心防线。
所以尼克的私人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
关于付辛博最后的画面总算不断在主人公脑海浮现。
网上的解释是“强迫性重复”。
这是一种潜意识过程。
治疗它的有效方法便是亲自去揭开它,也就是以毒攻毒。
这便是影片中CRS心理游戏的原理。
这个公司通过大量的演员、道具使尼克一次次地经历不同的诡异的事情。
从影片的发展开看,一次比一次直接,一次比一次残酷。
直至最后逼得主人公跳楼(当然这也是提前做过预案的)。
电影中的心理学:电影赏析与心理解读

电影中的心理学:电影赏析与心理解读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情节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人类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现实。
通过对电影的赏析与心理解读,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电影赏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乐、对白等多种元素来表达导演的主题和情感,引导观众对故事进行感知和理解。
在电影赏析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影片的题材、剧情结构、角色性格等方面展开分析。
题材分析电影的题材对于影片的情感表达和引导观众的情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电影往往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爱情片通常会强调情感的真挚和激情,喜剧片则注重幽默和谐,惊悚片则带来紧张和刺激。
剧情结构分析电影的剧情结构是影片内容的骨架,通过对剧情的编排和发展,导演可以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思考。
剧情的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等要素都对电影的观赏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剧情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角色性格分析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往往是观众最容易产生共鸣的部分。
通过对角色的性格特点、内心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动机。
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变化也是电影情节展开的关键。
心理解读除了从艺术角度进行电影赏析外,我们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电影进行深入解读。
电影作为一种叙事形式,往往反映了导演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
通过心理解读,我们可以揭示电影背后隐藏的心理层面和情感意义。
情感表达与共鸣电影通过影像、配乐等形式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往往会对电影中的人物遭遇、情感起伏产生共情和感受,从而与影片建立情感联系。
通过对电影中情感表达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导演对于人类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心理冲突与解决许多电影作品都涉及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挣扎,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变化和成长。
通过解读电影中人物的心理冲突与情感转折,我们可以探讨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电影赏析《心理游戏》

《心理游戏》电影赏析——从心理学角度电影开始的前三分钟的黑白画面将人们带回到道格拉斯所扮演的男主人公尼克的童年。
他父亲自杀前48岁生日的画面反复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父亲的画面高频率的被回忆,属于心理学现象中的创伤的“强迫性重复”。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对于尼克来说,父亲与他生死两隔所造成的分离使得他的人生中也重复般的多次与身边的人分离。
那么电影的开头对于童年的介绍正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决定论”。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都是由早期经验决定的。
尼克的冷漠,利己自私,高自尊,傲慢与他童年遭受父亲自杀事实后的过分封闭自己内心有关。
那么先通过对电影情节来分析尼克的身份以及他的人格特征。
电影的开头介绍他出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获得父亲的遗产,是个事业被股票、资金包围的富商。
性格方面用关键词就是孤僻、傲慢、利己、自私、高自尊。
孤僻:他拒绝了各种可避免的社交活动,包括:展览会、筹款会、婚宴;在他的前妻打来电话时,让他的秘书安排前妻留下口讯,并且对于秘书给予他生日祝福感到厌恶。
傲慢:尼克的弟弟约他吃饭时他让秘书以自己的名字在非常昂贵的高级餐厅订座位来展现他的成就和对自己的价值观的肯定。
忽视亲情和爱情,与弟弟的相处生疏,对于弟弟给予他的生日礼物他并不重视甚至并不感动,对于弟弟给他安排的生日快乐歌,他也表现出厌恶。
在前妻打来电话给予生日祝福和问候时语言冷漠刻薄。
利己:他解雇了跟随他爸爸一起工作多年的高层员工安臣因为他使自己金钱利益受到损失。
自私:拒绝帮在厕所遇到陌生人去隔间拿卫生纸。
高自尊:在被告知被拒绝参加消费者康乐会的游戏活动时受到挫折,但是却告知弟弟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加游戏,显示出他十分在意面子不能接受被拒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游戏》电影赏析
——从心理学角度电影开始的前三分钟的黑白画面将人们带回到道格拉斯所扮演的男主人公尼克的童年。
他父亲自杀前48岁生日的画面反复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父亲的画面高频率的被回忆,属于心理学现象中的创伤的“强迫性重复”。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对于尼克来说,父亲与他生死两隔所造成的分离使得他的人生中也重复般的多次与身边的人分离。
那么电影的开头对于童年的介绍正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决定论”。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都是由早期经验决定的。
尼克的冷漠,利己自私,高自尊,傲慢与他童年遭受父亲自杀事实后的过分封闭自己内心有关。
那么先通过对电影情节来分析尼克的身份以及他的人格特征。
电影的开头介绍他出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获得父亲的遗产,是个事业被股票、资金包围的富商。
性格方面用关键词就是孤僻、傲慢、利己、自私、高自尊。
孤僻:他拒绝了各种可避免的社交活动,包括:展览会、筹款会、婚宴;在他的前妻打来电话时,让他的秘书安排前妻留下口讯,并且对于秘书给予他生日祝福感到厌恶。
傲慢:尼克的弟弟约他吃饭时他让秘书以自己的名字在非常昂贵的高级餐厅订座位来展现他的成就和对自己的价值观的肯定。
忽视亲情和爱情,与弟弟的相处生疏,对于弟弟给予他的生日礼物他并不重视甚至并不感动,对于弟弟给他安排的生日快乐歌,他也表现出厌恶。
在前妻打来电话给予生日祝福和问候时语言冷漠刻薄。
利己:他解雇了跟随他爸爸一起工作多年的高层员工安臣因为他使自己金钱利益受到损失。
自私:拒绝帮在厕所遇到陌生人去隔间拿卫生纸。
高自尊:在被告知被拒绝参加消费者康乐会的游戏活动时受到挫折,但是却告知弟弟是因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加游戏,显示出他十分在意面子不能接受被拒绝。
尼克的这些复杂的人格特征与他童年时目睹了父亲自杀过程留下阴影导致的封闭有关。
因而,游戏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尼克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障碍并且突破它。
消费者康乐服务协会的游戏是从一个倒地的小丑玩偶开始,让尼克面对跳楼自杀的回忆,第二步则是女服务员的出现,女服务员假装将酒打翻在尼克身上,尼克的不依不饶致使女服务员被解雇,然而在回去的路上遇到倒地需要帮助的路人,尼克想逃避责任,女服务员却用善良和热心帮助路人,并且去感染尼克也热心慷慨帮助。
第三步:酒店的伪造关于尼克的淫秽照片让尼克立刻怀疑是部下安臣所为,在安臣家人面前大骂安臣却闹了误会。
让尼克意识到自己对人情的冷漠以不信任感。
第四步:家里被陌生人侵捣乱,使尼克丧失安全感,弟弟对尼克的怀疑和两人争执使尼克意识到这么多年对弟弟一直以父亲自居管制弟弟导致亲情关系疏远。
第五步:出租司机将车开进水里,让尼克对生命有危机感使尼克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和脆弱。
随后,对游戏愤怒的尼克发现了这个游戏公司是个骗局开始去寻找幕后凶手。
然而,经历这一切的尼克开始意识到同样也是在48岁自杀的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于是他第一次问自己的管家伊莎。
这段是电影开始揭开面纱的关键。
尼克:“我父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伊莎:“为什么问这个?”
尼克:“说不清”
伊莎:“一直以来你都没问起过他”
尼克:“我一直都把他放在心里”(由此和他一直带着父亲的手表的行为可以体现出他对父亲的崇拜)
伊莎:“你母亲很爱你父亲,只不过他太忙于工作了。
”(说明他父亲的感情生活比较糟糕)
尼克:“他是不是…很犹豫?”
伊莎:“在我的记忆中他是那种举止很安静的人,你可能在房间里呆上好一阵,都没意识到他一直在那”(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活在自我世界中的人,冷漠孤僻,与外界缺少交流和沟通)
尼克:“我的意思是说,在他出事之前”
伊莎:“怎么了?没人察觉到什么迹象”(还是在强调他父亲的冷漠孤僻,与外界缺少交流和沟通)
尼克“我和他有几分相像?”(开始审视自己是否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
伊莎:“不太相似”
尼克:“我母亲担心他吗?”
伊莎:“没有人为你父亲担心过”
这段对话揭示了他父亲自杀的原因:由于自己的冷漠孤僻和内心世界的封闭过于在意事业使得自己感情生活糟糕,没有人关心他的内心世界导致他父亲自杀。
也令尼克开始思考自己在面对亲情和婚姻时是否有点像父亲,并没有给予妻子时间陪伴致使婚姻失败,对亲情冷漠,孤僻,封闭。
用精神分析理论:尼克开始对自己的“本我”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第六步:在尼克寻找幕后凶手时,与女服务员被追杀并且被女服务员欺骗了全部财产而且身无分文从墨西哥一个墓地醒来,饥饿贫穷孤独,只好通过卖掉了父亲的手表并且遇到好人搭顺风车回到美国。
这时经历了财富,住宅,豪车,公司都失去的他,终于开始反思自己前半身所追求的成就以及自己孤僻冷漠得忽视的亲情、婚姻,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孤独地只有前妻愿意帮助他,他真心地向前妻表达了以前行为的歉意和感谢。
最后一步:在找到了欺骗团伙总部时,复仇使他不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这是弟弟送给自己的游戏,开枪将闯进来准备庆祝生日的弟弟致死。
在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自杀时,自己的弟弟却被自己杀死了,一切也都无法挽回,绝望使他重复了他父亲的决定,跳楼自杀。
然而,这正是游戏设计的最后一步,让尼克亲历跳楼后走出父亲跳楼自杀的阴影。
然后尼克并没有死,劫后余生的他看到弟弟终于意识到游戏结束了,他还有机会重新挽回,重新改变生活改变自己,喜极而泣。
他感谢弟弟给予的生日礼物,喜欢为他准备的生日聚会(与先前态度明显不同),也喜欢上了在游戏中让他改变的女服务员。
电影中游戏属于心理学中的现实情境中的治疗。
创造现实的情境让尼克意识到自己的冷漠与孤僻,意识到父亲自杀对自己的影响,并且一步一步使尼克在面对失去财富,生命,安全感后意识到生命和亲情爱情的重要性,来改变了尼克的认知和价值观,弥补性格和人际交往的缺陷,重新找回亲情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