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猫抓病

合集下载

猫抓病

猫抓病

猫抓病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COS)是一类典型的良性、自限性淋巴管疾病,主要是通过猫的抓伤和咬伤而感染,也可通过跳蚤的叮咬传播。

典型表现为猫抓伤近端淋巴结肿大。

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已经证实,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ha henselae)是导致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储存宿主是猫;也有关于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和克氏巴尔通体(B clarridgeiae)感染导致猫抓病的报道。

病因学:COS最早由Parinaud于1889年首次报道。

1983年wear等.从COS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

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立克次氏体)。

COS是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限性传染病。

巴尔通体是一种革蓝阴性短小棒状杆菌,常为突发疾病的流行病学原因。

巴尔通体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

近年来发现的巴尔通体物种明显增多,目前证实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巴尔通体种类有: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杆菌样巴尔通体(Bartonella bacilliformis)及Bartonella clarridgeiae,Bartonella elizabethae,Bartonella tribocomm。

猫抓病主要是由henselae菌和clarridgeiae菌感染所致。

本病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秋、冬季节发病者较多,热带地区则无季节变化。

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80%的患者小于21岁,男女无差别。

该病在1932年首次由Foshay描述。

此病是猫与人直接接触而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猫抓病疾病研究报告

猫抓病疾病研究报告

猫抓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猫抓病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红斑结节,体重减轻,食欲缺乏疾病介绍:什么是猫抓病?猫抓病是怎么回事?猫抓病是由汉塞巴尔通体引起的一种感染,它是一种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患者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症状,猫抓病在全球每年都有流行,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猫等家畜的接触或抓,咬破皮肤感染人体,典型临床特征为原发性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一般为良性自限性,但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全身性损害,如肉芽肿性肝炎,肝脾肿大,神经炎及脑膜脑炎等,整个病程1~4个月对猫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对症处理,当疾病处于急性期或者出现全身症状时可应用抗菌素1.对症及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情,可适当进行对症治疗,如应用些退热,止痛等药物;用消毒液清洗受损皮肤处,被抓挠后,应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干净挠伤处2.抗病原治疗病情严重时可应用抗生素治疗,猫抓病巴尔通体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及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庆大霉素应用剂量为5MG/(KG?D),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5天;庆大霉素静脉用药时最有效,但应用于儿童时需谨慎,磺胺甲?唑/甲氧苄啶中磺胺甲?唑(SMZ)30~60MG/(KG?次),甲氧苄啶6~12MG/(KG?次),2次/D,口服,疗程7天,其他药物如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类,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多西环素等均对猫抓病有治疗作用,联合用药对于并发有脑炎等重症患者或有免疫缺陷基础患者效果更好3.手术治疗如果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化脓,可进行手术引流,此外,用药物治疗结合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疗程症状体征:猫抓病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猫抓病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潜伏期一般自抓伤至出现皮疹为3~10天,至局部淋巴结肿大约2周,猫抓病的整个病程多在4个月以内,但也有少数长达1~64年,提示慢性猫抓病的存在。

猫抓伤或咬伤介绍PPT培训课件

猫抓伤或咬伤介绍PPT培训课件

猫咪是非常有领地意识的动物,它们会通过抓挠或咬伤的方式来标记 自己的领地,警告其他动物或人不要靠近。
猫咪的情绪变化
恐惧或不安
当猫咪感到受到威胁、恐惧或不 安时,它们可能会采取攻击行为 来保护自己。
疼痛或不适
如果猫咪身体不适或疼痛,它们 可能会变得易怒或攻击性增强, 以此来表达不适或寻求帮助。
猫咪的健康状况
或紧张时接近。
避免过度刺激猫咪
温和互动
与猫咪互动时保持温和,避免使用过于激烈或刺激性的游戏 和玩具。
留意猫咪的情绪变化
注意观察猫咪的情绪变化,如出现异常激动、紧张或攻击性 行为时,及时停止互动并让其安静下来。
定期为猫咪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
按照兽医的建议,定期为猫咪接种狂 犬疫苗和其他必要的疫苗,预防疾病 传播。
预防狂犬病等严重疾病
猫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等病原体,通过抓伤或咬伤传播给人类,因此及时采取 预防措施对于防止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猫抓伤或咬伤的危害
感染风险
猫的口腔和爪子上可能携带多种细 菌、病毒等微生物,抓伤或咬伤后
容易导致伤口感染。
狂犬病传播
如果猫携带狂犬病病毒,通过抓伤 或咬伤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性极高, 而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
猫抓伤或咬伤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4-01-13
目录
• 引言 • 猫抓伤或咬伤的原因 • 猫抓伤或咬伤的应急处理 • 猫抓伤或咬伤的预防措施
目录
• 猫抓伤或咬伤后的法律责任与纠纷处 理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公众对猫抓伤或咬伤的认识
猫作为宠物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因此了解猫抓伤或咬伤的危害及应对方法 对于保护个人安全至关重要。

猫抓病概述

猫抓病概述

猫抓病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CSD,COS)是一类典型的良性、自限性淋巴管疾病,主要是通过猫的抓伤和咬伤而感染,也可通过跳蚤的叮咬传播。

典型表现为猫抓伤近端淋巴结肿大。

儿童和青年人发病较多,少数病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表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已经证实,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ha henselae)是导致猫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储存宿主是猫;也有关于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和克氏巴尔通体(B clarridgeiae)感染导致猫抓病的报道。

病因学:COS最早由Parinaud 于1889年首次报道。

1983年wear等.从COS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

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立克次氏体)。

COS是由巴尔通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限性传染病。

巴尔通体是一种革蓝阴性短小棒状杆菌,常为突发疾病的流行病学原因。

巴尔通体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

近年来发现的巴尔通体物种明显增多,目前证实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巴尔通体种类有: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杆菌样巴尔通体(Bartonella bacilliformis)及Bartonella clarridgeiae,Bartonella elizabethae,Bartonella tr ibocomm。

猫抓病主要是由henselae菌和clarridgeiae菌感染所致。

本病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秋、冬季节发病者较多,热带地区则无季节变化。

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80%的患者小于21岁,男女无差别。

该病在1932年首次由Foshay 描述。

此病是猫与人直接接触而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猫抓病再认识及其思考

猫抓病再认识及其思考

猫抓病再认识及其思考目的:分析猫抓病(cSD)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提出对CSD及其致病菌B,henselae的再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回顾1997~2007年我院临床和(或)病理诊断为CSD的29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治疗结果。

结果:29例CSD 均有接触猫史;自限性局部淋巴结均有肿大,可有发热;HE光镜下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内坏死性肉芽样微脓肿形成:Warthin-Stary染色和Brown-Hopp染色可见到革兰阴性、嗜银性、多形性杆菌。

结论:CSD是新近发现的,自限性的细菌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和淋巴结活检及特殊的染色有助于确诊,治疗予氨基糖苷类、阿奇霉素、喹诺酮类效果好,必要时可考虑淋巴结穿刺和切除。

标签:猫抓病;临床分析;再认识;防治思考[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030-02猫抓病(cSD)是由汉塞巴通体(bartoneila henselae)经猫抓、咬伤后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典型的表现为淋巴结炎。

国内有关猫抓病的报道与论述较少,常被临床和病理医生忽视,甚至误诊。

回顾1997-2007年临床诊断为猫抓病和(或)病理诊断为猫抓病的慢性淋巴结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淋巴结炎29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9例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10例;年龄5-65岁,平均32.4岁。

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3~5月和8~10月;潜伏期为5 d~7个月。

1.2临床表现29例患者均有猫抓伤或咬伤史。

损伤皮肤在手部的18例,小腿的11例,29例均有淋巴结肿大。

其中13例淋巴结肿大伴疼痛。

有全身明显症状,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的9例,发热的9例。

入院时诊断为猫抓病的7例,淋巴结核的2例,淋巴结炎的5例,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的4例,肘部神经瘤的2例,股疝的1例,淋巴瘤的3例,结节病1例,败血症2例,伤寒2例。

猫抓病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猫抓病危害及预防PPT课件

如何预防猫抓病?
如何预防猫抓病? 保持卫生
与猫接触后,务必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确保彻底清洁。
如何预防猫抓病? 避免抓伤和咬伤
尽量避免让猫抓伤或咬伤,特别是幼猫更易抓挠 。
选择适合的玩具与猫互动,避免手部直接接触。
如何预防猫抓病?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带宠物去兽医处检查,确保猫咪健康。
猫抓病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猫抓病? 2. 猫抓病的危害 3. 如何预防猫抓病? 4. 猫抓病的诊断与治疗 5. 公众意识与教育
什么是猫抓病?
什么是猫抓病?
定义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是一种由巴尔通体 菌引起的感染,通常通过猫的抓伤或咬伤传播给 人类。
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是巴尔通体亨德森菌( Bartonella henselae)。
什么是猫抓病?
传播途径
猫抓病主要通过猫的爪子或牙齿传播,也可能通 过蚊虫叮咬传播。
大多数感染源于健康的家猫,尤其是幼猫。
什么是猫抓病?
症状
感染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 和乏力。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和关节疼痛 。
猫抓病的危害
猫抓病的危害
健康影响
虽然大多数感染是轻微的,但在免疫系统较 弱的人群中,猫抓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 题。
例如,可能引发心脏感染(心内膜炎)或脑 膜炎等并发症。
猫抓病的危害
影响人群
儿童、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最易受到 猫抓病的影响。
这些人群在感染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和 并发症。
猫抓病的危害 社会影响
猫抓病的传播可能增加公共卫生负担,尤其 是在猫的饲养率高的地区。

猫抓病演示课件

猫抓病演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措施与建议
1 2 3
避免接触感染源
减少与患病猫狗的接触,特别是在它们发病期间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 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 少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针对猫抓病的疫苗可用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建议 养猫人士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

血清学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来判断是否感染猫抓病。常用 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 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
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 原体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诊
断猫抓病。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猫抓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以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理 解。
心理疏导与支持
猫抓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 员应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积极 配合治疗。
家属参与与照顾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照顾和 支持。家属的关爱和陪伴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05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 升
康复期护理指导原则
保持伤口清洁
定期清洗伤口,避免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疼痛管理
合理使用止痛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改善策略
合理饮食

猫抓病讲课PPT课件

猫抓病讲课PPT课件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区 分,避免误诊
诊断流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 顺序进行诊断
误诊情况
猫抓病常被误诊为淋巴结炎
猫抓病常被误诊为其他病毒感染
猫抓病也可能被误诊为淋巴瘤
猫抓病误诊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03
猫抓病的预防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猫 定期给宠物注射疫苗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如有疑虑,及时就医检查
05
猫抓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感染途径:被猫抓伤或咬伤后感染 临床表现:猫抓病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与治疗:医生如何诊断和治疗猫抓病
案例分析内容
患者情况:患 者年龄、性别、 职业等基本信

临床表现:猫 抓病的症状和
体征
诊断依据:医 生如何确诊猫
抓病的依据
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猫
定期清洁和消毒接触过的物品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如有疑虑或症状,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针对猫抓病的疫苗已经研发成功 接种对象:接触过患病猫的人,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接种方式:前往当地疾控中心或医院进行接种 预防效果: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猫抓病的发生
预防教育
普及猫抓病知识,提高公众认识 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预防疾病传播 教育儿童不要随意与流浪猫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提倡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 规和政策,规范养 猫行为和动物管理,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 与猫抓病的预防和 控制工作,如建立 动物收容所、推广 绝育计划等。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 猫抓病的监测和报 告,及时发现和控 制疫情。
国际合作与交流
猫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全球最佳实践和经验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猫抓病挑战 促进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移性淋巴结
鼻 咽 癌 并 双 侧 咽 后 淋 巴 结 增 大
转移性淋巴结
鼻咽癌T2平扫,双侧颈动脉鞘淋巴结增大成串状,形态“肥胖”
转移性淋巴结
T1增强,边缘强化,无明显液化坏死
转移性淋巴结
DWI高信号
淋巴瘤
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DWI 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边 缘清楚
淋巴瘤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弥漫肿胀 型,双侧鼻咽壁对称增厚,肿块 密度均匀,形态规则,咽旁间隙清晰
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很少考虑CSD;
②询问病史不详细;
③临床思维狭窄;
④现有临床诊断标准具有一定局限性。
谢谢聆听!
猫虽可爱,小心被 “抓”哦
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鉴别诊断
(1)转移性淋巴结增大:常见于老年病人,一般有原发肿瘤病史,增大 淋巴结常按引流区分布,常多个区域受累;大小不一,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环壁厚薄不均,常横径大于长径。 (2)淋巴瘤:常见于青壮年病人,常双侧对称分布,边缘相对清楚,增强 扫描中等度均匀强化,少见坏死和钙化;头颈部淋巴瘤易侵犯咽淋巴环。 (3)淋巴结结核:单发或多发,呈串状融合,增强扫描常表现为环形强化, 中央无强化,相互粘连、融合,周围间隙模糊。 (4)炎性反应性淋巴结:一般与颈面部皮肤、涎腺、口腔、鼻腔的感染有 密切关系。直径一般较小,小于1.5cm,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轻度或 中度不均匀强化。 (5)巨淋巴结增生:少见,MR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部分可 见流空血管,增强扫描明显持续强化,多发者无融合倾向。
右侧腋窝淋巴结增大
C5、6附件及T7椎体异常强化
猫抓病脑部改变
7岁,T2加权图像显示双侧基底节肿胀,高信号。
猫抓病脑部病变
女,23 岁。图1、2:T2FLAIR,右 侧顶叶高信号病灶;图3、4:T1 增强,病灶低信号,无明显强化; 图5、6:DWI,显示正常,提示 非急性期缺血灶
图1、2
图3、4
临床诊断
根据Bergmans 等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须符合以下4 条中的3 条: ①患者有猫抓伤史且有眼或皮肤原发病损; ②猫抓病皮试检测阳性; ③其他可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实验室检查为阴性; ④淋巴结活检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
猫抓病误诊原因分析
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CSD 发病以散发为主,临床医
认识猫抓病
概述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scratch disease,CSD),又称为良性淋
巴网织细胞增多症,最早由法国儿科医生Rober Debre 于
1931 年首次描述,认为该病与猫抓伤密切相关,1950年 被命名为猫抓病(CSD)。该病为巴尔通体(Bartonella) 菌属中的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感染所致的亚急性 自限性传染病。本病属良性自限性疾病,一般在2-3个月
可自行缓解,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出现并
发症,累及淋巴结外组织器官。近年来我国猫抓病发病病 例呈上升趋势。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本病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90% 的患者有猫接触病史。 秋冬季节多发,传染源主要是猫,病菌主要存在猫的唾液
和唾液腺中,且多数情况下受感染的猫无临床症状。本病
潜伏期一般为1-3周,但少数可以几个月乃至十年。确切 的感染机制不明,可能与巴尔通体的某些成分使机体产生 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图1、2,椎体骨髓炎并椎旁软组织肿块
猫抓病-椎体骨髓炎
T7椎体骨髓炎并压缩改变,治疗后恢复
猫抓病-椎管硬膜外脓肿
5岁,猫抓病并颈椎硬膜外脓肿,切开排脓后治愈。
猫抓病肝脾改变
12岁女孩,肝脾多发低强化异常密度
11岁女孩,脾脏多发异常低强化密度 灶
猫抓病并肝肉芽肿
图A.T2W等信号,图B.T1W稍高信号;图C-F.T1增强病.C.增强动脉期15 秒,E.平衡期,F.延时30分,病灶边缘强化,持续增强。
猫抓病
In the same patient, a coronal reconstruction from a chest CECT shows enlarged right axillary lymph nodes (white solid arrow). An excisional biopsy of the largest node confirmed cat-scratch disease.
临床表现
典型CSD 通常表现为:被抓伤后1-3周内出现持续的低
烧,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化脓等。最常见于淋巴结引流区, 以肘、腋、颈部及颌下居多。 非典型CSD :5%~15%的患者也可出现淋巴结外组织 器官的受累表现。包括帕里诺眼腺综合征(POGS)、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肝脏肿块、脾大、肌骨骼症状、纵膈及 肺病变等。
影像学表现
MR 主要表现为:通常病灶T1W为等信号,T2W为稍
高信号,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病变周围软组织因炎性水肿,呈环状、片状高信号。
病例介绍
1.主诉:患者,女,49岁,于10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右
侧下颌有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感,未予处理, 肿物逐渐增大,现约鸽子蛋大小,偶有疼痛。 2.体查:患者无发热,肿物质中偏硬,活动性一般,无 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无破溃。 3.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异 常,未做肿瘤标志物检查。
W-S染色可见组织细胞内外成簇的 短小颗粒状、呈棕黑色阳性杆菌
猫抓病病例介绍
上臂猫抓病-腋下肿块
团块呈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SPAIR 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腋窝、肘部猫抓病
图4肘部猫抓病
图1 图2 女,36岁,图1-3腋 窝猫抓病 图3
图4
猫抓病眼部病变
勒伯尔星状视神经视网膜炎,右侧视盘肿胀 ,不对称性,左侧正常
4.MR所见如下:
右下颌结节
T1示低信号,中见更低信号 T2示等信号,信号不均匀 T1增强中度强化,边缘模糊 肿物,大小约2.2X2.0cm
右下颌结节
T1增强中度强化,中央见低强化,边缘模糊
右下颌结节
DWI序列呈稍高信号
手术病理诊断:猫抓病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猫抓病
微脓肿中央含有中性粒细胞碎屑和 纤维素样物质,周围有呈栅栏状排 列的组织细胞
图5、6
多病灶骨髓炎:猫抓病罕见表现
9岁,女,耻骨骨髓炎,T1及T1 压脂增强,病灶及周围软组织明 显强化
多病灶骨髓炎:猫抓病罕见表现
左侧锁骨内侧局部骨质疏松及鼓膜反应
左侧肱骨远端局部骨破坏
猫抓病骨改变
T2压脂:多骨异常信号:多灶性骨髓炎
猫抓病-椎体骨髓炎
图1
图2
图3 图3,治疗后椎体骨质 恢复正常
双侧鼻腔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CT 表现:软组织弥漫增厚,明显均匀 强化,相邻双侧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
淋巴瘤
Waldeyer 环淋巴瘤,弥漫肿胀 型,鼻咽、口咽受侵,病变周围 间隙清晰
左侧腭扁桃体NHL 淋巴瘤,肿 块型,呈半球形向口咽腔突起 (箭头),相邻骨质未见破坏
淋巴瘤
左侧扁桃体弥漫大B 细胞淋巴 瘤并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增 大的淋巴结形态、密度与原病 灶相似
双侧扁桃体肥大
多发增大淋巴结,淋巴结“修长”,强化均匀,边缘清楚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颈部巨淋巴结增生症,明显均匀强化
小结
1、猫抓病是自限性传染病,属良性自限性疾病,其常
见表现是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影像学缺乏特征性,但具有
炎性淋巴结的影像学特点,当出现淋巴结外组织器官病变 时,表现复杂,易误诊。确诊要结合病史及病理诊断。 2、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需与如下病变鉴别:转移瘤、淋 巴瘤、淋巴结结核、巨淋巴结增生等;以及颈部神经源性 肿瘤、软组织血管瘤和涎腺肿瘤等。本专题主要探讨头颈 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左侧扁桃体粘膜相关性淋巴瘤, 溃疡坏死型,肿块向口咽腔突 出,双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结核
淋 巴 结 高结 信核 号, , 边 缘低 模信 糊号 ,
T1W T2W
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环状强化,中央液化坏死区无强化
反应性淋巴结增大
扁桃体炎并双侧颌下反应性淋巴结增大,T2高信号,边缘清楚
反应性淋巴结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