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第七章   运动和力 总复习

N
0 1
1
2
3 4 5
2
3 4 5
F
例1:某弹簧秤上加1N拉力时,弹 簧长度为8cm,加3N拉力时,弹簧 长度为10cm,则当弹簧加1.5N拉力 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
例2: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 码重G=100N,静止时弹簧秤的示 数为____,弹簧秤所受的合力分别 为____。
F
例3:如图所示的鞋底、轮胎上都有凸凹 不平的花纹,这主要是为了 ( ) A.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D.增强产品的美观
例4: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 力计拉着匀速运动,如图甲,此时 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 再将木板支起,用弹簧测力计拉着 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 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滑 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A.f甲 > f乙 B.f甲 < f乙 C.f甲 = f乙 D.f甲 ≤f乙
1、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能继续在空中运动, 是因为( ) A、火药的推力。 B、子弹的冲力。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2、竖直向上托起的皮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 动,是 因为( ) A、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球受惯力 C、球有惯性 D、球受惯性作用
3、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 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B.立即匀速下落 C.由于惯性,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 匀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时速 度越来越快。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属于正确的 ( D ) A.只有静止物体才能有惯性 B.只有运动物体才能有惯性 C.物体速度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的误区: (是错误的) (1)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一体化资源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一体化资源

第七章 力 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2物体.(3(4)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2. 3.力的作用效果:(1 (2注意: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2)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二、弹簧测力计5.弹力(1.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2)产生条件:(36.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3)使用:a.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b.使用时①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口诀:认分度、看量程、先调零;要顺拉、勿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若未调零就使用,则要用读出来的示数减去未调零时指针所对应的示数.③弹簧测力计特殊情况下的判断.三、重力7..(注:地球表面及附近注意:对重力的理解①的大小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①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也受到重力的作用.8..9.其中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10.1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注意:对重心的理解①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①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就越稳定.12.常见的物体的重力:①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②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 N;③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 N.四、运动和力13.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2(3)假如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的运动将不受影响,远地运动下去.14.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2状态.注意: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表明该定律适用于任何物体.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理想情况下物体不受力,实际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①该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的运动规律.(3.注意: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仅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变化来判断力的大小或变化.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要看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受到的是非平衡力.15.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影响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①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②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③锤头松了,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其套牢;④车启动时,人会向后仰,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⑤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⑥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⑦汽车紧急刹车时,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⑧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4)惯性的利用与防范惯性的利用: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要助跑.惯性的防范:安全带、公交车上的扶手.五、二力平衡16衡状态.17.二力平衡的条件(1(2(3(418.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b .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a b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力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六、摩擦力 20.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 (2)大小:总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拉力、推力、重力等).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注意: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例如,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一定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滑动摩擦力.(2(3.(4.(5)增大有益的摩擦:a..b.粉、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c.变滚动为滑动。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七章 运动和力总复习
力的定义和符号、力的单位及符号、物体间力的作用规律
力 运 动 和 力
力的三要素: ①②③、力的作用效果①②、力的数 测力计的正确使用①②③④ 重力的定义、符号、施力物体、方向及重心找法
重力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正比)、常数(g)的取值及意义 重力公式(G=mg)及质量m的单位(Kg)
同一直 线上二 力的合 成
合力的定义、力的合成及合力的取值范围 同向合成:合力的大小(F=F1+F2)及合力的方向 反向合成:合力的大小(F=F1-F2)及合力的方向
平衡状态:①②、平衡力及二力平衡
二力 平衡
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①②
二力平衡条件①②③④及应用
摩擦的分类及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①②及控制变量法
摩擦 力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②及实例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② ③及实例
运动和 力的关 系
惯性及惯性现象(实例及解释)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理解 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不一定要力来维持,但力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7章 运动和力 课堂导学案

第7章 运动和力 课堂导学案

11第七章 运动和力一、力[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方法.[课堂导学]一、力 自学课本23—24页的内容,完成:1.人推车时,人对车施加了作用;手提箱子时,手对箱子施加了______;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施加了______。

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这种作用叫做____.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____________。

有施力物体,必定有____________。

3.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墙而去,这说明人推墙时,人也同时受到了墙的作用。

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在人推墙的过程中,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是人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受力物体是___;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也受到了墙对人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4.力一般用字母___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符号___。

拿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是____N,中学生的重力大约是______N.*5.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_________ (一定/不一定)直接接触,如磁力,重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 自学课本24—25页的内容,完成:如图的情景表明:力可以使台球由静止变为_____,可以使足球由运动变为_____,可以改变排球的运动方向,可以使弹簧伸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称为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可见,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2)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____.三、力的三要素 自学课本25—26页的内容,完成:1.把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会影响力的____________.2.用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只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_________.[课堂导练]1.磁铁靠近铁块时,磁铁吸引铁块,这表明磁铁对铁块有___的作用,同时铁块对磁铁也有___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

《运动和力——怎样描述运动》物理教学PPT课件(5篇)

《运动和力——怎样描述运动》物理教学PPT课件(5篇)

7.1 怎样描述运动
一 机械运动

知 梳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
理 械运动,简称运动 。
叫做机

二 参照物
知 梳
1.定义: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要选一个物体作 参照 ,这
理 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可以 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 有改变,就可以说它是 静止 的。
变式训练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B ) A.春天桃树上开出艳丽的花朵 B.秋天熟透了的苹果落向地面 C.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块熔化了 D.冬天手接触门把手常有电击的感觉
方法技巧:判断是否属于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研究物体的位 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物体位置的改变” 包括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距离和方向的改变.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 运动 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
可以说它是 静止 的. 4.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参照 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 动的 相对性 .
机械运动
过考点 经典范例
【例1】下列成语不是描述机械运动的是( D ) A.人流涌动 B.旭日东升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D )
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乘坐的公交车
过基础
1.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
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C )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7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7章】运动和力ppt课件

实验次数 压力 F /N 摩擦力f /N
1 3 0.6
2 4 0.8
3 5 1.0
4 6 1.2
5 7 1.4
(3) 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 , 记 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 , 在图乙
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 如答图所示

第6题答图
(4)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
图片
命题内容 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油可以 在两个表面之间形成油膜,使两 个相互接触的表面⑦ 彼此分离 ________, 减小摩擦
图片
命题内容
通过向船体下方施加 气垫船⑧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压空气 使船体悬浮在水平面 __________ 上,从而大大减小船体航行时的摩 擦力
第一部分
第七章
教材知识梳理
运动和力
中招考点清单
教材图片解读
课堂过关检测
河南五年中招 常考类型剖析 实验突破 备考试题演练
教材图片解读
图片 命题内容
如图,拨动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
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球并没有随
金属片飞出,这是因为小球具有① 惯性 小球之后又落回支座,是因 _____, 重力 的作用 为受到了② _____
第3题图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由于每段距离的时间间 隔是一样的,木块运动的距离不断减小,根据 s 公式v = 可得出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 t 越来越小,说明木块做的是减速运动,即木块 的速度减小;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 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处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 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题中木块与桌面
的推理,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6. (’12河南19题7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

《力》运动和力PPT课件

《力》运动和力PPT课件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1、确定受力物体和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2、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力大画的线段要长一些。3、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4、在箭头附近写上常用力的符号及大小。
例题分析
例: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产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的同时也受到墙对小孩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说明了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表明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法突破力的作用效果他两类,一定要分清。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主生力的作用
A
针对性训练
例: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鞋受到的阻力。
B:墙对人的力和人受到的向后的力。
C: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力。
D: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
学法突破理解好相互作用力的概念是解此题的关键。
D
例题分析
例:在跳板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了跳板的( ),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
学法突破力的作用效果为两类,一定要分清。
形状
运动状态
力的示
定义: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其中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做用电。
力的示意图
定义: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第七章 运动和力

- .
力的三要素
推门时,分别在A点和B点用同样的大小的力,效果相同吗?

运动和力教案

运动和力教案
合外力:即几个外力作用在同一 个物体上,形成合力.
生活中时时处处均有合力
下图中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多少?
3牛
4牛
合外力=4牛-3牛=1牛
相当于下图
1牛
作图题:在图中,物体A重600牛,在 水平向右的300牛拉力作用下做匀 速直线运动.用力的示意图画出A所 受到的各个力. 合外力为(0 )
N=600N
举例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状态
P56活动3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静→动;动→静;慢→快;快→慢;改变方向表现形式
运动状态是 满足条件 否改变
不受力
静止或匀速 否 直线运动
受平衡力
静止或匀速 否 直线运动
受非平衡力 速度大小或 是 方向改变
牛顿第一定 律
f=300N
F=300N G=600N
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 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 平衡。这一对力叫平衡力。
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二力平衡的条件(4点)
同一物体(同一作用点)、力的大小相等(等大)、 方向相反(反方向)、同一直线上。 判断 P55活动2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物体不受力与受力时怎样运动
7.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叫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扩展: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7.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补充知识点——什么是合外力?
二力平衡条 件
力可以改变 物体运动状 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在__静__止__状__态___或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 态时,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1)概念:作用在_同__一__物__体__上的两个力,如果__大__小__相__等___、 __方__向__相__反___并且在__同__一__条__直__线__上___,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2)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不受
状态

不变


平衡
状态


不变


物 体
力 非平 衡力
状态 改变

静止

状态 不变
匀速
分 析
运动
直线运 动
变速
曲线运动
状态 不变
状态 改变
平衡 力
非平 衡力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只要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就一定不 是平衡力,如压力和支持力.
考点 1 参照物
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图 7-5
考点 5 运动和力的关系 【例 5】(2012 年宜昌)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C )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思维点拨:物体不受力或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 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__原__有__运__动__状__态__不__变__的特性叫惯性.牛 顿第一定律也叫__惯__性__定__律___. (2)利用: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灰 尘拍掉;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3)交通事故的防止:限制车速;保持车距;禁止超载;系 好安全带;安装安全气囊.
【例 1】(2012 年赤峰)如图 7-3 所示,小霖和小华同学在
竹排上一起顺流而下,相对竹排而言,运动的是( C ) A.小霖同学 B.小华同学
C.岸边的山 D.竹排上的凳子
思维点拨:当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完全相同时,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否则相对运
动.
图 7-3
考点 2 速度 【例 2】(2010 年广东)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 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 7-4 所示,由图象可知: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 5 s,跑在最 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相对 单位时间 v=st
3.6
相同
不受力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同一物体
相等
静止 大
匀速直线运动
相反
同一条直线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_位__置__的__变__化__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中 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__被__选__作__标__准___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相__对_的,取决于所选的_参__照__物___.
1.(2012 年茂名)如图 7-6 所示,小明每次都让小车在斜 面上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然后通过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 水平面上的运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关于这个实验,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图 7-6
A.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车,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 面上开始运动时惯性相同
B.小车的轮子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C.小车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小车滑下斜面后,由于惯性还能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 距离 答案:A
2.(2012 年梅州)用如图 7-7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 和力的关系”:
图 7-7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 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重____力和__支__持__(或__弹__)__力相平衡,使力的 作用效果相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滑 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速__度__(或__动__能__、_ __机__械__能__)_______.
①物体的运动_不__需__要___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_运__动__状__态__ 的原因.
②当物体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或受力平衡的时候,原来静止 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的想象、 推理而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它经得起实践的 检验.
考点 3 惯性 【例 3】(2011 年广东)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大 C.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失去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思维点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 体和不受力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 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跟速度无关.
①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静止物体,也可以是 运动物体.
②不能选取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用时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v): (1)物理意义:用来描述___物__体__运__动__的__快__慢____. (2)定义:物体在___单__位__时__间___内通过的路程.
图 7-8 4.(2011 年清远)如图 7-8 所示,在 2011 年斯诺克中国公 开赛中丁俊晖成功闯入四强,临时排名升至世界第三位.比赛
前 台 球 静 止在球 台上,台 球 受 到 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 _平__衡__力___(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击球后,球离开 球杆仍能向前运动是由于__惯__性____的缘故.而球的速度越来越 小,是因为受到_摩__擦__力__(_阻__力__或__力__)的作用.
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受力和静止的物体 也具有惯性.
②惯性由物体_质__量___决定,_质__量__越__大__,__惯__性__越__大__.不能说 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速度无关.
③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__不__是__力____,不能说“受到惯 性作用”,应该说“具有惯性”.
(3)定义式:v=
s t
.
(4)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为 m/s. 常用单位: 千米每时,符号为 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___直__线__快__慢__不__变___的运动. (2)特征:物体运动时__快__慢__不变,__方__向__不__变____,即在任 何时刻,物体的运动状态都不改变. (3)两种图象:
考点 4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分 【例 4】(2011 年广东)关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以下 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B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 B.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 思维点拨:平衡力跟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是:平衡力的 作用点必须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点分别在两个物 体上.此类题目最好作物体受力的意图,结合选项,逐个排 除.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 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 力越___小___,速度减小得越___慢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的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___保__持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__态____.
图 7-4
思维点拨:由 s-t 图象可以看出路程跟时间成正比,所以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4 m/s; 由 v-t 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时 间的增大,速度不变,所以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 别为 6 m/s 和 4 m/s.
答案:甲 丙 乙
某飞机在 5 s 内匀速飞行了 1 000 m,它飞行的速度为 ___2_0_0___m/s , 合 ___7_2_0___km/h. 它 25 s 内 通 过 的 路 程 是 __5__0_0_0__m,它在第 30 s 内的速度是__2_0_0__m/s.
3.(2011 年肇庆)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 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惯__性__,自行车 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阻__力__(_摩__擦__力__)_的缘故.若路 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
并总结出__牛__顿__第__一____定律.
图 7-1
图 7-2
4.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通过一段路程 s 和所用 时间 t 的比值. (2)公式:-v =s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不能认 为 v 与 s 成正比, v 与 t 成反比.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__有__受__到__力__的作用时, 总保持_静__止__状__态__或_匀__速__直__线__运动状态.
(2012 年成都)如图 7-5 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
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对于该静止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
这是一对平衡力 B.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
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
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D.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