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Page 13
新东京都厅舍
Page 14
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
Page 15
新宿公园age 5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
Page 6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Page 7
日本香川县厅舍
Page 8
第二阶段
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 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 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 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 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 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文化会 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 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丹下健三
小组成员: 郑爱春 田虎平 次仁 刘乐平 潘建华 旦增夏家
丹下健三简介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2005年3月22日),日本著名建筑师, 1987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1980 年丹下健三被授予日本文化艺术 界的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他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 还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的建筑系执教。而日本 的第二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稹文彦(FumihikoMaki,1993年得主), 以及在日本建筑界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矶崎新(ArataIsozak-i)、黑川纪 章(KishoKurokawa)等人都曾师从丹下。 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年-1942年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 作了4年。(前川国男1905~1986年Maekawa Kunio日本建筑师。曾 分别在巴黎和东京为勒· 柯布西耶和雷蒙做草图设计师。前川国男的 社区中心理念影响了丹下健三。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 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丹下健三帝国——评日本建筑史上的柯布西埃

· 师承关系表
柯布西埃
学生
前川国男
学生
同事
岸田日出刀
影响
丹下健三
学生 学生
学生
稹文彦
矶崎新
黑川纪章
Page 5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Page 8
早期实践阶段
丹下毕业的时候,日本已经实行侵华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以后,日本国内哪还有什么建筑项目可以承接,丹下就重新进入大学 院(研究生)开始了他区别于单个建筑设计的“城市计划”学习。我 想这段时间对于罗马、希腊城市的研究和日本古代寺庙、神社这类群 聚建筑的思考让他今后在大片土地规划的项目上拥有着同辈人所没有 的锐利眼光。 战争时期,日本推行着绝对意义上的军国主义和国粹主义,进行了一 些有政治意义的建筑设计竞赛。丹下在三个项目中拿到了一等奖,其 中日泰文化会馆是日本进攻泰国后为了达到共荣的目的而要建造的项 目,基于这个原因,丹下设计了非常具有日本古代风格的建筑,实际 上,那个时期丹下的竞赛案都是民族特性明显的设计,我想建筑师在 当时那种环境下,不顺应政府也是很难的。日本的现代设计就像进入 了灰暗的无声期。 .
追求国家自明性的建筑师-丹下健三

追求國家自明性的建築師-丹下健三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建築師伴隨國家成長的「建築師」日本的建築地圖日本的建築學派(schools)‧Antonin Raymond(1888)、坂倉準三(1901)、前川國男(1905)、卲村順三(1908)、丹下健三(1913)、卲武泰水(1916)、卲阪隆正(1917)、清家清(1918)、蘆原義信(1918)、籐原一男(1925)、內田祥哉(1925)、近江榮(1925)、菊竹青訓(1928)、楨文彥(1928)、磯崎新(1931)等,以個人為中心的學派。
‧竹中、鹿島等,以大型建設公司為主的學派。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賓州大學、康乃爾大學等,以留學國外大學之建築師為主的學派。
‧學派外的學派(out of schools)。
丹下健三的豋場與「轉向」1931 東京帝室博物館設計競圖日本現代建築的挫折在日本現代建築史中的15年戰爭期間(1930-1945;從918事變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為止),是對抗法西斯的一段抗爭歷史;主要具代表性的例子,為有「賊軍之將」稱呼的前川國男參加競圖(1931 東京帝室博物館設計競圖)的個例。
「勝てば官軍、負ければ賊軍」‧在當時的競圖中大多規定了頇表現「日本趣味」或「東洋趣味」之設計條件,前川國男卻持續地提出現代建築的理念,但也持續地落選;這段歷程可說是最燦爛的抗爭故事。
‧相對地,前川國男的學生-丹下健三,「越級」其老師,相繼獲得兩項重要競圖的首獎。
‧此類作品獲得首獎,普遍有著「日本現代建築的挫折」或「屈服於法西斯」之評價,而這類視「日本的特質」等於「國家的特質」,並使用象徵此特質的斜屋頂之建築設計意念,更可謂是日本現代建築師「轉向」的最好例證。
大東亞共榮圈計畫(1932-1945)「大東亞建設紀念營造計畫」競圖‧1930年代,隨著戰爭的開展,建築界中討論「日本的」設計之議題逐漸多樣,如日本於中國東北成立「滿州國」時,建築師會討論並設計「滿州的建築」,進而侵略的範圍逐漸擴大至亞洲,而有「大東亞共榮圈」的稱法時,建築界就討論著「大東亞的表現」。
丹下健三的建筑思想与代表作品浅析

丹下健三的建筑思想与代表作品浅析摘要:丹下健三是日本现代建筑代表人物。
他注重对建筑形式的探索,认真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创造了结合日本文化的现代建筑风格,并通过自身的成就和影响力,使日本现代建筑在世界建筑领域有一席之地。
本文通过解析其建筑思想与代表作品,了解其创作的思想过程,以期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思想;现代主义建筑;日本传统建筑语言;新建筑形式丹下健三是世界知名的现代建筑代表人物,他是20世纪10位“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他注重对现代建筑形式的探索,创造了结合日本文化的现代建筑。
一、解析丹下健三的建筑思想丹下健三在四十多年的建筑活动中坚持走现代建筑的道路,并带领后辈建筑师成长。
矶崎新认为丹下健三“其建筑思想的深层,隐藏着一条面向某种超越性的存在的轴线。
我以为,那恰恰就是对民族国家的意识。
”建筑界一般按建筑的来源和性质划分其创作思想过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解析。
1.“功能典型化”时期——现代建筑风格和日本传统建筑风格调和二战后是丹下健三的创作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他借传统建筑的力量打破了现代建筑的形式化的局限,又借现代建筑技术和思想理论超越了传统建筑观念与形式的局限,并提出了“功能典型化”的设计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了日本建筑语言的现代化重建。
二战前,丹下和许多其他同时代的建筑师一样,深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
二战后的几年,建筑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丹下健三在其著作的《桂——日本建筑中的传统和创造》一书中仔细研究桂离宫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现代建筑风格,并找到结合点,在日本建筑师中,他是第一人。
丹下健三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研究不仅体现在理论方面,还体现在建筑实践作品中。
他的众多的学生受其影响,如矶崎新、黑川纪章、桢文彦、大谷幸夫、神谷宏治等。
他们对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相结合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运用不同的建筑语言来表达对待日本传统文化的态度。
2.“都市轴”理论——厚重的表现1960年的东京规划,丹下健三提出了“都市轴”理论。
丹下健三

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 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 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 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在第29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出炉的同时。2005年3月22日,亚洲第一位普 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因心脏衰竭在东京的家中离世,终年 91岁。
现代建筑大师之旅 ———丹下健三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
小组成员: 陈牧卿 程靖 葛静婷 刘冠彤 苏李明洲
Page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丹下健三 简介
丹下健三(KenzoTange)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1913年9月4日出生于大阪府。 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
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 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 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 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出席国际现 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开始在国 际上崭露头角。 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Page 2
· 丹下的建筑生涯
幼年时期
丹下1913年于大阪,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上海的英租界。 所以,丹下最早的记忆,都是关于上海的,小学最初两年也是在上海的日本 人学校上的。不过可惜的是,那时候他住的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建筑,而是和 伦敦街道一样的英式楼房。 高中时期 高中时候丹下在杂志上看到柯布西耶为 新型国家苏联设计的苏维埃宫。丹下完全被 他的设计吸引了,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建筑 这件东西,准备报考东大建筑系。只不过,丹 下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将自己的户籍挂在 了日本大学艺术系,实际上则过着浪人的生 活。这段时间里,丹下完全一副无所事事的 艺术青年形象,看普鲁斯特,陀思妥也夫, 托马斯曼的小说,黑格尔和亨德加的哲学, 艺术学美学的理论书,小津和沟口的有声电影 。这种生活持续了近一年半以后,丹下回到老 家复习功课,终于考上了东大建筑系。
丹下健三的建筑创作历程

丹下健三建筑创作历程日本现代建筑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建筑创作领域中的一支领先力量,这与日本近现代众多建筑师的探索是分不开的,谈到这些建筑师就不得不说到丹下健三。
希望能够在对丹下的建筑创作历程的认识中发现有助于我们当代建筑学学习者学习的指导性内容,同时也对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
丹下健三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里程碑式人物。
“日本现代建筑史如果没有丹下,就好比世界现代建筑史没有柯布西耶一样,丹下自身的历史便是一部日本现代建筑史。
”丹下健三的创作时间长达60年,他的创作是和日本近现代的发展,二次大战、战后复兴、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环境的动荡与稳定是分不开的。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
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一、丹下各创作时期与部分作品介绍“掌握了这个时代背景,也就更便于理解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活动的发展和深化过程。
”丹下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前,是强烈表现日本传统的时期。
这集中表现在他在几个设计竞赛获得首奖的方案中采用的日本传统建筑形式。
第二期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直到1970年大阪国际博览会为止。
这是以许多国家级的大型工程项目为中心,丹下创作十分活跃的时期。
广为世人所知的香川县厅舍(1985年),仓敷市厅舍(1960年)和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1964年)等名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先后问世的。
这是丹下致力于使现代建筑在日本这块土地上生根的时期,也是丹下作品中极具特色的时期。
第三时期是在七十年代以后,以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为开端在国外十分活跃的时期。
这里包括欧美、西亚、非洲以及南亚等近20多个国家的许多工程,也是与前一阶段的表现和性格有相当差异的时期。
丹下健三简述

丹下健三是日本现代建筑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确定的把现代建筑的基本因素和部分日本传统建筑结合的方式,影响了整整两代日本建筑家,使日本的建筑真正具有自己的独特形象,从而能够在国际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丹下健三的思想的行程应从日本二战后对其论述。
二战前丹下健三先在东京大学学习建筑,对建筑有了专业的培训。
1938-1941年再前川国男的建筑所从事建筑设计,在这里他对现代建筑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原因就是前川国男曾跟随柯布西耶学习建筑的,他将柯布西耶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丹下健三的思想中,因此丹下健三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大量融入了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思想。
在二战期间,丹下健三没有多少建筑可以设计,因此他集中精力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他已经把建筑的问题从包豪斯式的简单考虑无力功能的水平上升到心里功能的水平。
世纪上那时对于日本现代建筑本不是新事物。
神社和桂离宫的建筑传统本身就是“现代的”:它们使用表面无修饰的自然状态的材料。
它们强调交接节点,结构和几何关系:甚至桂离宫是完全处理成黑白相间的微妙不对称形式,完整健全的“国际式风格”在日本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之久,所以丹下健三的建筑设计对日本现代建筑的过去和未来的的承接与发展。
随着五十年代经济的好转,日本建筑师就得了仅有美国能相匹敌的大规模建设良机。
大量的建筑在二战中被毁灭。
现在成千上万栋房屋等待着兴建,旧城市等着改造。
根据当时的状况,1941年丹下健三提出了引人注意的“国民住宅”方案。
1942年他设计的大东亚建设纪念碑方案,得到了日本建筑界的好评。
随后美国扶植日本的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日本的现代建筑发展非常迅速。
日本战后到70年代的建筑发展可以大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时期,即:一、恢复时期:1945年—1950年二、成长时期:1950年—1960年恢复时期和成长时期,日本受到西方国际主义风格的非常影响,因此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风格形式出现了丹下健三等的追随者。
丹下健三

香川县厅舍从1955年开始着手设 计,这座建筑后来被称为让现在 建筑在日本生根的杰作。是丹下 超越日本弥生时代传统,而表现 绳文时代传统所做的努力。用了 水平栏板和跳梁,高层部分最被 称道,模仿了日本寺庙五重塔的 样式。 在这个作品中,丹下把木构建筑 所具有的美通过钢筋混凝土的造 形而提高到极限。 但是后来丹下香川县建造了新的 县厅,旧县厅成为东馆。
世界上最美的建筑之一:代代木体育场
因为这座建筑,前所未有 的,奥委会将国际奥委会功劳 奖授予了建筑师。主席布伦戴 奇在颁奖时说“体育激励了建 筑师,一方面总所周知许多世 界纪录在这个比赛馆中产生, 这个作品激发了运动员的力 量。” 同时这个比赛馆深深铭刻 在有幸参加大会的人们的记忆 中,铭刻在前来观战的追求美 的人们的记忆中。”这正是丹 下在这一时期所追求的建筑空 间与建筑功能相融合,从而在 人心中产生出和这建筑相吻合 的象征的理念。
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日本建筑史上的勒柯布西耶
主讲人:陈斌 学号: 512300144202
一张不包含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根本不值得一看,因为它忽 略了长久以来人文精神所登陆的那个国度。 ————奥斯卡王尔德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 2005年3月22日),日本建筑师。 毕业于东京大学。为战后日本经济 腾飞时期活跃起来的代表建筑师, 影响了黑川纪章、槙文彦、矶崎新 等一代日本建筑师。 丹下曾任职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 设计了岸纪念体育馆。 1942年,他在大东亚建设纪念 造营计画竞赛中获首奖。 1946年,任东京大学助教授。 同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邀请作建 筑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其广岛 和平纪念公园方案入选备受瞩目。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都市、 建筑设计研究所”。 1974年起,任东京大学名誉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作品
广岛和平记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 旧东京都厅舍(1957年) 香川县厅舍(1958年) 东京规划1960(1960年) 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 964年东京奥运代代木竞技馆(1964年) 山梨文化会馆(1967年) 南斯拉夫斯科普里的城市规划(1966年-72年) 静冈新闻、静冈放送东京支社(1967年) 电通旧总部大楼(1967年) 静冈新闻、静冈放送本社大楼(新闻放送会馆)(1970年) 大阪世界博览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 赤坂王子酒店新馆(1982年) 大津王子饭店(1989年) 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 横滨美术馆(1989年) 新加坡室内体育馆(1989年) 君津市民文化大厅(1990年) 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 联合国大学(1992年) 新宿公园塔(1994年) 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 日本熊掌乡村俱乐部会馆(ベアズパウ・ジャパン・カントリークラブクラブハウス,2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 宫工程、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市规划(1976年)、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 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 以及大阪万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 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新宿公园塔(1994年)、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 东京'Dome' Hotel(‘穹隆’大酒店)(2000年)等。
典型作品
由丹下设计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被称为20世纪世界 最美的建筑之一,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 部空间。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 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这一设计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 之作,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丹下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 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 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丹下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 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 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 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富士电视台本社大楼
富士电视台本社大楼(日语:フジテレビ本社ビル,英语:Fuji TV Building),是日本富 士电视台在1996年时开始启用的企业总部大楼,又常被称为“FCG大楼”(FCGビル; 其中“FCG”是富士电视台母集团富士产经集团的英文缩写),设址于东京都港区台场2丁 目,也是台场地区最醒目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日本著名建筑师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1913年9月4日-2005年3月22日),日本建筑师。1987年 第9届普利兹克奖得主。毕业于东京大学。为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时期活 跃起来的代表建筑师,影响了黑川纪章、槙文彦、矶崎新等一代日本建 筑师。 丹下曾任职前川国男建筑事务所,设计了岸纪念体育馆。 1942年,他在大东亚建设纪念造营计画竞赛中获首奖。1946年,任东 京大学助教授。在此期间,其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方案入选,获得瞩目。 其后,他于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1974 年起,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1980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有丹下健三教席。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Yoyogi National Gymnasium)
项目名称: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Yoyogi National Gymnasium) 建筑师:丹下健三 项目地点:日本东京 项目时间:1961年—1964年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 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 两个历史时期。而他本人也赢得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的赞誉。 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是为第18届奥运会修建的。体育馆总用地面积 9.1公顷, 南北有近6米的高差。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像个 大蜗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中间的空地形成中心广场。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系起 来,贵宾和管理人员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人流和车流也巧妙地分开了。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和灵动感的大型内 部空间。其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 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这一设计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 之作,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丹下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 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 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由于新颖的外部、内部空间手法和功能与结构的巧妙结合,这个作品得到了日本和各国建 筑界很高的评价。有人甚至认为这幢建筑是日本现代建筑达到国际水准的标志。丹下健三 本人也因此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特别奖及其他国际大奖。当时的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称赞 说:“体育激励了建筑师,一方面众所周知,许多纪录在这个比赛馆中产生,这个作品激 发了运动员的力量。同时这个比赛深深铭刻在有幸参加大会的人们的记忆中,铭刻在前来 观战的追求美的人们的记忆之中”。
丹下健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 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 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 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 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 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 (1964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富士电视台本社大楼是 由日本知名建筑师丹下 健三所率领的“丹下健 三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操刀设计,鹿岛建设负 责建造,于1993年4月 26日动土,1996年6月 28日完工并于同年启用。 完工后的大楼是一栋地 上25楼、地下2楼的多 功能建筑,采钢骨与局 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楼高123.45米,建地面 积21,102.22平方米, 建物楼板面积则为 14,171.006平方米。原 色铝板覆盖的大楼外表 呈现的是现代建筑特有 的科技味道,而造型上 最大的特殊之处,是在大楼25楼处所设、直径达32米、以钛合金材质制造的超巨大球型 瞭望室,命名为“Hachitama”(はちたま),重逾1200吨的球型瞭望室当初是以非常特 殊的工法,以整个完整的球型状态抬移至目前的定位。除了瞭望室外,位于大楼侧面,宽 12米、长度超过100米的大阶梯也是另一个造型上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