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传送网的大客户应用

合集下载

分组传送网在高速公路的应用探讨

分组传送网在高速公路的应用探讨

业务 名称
种类
接 口类型 1/ 0 AE 1 B8—T 0 0
信道 类型 总 线 点对 点
带宽 2bs Mp 6bs 站 Mp/
2bs Mp
网络 扩展 ( 生;取消 了媒体 访 问控 制 ( C) 址学 习 、生成 树和泛 MA 地 洪 等 以太 网无连 接特 陛,增 加 了流量工 程 ( E) 而增 强了Qo # T 从 S ̄ 力 ; 目前P BT 主 要支持 点到点 和点到多 点 的面向连接 的业 务传送 B _E
技 术 相 对增 加 ,这 为传 输 系统 引入新 的技 术 ,尤 其 是分 组 传送 网 (T P N:P c e Ta sot ew r 提 供 了一定 基础 。 a kt rn p rN t ok)
汇聚和传送 能力及以太网的低成本和组网灵活 、统计复 用的特
点 ,又 继承 了 传统 光传 送 网 面向连 接 、快 速 保护 、OAM能力 强 、 支 持 时钟 同 步 等优 点 。 多种 技 术 的融 合 为P N 效 、高 质 地承 载 T高
公 务 录 音提 取通 道 I 电话 系 统 监 视 2 系 统 3 4 中继通 道 同管通 道 视 频 信息 控 制 信息 TM F D 或l
E } 1/10A E BS 0 0


总 线
J P
10B S- X 0A E S 0 】/]0A E 0 0B S 丁
IO A ES 、10 B E S 等种类繁多的接口,以便满足各专业 O B S —X 00 AS — X 需 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各专业的接 口需求有 了明显的变化 ,
各专 业对 传输 系统 需 求见表 1 。
表 1传输 系 统信 息及接 I E8 2Q y B —E E 3 a 规范所提 出 的 ,该技 术从 以太网逐 步 E 1 发展 而来 ,在I匪 8 2a 运营商 骨干桥 接 (B ,fM Ci MA E 0l h PB f A C) P n 基础 上进 行了 改进 ,解决 了运营 商和 客户之 间的 安全 隔离并 提高 了

Citrans620A设备简介

Citrans620A设备简介

CiTRANS 620A系统简介
CiTRANS 620A 远端小型分组传送平台是一款基于MPLS-TP 技术的分组光传送平台,主要应用于传输网络的边缘节点,为地理位置处于分散的大客户、写字楼、住宅小区、2G\3G基站等提供TDM和数据业务的接入服务。

支持以太网、CES等业务的传送,通过PW技术完成业务的统一封装,在业务转发过程中提供端到端透明传送路径。

具有电信级网络所需要的保护机制、服务质量(QoS)及故障定位(OAM)能力。

支持频率同步、IEEE1588v2协议的时间同步。

CiTRANS 620A 移动业务应用场景
CiTRANS 620A 主要用于城域分组网络的边缘接入层,负责移动基站或运营商大客户业务的接入。

CiTRANS 620A 的典型组网应用如上图所示,在该组网应用中:
通过FE 接口、E1 接口接入基站业务、DSLAM 业务、PON 业务、企业用户业务或传统程控交换业务;
通过GE 接口实现与其他系列的PTN 产品共同组网。

CiTRANS 620A 设备外观
采用19”/1U结构设计,具体尺寸为:440mm×241mm×44mm
系统为单板集中式架构
可安装在:600mm 深19 英寸机柜、300mm 深SDH 机柜、桌面或墙壁上
系统最大交换容量为5.2G
系统最大支持4路GE、12路FE、16路E1的接入
CiTRANS 620A 前面板指示灯说明。

陕西联通分组传送网承载大客户专线业务典型设计(格林威尔)--9.5改图-1_59

陕西联通分组传送网承载大客户专线业务典型设计(格林威尔)--9.5改图-1_59

陕西联通分组传送网承载大客户专线业务典型场景设计手册格林威尔分组接入设备2016年08月目录一、联通IPRAN承载政企客户专线背景 (3)二、陕西联通IPRAN承载政企客户专线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解决方案 (5)2.1IPRAN承载政企客户专线实施中的问题 (5)2.2建议解决方案(基站汇聚上行) (6)三、IPRAN承载大客户专线业务需求速查表(格林威尔) (8)四、IPRAN承载大客户专线业务方案模型 (9)4.1点对点方案模型-1(终端直挂) (9)4.1.1业务需求情况 (9)4.1.2业务模型示意图 (10)4.1.3业务开通描述: (10)4.1.4设备配置模型 (10)4.2点对点方案模型-2(基站汇聚) (10)4.2.1业务需求情况 (10)4.2.2业务模型示意图 (11)4.2.3组网模型描述 (11)4.2.4设备配置模型 (11)4.3点对点方案模型-3(基站汇聚) (12)4.3.1业务需求情况 (12)4.3.2业务模型示意图 (12)4.3.3组网模型描述 (12)4.3.4设备配置模型 (13)4.4点对多点方案模型-1(终端直挂) (13)4.4.1业务需求 (13)4.4.2业务模型示意图 (13)4.4.3组网模型描述 (13)4.4.4设备配置模型 (14)4.5点对多点方案模型-2(基站汇聚) (14)4.5.1业务需求 (14)4.5.2业务模型示意图 (15)4.5.3组网模型描述 (15)4.5.4设备配置模型 (15)4.6点对多点方案模型-3(基站汇聚) (16)4.6.1业务需求 (16)4.6.2业务模型示意图 (16)4.6.3组网模型描述 (16)4.6.4设备配置模型 (17)4.7自组网模型 (17)4.7.1业务需求 (17)4.7.2业务模型示意图 (18)4.7.3组网模型描述 (18)4.7.4设备配置模型 (19)五、格林威尔分组产品介绍 (19)一、联通IPRAN承载政企客户专线背景集团客户业务收益高,相对于一般用户,通常具有业务量大、业务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团客户业务呈现宽带化和IP化的发展趋势。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及其应用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换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

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 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打电话直接沟通,通过计算机和终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传输线路质量不高、网络技术手段还较单一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

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技术介绍分组交换与其他交换的比较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分组传送网络ptn技术的应用

分组传送网络ptn技术的应用

分组传送网络PTN技术的应用沈玲玲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摘要:随着数据流量在网络中激增,IP业务逐渐成为电信网络的主导业务,由于IP业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对作为电信业务基础承载网络的光传送网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总结了重要的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技术的技术特征、设备形态及应用场景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应用建议及案例。

关键词:全光网;OTN;PTN一、概述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是一种光传送网络技术。

电信业务的IP化中,运营商需要有效地将这些业务整合到一个传送平台上,既能适应业务信号IP的承载要求,还必须满足传送网所具备的调度、汇聚和保护等功能,因此PTN就应运而生了。

它在IP和光层之间设置了一个中间层,针对分组业务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特点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

二、PTN技术特点及应用分析(一)PTN的技术特点PTN是一种能够很好处理IP和以太网分组信号的新型传送网,它的特点如下:(1)PTN在传送分组之前需要先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分组传送中保持连接,传送完成后释放连接。

(2)PTN提供可扩展性,其机制是通过分层、分域来实现。

这样一来,分组传送网可以架构在不同的传送技术上;(3)QOS是用户对网络使用满意的重要指标,PTN分组传送网可以对业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4)PTN的三个子层PTC、PTP和PTS每个子层都提供信号的OAM功能,通过在每层加上OAM 帧来实现;(5)PTN具有像其他多种光传输网络一样的保护倒换功能。

(二)PTN的应用分析相比较其他的多业务承载技术,PTN在TDM业务的承载方面不如SDH/MSTP,但是PTN强大的统计复用能力对于IP业务的保证QOS的承载有极大的优势。

与 OTN 技术相比,OTN主要实现高速大颗粒业务的传送,而PTN则体现其小颗粒业务灵活传输及业务的汇聚收敛性好上。

分组传送网IPRAN与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优劣对比

分组传送网IPRAN与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优劣对比

2017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ugust 2017第15 期总第385 期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No. 15 Total No. 385今组#遠网IP R A N与多A务#遠年台M S I?优|对比李东起,辛茂荣(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分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摘要:分析了传统多业务传送平台M S T P和新兴分组传送网IP R A N两种技术各自的技术特点和实际的应用场景,通过对比总结出了两种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关键词:IPR A N;M ST P;MPLS中图分类号:T N915 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007—6921 (2017) 15—0083—021理论介绍1.1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M S T P网络的技术基础就是S D H原理。

它基于S D H技术进行拓展,在S D H的基础上拓展为多业务传送平台,使网络接口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2M业务,更加适用于现在的以太网接口类型。

S D H技术(同步数字体系)是可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结构等级。

与以往的信息传输技术不同,S D H是一个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叉功能结合在一起,由统一网管系统进行管理操作的综合信息网络技术。

在结构组成上,S D H是由终端复用器(T M)、分插复用器(八DM)、再生中继器(REG)和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基本网元组成,在光纤上进行同步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S D H通信技术结构组成在信号传输过程中,S D H技术主要通过三个步骤完成编码。

①信息的映射;②定位;③间插复用。

1.2 分组传送网IPRANIP R A N的I P是指I P互联协议,R A N是指R ad io八ccess N etw ork,主要用于基站设备与基站控制器之间的传输网,将无线传输网I P化。

第 章分组传送网

第 章分组传送网

第章分组传送网第章分组传送网分组传送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它通过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包(也称为分组)进行传输,并在目的地重新组装这些分组以还原原始数据。

本文将介绍分组传送网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分组传送网的原理分组传送网的原理基于数据包交换技术,它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在发送端,数据被分成多个数据包,并在每个数据包中添加一些控制信息,例如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序列号等。

这些数据包独立地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地。

在接收端,这些数据包按照序列号重新组装,以还原原始数据。

二、分组传送网的特点1. 高效性:分组传送网能够将网络带宽合理地利用起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由于数据被分成较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可以独立地通过网络传输,并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

这样,即使网络中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或拥塞,也不会对整个网络的传输效率产生太大影响。

2. 灵活性:分组传送网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应用需求。

由于数据被分成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数据包进行优先级排序。

例如,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音视频传输,可以将这些数据包设置为高优先级,以确保其及时传输。

3. 可靠性:尽管分组传送网中的数据包是独立传输的,但通过使用一些可靠性保证机制,例如序列号、确认应答等,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这样,即使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数据包丢失或错误,接收端仍然能够通过这些机制进行纠错,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4. 扩展性:分组传送网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网络规模和带宽需求。

通过增加网络中的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容量和吞吐量。

三、分组传送网的实际应用分组传送网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局域网等场景中。

1. 互联网:互联网是由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大规模分组传送网。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活动。

PeOTN在本地网中的组网及应用

PeOTN在本地网中的组网及应用

数字通信世界2023.08DCWTechnology Application技术应用伴随各类新兴业务的高速发展,在政企专线业务加速数字化的背景下,PeOTN的下沉可满足用户对大带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政企宽带专线业务飞速增长,且伴有智能化需求,现有MSTP/SDH网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的OTN网络难以解决大量低速专线业务的承载需求。

PeOTN应运而生,PeOTN技术支持2 Mbps至100 Gbps各种速率,并可兼顾SDH、OTN、分组业务等多种业务种类,具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而且支持SDN智能化管控,是物理隔离、带宽独享要求的宽带政企专线业务的主要承载网,也是MSTP/SDH网络的升级替代网络。

PeOTN被业界称为最新刚性管道的承载技术,它融合了光传输网(OTN)和分组传送网(PTN)的优点,具有环状组网和保护,光传输的容量更大,速率更快,距离更长,传输更可靠。

基于这些优点,PeOTN能灵活应对日渐复杂和庞大的业务规模,也能应对客户核心网络日益丰富的业务类型。

1 PeOTN技术特点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PeOTN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PeOTN技术是WDM、OTN、MSTP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可对多种客户信号进行封装和透明传输,减少传送设备种类及网络层级,降低网络综合成本并提高维护效率[1]。

(2)支持多种业务颗粒,从2 Mbps至100 Gbps,具备了多种业务的承载能力。

(3)具有统一交叉和灵活调度功能,可完成超高品质互联。

(4)具有丰富的保护机制。

PeOTN网络中各个层面均有相应的网络保护机制,不同层的网络保护机制相互独立。

(5)网络侧基于OTN接口,管理维护简化,具有80×100 Gbps WDM的大容量传送能力实现统一传送的大管道。

PeOTN在本地网中的组网及应用曹晗婷(上海东宽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通信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促使本地网进入一个崭新的全光网络时代,随着SDH设备逐步腾退并平滑演进到PeOTN设备,实现了向低碳全光网络架构的转型,打造智慧低碳的光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传送网的大客户应用企业和大客户应用的日益IT化,使得传统的ATM专线网络或以电路交换为核心结构的MSTP网络不能有效地适应大客户应用大带宽、多业务、IP化和灵活覆盖的新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分组传送网的多业务运营商级城域网技术应运而生,它支持面向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连接通道,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具备端到端的组网能力,提供了更加适合于企业大客户多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同时继承了SDH技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是面向未来的大客户专网演进的合理选择。

PTN和大客户专网的发展趋势大客户专线网络主要为企业或商业客户提供安全的广域互联服务。

当前专线应用类型复杂,以传统ATM/SDH网络和技术应用的“历史包袱”比较重的欧洲专线市场当前的收入统计为例:42%的专线基于SDH/SONET提供,25%的专线采用ATM/FR,15%左右的专线采用三层VPN,13%的专线采用二层VPN,还有5%左右的专线是基于WDM 设备提供。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客户对可靠性、带宽和成本的诉求不同。

例如,银行或金融机构对专线的可靠性要求必须达到99.999%,须提供多种备份方案,而部分中小企业对质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对成本的要求却很高。

出于大客户应用在成本、带宽、灵活的覆盖能力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升级,企业大客户应用的总体趋势是从传统的电路专网方式向电信级分组传送网演进。

以国内某大型沿海城市为例,2004年专线总数为4100条,其中ATM、帧中继和以太专线分别为29%,63%和8%。

到了2007年,专线总数发展到8000条,ATM、帧中继和以太专线比例分别为15%,47%和38%,分组专线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传统专线。

随着信息业务IP化和电信业务承载的IP化,IP网络不但将承载日益增长的Internet上网业务,同时还要作为3G、NGN、IPTV、大客户VPN等业务的承载网。

新时代的IP网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它正面临着“如何承载高质量业务?如何成为电信级综合业务平台?”等课题的挑战。

随着ALLIP和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到来,业界关于采用分组传送网(PTN)建设融合的运营商级城域数据网的技术选择已经基本达成一致。

同时,由于不同的业务种类性质有不同的质量、安全等服务要求,考虑到PTN网络的业务接入能力和利用xPON拉远能力直挂BRAS将传统数据网络扁平化的趋势,城域内传送网和数据网双网存在中长期共存的可能:即PTN网络主要定位于用一张传送网统一承载3G移动回传业务和集团大客户专线,既保证高质量的电信级传送(电信级的保护倒换和带宽保证),又能对分组业务提供统计复用,提高带宽利用率和转发效率;PON和城域三层网络则用于接入互联网业务:利用PON的长距离覆盖特点保留原宽带数据网承载传统非高等级业务,OLT尽可能与BRAS直连,控制非电信级以太网(CE)部分固网的规模。

新的重点业务如大客户接入、视频等在PTN上发展,新建的PTNCE为今后的高等级业务以与移动固网融合(FMC)做好预留,形成多业务承载的城域网络。

大客户应用的需求特点企业用户需求的增长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大大推动了基于IP和分组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浪潮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企业应用的IT化。

在企业通过企业局域网、网关路由器、企业防火墙等数据通信手段日益实现IP化的情况(IToIP)下,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日趋成熟正在发展更多的具体应用,带来了更多的企业互联需求,包括企业统一数据中心;企业部门之间的GbE/10GbE互联;存储网络带来的需求—存储和容灾;有保证的大带宽Internet接入;视频会议和视频广播;基于VoIP的企业电话;企业和大客户专网等等。

从企业用户的角度来看,大客户需求可以归为以下三类:基于传送网的带宽出租需求,企业虚拟专网(VPN)需求和专线接入需求,不同的企业和大客户又有不同的具体需求特点。

例如,集团专网用户包括石油、煤炭、电力等集团企业的内部通信网正面临着业务变革。

专网通信的特点是涉与范围广,接入网点数量多,常包括市、县、乡镇,地域跨度大,要求各分支机构网络在运营商侧实现数据安全隔离,只能同总部通讯;要求运营商对专网用户提供透明的接入通道,支持VLAN信息的透传;要求到各分支机构的接入方式要稳定、可靠,提供较低的时延保障和自愈能力;要求传送网具备全网广播风暴控制的能力等等。

与此同时,专网由于其特殊性,网络结构简单,无需考虑网络继承性,因而更容易建立统一传送平台,最大限度利用传输资源。

又如,中小企业用户(包括写字楼、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和网吧等)的特点是用户分布较为分散,带宽需求相对较高。

除了基本的语音业务、高速Internet专线接入等业务外,还存在TDM专线、视频会议、视频监控、VPN、无线覆盖等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对系统的可用性、业务质量和维护质量要求较高,要求运营商为其提供长距离、高带宽、丰富业务类型、高服务质量的业务保证。

专线类用户的典型是金融证券用户。

这类用户的数据业务需求较单一,主要为数据终端的联网,用户数据终端数量巨大,分布地域广。

其需求特点是高端用户对数据业务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业务量大,保密性和QoS要求高。

因此,企业应用的IT化需求正在要求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越来越大的互联带宽。

相应地对具体的专线承载网络提出了以下新的需求:更广泛的专线网络覆盖;灵活的拓扑,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的数据互联;多业务能力,对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重播放的支持;支持传统的电路应用,保护已有投资;支持安全可靠的二层透传专线模式等等。

基于PTN的大客户承载网建设传统的大客户专网主要的连接方式为MSTP或ATM。

从边缘到核心,其业务接入体系包括大客户用户网络,大客户接入二层汇聚网络,MSTP/ATM承载网和城域网业务路由器等。

其中,MSTP网络为企业互联用户提供独立的VC,如有不同的接入点在不同的MSTP环中,环间以TDM方式透传。

而ATM专网则是以ATM交换为核心的上一代网络,面对日益分组化的大客户专网应用,ATM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在E1和E3之间存在速率缺口;带宽不灵活;交换容量低;拓扑不够灵活;网络覆盖扩展性差;带宽扩展性差等等,不能全面有效满足大客户IT化的多业务承载需求。

针对现有电路交换技术存在的问题,电信级以太网CE是大客户专网发展和演进的合理选择。

作为CE应用标准化和推广的重要组织,在企业大客户专网应用IP化的过程中,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MEF定义了以太网专网的标准服务,包括以太专线(E-Line)和以太局域网(E-LAN)等。

CE的本质是由MEF定义的运营商级分组城域网服务,包括标准化的业务、可扩展性、可靠性、可管理性与严格QoS(“硬”QoS)的具体要求。

CE对于实现的技术并不限定,可以是MSTP、增强型以太网、RPR、MPLS-TP、PBBTE与IP/MPLS 等。

其中,基于T-MPLS/MPLS-TP的分组传送网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多业务传送网络技术,是目前主要的PTNCE实现技术。

商务区宽带接入可以在商务区大楼里部署汇聚级别的PTN节点TN705,用做写字楼商务客户的宽带接入,在保证商务客户接入带宽的同时,提供环网或LSP虚电路保护,显著提高服务可靠性。

根据PTN的电信级多业务承载能力,可以为商务区用户提供包括Internet接入,VoIP和视频等多种应用。

城域以太专线PTN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

利用PTN的虚电路功能提供以太专线业务的传送过程是:PTN接入节点将来自用户网点的业务加上内层MPLS标签(VClabel),形成伪线PW(或虚电路VC),多个PW再加上外层MPLS标签(TunnelLabel)进行复用,建立一条MPLS标签交换路径LSP,用户专线业务在LSP中按外层MPLS标签进行转发。

与传统的电路方式专线相比,基于PTN的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技术具有如下特点:支持多种速率:从10/100M到Gigabit,以64kbit/s为单位的速率调整;支持多种业务等级(EF、AF、BE等);支持流量突发;支持按需选择保护或非保护;只占用所需的网络带宽等。

银行保险等金融大客户对专线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而PTNE-LINE专线能够提供与传统的SDH电路或ATMPVC专线相同的安全等级。

这是因为,E-LINE建立于一个有连接的网络。

PTN不是采用广播桥接技术,而是采用与SDH和ATMPVC类似的方式建立连接:只要没有配置相应的MPLS-TP虚链路或TDM电路,信息就永远不会联通与扩散。

此外,PTN专线网络在以下方面的实现也保证了分组专线能够提供可比于原电路专线的运营商级传送能力:基于MPLS-TPPTN技术的以太网专线网络是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支持全程CAC(连接允许控制),可以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采用PTN技术可以实现专线链路的50ms保护倒换功能,从而在故障倒换过程中不对客户业务产生影响;PTN能够为用户故障定位提供便捷的手段:当专线任一处中断,将会有MPLS/PW/EthernetOAM等OAM消息通知两端设备和网管,用户可以很方便找到故障点,并能发现分组包所经的路由以与沿途的时延和误码情况。

企业虚拟专网PTN采用MPLSVPN来实现企业的虚拟专网业务VPLS (VirtualPrivateLAN Service)。

基于PTN的电信级多业务承载能力,VPLS企业专网继承了所有原电路专线的优点,如带宽保证、迂回路由、保护倒换等,使分组专网具有ATM一样的质量保证。

与此同时,与传统的电路方式采用ATM/E1上行的企业路由器等方式相比,基于MPLS VPN的PTN虚拟专网为大客户提供以太网业务,可以显著降低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作为PTN的一种底层链路传输技术,成熟和已大规模应用的以太网向城域的扩展能够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

目前当用户路由器带宽超过2M时,企业中心局头端路由器由于下挂很多支局,需要购买大量ATMIMA卡板或高速155MATM或POS卡板,投资非常昂贵。

采用基于以太的高速PTN专线可以为用户节省很多成本,而且带宽动态可调。

对于企业中心局头端路由器,可以采用高速GE接口并通过划分子接口的技术下挂很多支局,省去了购买大量高速ATM/POS接口的费用,更不需要昂贵的信道化卡板。

而客户端采用标准以太接口的交换机之后,可以避免LAN和WAN之间的L2协议转换,降低了设备需求,减少了客户的设备投资,同时无需对技术人员培训WAN技术。

除成本优势外,与传统的电路方式专网相比,基于分组传送的企业专网还具备以下优势:PTN提供层次化QoS能力,可基于每用户组、每用户、每用户业务分层实现带宽控制、流量整形和调度策略配置等功能,因而能够对同一大客户的不同业务实现区分调度和高效的统计复用;能够方便地将专线速率提高到2M以上,弥补E1到E3之间的速率缺口,同时具备灵活的带宽扩展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