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治疗传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格列美脲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应, 能及 时发现 及时 处理 , 以对抗 生素 的合理使 用 , 仅仅是 医护 所 不 人员的 事 , 全社会 都应 引起 重视 。
定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溶液稀释后受环境温度、 酸碱度影响使效
价降低 , 要现配现 用 , 注意避光特别是喹诺酮 类药物有皮肤和光毒不 良
格列美脲治疗 I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l
汪 刚 刘 效筠
【 摘要 】 目的 对格 列美 脲 的疗效 进行评 价 。方 法 对 4 例 I 型糖 尿病患 者进 行 为期 3个月 的格列 美 脲治疗 观察 。结 果 与基础值 比较 ,格 0 I
血糖、 餐后 2 时血糖 与服 药前后 的下 降水平差 异有 显著性 。 小 其主要
示 ,治 疗前 后 比较 采用 配对 t 检验 方法 。
2 结果 2 1 受试 前后糖 代 谢变化 见表 l . 。
表 1 服 用格 列 美脲 片前后 糖代谢 变化
作用机理 是刺激 胰岛 D 胞分泌胰 岛素 , 分提高 周围组织对 胰岛素 细 部 的敏感 性 。格 列美 脲与 胰 岛素受 体结 合及 离解 的速度 较格 列本脲 快, 较少 引起较重 低血糖 。 格列 美脲 口服后迅 速 而完全 吸收 ,空腹或 进食 时服用对 它的 吸 收无 明显 影响 ,服 后 2 小 时达 血药 峰值 , 口服 4 -3 mg平 均峰值 为 3 0g ml t1 2 为 5 8 时 , 肝脏 内径 P 5 氧化 物代谢 成无 0n / , / 值 ~小 在 40 降糖 活性 的代 谢 物 ,6 %经 尿排 泄 ,4 % 经 粪便 排 泄 。 0 0 格 列 美 脲 与水 杨酸 类 、 磺胺 类 、保泰 松 类 、抗 结核病 药 、四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患者在患病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而在疾病进展至一定阶段时,则需要胰岛素治疗。
格列美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分泌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进而促进血糖的降低。
相较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具有副作用少、方便服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本文旨在分析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药物的信息,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格列美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药理作用,深入探讨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机制;2. 探讨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炎症等方面的作用;3. 分析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 探讨格列美脲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策略,研究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合理搭配;5. 探讨不同患者群体对格列美脲的剂量需求差异,以指导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的剂量选择和调整。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全面评价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2. 正文2.1 格列美脲的药理作用格列美脲(又称格列酮或西格列酮)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氢-吡啶衍生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胰岛素抗性、减少肝葡萄糖生成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86例患者给予格列美脲1~8 mg降糖治疗,疗程为12w,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与治疗前的测量值比较有明显的变化。
但是血浆胰岛素、总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变化,同时对于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降糖药物。
标签:格列美脲;2型糖尿病;安全性;临床观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因此有效的临床降糖药物备受关注。
其中格列美脲以其独特的药理动力学特点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口服降糖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中较为普遍,与其他的磺酰脲类药物比较,格列美脲具有较强的胰外作用,起效快速,药效维持时间较长,同时每日只需服用一次,并且具有药物剂量小等特点[1]。
我院结合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格列美脲进行降糖,观察临床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所有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5±3.8)岁,所有患者的病程为6个月~12年,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7. 1mmol/L,餐后2 h血糖在11. 1~16. 7mmol/L,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格列美脲(亚莫利,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1 mg/d为起始剂量,8 mg/d为最大剂量,总疗程12w,前4w为剂量调整期,根据随访结果调整用药,每次增减剂量为1 mg,后8w持续规律用药至疗程结束。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格列美脲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常见商品名为“格列美脲片”。
它属于双胰岛素抑制剂,通过抑制胰岛素抗性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临床效果和药理作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
1. 降糖效果显著格列美脲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格列美脲能够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峰值,改善血糖控制。
长期使用格列美脲还可以减少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2. 保护胰岛β细胞格列美脲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其功能的衰退。
研究发现,格列美脲可以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促进其再生和增殖,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
这对于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和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非常重要。
3. 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1. 抑制肝糖原合成格列美脲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合成,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这能够减少肝脏释放的葡萄糖,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 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格列美脲能够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在肌肉组织中的作用。
这能够增加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的代谢紊乱。
3.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格列美脲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作用。
它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增加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和活性,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响应能力。
4. 抑制胰岛素分解格列美脲能够抑制肠道内胰岛素的分解和降解,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增强其降糖效果。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肝糖原合成、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胰岛素分解。
这些作用共同作用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格列美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研究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研究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非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进行研究,从分子机制、药理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1. 降糖效果研究表明,格列美脲可以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异生、提高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它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能够抑制DPP-4的活性,延长胰岛素释放的半衰期,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通过这些机制,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2. 保护β细胞功能研究还表明,格列美脲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的降解和降解酶的活性,延长胰岛素的半衰期,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保护β细胞功能。
β细胞是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主要细胞,它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通常存在退变和凋亡的现象,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而格列美脲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延缓β细胞的退变和凋亡,维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3. 控制体重与一些降糖药物相比,使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
这可能与格列美脲的作用机制有关,它不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而是通过抑制DPP-4的活性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对体重没有太大的影响。
4. 降低血脂一些研究显示,格列美脲在降糖的同时还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包括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通常伴随有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
5. 减少心血管事件最新的临床研究还发现,格列美脲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这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
这表明,格列美脲不仅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来保护心血管健康。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格列美脲(又名格列美伦)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
它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能够增加胰岛素分泌,并减少糖脂生成,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在临床应用中,格列美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一、临床效果1.1 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格列美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尤其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效果更显著。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延长胰岛素素样增生多肽-1(GLP-1)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IP)的半衰期,增加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肝糖原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1.2 减轻胰岛素抵抗除了降低血糖水平外,格列美脲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格列美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得胰岛素更容易发挥作用,降低血糖。
1.3 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格列美脲还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能够减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凋亡,促进新的β-细胞的形成,并减少慢性高血糖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1.4 减轻体重与一些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格列美脲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在一些研究中还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减重效果。
这一点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很多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问题。
1.5 降低心血管风险研究发现,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这是由于格列美脲除了降低血糖外,还能够改善血压、脂质代谢和体重等因素,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6 安全性良好格列美脲作为口服降糖药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在临床应用中,除了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外,如头痛、胃肠道不适等,很少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而且,与其它类似药物相比,格列美脲对胰岛素和肝功能的影响较小,长期使用也可以耐受。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研究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研究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属于磺酰脲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它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来降低血糖浓度。
格列美脲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且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药理作用,并对其研究进行综述。
1. 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除了降低血糖水平外,格列美脲还具有保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格列美脲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保护胰岛素的功能,延缓胰岛素抵抗的发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格列美脲还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 格列美脲的药理作用格列美脲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激活肝细胞内的受体,抑制肝糖原酶的活性,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格列美脲还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降低血糖水平。
与其他磺酰脲类药物相比,格列美脲具有选择性更强,作用更快,药效更持久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降低血糖浓度,减少胰岛素抵抗。
格列美脲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对肾脏和肝脏的影响较小,可以长期使用。
3. 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尽管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心血管事件。
在使用格列美脲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过量使用,特别是在有肝功能异常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应慎重使用。
格列美脲在临床应用中与其他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患者在使用格列美脲时应向医生咨询,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格列美脲是一种有效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浓度,并具有保护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格列美脲的疗效研究-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格列美脲的疗效研究-内科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代谢紊乱性疾病,表现胰岛功能损伤,呈进行性发展,是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格列美脲属于临床第三代磺酰脲类药物,药理作用独特,起效迅速。
为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药理,笔者以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格列美脲治疗,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均于2013-03-2014-02期间到长春市双阳区妇幼保健所就诊,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35~70岁,平均(62.72.8)岁;合并高血压20例,冠心病10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1]患者与WHO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空腹血糖(FPG)7.0 mmoL/L,饭后2 h血糖(2 hPG)11.1 mmoL/L,低于16.7 mmoL/L;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患者;患者治疗前未使用胰岛素治疗,服用降糖药物无效果;未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1.3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抗凝、降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对照组患者饭前30 min 口服30 mg格列喹酮,tid;治疗组患者饭后30 min口服2 mg格列美脲,bi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2 d监测一次血糖,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时间3个月。
1.4 观察组指标观察两组患者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2]显效:自诉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有效:自诉症状改善明显,血糖得到控制,未恢复正常;无效:自诉症状未改善,血糖升高。
不良反应:低血糖,血糖测定3.9 mmol/L.1.6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列美脲治疗传统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觀察格列美脲治疗传统磺脲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采用传统磺脲类药物治疗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
在停用原先的传统磺脲类药物2周后,研究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瑞格列奈治疗,治疗24周。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标低于治疗前,空腹胰岛素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对传统磺脲药物治疗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格列美脲治疗,其血糖,胰岛素抵抗可以进一步显著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格列美脲可作为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Glimepi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failure of traditional Sulfonylureas. Methods Altogether 70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failure who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Sulfonylurea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September 2017 were involv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35 cases)and control group (35 cases). After 2-week discontinuation of the original Sulfonylureas,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Glimepiride and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paglinide,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24 weeks. Changes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fasting insulin,glycosylated hemoglobin,body mass index (BMI),insulin resistance,islet fun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glycated hemoglob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while the fasting insulin of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Ther 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slet β-cell function and BMI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glycated hemoglobi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of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re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Glimepi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failure of type 2 diabetes who previously underwent traditional Sulfonylurea treatment,can further improve patients′ blood glucos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without increase of adverse reactions.Glimepiride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schem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secondary.[Key words] Glimepiride;Traditional sulfonylureas;Secondary failure;Type 2 diabetes mellitus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果确切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国内外指南均依然推荐磺脲类药物作为重要的一线备选和二线降糖药物[1]。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传统类磺脲类药物只要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及格列喹酮等。
然而磺脲类的降糖作用需依赖于患者尚存在功能30%以上的β细胞[2]。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也随之缓慢减退[3],进而表现为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磺脲类药物的“继发性失效(secondary failure of sulfonylurea,SFS)”[4-5]现象,即起初治疗时降糖效果良好,但一段时间后疗效逐渐减弱,之后则必须改用其他药物或加用胰岛素才能有效控糖。
过往临床中常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6]来解决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问题[7],但由于治疗步骤较烦琐、低血糖发生风险高,进而限制其在临床应用。
此外,继发性失效出现后的处理原则中也指出,在排除误诊为2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致血糖升高的患者:可换用另一种磺脲类药物[8],故在此原则指导下,本研究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采用传统磺脲类药物治疗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格列美脲治疗传统磺脲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寻求简单、经济的治疗方案,为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与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采用传统磺脲类药物治疗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患者病程3~5年;患者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9];入组患者曾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2年以上,且所有患者均未曾接受胰岛素治疗;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符合标准,即采用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充足剂量和疗程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9.0 mmol/L,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 h plasma glucose,2 h PG)>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8.5%。
排除标准: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者;肝、肾、心功能不全及合并肝、肾、心、脑、肺等严重疾病者;合并酮症、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过敏体质者;使用格列美脲治疗的患者[10]。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
研究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2~62岁,平均(50.97±9.82)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52±3.06)kg/m2。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5~64岁,平均(51.48± 9.66)岁;BMI为(25.01±2.69)kg/m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入组的所有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进入治疗前均停用原口服传统磺脲类降糖药2周,其他治疗药物维持不变。
研究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商品名:亚莫利;规格:2 mg×15片/盒;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72],起始剂量1 mg/d,根据患者血糖每1~2周调整剂量,最大治疗剂量≤6 mg,Qd。
对照组患者给予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1 mg×30片/盒;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22],起始剂量0.5 mg,Tid,餐前15 min服用,根据患者的餐后血糖进行调整,最大使用剂量≤2 mg,Tid,2组患者均治疗24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 h PG、BMI、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F)的变化,并询问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
HOMA-β=20×FINS/(FBG-3.5),HOMA-IR= FINS×FBG/2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