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
糖尿病知识汇总

糖尿病知识汇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为您汇总糖尿病相关的知识,旨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简称“糖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导致的高血糖症。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糖尿病的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糖尿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2.2 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
这是一种常见的成年人病症,常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
3.妊娠糖尿病:特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胰岛素抵抗,通常在分娩后自行恢复。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疾病的人群。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方法: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并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减少饮酒和戒烟:过度饮酒和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该适度饮酒并尽量戒烟。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5.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尿糖检测和血压检测,以及视网膜检查和肾功能检查等。
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口服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胰岛素促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的患者,胰岛素注射是必要的。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预防和控制相关风险,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为您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以便帮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并预防它的发生。
1. 糖尿病的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胰岛素抵抗引起。
妊娠期糖尿病则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糖代谢紊乱。
2.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等。
由于高血糖长期存在,还会导致多种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
3.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血糖水平。
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分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诊断糖尿病。
此外,还需要结合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4. 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调整等措施,而药物治疗则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
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积极控制血糖是必要的。
总结: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
通过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可以帮助公众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同时,学会管理糖尿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潜在风险群体而言,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1. 引言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血糖病。
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有助于细胞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将其转化为能量。
当胰岛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问题时,血液中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受到破坏,必须依靠外部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生活。
而2型糖尿病则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患糖尿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字数:282】1.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等组织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硬化、狭窄,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糖尿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感染皮肤、泌尿道等部位,且愈合速度缓慢,甚至可能演变为坏疽。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及早认识疾病、有效管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2. 正文2.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尤其是在中年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庞大的人群。
为了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一些有关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是由
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的胰岛素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少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
3. 运动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控制情况。
准确测量血糖水平有助于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6.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病情。
7.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8. 定期就医: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及早发现并处理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
通过普及这些关于糖尿病的健康宣传知识,可以增强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促进疾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糖尿病知识介绍

糖尿病知识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血糖控制能力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定义、分类、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1.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功能异常。
高血糖会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2型糖尿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多与遗传因素、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妊娠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一种糖代谢紊乱。
3.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尿、多渴、多食等症状。
这是因为高血糖导致尿液中葡萄糖排出过多,引起多尿;多尿又通过排尿带走体内的水分,导致多渴;多渴又使患者频繁饮水,导致多食的情况出现。
4. 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有关。
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也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5.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
正常空腹血糖应在空腹状态下小于6.1毫摩尔/升,随机血糖应小于11.1毫摩尔/升。
若在两次不同时段测得血糖出现异常,如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6. 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体力锻炼。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饮食控制主要是指避免过量的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摄入。
体力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7. 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减少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适度的体重,每天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合理控制血糖等途径来实现。
此外,相关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及相关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医学知识

糖尿病医学知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它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于个体防控和公众教育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包括疾病介绍、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
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慢性高血糖症引起的疾病,它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相关。
根据疾病的特征,糖尿病可分为类型1糖尿病、类型2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类型1糖尿病发病年龄较轻,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类型2糖尿病则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引起,而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尿病。
二、预防与治疗方法1. 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建议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并遵循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糖尿病的治疗治疗糖尿病的策略包括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而类型2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饮食,控制血糖指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建议1.饮食调控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和限制。
建议摄入高纤维、低脂低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推荐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此外,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也对维持身体健康和血糖控制非常有益。
3.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指标。
准确的记录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意心理健康糖尿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参加一些心理咨询或者支持小组活动都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确的了解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对于个体预防和治疗非常关键。
糖尿病百度百科

糖尿病百度百科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
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作用障碍或同时存在,并伴有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因素共同导致的。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临床上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尿液中酮体和尿糖等指标来确认糖尿病的诊断。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病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和随访。
五、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肝肾阴虚等有关,因此可采用中药治疗,如黄芪、苦瓜、茯苓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六、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当的体重、健康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为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
这些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内容一、糖尿病的定义和症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二、糖尿病的成因和风险因素糖尿病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家族史、基因变异等。
环境因素包括年龄、肥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习惯等。
三、糖尿病的预防和日常管理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
日常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四、糖尿病的饮食治疗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
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调整。
五、糖尿病的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在空腹时进行运动。
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以保持血糖稳定。
六、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七、糖尿病的监测和随访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随访,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定期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其他指标,如血压、血脂等,以便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八、糖尿病的心理健康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饮食指导
• 适量摄入粮(除大米和面粉外的)摄入。每日需摄入纤维素 20—35g
• 限制脂肪摄入:炒菜油脂(尤其动物油)动物外皮,各种坚果类,油炸食 品。适合少量植物油、精瘦肉、蛋、奶制品。
岛功能衰退 对整个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都有较好
的遏制作用。
误区2: 胰岛素会上瘾,一旦使用不能停
• 胰岛素就不是“药”,而是身体自然物质。
误区3: 用了胰岛素就可以尽情享受美食
• 饮食控制对糖尿病治疗非常重要 •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工作量、活动量决定每天总热
量,在不超过总热量的前提下可尽量使食物多样化, 既能保证机体的需要,又不加重胰岛的负担。 • 同时,糖尿病人应该做到每日定时、定量、定餐, 保证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足够摄入,这样其实 对恢复胰岛功能也大有裨益。 • 此外对市场上的一些“无糖食品”也要限量。
• 遗传,家庭中成员患有糖尿病(如父母、兄弟、 姐妹等直系亲属),则自己得病的机会较其他人 高出五倍或以上
• 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中老年人,年纪越大,有糖尿 病的机会越高
• 体型肥胖及平常缺乏运动者,需要更多胰岛素来 代谢所得到的营养,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 上升,引致糖尿病
• 曾经生产过重的婴儿(四公斤或以上)的母亲
• 水果摄入:一般在两餐间食用做加餐,食用时应配合血糖监测。含糖量低 的水果:西瓜、苹果、梨、柚子、猕猴桃等;含糖量高的:橡胶红枣、荔 枝、柿子。
• 烟酒损害:饮酒易发生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反应。空腹血糖<7mmol/L者 可以适量饮酒。吸烟升高血糖、血压、促使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与发展。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运动前后血糖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案 出现低血糖时测血糖---帮助指导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误区1:
对胰岛素治疗有疑虑和抵触,不到万不得 已不愿使用
糖尿病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达标,最大程度地减少 并发症。
胰岛素为直接降糖物质,早期使用,可早期控制血 糖达标。
任何口服降糖药物均为间接地控制血糖。 使胰岛细胞得以休息,促进胰岛功能改善,减缓胰
运动的时间、频率及强度的确定
时间
频率
强度
30-60分钟/次
>3次/周
运动后心率: 最大心率的50-70% 最大心率=220-年龄
ADA: 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影响血糖值的因素
• 手臂外侧四分之一部分 • 臀部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 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吸收速度、吸收率各不相 同;在不同的注射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胰岛素, 血糖水平会有一定的差异。
存,试纸使用前才取出。开 启后三个月不能使用。
.
选择何时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反应人体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的水平 餐前血糖---可以指导患者调整要吃入的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
的量 餐后2小时血糖---应增加高糖刺激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睡前血糖---可以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
凌晨3点---可以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或判断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误区4:胰岛素可以口服
• 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在消化道 中就像我们所吃的食物一样很快被降解破 坏
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注射胰岛素最合适的部位
• 腹部
在肚脐两侧的一个手掌的距离内注射.越往身体两侧皮下 层越薄,越容易扎至肌肉层
• 大腿外侧
只能由前面或外侧面进行大腿注射,内侧有较多的血管和 神经分布
什么是血糖
血中所含葡萄糖称为血糖 正常空腹血糖波动在3.9-6.1mmol/L之间。 餐后2小时 血糖不超 过7.8mmol/L。
什么是胰岛素
• 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 • 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质。 • 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胰岛素
胰腺 血糖
细胞
哪些人容易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
•
• 苗灵月
内容大纲
糖尿病基础知识 — 相关定义
— 分型 — 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 —饮食 —运动 —血糖监测 —胰岛素、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 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 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 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导致脏器,尤 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 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 和衰竭。
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低 血 糖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低血糖
血糖低于 50mg/dl(2.8 mmol/l)
低血糖的原因
进食太少, 忘记或推 迟吃饭
过量饮酒, 尤其空腹 饮酒
药物过量
运动量过大
低血糖的症状
饥饿无力 出冷汗
心悸 意识模糊
低血糖的预防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
怎样的患者适宜运动
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者 血糖<14mmol/L 1型糖尿病稳定期
轻度合并症,可选小运动量
什么时候锻炼最好?
以早餐或晚餐后1小时开始锻炼较为适宜
餐前锻炼: 未进食而低血糖 或 未服药而高血糖 餐后即运动: 容易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提倡:晚餐后1小时进行锻炼。 因为中国人多半习惯吃丰盛的晚餐,而且饭后主要的 活动是看报纸、看电视,这对控制血糖和减轻体重十 分不利
1.血糖仪与血糖试纸不匹配 .
2.因血糖仪长时间不调整也 可导致血糖监测值不准。
3 .酒精杀毒未干。
4 .取血量过多或过少。过多 或过少都会影响血糖监测结 果。
5.在血糖监测时,移动测试 纸和血糖仪。移动或倾科都 会影响血糖监测结果。
6.测指血时,过分挤压针扎 处。
7.试纸过期。 8. . 血糖试纸不能放冰箱保
• 减少甜食摄入:简单糖:饼干、蛋糕、巧克力、冰激凌。复合糖:米饭, 面粉,土豆等根茎类植物。但其为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 减少食盐摄入:每日限制食盐在6g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在2g内,尽 量避免食用腌制食品。
• 豆制品摄入:营养价值高但不能代替主食,合并肾病患者少食或者不食豆 制品,以优质动物蛋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