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doc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20篇)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20篇[由整理]四大名著读书笔记(一):《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终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并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再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可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仅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之后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二):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
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悲痛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述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
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
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所以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
中国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

中国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中国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好词摘抄: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好句摘抄: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4、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12篇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四大名著读书笔记(一):《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宇元年(184)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约97年历史风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先有董卓,袁绍自立为帝后都失败,此时袁绍曹操两雄并起当时山河北袁绍因其势丈,故而专断肆意,但于200年与曹操官渡之战败北。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欲一统河山,刘备此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又于东南孙权联手,比一周瑜之计在赤壁大破曹军。
于是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构成,断而刘备用庞统之计夺取西南近50余洲,诸葛亮又七擒孟获,平定南中。
与出茅庐的陆逊火烧连营八百余里,逃七白帝城故世:诸葛亮受先生遗愿,七出祁山二次终未成功,病逝于五文原。
263年,蜀国刘禅因荒废政事,终至灭国。
265年同马氏专政,废曹家,自称帝,改国号为晋问马炎即晋武帝。
蜀国已灭,吴国可谓唇亡齿寒,208年吴主孙皓亦投降于晋,三国一统归晋。
四大名著读书笔记(二):《水浒传》读书笔记《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从一齐聚一义到梁山。
受朝廷招安,再到战场大破辽国兵,最后把叛党一网打尽,却遭阴险小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这整整一本书。
我的脑海里一向浮现出两个字,那两个字大家就应猜到了那就是忠和义。
忠,就是对自我的祖国,对自我身边的亲人,对朋友尽心竭力的帮忙。
宋江在有一种有一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我的祖国宁死不屈,忠心耿耿,这就是忠。
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被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这也是忠。
在当今社会上,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只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能做到这个义字的人,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一个义字,包括了数也数不清的资料。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了兄弟为了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就只是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或一个人的信誉或等等什么宝贵的东西去写。
2019-历史读书笔记摘抄-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历史读书笔记摘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一个学霸一般会都一份不一样的笔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份历史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出自于林汉达先生之手,讲述了从周朝东迁到晋朝统一全国的故事。
书中讲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
其中,我特别喜欢春秋故事中的晋文公重耳,因为重耳十分讲诚信。
重耳在流浪时,对楚成王许下了“如果你我两军交战,我军愿退避三舍(一舍在古代就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的承诺。
我对于书中的“饱不忘饥”和“退避三舍”存在一些疑问,为什么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之后又攻打了楚国呀?但是我觉得重耳还是十分讲诚信的,因为晋文公在楚成王的面前许下的承诺做到了,所以我觉得晋文公重耳挺守信用的。
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重耳学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同时还不能不讲诚信,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这样才能“言必信,行必果”。
读了这本书,我还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比如诸葛亮、关羽、刘备、孙权和晋献公等。
我还了解了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千金一笑”、“盗符救赵”、“合众抗秦”、“暗渡陈仓”等,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
读《革命孤独》有感二、“你一定要走,我一定要留,没有人走,革命无以成功,没有人留,无以告诉曾经相信这次革命的人。
”这句话让我激动了许久。
总以为革命与佛学八竿子打不着,但没有想到,说这句话的人竟然是一个学佛之人,从学佛走向革命,不是禅道参悟不够,而是生命中空幻促使其去完成一件有激情的事——革命。
谭嗣同让我看到了一个革命孤独者的高贵。
纵观整个人类的进程,革命不是叛乱,而是用血与泪书写一种诗意。
关于四大名著读书笔记摘抄(优秀8篇)

关于四大名著读书笔记摘抄(优秀8篇)关于四大名著读书笔记摘抄篇1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现在语文网就为大家分享四大名著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四大名著其实代表皇权,神权,贵族权,以及暴-力权,三国演义就不说了,皇权,西游记,神权,红楼,贵族权,水浒,暴-力权.其实都是封建社会的样板戏而已.当每个人思维局限,并按此套路运转的话,无形中就是封建社会的游戏规则了.《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水浒传》介绍: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
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其独特的纪传体、丰富的人物形象、深邃的历史思想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读书笔记摘抄1. 人物形象《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项羽:项羽乃西楚霸王,勇猛过人,却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写道:“项羽既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赵。
”此句生动地描绘了项羽的英勇形象。
(2)刘邦:刘邦乃汉高祖,出身贫寒,却能凭借智慧与毅力,最终推翻秦朝,建立汉朝。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写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此句展现了刘邦的胸怀与智慧。
(3)吕后:吕后乃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以权谋著称。
司马迁在《吕后本纪》中写道:“吕后为人刚毅,喜权,能制诸侯。
”此句揭示了吕后的性格特点。
2. 历史事件《史记》中记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秦灭六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详细记载了秦国灭六国的过程,展现了秦国强大的国力与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陈胜吴广起义: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描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揭示了民众对暴政的反抗精神。
(3)楚汉战争:司马迁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分别记载了楚汉战争的过程,展现了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的较量。
3. 历史思想《史记》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想,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天人感应: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夫道者,善人之所尊,恶人之所惧,小人之所患,君子之所贵也。
道,大也,大者必大,小者必小。
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

中国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中国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发布时间:2020-04-02下面是宝岛优品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水浒传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好词:顿足捶胸淡妆轻抹风兵草甲放刁把滥纷纷洋洋鞍马劳倦不按君臣不避水火别出心裁报仇雪耻不打不相识保国安民不怀好意搬口弄舌闭口无言兵强将勇不三不四巴山度岭杯蛇鬼车不识局面逼上梁山不识泰山不世之业百无一能百依百随表壮不如理壮不知颠倒不知疼痒撑岸就船从长计较从长商议彻里彻外重峦复嶂以礼相待彻里至外成群作队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垂首丧气成团打块喘息未定好句好段:1、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赏析:林冲本是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却说自己与高俅交恶,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生动的展示了林冲这个下级封建官员在官场社会生活中忍气吞声以求生存的苟安性格.2、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赏析:写景佳句,字字如金,描摹入神,写的舒缓从容,细品如如化境,一个卷子,漫天飞雪舒缓沉实之态毕现.3、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赏析:此一句就有无尽妙处,一方面写林冲心细,在一面为下文草料场绝不可能自己起火必是人为纵火埋下伏笔.4、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赏析:写林冲心细,入庙掩门抵石,点滴不乱,处处描摹林冲性格,也为下一步纵火者不得门而入,林冲偷听到了事情原委做了伏笔.5、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赏析:此处林冲以断绝了所有返还朝廷过旧时生活的可能,满腔怒火蓬发,语言行动自不相同,真栩栩如生也.6、第8回林冲见了,起身接着道: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
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
那娘子听罢,哭将起来,说道: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林冲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个相误,赚了你。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读书笔记摘抄:
1.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详细记载了上古至汉朝的历史。
书中的《屈原贾生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篇章,都以生动的人物描绘和深刻的历史分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英雄形象。
书中的赤壁之战、空城计等故事,都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3.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衰落过程。
4.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宋江、林冲、武松等人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一个草莽英雄的时代。
5.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
以上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故事中的重要作品,它们的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名著读书笔记摘抄
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水浒传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
顿足捶胸淡妆轻抹风兵草甲放刁把滥纷纷洋洋
鞍马劳倦不按君臣不避水火别出心裁报仇雪耻
不打不相识保国安民不怀好意搬口弄舌闭口无言
兵强将勇不三不四巴山度岭杯蛇鬼车不识局面
逼上梁山不识泰山不世之业百无一能百依百随
表壮不如理壮不知颠倒不知疼痒撑岸就船从长计较
从长商议彻里彻外重峦复嶂以礼相待彻里至外
成群作队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垂首丧气成团打块喘息未定
好句好段:
1、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赏析:林冲本是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却说自己与高俅交恶,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生动的展示了林冲这个下级封建官员在官场社会生活中忍气吞声以求生存的苟安性格.
2、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赏析:写景佳句,字字如金,描摹入神,写的舒缓从容,细品如如化境,一个卷子,漫天飞雪舒缓沉实之态毕现.
3、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赏析:此一句就有无尽妙处,一方面写林冲心细,在一面为下文草料场绝不可能自己起火必是人为纵火埋下伏笔.
4、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赏析:写林冲心细,入庙掩门抵石,点滴不乱,处处描摹林冲性格,也为下一步纵火者不得门而入,林冲偷听到了事情原委
做了伏笔.
5、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赏析:此处林冲以断绝了所有返还朝廷过旧时生活的可能,满腔怒火蓬发,语言行动自不相同,真栩栩如生也.
6、第8回林冲见了,起身接着道:"娘子,小人有句话说,已禀过泰山了。
为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
为林冲误了贤妻。
"那娘子听罢,哭将起来,说道:"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
如何把我休了!"林冲道:"娘子,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
个相误,赚了你。
"
赏析:这里是林冲和娘子的对话,为什么把它选上呢,因为这体现了林冲对自己娘子的真心啊,如果没有真心对她,试问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
7、第9回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这里描写了薛霸董超想要谋害林冲时鲁智深出手相救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精彩,而鲁智深说:"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这体现了鲁智深性格的粗中有细,因为此时出来不仅可以救林冲,而且还有他们的"犯罪证据",叫他们服气,再杀他们,也算是有凭有据。
8、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
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
众人一齐大笑。
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
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赏析:这段话是动作描写,叙述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场面,体现了我们的主人公胜得精彩漂亮,而且光明磊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摘抄: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如入无人之境、如鱼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
好句摘抄: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23、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24、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
25、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6、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27、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3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3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33、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3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7、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38、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9、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西游记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
翻波跃浪吐雾喷风寻蛇拨草扑鹞分松星辰灿烂洗心涤虑
芥纳须弥曹溪路险鹫岭云深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帘垂香袅
抖擞神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天龙围绕花雨缤纷理圆四德
指解源流三乘妙典五蕴楞严共乐天真智满金身恶气遮漫
好句好段;
1、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2、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3、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4、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5、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6、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7、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8、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9、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
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10、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11、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
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
3、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
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
13、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14、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15、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
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16、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17、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18、千峰开戟,万仞开屏。
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
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
19、奇花瑞草,修竹乔松。
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20、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
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
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