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催乳素血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泌乳素血症ppt课件

• 单节型激素,具有高亲和性与高生物活性
• “大”PRL:分子量为50000:
• 为二节或三节型结构,低亲和性、低生物活性 • 转化成单节型“小”PRL
• “大大”PRL:
• 分子量更大,为100000,与受体结合力差,属低亲和性
• 异型PRL:分子量为25000:
• 比“小”PRL的免疫反应差,但是大量存在于血浆中
.
12
PRL正常值
• 一般低于1.14~1.37nmol/L (25~30ng/ml) •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500mIU/L •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
13
PRL随年龄的变化
泌乳素水平
120 100
80 60 40 20
0
儿 生 新
月 个 三
期 春 青
人 年 成
1年 后 经
绝
14
泌乳素的24小时节律变化
• 闭经患者中发病率9% • 泌乳患者中发病率25% • 闭经+泌乳患者中为70% • 有性功能减退和不育的男性患者中为5%
.
19
诊断
• 首先确定存在高泌乳素血症 • 确定病因
• 生理性 • 药理性 • 病理性 • 特发性
.
20
高泌乳素血症病因
•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100 ng/mL • 病理性
• γ-胺基丁酸( GABA ) • 正中隆起→ GABA→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抑制垂体对某些释放因子的反 应→抑制PRL分泌
.
10
调节-PRF
• 催乳素刺激因子(PRF)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 TRH刺激PRL转录 • TRH刺激PRL分泌 • 组织胺 • 5-羟色胺:刺激PRL分泌 • 血管紧张素II→PRL↑ • 血管活性肠多肽:干扰DA的抑制作用 • 去甲肾上腺素
• “大”PRL:分子量为50000:
• 为二节或三节型结构,低亲和性、低生物活性 • 转化成单节型“小”PRL
• “大大”PRL:
• 分子量更大,为100000,与受体结合力差,属低亲和性
• 异型PRL:分子量为25000:
• 比“小”PRL的免疫反应差,但是大量存在于血浆中
.
12
PRL正常值
• 一般低于1.14~1.37nmol/L (25~30ng/ml) • 有的实验室正常值设为<500mIU/L • 月经周期各期变化不大
.
13
PRL随年龄的变化
泌乳素水平
120 100
80 60 40 20
0
儿 生 新
月 个 三
期 春 青
人 年 成
1年 后 经
绝
14
泌乳素的24小时节律变化
• 闭经患者中发病率9% • 泌乳患者中发病率25% • 闭经+泌乳患者中为70% • 有性功能减退和不育的男性患者中为5%
.
19
诊断
• 首先确定存在高泌乳素血症 • 确定病因
• 生理性 • 药理性 • 病理性 • 特发性
.
20
高泌乳素血症病因
•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100 ng/mL • 病理性
• γ-胺基丁酸( GABA ) • 正中隆起→ GABA→垂体门脉系统→ 垂体→抑制垂体对某些释放因子的反 应→抑制PRL分泌
.
10
调节-PRF
• 催乳素刺激因子(PRF)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 TRH刺激PRL转录 • TRH刺激PRL分泌 • 组织胺 • 5-羟色胺:刺激PRL分泌 • 血管紧张素II→PRL↑ • 血管活性肠多肽:干扰DA的抑制作用 • 去甲肾上腺素
高泌乳素血症介绍PPT培训课件

通过组织多场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高泌乳素血症的 研究和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
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01
发病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尽管已经揭示了高泌乳素血症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其具体的
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02
诊疗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有待加强
虽然制定了针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调节内 分泌水平,缓解症状。中医治疗效果因个 体差异而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知识普及宣传活动策划和执行情况回顾
活动策划
组织专家团队,制定针对不同受 众的宣传计划,包括线上线下的
讲座、研讨会、宣传册等。
执行情况
通过医院、社区、学校等渠道进行 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高泌乳素血 症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或停药。
处理方法介绍和效果评价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降低泌乳 素水平,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垂体瘤较大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 存在一定风险。
放射治疗
中医治疗
对于不适合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可 采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 而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仍需要加强推广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03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不足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但目前对患者的教育和
心理支持相对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主流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基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存在问题和挑战分析
01
发病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尽管已经揭示了高泌乳素血症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其具体的
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02
诊疗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有待加强
虽然制定了针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采用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调节内 分泌水平,缓解症状。中医治疗效果因个 体差异而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知识普及宣传活动策划和执行情况回顾
活动策划
组织专家团队,制定针对不同受 众的宣传计划,包括线上线下的
讲座、研讨会、宣传册等。
执行情况
通过医院、社区、学校等渠道进行 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高泌乳素血 症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或停药。
处理方法介绍和效果评价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降低泌乳 素水平,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垂体瘤较大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 存在一定风险。
放射治疗
中医治疗
对于不适合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可 采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 而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仍需要加强推广和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03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不足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但目前对患者的教育和
心理支持相对不足,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将成为主流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 情和基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高泌乳素血症ppt课件

➢ 此等患者经治疗而妊娠时,应紧密随查,因 垂体受妊娠影响而增殖肥大时,可能出现垂 体卒中
溴隐停给药法
➢ 1.25mg每日一次,每4日增加1.25mg后,直 至2.5mg每日2次连续治疗
➢ 泌乳可于数周内消失,一般2个月内恢复排 卵月经
➢ 用药半年后复查PRL,如果正常,可逐渐减 量,大约每12个月减少日剂量1.25mg,直 至每日1.25mg,此时再复查PRL一次,如仍 正常,以后可以此剂量终生维持,但仍需每 年复查PRL
流产
➢ PRL增高明显者影响排卵,造成不排卵 性不育
临床表现-其他
➢ 头痛、头胀:
当肿瘤直径小于10mm时称微腺瘤,一般 无明显头痛、头胀症状
催乳细胞瘤的直径大于10mm(巨腺瘤) 时,能表现头痛与头胀
➢ 视野缺损:肿瘤压迫视交叉神经,可 以出现视野缺损的症状
闭经-泌乳与PRL水平
➢ 泌乳一闭经综合征患者95%有高泌乳素 血症
萝芙类(如利血平)药物阻抑下丘脑作用 噻嗪类(如氯丙嗪,利培酮)药物可能阻断多巴胺受体
部位 甲基多巴阻碍多巴转化为多巴胺使PRL水平
➢ 降低的药物:
溴 隐 亭 ( bromocryptine ) 类 药 物 和 阿 朴 吗 啡 (apomorphine)可能直接作用于垂体分泌PRL的细胞, 抑制其分泌功能
药物治疗-性激素
➢ 人工周期疗法:
一方面诱发月经,同时防止性器官萎缩。 给药法:倍美力0.625mg 25~28天,末
10~14天同时给安宫黄体酮4mg
➢ 避免用口服避孕药
药物治疗-维生素B
➢ 作用机理可能是:作为多巴羧酶的辅 酶,使下丘脑神经元中多巴转化为多 巴胺,刺激PIF作用而抑制PRL分泌
➢ 大量雌激素防止PRL充分发挥作用,可 能是通过影响PRL与其受体结合
溴隐停给药法
➢ 1.25mg每日一次,每4日增加1.25mg后,直 至2.5mg每日2次连续治疗
➢ 泌乳可于数周内消失,一般2个月内恢复排 卵月经
➢ 用药半年后复查PRL,如果正常,可逐渐减 量,大约每12个月减少日剂量1.25mg,直 至每日1.25mg,此时再复查PRL一次,如仍 正常,以后可以此剂量终生维持,但仍需每 年复查PRL
流产
➢ PRL增高明显者影响排卵,造成不排卵 性不育
临床表现-其他
➢ 头痛、头胀:
当肿瘤直径小于10mm时称微腺瘤,一般 无明显头痛、头胀症状
催乳细胞瘤的直径大于10mm(巨腺瘤) 时,能表现头痛与头胀
➢ 视野缺损:肿瘤压迫视交叉神经,可 以出现视野缺损的症状
闭经-泌乳与PRL水平
➢ 泌乳一闭经综合征患者95%有高泌乳素 血症
萝芙类(如利血平)药物阻抑下丘脑作用 噻嗪类(如氯丙嗪,利培酮)药物可能阻断多巴胺受体
部位 甲基多巴阻碍多巴转化为多巴胺使PRL水平
➢ 降低的药物:
溴 隐 亭 ( bromocryptine ) 类 药 物 和 阿 朴 吗 啡 (apomorphine)可能直接作用于垂体分泌PRL的细胞, 抑制其分泌功能
药物治疗-性激素
➢ 人工周期疗法:
一方面诱发月经,同时防止性器官萎缩。 给药法:倍美力0.625mg 25~28天,末
10~14天同时给安宫黄体酮4mg
➢ 避免用口服避孕药
药物治疗-维生素B
➢ 作用机理可能是:作为多巴羧酶的辅 酶,使下丘脑神经元中多巴转化为多 巴胺,刺激PIF作用而抑制PRL分泌
➢ 大量雌激素防止PRL充分发挥作用,可 能是通过影响PRL与其受体结合
《高泌乳素血症》课件

介入治疗
对于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垂体瘤引起的 顽固性鼻衄,可采用介入治疗止血。
03
高泌乳素血症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 是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 群,以便早期发现高泌乳 素血症。
避免药物滥用
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 引起泌乳素升高的药物, 如某些抗抑郁药、消化系 统药物等。
针对高泌乳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患者提供 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采用了更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提高 了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的诊断准确性 。
开发了新型药物筛选平台,加速了针 对高泌乳素血症的创新药物研发。
运用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高 泌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深 入研究。
饮食调整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 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
高糖食物的摄入。
控制饮酒
饮酒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 泌乳素升高,应尽量避免或限制饮 酒。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 跑、瑜伽等,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 统,缓解病情。
04
高泌乳素血症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家族史、生育史等 。
症状表现
月经紊乱、溢乳、性功能障碍等 。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 学检查等。
案例分析与讨论
病因分析
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药物因素、肿瘤等。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影像学变化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
高泌乳素血症的早期 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 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义。
高催乳素血症的科普知识PPT

高催乳素血症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2. 谁会得高催乳素血症?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5.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液中催乳素(泌乳激素)水 平异常升高的状态。
催乳素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功能是促进乳 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 除肿瘤。
手术后需定期随访,以监测催乳素水平和症 状改善。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 减压,能辅助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的 平衡。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定期体检
谢谢观看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垂体腺瘤或其他病变。
何时需要就医?
专业建议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药物治疗
多巴胺激动剂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首选药 物,如溴隐亭和卡麦角林。
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催乳素水平,缓解症状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或症状的个 体。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心理健康
管理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内分泌 平衡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减压。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身 体健康。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激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2. 谁会得高催乳素血症?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5.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什么是高催乳素血症?
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液中催乳素(泌乳激素)水 平异常升高的状态。
催乳素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主要功能是促进乳 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 除肿瘤。
手术后需定期随访,以监测催乳素水平和症 状改善。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 减压,能辅助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的 平衡。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定期体检
谢谢观看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垂体腺瘤或其他病变。
何时需要就医?
专业建议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如何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药物治疗
多巴胺激动剂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首选药 物,如溴隐亭和卡麦角林。
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催乳素水平,缓解症状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或症状的个 体。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心理健康
管理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内分泌 平衡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减压。
高催乳素血症的预防与管理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身 体健康。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激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
高泌乳素血症相关常见问题ppt课件

总之,抑制因子少了或释放因子多了都会使PRL上 升
8
PRL生理功能
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催乳素生物功能有 300多种,包括免疫功能、渗透压的调节、生 殖和行为等
1、在人类,主要是促进乳腺分泌组织的发育 和生长,启动和维持泌乳,使乳腺细胞合成 蛋白增多
9
PRL生理功能
2、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液中PRL水平变 化明显,HPRL不仅对下丘脑GnRH及垂体 FSH、LH的脉冲式分泌有抑制作用,而且 可直接抑制卵巢合成黄体酮和雌激素,导致 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 或闭经
13
关注细节
3、妊娠期变化:妊娠期间雌激素↑刺激垂体PRL细胞增 殖和肥大,导致垂体增大及PRL分泌↑。妊娠末期, PRL为非妊娠期10倍。分娩后,垂体恢复正常大小, PRL随之↓
4、产后泌乳过程中的变化:不哺乳,产后4周PRL降至 正常;若哺乳,吸吮乳头可触发垂体PRL快速释放, 若坚持母乳喂养,基础PRL水平会持续↑发生产后闭 经。 健康妇女非哺乳状态下刺激乳房也可导致PRL ↑
3
3)1-5%为“大大”PRL,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100000,与受体结合差,属低亲和性
4)异型PRL(糖基化PRL):相对分子质量为 25000,比“小”PRL的免疫反应差,但大 量存在于血浆中
4
为什么要了解PRL在垂体和血清中存在的4种不 同的形态和生物学活性呢?
我们首先看2个问题 一、在某些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却没
17
关注细节
1、青春期前即发生HPRL而导致原发闭经者, 以缺少第二性征发育及出现生长抑制和青春 期延迟等作为初诊者不一定出现溢乳,因为 乳腺没有经过雌孕激素的恰当的预处理。
2、从乳房溢出的液体都是乳汁吗?
8
PRL生理功能
迄今为止,已报道的催乳素生物功能有 300多种,包括免疫功能、渗透压的调节、生 殖和行为等
1、在人类,主要是促进乳腺分泌组织的发育 和生长,启动和维持泌乳,使乳腺细胞合成 蛋白增多
9
PRL生理功能
2、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卵泡液中PRL水平变 化明显,HPRL不仅对下丘脑GnRH及垂体 FSH、LH的脉冲式分泌有抑制作用,而且 可直接抑制卵巢合成黄体酮和雌激素,导致 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 或闭经
13
关注细节
3、妊娠期变化:妊娠期间雌激素↑刺激垂体PRL细胞增 殖和肥大,导致垂体增大及PRL分泌↑。妊娠末期, PRL为非妊娠期10倍。分娩后,垂体恢复正常大小, PRL随之↓
4、产后泌乳过程中的变化:不哺乳,产后4周PRL降至 正常;若哺乳,吸吮乳头可触发垂体PRL快速释放, 若坚持母乳喂养,基础PRL水平会持续↑发生产后闭 经。 健康妇女非哺乳状态下刺激乳房也可导致PRL ↑
3
3)1-5%为“大大”PRL,相对分子质量更大, 100000,与受体结合差,属低亲和性
4)异型PRL(糖基化PRL):相对分子质量为 25000,比“小”PRL的免疫反应差,但大 量存在于血浆中
4
为什么要了解PRL在垂体和血清中存在的4种不 同的形态和生物学活性呢?
我们首先看2个问题 一、在某些患者血清PRL水平明显升高,却没
17
关注细节
1、青春期前即发生HPRL而导致原发闭经者, 以缺少第二性征发育及出现生长抑制和青春 期延迟等作为初诊者不一定出现溢乳,因为 乳腺没有经过雌孕激素的恰当的预处理。
2、从乳房溢出的液体都是乳汁吗?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策略PPT课件

肾衰竭病人常有高泌乳素血症;
对小剂量溴隐亭维持治疗PRL水平保持正常、肿瘤基本消失的病例5年后可试行停药,若停药后血PRL水平又升高者,仍需长期用药。 非PRL腺瘤:<2000mU/L,微腺瘤:2000-5000mU/L,巨腺瘤:>5000mU/L
成垂分体: 腺甲瘤磺不酸论是α长-二微氢腺期麦瘤角还不隐是亭大良腺瘤反,可应首选:多巴剂胺激量动剂>治3疗0;mg/d时,可能发生腹膜后纤维化
临床表现
激素过度分泌症状 ➢ PRL分泌过度 • 月经紊乱及不育:80% 以上 • 低雌激素状态:生殖器 萎缩、性欲低下、骨质 疏松 • 溢乳:70-98% • 多毛:40% ➢ GH↑:巨人症、肢端肥大 ➢ ACTH↑:皮质醇增多症 ➢ TSH↑:甲减
肿瘤压迫症状 ➢ 压迫周围组织:头疼 ➢ 压迫视交叉、视神经:视力 障碍、视野缺损 ➢ 压迫下丘脑:肥胖、嗜睡、 食欲异常
PRL的分泌特点
节律性变化 ➢ 昼夜规律:夜间睡眠最高,9:00-10:00点最低
应激性变化-PRL升高 ➢ 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 运动:性交、刺激乳头、吸吮乳头 ➢ 创伤:胸部 ➢ 手术、麻醉
PRL不同时期生理性变化
年龄和性别: 非运P动R:L腺性瘤交:、<刺2激➢00乳0m刚头U、/出L吸,吮微生乳腺的头瘤:婴200儿0-5:000mPUR/LL,巨高腺达瘤:1>0500μ00gm/UL/L,之后渐下降, 三个月正常;
MSH、GAP(GnRH相关肽)
血存L在H神、经FS系H统水功平能:障正碍常表•或现↓T的R囊性H大试腺瘤验患者: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
TRH试验: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可估计垂体瘤的大小、扩展部位
对小剂量溴隐亭维持治疗PRL水平保持正常、肿瘤基本消失的病例5年后可试行停药,若停药后血PRL水平又升高者,仍需长期用药。 非PRL腺瘤:<2000mU/L,微腺瘤:2000-5000mU/L,巨腺瘤:>5000mU/L
成垂分体: 腺甲瘤磺不酸论是α长-二微氢腺期麦瘤角还不隐是亭大良腺瘤反,可应首选:多巴剂胺激量动剂>治3疗0;mg/d时,可能发生腹膜后纤维化
临床表现
激素过度分泌症状 ➢ PRL分泌过度 • 月经紊乱及不育:80% 以上 • 低雌激素状态:生殖器 萎缩、性欲低下、骨质 疏松 • 溢乳:70-98% • 多毛:40% ➢ GH↑:巨人症、肢端肥大 ➢ ACTH↑:皮质醇增多症 ➢ TSH↑:甲减
肿瘤压迫症状 ➢ 压迫周围组织:头疼 ➢ 压迫视交叉、视神经:视力 障碍、视野缺损 ➢ 压迫下丘脑:肥胖、嗜睡、 食欲异常
PRL的分泌特点
节律性变化 ➢ 昼夜规律:夜间睡眠最高,9:00-10:00点最低
应激性变化-PRL升高 ➢ 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 运动:性交、刺激乳头、吸吮乳头 ➢ 创伤:胸部 ➢ 手术、麻醉
PRL不同时期生理性变化
年龄和性别: 非运P动R:L腺性瘤交:、<刺2激➢00乳0m刚头U、/出L吸,吮微生乳腺的头瘤:婴200儿0-5:000mPUR/LL,巨高腺达瘤:1>0500μ00gm/UL/L,之后渐下降, 三个月正常;
MSH、GAP(GnRH相关肽)
血存L在H神、经FS系H统水功平能:障正碍常表•或现↓T的R囊性H大试腺瘤验患者: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
TRH试验:TRH500ug静注,15分钟后,正常妇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女PRL升高1-2倍,垂体瘤下降; 可估计垂体瘤的大小、扩展部位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疗规范 ppt课件

催乳素腺瘤多为良性肿瘤,依照大小可分为微腺瘤(≤10mm)和 大腺瘤(>10mm) 催乳素腺瘤的年发病率约为6~10/百万,患病率约为60~100/百 万
最近的研究表明,催乳素腺瘤总体的患病率可能远不止此而要在此 基础上增加3~5倍
ppt课件
7
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
可归纳为生理性、药理性、病理性和特发性四类 生理性:前述 药理性:任何影响DA代谢的药物等都可能通过拮抗PRL释放抑制 因子(PIF)与增强PRL释放因子(PRF)而减弱DA类受体水平的作用, 而促进PRL分泌,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但一般都在100ng/ml以下。 常见包括: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酚噻嗪 类、丁酰苯类等神经精神类 药物、胃复安 多巴胺能和儿茶酚胺耗竭剂: 如甲基多巴、利血平 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如阿片 肽 多巴胺吸收阻断剂:二苯氮 类衍生物(如丙咪嗪、安定)
开始服药时不要做那些可使血压下降的活动,如热水淋浴 或泡澡
个别病例发现腹膜后纤维化,是否与药物使用相关尚不明确
ppt课件
22
药物治疗:溴隐亭
临床效果:
在70%~90%病例效果满意
表现为血PRL降至正常、泌乳消失或减少、垂体肿瘤缩小、 恢复规则月经和生育,在男性也可恢复性欲和生精、教正男 性不育
ppt课件
无排卵患者中占15%,无排 卵伴有溢乳者中占43%,无 排卵的多囊卵巢患者中占3% ~10% 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中催乳 素增高占19.5%,男性不育症 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 约为5%
6
高催乳素血症的流行病学(二)
垂体PRL腺瘤是导致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 其流行病学特点如下: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功能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功 能性肿瘤的10%~15% 催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约占全部垂体腺瘤 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