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下健三大师简介

合集下载

日本建筑师谱系

日本建筑师谱系
Ar回响ext
/\ 州注理由
a配ZS.
v嘿
,,,•抽 R披| 阳 川, ,t团 耐 loo 机
h 吨 ""』。城 m 剑” t搬 辄必回 "' h 班 加鹏 yo和 s.世 i崎
酣霎/
穴’-鬼文崎-』
电-翩 翩.. ,,_嗣 :IA号口'!)-报
品也
、曲笛 .. a~ 宝 剧
铲恼~唰 a 跚啕巴 耐
筑走入 了否定现代建筑的时代 , 希望 回 到女性化 、 温暖化的建筑空间 , 出现了对现 代建筑理想的社会观 、 技术观的批判。由 于石油危机等因素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促使 建筑项目以 小型为主。
[代表作品]: 反住器( 1972 , 毛纲毅矿)
东京YMCA野边山高原中心( 1976 , 内井昭藏)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 、 北九州市立美术馆( 1974 , 矶
[介绍顺序]:以 建筑作品/建筑事件 的出现 时间 为序,以 建筑师之间的师承/地 域关系 为线建立日本建筑师的基本简介。
一一- 1900-1910-1920一一- 1930一一- 1940一一一
一一- 1950一一- 1960一一- 1970一一- 1980一- 1990一一一
~
仿制U : 臼 跑 回 回
菊竹清训(1928-)
黑川纪章(1934-)
[代表作 品]: 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 、 东京圣玛丽教堂、 静冈新闻东
京支社(丹下健三)
日本生命日比谷大楼( 1963 ,村野藤吾) 大分县立图书馆( 1966 ,矶崎新)
代官山聚合住宅 1 期( 1969 , 祯文彦) 出云大社厅舍( 1963 ,菊竹清训,, )
1920一一- 1930
".‘
3
”"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Page 13
新东京都厅舍
Page 14
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
Page 15
新宿公园age 5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
Page 6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Page 7
日本香川县厅舍
Page 8
第二阶段
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 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 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 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 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 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 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丹下健三
小组成员: 郑爱春 田虎平 次仁 刘乐平 潘建华 旦增夏家
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2005年3月22日),日本著名建筑师, 198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1980 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 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 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 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 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 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 作了4年。(前川国男1905~1986年Maekawa Kunio日本建筑师。曾 分别在巴黎和东京为勒· 柯布西耶和雷蒙做草图设计师。前川国男的 社区中心理念影响了丹下健三。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 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生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1949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丹下健三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特邀教授,获得过众多的国际荣誉。

丹下健三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后50年代,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

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

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

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圣玛丽亚大教堂、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作了不少建筑设计,如沙特阿拉伯总部大楼(1976)、阿尔及尔国际机场(1976)等。

在这一时期,丹下健三对镜面玻璃幕墙也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赤坂王子饭店等。

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1961-1964)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圣玛丽亚大教堂 东京都新市政厅丹下健三还是一位著作家,主要著作有《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人类与建筑》(1970)、《建筑与城市》(1970)、《二十一世纪的日本》(1971)等。

代代木体育馆介绍讲诉

代代木体育馆介绍讲诉
7/17/2020
悬索形式:劲性索
• 劲性索:是以具有一定抗弯和抗压刚度的曲线形实腹或空 腹构件来替代柔性索的悬挂结构。
• 优点:1) 由于构件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因而其抵抗局部 荷载下机构性位移的能力大大增强。
• 2) 无需施加预张力,施工方便。 • 3) 可就地取材,降低材料造价。
• 悬挂在中央塔柱上的两条主悬索+两侧的索网 • 鞍形索网的承重索采用高0.5~1.0m的7/2020
代代木体育馆是当代仿生建筑的杰
出代表,它是由瞬间的海浪漩涡 而引发灵感的设计,其类似海螺的
独特造型。两座馆都用悬链形的 钢屋面悬挂在混凝土梁构成的角
上,似蜗牛。悬索结构来源于 蜘蛛网的灵感。
第一场馆 鞍形索网
类似于悬索桥的系统,由主悬索、次索网、斜拉索、
曲线边梁、撑杆、塔柱与锚块组成。
7/17/2020
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个斜坡的 交界处,丹下把两个承重钢索 分开,以使减轻钢索的荷载, 减少钢索的拉力,固定在两根 钢索上的弯形金属横梁,焊接 在房顶的钢板上。
第一体育馆中间断开部位可以 作为自然采光带,非常巧妙。 百页窗作为外界面,变直射的 自然光为散射光。
第二体育支撑柱的顶部是采 光口,自然光由此口漫射而入, 随着馆内的顶棚螺旋般地渐渐 地明亮起来。
谢谢观赏!
7/17/2020
第二体育馆
小体育馆用一根拉紧的钢索绕着一根桅杆, 再把钢拱架固定在钢索上用来支撑 ,整个 房就像是一个人在用力的拽起一个圆环。背 索没有直接连到主塔上,而是从后面绕出来, 在主塔身前绕了一圈之后连到了塔尖上。传 力路径没有大的变化,但建筑效果生动了起 来。
7/17/2020
7/17/2020
代代木体育馆简介

建筑大师丹下健三2

建筑大师丹下健三2

1.丹下健三(たんげけんぞう)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生于大阪府。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他在74岁时获得了普立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日本建筑师,也是第一位亚洲得奖人。

期间有很多重要的著作:《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桂----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日本列岛的未来》、《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人类与建筑》、《建筑与城市》、《21世纪的日本》、《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丹下健三 Studio》、《1986年东京规划――东京都临海城区与东京湾城区的设计构想》、《从一支铅笔开始》、《回忆录---15个月的时光》、《丹下健三》。

在丹下健三长达40多年的建筑活动中,他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面的作品和方案有近200件之多,其中不乏传世之作。

同时他还发表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获得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七个博士或名誉博士学位;并获得日本文化勋章,以及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英国皇家建筑学会(RIBA)和法国建筑科学院的金奖,还有联邦德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等许多国家的金奖或大奖。

不仅如此,他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
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 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 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 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 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 91岁。
现代建筑大师之旅 ———丹下健三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
小组成员: 陈牧卿 程靖 葛静婷 刘冠彤 苏李明洲
Page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丹下健三 简介
丹下健三(KenzoTange)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出生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
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 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出席国际现 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开始在国 际上崭露头角。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Page 2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丹下健三简述

丹下健三简述

丹下健三是日本现代建筑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确定的把现代建筑的基本因素和部分日本传统建筑结合的方式,影响了整整两代日本建筑家,使日本的建筑真正具有自己的独特形象,从而能够在国际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丹下健三的思想的行程应从日本二战后对其论述。

二战前丹下健三先在东京大学学习建筑,对建筑有了专业的培训。

1938-1941年再前川国男的建筑所从事建筑设计,在这里他对现代建筑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原因就是前川国男曾跟随柯布西耶学习建筑的,他将柯布西耶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丹下健三的思想中,因此丹下健三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大量融入了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思想。

在二战期间,丹下健三没有多少建筑可以设计,因此他集中精力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他已经把建筑的问题从包豪斯式的简单考虑无力功能的水平上升到心里功能的水平。

世纪上那时对于日本现代建筑本不是新事物。

神社和桂离宫的建筑传统本身就是“现代的”:它们使用表面无修饰的自然状态的材料。

它们强调交接节点,结构和几何关系:甚至桂离宫是完全处理成黑白相间的微妙不对称形式,完整健全的“国际式风格”在日本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之久,所以丹下健三的建筑设计对日本现代建筑的过去和未来的的承接与发展。

随着五十年代经济的好转,日本建筑师就得了仅有美国能相匹敌的大规模建设良机。

大量的建筑在二战中被毁灭。

现在成千上万栋房屋等待着兴建,旧城市等着改造。

根据当时的状况,1941年丹下健三提出了引人注意的“国民住宅”方案。

1942年他设计的大东亚建设纪念碑方案,得到了日本建筑界的好评。

随后美国扶植日本的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日本的现代建筑发展非常迅速。

日本战后到70年代的建筑发展可以大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时期,即:一、恢复时期:1945年—1950年二、成长时期:1950年—1960年恢复时期和成长时期,日本受到西方国际主义风格的非常影响,因此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风格形式出现了丹下健三等的追随者。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香川县厅舍从1955年开始着手设 计,这座建筑后来被称为让现在 建筑在日本生根的杰作。是丹下 超越日本弥生时代传统,而表现 绳文时代传统所做的努力。用了 水平栏板和跳梁,高层部分最被 称道,模仿了日本寺庙五重塔的 样式。 在这个作品中,丹下把木构建筑 所具有的美通过钢筋混凝土的造 形而提高到极限。 但是后来丹下香川县建造了新的 县厅,旧县厅成为东馆。
世界上最美的建筑之一:代代木体育场
因为这座建筑,前所未有 的,奥委会将国际奥委会功劳 奖授予了建筑师。主席布伦戴 奇在颁奖时说“体育激励了建 筑师,一方面总所周知许多世 界纪录在这个比赛馆中产生, 这个作品激发了运动员的力 量。” 同时这个比赛馆深深铭刻 在有幸参加大会的人们的记忆 中,铭刻在前来观战的追求美 的人们的记忆中。”这正是丹 下在这一时期所追求的建筑空 间与建筑功能相融合,从而在 人心中产生出和这建筑相吻合 的象征的理念。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建筑史上的勒柯布西耶
主讲人:陈斌 学号: 512300144202
一张不包含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根本不值得一看,因为它忽 略了长久以来人文精神所登陆的那个国度。 ————奥斯卡王尔德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 2005年3月22日),日本建筑师。 毕业于东京大学。为战后日本经济 腾飞时期活跃起来的代表建筑师, 影响了黑川纪章、槙文彦、矶崎新 等一代日本建筑师。 丹下曾任职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 设计了岸纪念体育馆。 1942年,他在大东亚建设纪念 造营计画竞赛中获首奖。 1946年,任东京大学助教授。 同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作建 筑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其广岛 和平纪念公园方案入选备受瞩目。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都市、 建筑设计研究所”。 1974年起,任东京大学名誉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简介:
丹下健三,日本著名建筑师,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就是他的杰作。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1980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

丹下健三,1913年生于大阪。

1935年他进入东京大学建筑系学习。

毕业后进入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

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年-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6年在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任教。

1949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59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作建筑系客座教授。

1961年他创建了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4年设计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
1987年他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2005年3月22日,第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当日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91岁。

丹下的建筑创作生涯长达60余载,不仅作品颇丰,在建筑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

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

而日本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桢文彦(Fumihiko Maki,1993年得主),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 Isozaki)、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他在世界近代建筑史上留下的许多丰碑名作,更像“燃烧着历史尖端的火焰”,熠熠发光,激励着建筑师们去大胆探索,执意求新,把建筑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深化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建筑生涯:
第一阶段
为战后50年代,丹下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

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日本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
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

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

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第三阶段
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市规划(1976年)、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

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

以及大阪万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新宿公园塔(1994年)、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东京'Dome' Hotel(“穹隆”大酒店)(2000年)等。

代代木体育馆
1961年,日本已经得到了196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政府特地聘请当代日本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一座体育馆,以显示本国的技术力量和组织能力。

后来,这座造型奇特、空间感好的新建筑的确以其高度的结构技巧与合理.的平面布局得到了世界建筑行家们的广泛赞扬。

这座体育馆就是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

这一设计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丹下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

该体育馆包括一座游泳馆和一座球类馆,1964年落成,是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建的。

两座会馆建筑都采用悬索结构,游泳馆的平面如两个错置的新月型,球类馆平面如蜗牛形。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新型结构,然而又被认为具有日本独特的造型风格,因而受到广泛赞誉。

丹下健三混凝土的运用非常成熟,创造了塑性非常强给人视觉冲击感的造型。

(图1)
这个造型里的功能布置合理。

结构和建筑紧密结合。

结构上采用多种结构混合的方式。

并且它的外在形态来源于日本传统的图章——巴纹。

(图二)
并且形成了非常美丽的具备自然光线的室内光环境(图3)
整个“代代木”占地91公顷,由一个主馆(游泳馆)和一个附馆(篮球馆)及办公与辅助设施组成。

主、附馆的屋顶像是两个形状不同和大小不同的贝壳,体型非常特别。

主馆是用于游泳与跳水比赛的,结上冰又可以进行滑冰比赛,游泳池还有一个隐藏起来的活动盖子,盖上盖子,可以在上面举行柔道之类的比赛,真是匠心独运。

它的平面是由。

两个月牙凹口对四口叠在一起组成的,形成一个圆形的观众席和当中的游泳池,圆形的两端伸出两个方向相反的尖角,那里正好是宽阔的观众出入口。

屋顶采用悬索结构,这样,在外观上整个屋顶就是个两瓣的贝壳了。

附馆在主馆的西南面,那是举行篮球或拳击比赛的地方。

它是个直径70米的圆,它的入口也突出在圆的外面。

据说,从它的室内看这个扭曲得厉害的屋面,似乎有些像一个正在发力的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如果说运动员们喜欢这个体育馆,大概与这个原因有关。

主附馆是通过地下部分取得联系的,那里有办公室、公共辅助设施及运动员的练习场地等。

如此精致而灵巧的建筑效果,正引得无数建筑理论家和学者们思考和研究呢。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日本东京代代木体育馆
•建筑类型:体育建筑
•项目介绍:是日本为举办第十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建造的体育馆,现在主要作为冰上曲棍球比赛场所,也有很多歌手及艺人举行演唱会。

•总占地面积:91公顷
•建筑师:丹下健三
•施工时间:1963年2月-1964年4月
•第一体育馆(游泳馆)
•建筑面积:25396平方米
•建筑高度:最高处40.4米
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
•建筑层数:地上两层地下两层
•座位数量:15000个
•混响时间:控场3s 满场1.9s
•第二体育馆(球类馆)
•建筑面积:5591平方米
•圆形平面直径70米
•建筑高度:最高处35.8米
•建筑层数:地上一层地下一层
•座位数量:4000个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屋面防水:经2006年整修后应该为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混合模式。

(资料不详)
•天窗形式
•第一体育馆:斜坡式天窗
•两道悬索形成一个脊,脊的两侧为采光用的天窗,在室内形成两道光带,符合整个建筑的形体及氛围。

•第二体育馆:锥形天窗
•支撑柱的顶部为采光口
•屋面结构:悬索结构
•屋面结构主要组成部分:两个塔柱上的两条中央悬索及分列两侧的两片鞍形索网
•跨度:为126*120m
•屋面结构形成过程:
• 1.首先,是一个类似悬索桥的系统,它是吊起整个巨大屋面的主要构建
• 2.然后,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混凝土刚性环被从主缆上伸出的众多钢缆吊离地面,与地面形成一个倾角,整个体育馆的基本形态就是这样。

• 3.另外,在众多吊索的中央可能增加了一道圈梁,以制造出现在这样的屋面曲线。









析:
长轴方向有两根相距126m。

高40.4m的钢
筋混凝土桅杆柱,两根各由37根外径330mm
的钢缆组成的主索支撑于两根桅杆之上。

次索沿
短轴方向布置,穿过主索与外围的钢筋混凝土支座环连接。

索网上部用焊接起来的4.5mm厚的钢板覆盖,内表面
用石棉板保护。

•屋面结构分析:
此建筑的神奇之处在于,丹下健三在承受拉力最大的两个斜坡的交界处,他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以减轻钢
索的荷载,减少钢索的拉力,形成现在的平面。

在室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

屋顶形成一个圆形,就像固定在柱子
上的一块布。

•造型分析:
•结构形式自然而言带来了错开的新月形的平面形式,给体育馆这一基本封闭的空间带来开放性。

主索两端所形成的三角形入口,自然地把观众导入体育馆内。

此外,两根主索之间的缝隙还设置了顶光,勾画出屋
脊轮廓的同时,也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流线型的、宏伟别致的内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