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布式电压采集系统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设计随着能源领域的不断发展,分布式电力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电力系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同时也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由于分布式电力系统的特点,其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故障和问题,需要及时快速的自愈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设计一套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分布式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自愈决策模块和执行控制模块。
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实时采集各个节点的运行数据,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功率等参数。
还需要采集各个设备的状态信息,如开关、断路器、保护器等。
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以及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定位。
3.自愈决策模块自愈决策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智能算法和强化学习技术,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判断,发现异常情况后,在系统内部进行自愈决策,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故障的自动隔离和快速恢复。
还需要考虑系统对外部的协同和调度能力,与配电网络控制中心进行互联互通,实现系统的整体协同控制。
4.执行控制模块执行控制模块负责将自愈决策模块制定的控制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执行指令,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实现分布式电力系统的自动恢复和自愈。
二、关键技术和方法1.数据融合和挖掘技术通过采用数据融合和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特征,为系统的自愈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智能算法和强化学习技术智能算法和强化学习技术是实现系统自愈决策的关键方法,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分布式电力系统的自愈功能。
3.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是保证系统内部协同运行和对外部控制中心调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统一的通讯和控制接口,实现系统内部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控制指令的传递。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主动采集是指系统主动去请求和获取数据。
它通常通过一些数据源提供的API、接口或者抓取技术实现。
主动采集的优点是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数据,可以根据需求定义采集的频率和范围。
主动采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API接口:许多数据源会提供API接口来获取数据,系统可以通过调用这些接口获取需要的数据。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天气数据等都可以通过API接口获取。
2.网络爬虫:网络爬虫可以模拟用户浏览网页的行为,从网页中提取数据。
爬虫可以按照指定的规则遍历网页,将感兴趣的数据提取出来。
例如,新闻、商品信息等可以通过爬虫获取。
3.数据抓取工具:一些数据源会提供数据抓取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获取数据。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了一些配置选项,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定义数据的采集范围和频率。
被动采集是指数据源主动将数据发送给分布式数据系统。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数据源和分布式数据系统之间建立起一种通信机制,数据源将数据发送给分布式数据系统,分布式数据系统再进行存储和处理。
被动采集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数据采集过程对数据源的压力。
被动采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日志文件:许多应用程序会将日志输出到文件中,分布式数据系统可以监控这些日志文件,并将文件中的数据解析出来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将数据写入到日志文件的应用程序。
2.消息队列:消息队列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机制,数据源可以将数据发送到消息队列中,分布式数据系统监听消息队列,从中获取数据。
消息队列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解耦数据源和数据接收方之间的依赖关系。
3.数据库复制:一些数据库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数据源可以将数据复制到分布式数据系统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应用程序。
总结起来,数据采集是分布式数据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动采集通过请求和获取数据,而被动采集则是数据源主动将数据发送给分布式数据系统。
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以实现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

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在当今能源领域,分布式电源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确保分布式电源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它就像是分布式电源的“眼睛”和“大脑”,时刻关注着电源的运行状态,并做出及时的决策和调整。
分布式电源,简单来说,是指分布在用户侧的能源供应系统,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小型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
这些电源通常规模较小、分布分散,但却能为用户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减轻对传统集中式供电的依赖。
然而,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和多样性也给其管理和监控带来了挑战。
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分布式电源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以及控制。
通过安装在分布式电源设备上的传感器和监测装置,系统可以获取诸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温度等各种运行参数。
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经过处理和分析后,为运维人员提供准确、详细的电源运行信息。
实时监测是分布式电源监控系统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功能之一。
它能够让运维人员随时了解每个分布式电源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存在异常或故障。
例如,当电压过高或过低、电流过大、设备温度异常升高等情况出现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运维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数据采集则是系统获取信息的手段。
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不仅包括设备的运行参数,还可能包括环境参数,如光照强度、风速等。
这些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分析和决策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通常会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如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甚至是卫星通信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
分析处理功能是系统的“智慧核心”。
它将采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设备的故障趋势,提前安排维护计划,减少突发故障带来的损失;通过对不同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可以优化电源的配置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分布式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供应方式,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稳定运行、提高发电效率和保障安全性,一套完善的监控系统和有效的监控方法至关重要。
一、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组成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监控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单元传感器负责采集光伏电站的各种运行参数,如光伏组件的电压、电流、功率,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等。
数据采集单元则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初步处理,然后传输给监控中心。
2、通信网络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从现场传输到监控中心。
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有线通信(如以太网)和无线通信(如 WiFi、GPRS 等)。
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速度直接影响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存储、分析和展示数据。
它通常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监控软件等。
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软件实时查看电站的运行状态,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处理。
4、远程终端除了监控中心,相关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远程终端随时随地访问监控系统,获取电站的运行信息。
二、分布式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1、实时监测能够实时采集和显示光伏电站的各项运行参数,让运维人员及时了解电站的工作状态。
2、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计算发电量、功率曲线、设备效率等,为电站的优化运行提供依据。
3、故障报警当电站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如组件短路、逆变器故障等,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定位故障位置,以便运维人员快速处理。
4、能源管理帮助用户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进行管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5、报表生成能够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如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等,方便用户对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
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监控方法1、基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监控通过定期采集电站的运行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来判断电站的运行状况。
地区电网电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产品介绍

地区电网电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产品介绍地区电网电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电压监测、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与处理、远程操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监测进行综合管理与控制。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公司、电网运行管理机构、电力设备制造商等单位,可帮助用户实现对电网电压信息的实时监测与分析,提高电网稳定性、优化供电质量,减少故障发生,提高运行效率。
一、系统架构1.采集系统:采集系统由电压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终端组成,负责实时采集电压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系统进行存储和分析。
2.传输系统:传输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服务器系统,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传输方式。
3.服务器系统:服务器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存储和分析电压数据,并提供各种数据查询、分析和报表生成等功能。
服务器系统还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扩展,可以集成其他功能模块,如报警管理、数据可视化等。
4.终端管理系统:终端管理系统提供了对系统的操作与管理功能,包括系统设置、数据查询、报表生成等。
终端管理系统可安装在PC端和移动设备上,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监测和管理电压数据。
二、系统功能1.电压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数据存储:服务器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电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用户可以随时查询历史数据,并可以设定数据保存的时间范围。
3.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电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生成各类报表、图表等,帮助用户了解电网的运行状况和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4.远程操作:系统支持用户对电网进行远程操作,可以通过终端管理系统进行开关控制、参数设置等操作,方便用户进行电网运行管理。
5.报警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阈值对电压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用户,及时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采用PoE供电的高速以太网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

块 适 用 于 快 速 以太 网应 用 开发 ;传 输部 分 充 分 利 用 了 以 太 网带 宽 大 、结 构 简 单 、可 扩 展 性 强 、成 本 低 廉 的 特 点 ,配合 上 位
机 监 控 软 件 ,可 以方 便 有 效 地 监 管 整 个 系统 。 系统 供 电 采 用 PoE技 术 ,在 传 输 数 据 的 网线 上 同时 提 供 电 流 ,避 免 了 以往
中 图 分 类 号 :TP274
文 献 标 识 码 :A
High-speed Distribute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PoE
W ang W ei
(M ilitary Representative Bureau of N aval Equipm ent Departm ent in Chongqing A rea,Chongqing 630042,China)
_
:
ll | |j
采 用 PoE供 电 的 高 速 以太 网 分 布 式 数 据 采 集 系统
王 伟
(海 军 装 备 部 驻 重 庆 地 区 军事 代 表 局 ,重 庆 630042)
摘 要 :设 计 了一 种 基 于 以 太 网 的 分 布 式 数 据 采 集控 制 系统 。 该 系统 的 数 据 采 集核 心 采 用 RCM5700微 处理 器模 块 ,该 模
Key words: Ethernet;distributed data acquisition;PoE Fra bibliotek引 言
分 布 式 数 据 采 集 已 经 成 为 了 目前 大 规 模 数 据 采 集 的 优 先 选 择 方 式 。长 期 以来 ,数 据 采 集 常 规 使 用 的集 中 式 采 集 方 式 在 信 号 种 类 繁 多 和 数 量 庞 大 的 大 型 分 布 式 系 统 中 的 应 用 ,极 易 导 致 系 统 连 接 复 杂 、难 以后 期 维 修 保 养 、数 据 中心 设 置 臃 肿 。
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㊀2021年㊀第2期仪表技术与传感器Instrument㊀Technique㊀and㊀Sensor2021㊀No.2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61525107)收稿日期:2020-03-24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陈㊀航1,严㊀帅2,刘㊀胜1,张会新1(1.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㊀030051;2.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㊀100076)㊀㊀摘要:针对分布式测试系统中物理量种类多㊁相互之间易干扰,数据需要远距离传输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㊂该系统主要包含上位机㊁主控站点和被控站点,通过定制USB和RS485总线通信协议,实现了总线上40个站点的轮询测量或单站点单通道测量㊂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有效解决了大面积环境下进行分布式高精度数据采集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㊂关键词:分布式;RS485总线;高精度;智能化;ADS1258;数据采集中图分类号:TP30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1841(2021)02-0071-04DistributedHigh⁃precision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RS485BusCHENHang1,YANShuai2,LIUSheng1,ZHANGHui⁃xin1(1.NorthUniversityofChinaTheMinistryofEducationKeyLaboratoryofInstrumentScienceandDynamicMeasurement,Taiyuan030051,China;2.BeijingAerospaceSystemsEngineeringInstitute,Beijing100076,China)Abstract:AdistributeddataacquisitionsystembasedonRS485buswasdesignedforthesituationthattherearemanykindsofphysicalquantitieswhichareeasytointerferewitheachother,andthedataneedstobetransmittedoverlongdistances.Thissystemmainlyincludedthehostcomputer,themasterstationandthecontrolledstation.BycustomizingtheUSBandRS485buscommunicationprotocols,itimplementedpollingmeasurementof40stationsonthebusorsingle⁃channelmeasurement.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esystemachievesreliabledatatransmissionandeffectivelysolvestheproblemofdistributedandhigh⁃precisiondatacollectioninlarge⁃scaleenvironment,whichhashighpracticalvalue.Keywords:distributed;RS485bus;highaccuracy;intelligent;ADS1258;dataacquisition0㊀引言在一些分布式测试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对被测环境不同位置地点多种物理量(湿度㊁温度㊁压力等)进行精确采集和测量[1-2]㊂传统的测试系统大多采用点对点连线的电缆对传感器的模拟量信号进行传输,这种方式一方面容易受到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降低采集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测试系统中电缆的消耗量和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集系统的健壮性㊂为了提高测试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精确度,设计了一个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将各地点的传感器信号通过采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RS485总线传至系统主控站点[3-5]㊂和现有的测试系统相比,增加了数据采集通道个数和采集精度,最多可实现640个测点数据的轮询采集,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智能化水平㊂1㊀系统总体设计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含上位机㊁RS485总线主控站点和40个RS485总线被控站点等部分,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㊂主控站点与上位机通过USB接口交换数据,在上位机下传的数据被解析后,FPGA将其通过主站RS485模块发出并与配对成功的被控站点通信㊂根据不同的命令,可以实现不同速率下的固定通道和自动扫描通道数据采集功能㊂主控站点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打包,通过USB接口传至上位机,实现了一主控站点多被控站点的高速RS485通信㊂每个被控站点包含RS485总线模块㊁FPGA控制模块㊁A/D采集模块等,属于独立的数据采集子系统,原理设计图如图2所示㊂与主控站点下传的站点号匹配正确后,FPGA首先对ADS1258相关寄存器进行配置,开始A/D采集,完成后将数据传至主控单元㊂㊀㊀㊀㊀㊀72㊀InstrumentTechniqueandSensorFeb.2021㊀图1㊀系统整体原理框图图2㊀被控站点设计示意图2㊀系统硬件设计2.1㊀FPGA控制模块系统选用Spartan-6系列FPGA作为主控芯片㊂在主控站点的硬件电路设计中,选择XC6SLX150芯片对RS485总线通信芯片ISO1176T和USB接口芯片FT2232进行控制,其电路连接示意如图3所示㊂被控站点的A/D采集芯片ADS1258及RS485通信芯片通过SPI接口与FPGA连接,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㊂图3㊀主控站点FPGA电路设计图图4㊀被控站点FPGA电路设计图2.2㊀RS485总线模块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分布范围大㊁电磁环境复杂㊁传输节点要求多等特点㊂为满足设计要求,选用RS485总线通过差分线的压差传输数据,可以极大地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共模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系统的健壮性[6]㊂总线接口芯片ISO1176T内部集成了变压器驱动器,在不要外部光耦的情况下实现隔离式供电,该芯片最大可支持256个从节点,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到40Mbps,详细的电路连接图如图5所示㊂图5㊀RS485总线模块电路连接图2.3㊀A/D转换模块被控站点采用ADS1258对来自传感器的模拟量信号进行模数转换㊂ADS1258具有24位采样分辨率,固定通道的采样速率能达到125KSPS,16个通道同时采集最高速率可达23.7KSPS,同时还集成了片上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读取寄存器来读取芯片工作温度,它的工作温度为-40 105ħ,此外还有低温漂㊁低噪声等特点,非常符合系统的设计要求[7-8]㊂FPGA和ADS1258通过SPI接口相连,CLKIO为外部时钟输入引脚,来自FPGA的16MHz时钟通过50Ω电阻后与其相连,同时要将时钟选择引脚CLKSEL置高,芯片模拟供电电压为AVDD=5V,AVSS=AGND,参考电压为VREF=VREFP-VREFN=5V,数字供电电压为DVDD=3.3V,DVSS=DGND㊂ADS1258的硬件电路如图6所示㊂㊀㊀㊀㊀㊀第2期陈航等:基于RS485总线的分布式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73㊀㊀图6㊀ADS1258接口电路设计图2.4㊀USB接口设计FT2232H为支持高速USB2.0通信的接口芯片,支持最高480Mbps的通信速度㊂它有A㊁B2个数据传输通道,根据设计需要可以配置成多种速度模式,具体的接口如图3所示㊂芯片的工作模式为FT245异步FIFO接口模式,93LC56B为EEPROM,用于保存FT2232H配置完后的相关信息[9]㊂3㊀系统软件设计3.1㊀主控站点软件设计主控站点通过USB接口实现和上位机的数据交换,根据不同指令实现数据打包传输和被控站点寄存器配置功能[10]㊂FT2232H的数据收发时序通过FPGA控制,具体的读写时序如图7所示㊂RXF#信号为芯片输出信号,当缓存Buffer内部有读数空间时输出为低,这时可以拉低RD#信号进行一次8位FIFO数据的读取,然后RXF#信号被拉高,这期间不能进行读数操作,等RXF#再次拉低时进行下一次读数操作,写数据过程和读数据过程类似㊂图7㊀FT2232H读写时序图上位机和主控站点的通信协议如表1所示㊂在系统上电完成复位后,若接收到命令的第一个字节为25h,再继续判断下一个字节,若命令是55h(查询指令),则根据表1所示的通信协议进行RS485总线通信,主控站点从1到40依次查询被控站点,并将收到被控站点的数据上传至上位机进行显示㊁存储;若命令是ACh(寄存器配置指令),则对上位机的命令拆分处理,把后4个字节的数据根据总线通信协议进行打包,然后转发至对应的被控站点㊂表1㊀上位机通信协议命令有效标志8bit命令字8bit数据位32bit寄存器配置命令25hACh被控站点地址8bit站点配置数据24bit查询命令25h55h无效位停止命令25h90h无效位㊀㊀总线数据传输采取CRC-4进行差错控制,通信协议如表2所示㊂主控站点将校验无误的数据传送给上位机显示存储,校验不通过则再一次查询该站点,如果连续3次数据校验不通过,则将站点序号告诉上位机,然后进行下一个站点查询,避免了因某个站点工作异常而使整个系统无法工作,提高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靠性性和抗干扰能力[11]㊂表2㊀RS485总线通信协议起始位1bit有效数据位32bitCRC码4bit停止位3bit0被控站点地址8bit站点数据㊀24bitCRC-41113.2㊀被控站点软件设计被控站点作为独立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完成16路模拟量信号采集和RS485总线通信工作㊂根据系统设计要求,ADS1258默认工作模式为以23.7KSPS㊀㊀㊀㊀㊀74㊀InstrumentTechniqueandSensorFeb.2021㊀采样速率自动扫描16个模拟量输入通道,寄存器通过SPI接口进行配置,DIN管脚为数据输入引脚,CONFIG1寄存器主要涉及采样速率的设置,命令字和寄存器地址为61h,相应的配置数据为03h;MUXSG0和MUXSG1寄存器主要进行采样通道选择,命令字和寄存器地址分别为64h和65h,相应的配置数据都为FFh㊂根据SCLK管脚的时序写入配置寄存器的数据,如图8所示,在片选信号CS拉低时,有效命令和数据在SCLK上升沿从最高位开始顺序进入DIN管脚㊂图8㊀ADS1258寄存器配置时序图系统运行后,被控单元首先按照默认值对ADS1258的寄存器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对相关寄存器的值进行读取,验证是否配置正确,随后开始监测RS485总线上的数据,当与总线上的站点序号验证成功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发送数据,工作软件设计流程如图9所示㊂上位机可以对各被控站点的寄存器进行重新配置,以满足特殊测试要求㊂图9㊀被控站点软件设计流程图ADS1258开始进行数据采集时,首先将START管脚进行拉高,程序开始检测DRDY管脚的电平状态,当为低电平时,表示一个通道模拟量完成转换,读取有效数据共计32位,高8位包含状态信息和通道信息,低24位代表转换的有效数据㊂ADS1258可以在小于700μs的时间内处理完16路通道的数据采集㊂4㊀测试结果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RS485总线上间隔1m设置一个被控站点,总线长度共计40m㊂系统测试时,在第一个被控站点15通道输入2V电压,其余的被控站点和通道不输入电压,使用上位机发送查询命令后回传的数据见图10㊂图10㊀测试数据根据上位机的数据显示,主控站点按顺序查询了被控站点的16路采集通道,EB90EB90是子站点数据发送结束标志,很好地完成了主控站点控制下的数据采集功能㊂数据 ADD00001962F77E9 中 ADD0000196 表示第一个被控站点15通道的数据采集结果, 2F77E9 转变成电压为1.9778V,高精度万用表显示实际电压为1.9789V,所以系统的采集精度为0.6%,表明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很高㊂5㊀结束语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采用24位的模数转换芯片ADS1258,提高了模拟量数据采集精度,选用RS485总线进行数据的传输,增加了系统挂载的站点数量,总线驱动器芯片ISO1176T的使用实现了电源隔离,减少了周围环境的干扰㊂测试表明,系统数据传输可靠,精度很高,同时还可以根据(下转第79页)㊀㊀㊀㊀㊀第2期李鹏飞等:基于NVIDIATX2模块的双目视觉信号采集系统设计79㊀㊀效果图,在界面上定义一个全黑灰度图,将接收到的坐标点以白色画出,实时采集发送帧率为140fps,采集处理图像无丢帧失帧现象,发送数据包无丢包现象,稳定性好,满足了设计要求㊂6 结论针对胶体三维信息检测面临的缺失高帧率㊁采集实时性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双目视觉信号采集系统,该采集系统具有4路线结构光采集系统,实现了双目实时信号采集㊂其中以嵌入式NVIDIATX2为核心详细介绍了图像采集㊁处理以及中心线坐标发送的全过程,结合了小型化硬件以及简便的上位机界面,集成了一套小体积㊁高效率㊁方便操作和移动的采集系统㊂实验测试表明系统稳定性好,精度高,满足了设计要求,为汽车关键部件胶体三维测量做好了充分准备,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㊀任勇峰,王国忠.基于CMOS传感器的高性能图像采集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1):64-67.[2]㊀岳昊,武栓虎.基于机器视觉的医用瓶盖质检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10):83-87.[3]㊀杨长辉,黄琳.基于机器视觉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在线检测[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4):65-69.[4]㊀相江.线结构光传感器系统建模与误差分析[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9.[5]㊀章金敏.基于激光三角法的物体三维轮廓测量系统[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5.[6]㊀戴力.汽车涂胶工艺应用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7,23(8):71-74.[7]㊀朱立忠,陈美洋.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涂胶缺陷检测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8,23(4):18-22.车工艺师,2019,25(7):61-64.[9]㊀吴勇,雷旭智.科惠力测量技术在缸体表面刀痕问题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7,16(8):121-123.[10]㊀唐广辉,穆建华,夏志豪.基于科惠力测量技术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应用[J].汽车科技,2015,23(1):52-56.[11]㊀OLENSKYJAG,DONISIR,BORNHORSTGM.Nonde⁃structivecharacterizationofstructuralchangesduringinvitrogastricdigestionofapplesusing3Dtime⁃seriesmicro⁃computedtomography[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20,267:1-11.[12]㊀金贝.基于HALCON的机器视觉教学实验系统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13]㊀方玉红.基于机器视觉的轨道缺陷图像检测系统设计[D].南昌:南昌大学,2013.[14]㊀MICHAELLB,NELEV,PANFILOVAV,etal.R⁃From⁃TasacommonmechanismofarrhythmiainitiationinlongQTsyndromes[J].Circulation.ArrhythmiaandElectrophysiology,2019,12(12):1-15.[15]㊀李杰强.基于线阵CCD的微位移传感器设计与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6]㊀刘文倩,沈三民,刘利生,等.基于以太网与FPGA的多通道信号源的系统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1):30-33.[17]㊀何能正,董建云,何岸.以太网数据包分段传输技术[J].光通信技术,2013,37(9):24-27.作者简介:李鹏飞(1994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机器视觉㊂E⁃mail:lipengfeihuft@163.com通信作者:卢荣胜(1963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器视觉和精密测量等方面的研究㊂E⁃mail:rslu@hfut.edu.cn(上接第74页)要求变换采集通道数量和采集速率,该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㊀韩慧.基于RS485总线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3):64-65.[2]㊀李木国,王延国,孙慧涛.基于EtherCAT总线的串联型分布式据采集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24(6):195-198.[3]㊀童一飞,王红亮,低功耗IEPE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9,56(5):101-104.[4]㊀唐夕晴,李建闽,佘晓烁.RS485总线接口性能测试仪设计与开发[J].电测与仪表,2018,56(7):142-147.[5]㊀张志,李琮琮,王平欣,等.智能电能表RS485接口设计方案综述[J].电测与仪表,2015,53(5):124-128.[6]㊀白冰.基于485总线的分布式输入输出系统[D].天津:天津大学,2017.[7]㊀吴平,骆朝亮.基于USB的ADS1258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J].软件导刊,2010(6):65-67.[8]㊀金永杰,龙平,熊剑平.24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S1258的原理及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08(6):61-64.[9]㊀王辉,陈爱生.基于FT2232H的USB2.0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器件,2015(1):144-147.[10]㊀李超.基于FPGA+USB2.0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11]㊀TONGXR,SHENGZB.DesignofUARTwithCRCcheckbasedonFPGA[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2,490-495:1241-1245.作者简介:陈航(1993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嵌入式智能仪器㊂E⁃mail:614441509@qq.com通信作者:张会新(1980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㊂E⁃mail:zhanghx@nuc.edu.cn。
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监测与维护方案

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监测与维护方案一、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概述分布式光伏系统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以满足不同地区的能源需求。
该系统的监测与维护方案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监测与维护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监测方案1.数据采集: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监测方案首先需要实时采集各个发电点的数据,包括每个光伏板的输出功率、电流、电压等。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数据传输: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输到监测中心,以实现对整个光伏系统的监测。
传输方式可选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通信方案,如LoRa、NB-IoT等,以确保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
3.云端监测: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构建一个光伏系统的大数据平台。
云端监测可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现对光伏系统的远程监测、故障诊断和预测分析。
同时,云端监测还可以提供用户管理、报表生成等功能,为系统管理人员提供便利。
4.实时报警:建立一个报警系统,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当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系统管理人员。
报警方式可以通过短信、邮件或手机APP等方式进行,确保及时处理故障,减少损失。
三、维护方案1.定期检查:对各个发电点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检查光伏板表面是否有污物、光伏电池组件是否存在裂纹或破损等。
定期检查可以通过巡检人员进行,也可以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高空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清洁维护:对发电点的光伏板进行定期清洗,清除光伏板表面的灰尘、尘埃和污垢。
清洁维护可以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少故障的发生。
3.故障维修:当光伏系统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部件。
维修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迅速定位故障点并进行修复,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4.性能评估:定期对整个光伏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发电效率、系统可靠性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式电压采集系统分布式电压采集系统1.目的利用单片机双机通信实现多通道采集控制以及采集电压的异地显示。
2.系统组成图1 系统组成3.基本设计要求(1)甲机用于电压信号的采集,要求采集2路电压信号(信号源可由电位器分压得到),将当前采样的通道号和电压值在数码管或LCD进行显示。
(2)实现甲机和乙机的数据通信,采用RS-232方式完成通信接口。
(3)乙机通过键盘设置甲机的采集电压通道,并将给信息发送给甲机。
4.发挥部分(1)乙机控制甲机电压采集通道,并接收甲机的采集电压数据在乙机的数码管或LCD上进行显示。
(2)增加实现2路信号的同时采集的功能,并进行采样电压的同时显示。
(3)其他发挥。
注:发挥部分前两点可不用同时满足。
留出相关测试点,程序固化到单片机中。
电路图:略甲机程序:#include <reg52.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相关变量定义///////bit shift;uchar num,key;float temp;uchar val_int;uchar val_decimal;uchar flag=0;///////I/O口定义/////////sbit STA_ALE = P3^6;sbit EOC = P3^1;sbit OE = P3^7;sbit ADC_C = P2^0;sbit ADC_B = P2^1;sbit ADC_A = P2^2;sbit W1=P2^3;sbit W2=P2^4;sbit W3=P2^5;sbit W4=P2^6;sbit wela=P2^7;////////带小数点数码管显示编码/////////// uchar data numtable_DE[] ={0x40,0x79,0x24,0x30,0x19,0x12,0x02,0x78,0x00,0x10};////////不带小数点数码管显示编码/////////// uchar data numtable[] ={0xb0,0xf9,0xa4,0xa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数码管动态显示函数声明/////// void disp();///////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x){uint a,b;for ( a = x; a > 0; a--)for ( b = 110; b > 0; b--);}///////数码管动态显示函数/////// void disp(){P0 = numtable_DE[val_int];wela=1;W3=1;wela=0;delay(5);W3=0;P0 = numtable[(val_decimal/10)]; wela=1;W2=1;wela=0;delay(5);W2=0;P0 = numtable[(val_decimal)%10];wela=1;W1=1;wela=0;delay(5);W1=0;}///////通道编号的数码管显示函数/////// void disp_in(uchar a){P0 = numtable[a];wela=1;W4=1;wela=0;delay(5);W4=0;}///////通道1的AD转换函数///////void ADC_1(){STA_ALE = 0;ADC_C = 0;ADC_B = 0;ADC_A = 0;STA_ALE = 1;delay(5);STA_ALE = 0;}///////通道2的AD转换函数///////void ADC_2(){STA_ALE = 0;ADC_C = 0;ADC_B = 0;ADC_A = 1;STA_ALE = 1;delay(5);STA_ALE = 0;}///////判别是哪条通道AD转换函数///////void ADC(uchar ad_dat) {if (!shift){OE=0;ADC_1();delay(5);while(!EOC);OE=1;disp();disp_in(1);ES=0;SBUF=0xaa;while(!TI);TI=0;SBUF=P1;while(!TI);TI=0;ES=1;}if (shift){OE=0;ADC_2();while(!EOC);OE=1;disp();disp_in(2);ES=0;SBUF=0xff;while(!TI);TI=0;SBUF=P1;while(!TI);TI=0;ES=1;}temp = ad_dat*0.0196078;val_int = (uchar) temp;val_decimal = (uchar) ((temp - val_int)*100); }//初始化void init(){TMOD=0x21;TH1=0xfd;TH0 =(65535-45872)/256; TL0 =(65535-45872)%256; TR1=1;ET0=1;SM0=0;SM1=1;REN=1;EA=1;ES=1;}///////主函数//////int main (){init();while(!flag);while(1){if(key==0xa1){ TR0=0;shift=0;ADC(P1);}if(key==0xb2){ TR0=0;shift=1;ADC(P1);}if(key==0xc3){TR0=1;}ADC(P1);}}void T0_srv() interrupt 1 {TH0 =(65535-45872)/256; TL0 =(65535-45872)%256; num++;if(num==30){num=0;shift=!shift;}}void ser() interrupt 4 {RI=0;key=SBUF;flag=1;}乙机程序:1602头文件:#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cd_rs=P3^5;sbit lcd_en=P3^4;void delay(uint z);void write_com(uchar com);void write_data(uchar date);void init();1602c文件#include<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cd_rs=P3^5;sbit lcd_en=P3^4;void delay(uint z){uint x,y;for(x=z;x>0;x--)for(y=110;y>0;y--); }void write_com(uchar com){lcd_rs=0;P0=com;delay(5);lcd_en=1;delay(5);lcd_en=0;}void write_data(uchar date){lcd_rs=1;P0=date;delay(5);lcd_en=1;delay(5);lcd_en=0;}void init(){lcd_en=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c);write_com(0x06);write_com(0x01);}主程序:#include<reg52.h>#include<160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char key,ad_data,num,num1;float temp;uchar a,b,c;bit flag;sbit key1=P3^2;sbit key2=P3^3;sbit key3=P3^6;uchar d[2];uchar code table[]="tongdao1: ";uchar code table1[]="tongdao2: ";uchar val_int;uchar val_decimal;void keyscan() //键盘扫描,并发送按键值{if(key1==0){delay(10);if(key1==0)key=1;while(!key1);write_com(0x01);ES=0;SBUF=0xa1;while(!TI);TI=0;ES=1;}if(key2==0){delay(10);if(key2==0)key=2;while(!key2);write_com(0x01);ES=0;SBUF=0xb2;while(!TI);TI=0;ES=1;}if(key3==0){delay(10);if(key3==0)key=3;while(!key3);ES=0;SBUF=0xc3;while(!TI);TI=0;ES=1;}}void display1(uchar a1,uchar b1,uchar c1) //1通道显示{write_com(0x80);for(num=0;num<10;num++){write_data(table[num]);delay(5);}write_data(a1+0x30);write_data('.');write_data(b1+0x30);write_data(c1+0x30);write_data('V');}void display2(uchar a2,uchar b2,uchar c2) //2通道显示{if(key==2)write_com(0x80);else write_com(0x80+0x40);for(num=0;num<10;num++){write_data(table1[num]);delay(5);}write_data(a2+0x30);write_data('.');write_data(b2+0x30);write_data(c2+0x30);write_data('V');}void chuli(){if(key==1){if(d[0]==0xaa)display1(a,b,c);}if(key==2){if(d[0]==0xff)display2(a,b,c);}if(key==3){if(d[0]==0xaa)display1(a,b,c);if(d[0]==0xff)display2(a,b,c);}temp = ad_data*0.0196078;val_int = (uchar) temp;val_decimal = (uchar) ((temp - val_int)*100); a=val_int;b=val_decimal/10;c=val_decimal%10;}void init_kz(){TMOD=0x20;TH1=0xfd;TL1=0xfd;EA=1;TR1=1;SM0=0;SM1=1;REN=1;ES=1;}main(){init();init_kz();while(1){keyscan();if(key==1||key==2||key==3) {delay(10);while(!flag);flag=0;chuli();}}}void ser() interrupt 4{RI=0;for(num1=0;num1<2;num1++) {d[num1]=SBUF;}ad_data=d[1];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