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关键技术
三网融合相关技术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1.宽带接入技术(1)利用铜线资源,用XDSL实现宽带接入在宽带业务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宽带用户需求和宽带业务普及率较低,将FTTC(或FTTB),特别是APON与ADSL(或VDSL)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光纤敷设成本、电子设备成本和提供的带宽能力方面的最佳平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宽带混合接入方案。
(2)采用FTTC+HFC实现全业务接人HFC和基于PON的FTFC是两种较好的接人方式,但各自有不足之处:HFC 在传送模拟CATV信号方面有优势,但开展语音、数据接入方面可靠性差,且上行信道频带窄、易受噪声“漏斗”效应的影响和信号问串扰;此外,模拟信道对数字业务开展也不利。
HFC是在现有的CATV网基础上建设,在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而FTTC采用PON技术,提高了通信传输质量,解决了上行传输中的带宽问题,但它不支持模拟分配式视像业务(CATV业务)的传送。
将上述两种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新的网络结构,便可支持所有业务的接人。
(3)发展宽带PONXDSL技术和HFC网络中Cable Modem是目前提供宽带接入的基本方案,但它们的发展受传输距离、最大容量或噪声干扰的限制。
因此,它们只是宽带接入的过渡方案,宽带光纤接人才是接入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引入光纤有几种方案,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在近期和中期应主要采用FTFC/FTTB方案。
PON是比较有前途的网络结构,网络可靠性高、成本低、分支能力强、对业务透明、易于升级扩容。
窄带PON可方便地升级到宽带PON,还可继续使用WDM扩容。
宽带无源光纤网(BPON)是宽带接人的一种较好结构,特别是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结合了ATM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无源光网络透明宽带传送能力,是BPON的发展方向。
(4)WDM进入接入网为了满足接入网容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可采用光分插复用器(OADM)来扩大主干层容量。
不同波长用于网络的不同节点,不仅具有良好的保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可以不变接人网结构而将宽带业务逐渐引入,从而实现平稳升级。
三网融合实施方案

三网融合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信、互联网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络之间的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支持,实现三网的资源共享、业务互通、管理一体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三网融合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应明确融合的目标和意义。
三网融合不仅是技术上的融合,更是产业、政策和管理上的融合。
其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通、管理一体化,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应立足于此,明确融合的意义和目标,为融合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其次,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应包括技术、政策和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在技术方面,需要研究和推广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互联、业务融合、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在政策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三网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在管理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统一配置、业务统一管理、服务统一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三网融合实施方案还应注重产业协同和市场化运作。
在产业协同方面,需要加强各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
在市场化运作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竞争,促进创新,推动三网融合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最后,三网融合实施方案的执行需要有序推进,注重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政策法规的完善、技术标准的统一、市场秩序的规范等方面的工作,逐步解决融合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融合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融合工作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实施方案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意义,包括技术、政策、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注重产业协同和市场化运作,有序推进,才能有效推动三网融合工作向前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

二、三网融合的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强
未来,我国政府将加大对三网融合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为三网融合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三网融合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网融合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2、5G+X应用场景
5G+X是未来三网融合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5G网络具有高速、低延迟、大容 量等特点,可以为三网融合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持。例如,5G+医疗可 以实现在线远程诊疗和智能化医疗设备的应用;5G+教育可以实现在线教育资源 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5G+工业可以实现工厂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品质量。
3、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三网融合对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不断提升网络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国在 三网融合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 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然而,三网融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政策监管不到位等。 为了更好地推进三网融合,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技术标准。
四、案例分析
1、智慧城市建设
三网融合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网融合,可以将城 市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例如,通过物 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的交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信息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 理和调度。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搭建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实现对城市各项业务 的协同管理和优化。
五、结论
三网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 我国三网融合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未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三 网融合仍面临着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挑战,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 创新,推动三网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网合一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25卷第4期微计算机应用Vol.25,No.4 2004年7月MICROCOMPU TER APPL ICA TIONS J ul.,2004三网合一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陈 波1 冼 进2(1湛江市疾病预防控中心湛江524037;2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广州510640)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通信三网并立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三网合一宽带化时所面临的宽带传输、宽带交换、宽带接入等主要技术问题,通过IP、MPL S等技术解决难题的可能和解决方案,并指出了把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信息服务纳入统一的网络是今后网络建设的潮流和需求。
基于光纤的宽带IP网代表了今后网络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网合一终将实现。
关键词:宽带 三网合一 网络通信The K ey T echnical Problems and Solution of Integration of three N et w orksCHEN Bo1,XIAN Jin2(1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Zhanjang,Zhanjiang,524037;2Computer College,S 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640,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s a detail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ree independent networks of internet,telephony and cable tv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trend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three networks.Also,the article predicts the integration will be a requirement in the near future and lays out the key issues this integration process will face:brandband communication,brandband interchange and brandband integration.The article continues to present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by tech2 nologies like IP technology and MPL S.Fiber optic based broadband IP network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network development and as the technology continue to advance down the road,this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will become a reality in China.K ey w ords:Broadband,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network communication当前,在我国通信、计算机信息产业领域中,三网合一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三网合一”即是把现有的传统电信网(PSTN),计算机网络及广播电视网络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由一个全数字化的网络设施来支持包括数据、话音和图像在内的所有业务的通信。
三网融合论文

“三网融合”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一、“三网融合”的基本概念三网融合(最早称三网合一)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同一个网络上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对用户而言,就是指用一条线路就可以实现打电话、看电视、上网等多种功能。
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二、“三网融合”的发展前景从1996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始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融合。
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主要意义有如下几点:第一,三网融合已经成为电信业和广电业的共同发展方向。
实现融合,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发展新的市场空间和实施信息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的实质,是在现有电信市场格局下再引入一个源自广电业的运营商,实现某种程度的异质竞争,促进行业、监管、市场、技术、业务、网络、终端、支撑系统八个方面的融合和创新。
第三,实现统一的适应三网融合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有利于给市场发出清晰的信号。
不仅有利于吸引投资,而且减小了新业务开发的风险,激发行业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特别是视频这样一个对网络和业务具有战略影响力和价值的新领域,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历史机遇,有利于实现信息通信业的再次跨越式发展。
还有,实现三网融合也有利于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主导思想舆论阵地,促进文化繁荣,将互联网视听内容纳入到国家统一监管的范畴,推进统一的监管框架的确立。
三网融合技术实现

三网融合(三网合一)下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引言三网融合是一种重要的产业融合现象。
随着信息化推进、网络快速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不断进步。
三网融合的技术和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弱化.为全面推动三网融合创造了条件.世界各国纷纷将三网融合作为提升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引擎.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其中有许多成功经验为全面推动我国的三网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三网的形成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给用户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是多业务、个性化服务的全面融合。
“三网合一”是业界最早的提法,简单说,它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的合三为一,目的是通过集约化建设,节约社会资源,概念侧重于“建设”上的“合一”,即物理融合。
随着理念的不断发展,“三网合一”被“三网融合”所取代,后者不仅是物理上融合,而是在网络、内容、用户及业务上都要融合,其核心概念是业务应用上的融合,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同时开展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不同的业务,在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
三网融合的概念于1998年在国内被首次提出后,连续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行业管理体制及对未来民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判断等多种原因,迟迟不能大范围付诸实践。
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网络基础和市场空间,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进入关键时期。
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确定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促进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
预计,在2015年,将有一套完整的融合方案,并将全方面推广。
三网融合技术方案

三网融合技术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以及互联网逐渐融合并相互渗透。
为了提高通信网络的整体效率以及用户体验,三网融合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三网融合技术方案,包括体系结构、关键技术以及优势。
2. 体系结构三网融合技术方案采用分层结构,包括用户接入层、中间业务层和核心网层。
2.1 用户接入层用户接入层包括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以及互联网。
移动通信网是为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无线网络,固定通信网是为用户提供固定电话、宽带接入等服务的有线网络,互联网是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网络。
2.2 中间业务层中间业务层负责解耦用户接入层和核心网层,提供共享的业务支撑和资源管理。
它包括多媒体业务网、资源网、支撑网等子系统。
多媒体业务网提供语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业务服务,资源网负责资源管理和调度,支撑网提供支撑和管理功能。
2.3 核心网层核心网层是整个三网融合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和转发。
核心网层包括控制层和转发层。
控制层负责网络中的信令和控制功能,转发层负责网络中的数据转发。
3. 关键技术三网融合技术涉及多个关键技术,包括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大数据分析等。
3.1 网络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是将网络资源按照逻辑方式进行划分,使得多个逻辑网络可以共享同一个物理网络。
通过网络虚拟化,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配置,提高网络的弹性和可扩展性。
3.2 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一种网络架构,将网络控制平面和数据转发平面分离。
SDN通过集中式控制器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
3.3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网络中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优化方案。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4. 优势三网融合技术方案有以下优势:4.1 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网络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青岛三网融合实施方案

青岛三网融合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通信行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提高网络通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创新,青岛市决定推进三网融合实施方案。
本文将对青岛三网融合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三网融合的背景。
三网融合是指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融合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业务融合、管理融合和技术融合,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青岛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三网融合对于促进信息化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三网融合的目标。
1. 提高网络通信服务质量。
通过三网融合,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网络通信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
2. 促进信息技术创新。
三网融合将为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动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
3. 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
三网融合将减少网络建设和运营的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网络运营成本。
4.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三网融合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四、三网融合的关键任务。
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提升网络覆盖能力和传输速率,满足用户对高速、高质量网络通信服务的需求。
2. 推动网络资源共享。
促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4. 推动业务融合创新。
促进各类通信业务的融合创新,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网络通信服务。
五、三网融合的实施路径。
1. 加强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各网络运营商积极参与三网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2. 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加大对三网融合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 加强产业合作和联盟建设。
促进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与联盟,推动三网融合的深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网融合关键技术2011年3月内容提纲一、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二、承载网络关键技术 三、融合类业务关键技术 四、终端技术 五、其他技术-2-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3-内容提纲一、三网融合的总体技术发展方向 二、承载网络关键技术 三、融合类业务关键技术 四、终端技术 五、其他技术-4-IP城域网多业务承载面临的挑战城域网需要具备承载丰富的自营精品业务的能力,如IPTV、IP虚拟专网、 以太网专线(替代ATM/帧中继)、3G基站回传等等,因此要求城域网不 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简单的带宽服务,而是要成为给用户提供保证业务 体验的平台。
精品业务承载的关键技术要点– 网络故障的快速恢复(单播、组播)、安全、QoS、稳定性 – 网络不仅需要具备QoS能力,还需要具备QoE能力,能够感知应用服务的传送 质量。
可将城域网分为两个平面,公众平面负责承载开放式互联网业务、精品 平面负责承载运营商“封闭式”的自营精品业务-5-虚拟IP专网内容服务以太网专线移动3G业务高速互联网语音 &视频IP城域网双平面实现多业务综合承载公众宽带互联网平面业务定位 开放互联网业务精品平面电信运营商自营的“封闭”业务: IP-RAN、NGN VoIP、IPTV、 L1/L2/L3 VPN、DCN*、企业互联网 专线* 2G/3G移动用户、3-play家庭客户、 商企客户、运营商自身 保证业务内容SLA、提供视频承载 能力、严格的Qos保障机制、时钟 同步能力、高可靠性、快速收敛、 VPN业务隔离能力、支持组播…. IP/MPLS、Unicast、Multicast 桶型+树型+网状流量模型 高 光纤直连/PON/基站路由器 /DSLAM+SR服务客户群 网络承载要求家庭客户+Wifi用户 每用户的Qos限速、保证连通 性SLA、不保证业务内容 SLA,允许较高的超卖比、较 低的网络故障收敛要求 IP + Unicast 桶型流量模型 一般 DSLAM/PON/Wifi+汇聚交换机 +BRAS承载技术 流量模型 网络安全需求 网络设备-6-IP城域网双平面实现多业务综合承载第一平面:树形网络结构承载开放业务 骨干网 自下而上的树形网络; 开放型internet业务; 第一平面设备/用户与骨干网 /internet路由完全贯通 第一平面的业务出口是CR 网络安全是第一平面的主要挑战之一 接入层 用户层Internet 用户 -7- Internet 用户 Internet 用户 Internet 用户核心层 业务接入控制层IP城域网双平面实现多业务综合承载第二平面:精品型、自营型多业务承载Internet Routing Free 的 IP/MPLS骨干网 改良和优化接入网络 IP RAN、NGN、企业L2/L3VPN、 IPTV、企业互联网、以太网专线 均作为一种业务进行差异化承载 第二平面通过各种业务网关与 NGN 第一平面和骨干网互通 第二平面与IP承载网是互为 CE-PE关系企业 VPN VPNIPRANInternet VPNIPTV VPN骨干网SW/TGIP承载网RNC/MGW Video serverVPN核心层基站业务接入控制层 接入层 用户层企业VPN用户 IPTV 用户 基站 AG企业VPN用户以太网专 线企业internet用户-8-IP城域网双平面实现多业务综合承载城域网演进--独立的城域宽带网和第二平面城域网P PEBSC/RNCIP承载网 PE骨干网软交换/TGGuard FW DPI ISG /IPSec 增值业务中心商企VPN业务 网关城域宽带网BRAS核心 Internet 网关 IPTV SR核心 自营业务 网关Content server VoD TV第二城域网政企客户 SR自营业务 SR-9-家庭宽带 internet家庭宽 Voice/ITVMobileAGIP城域网精品平面建设思路-10-QoE保障视频传输质量传统的QoS技术无法确保视频业务的传输质量 视频质量损伤主要依赖于MPEG中的I-frame的丢 失,特定情况下即便丢失一个数据包也可能对一 组后续图像(GOP)带来巨大的损害,根据编码不同 影响程度不同 在50ms的收敛情况下,都会有34% 的几率丢失Iframe loss with 50ms outage 从而造成1-2 sec 视觉质量的损伤I-Frame Loss Probability (%)视频流的数据包构成(GOP)出现马赛克Video SLA 用每缺陷平均间隔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the artefacts (MTBA)来表示 根据行业惯例商业 IPTV服务的MTBA 应该长于2小 时,即每2小时不应出现超过一次的可以察觉的缺 陷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Outage Duration (ms)-11-QoE保障视频传输质量——I帧缓存I帧缓存:将I帧进行缓存,在遇到丢包情况时重新申请部分I帧的重传,进行 补偿CDN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视频 补偿模块流分析 模块边缘 …… 节点1边缘 节点边缘 节点……边缘 节点N边缘节点视频 补偿模块 终端预处理 模块机顶盒视频质量 保障系统CDN边缘节点视频补偿模块缓存I帧冗余流,和客户端预处理模块通信。
视频补 偿服务器在需要丢包重传时工作,通过与客户端预处理模块进行通信,获取需 -12- 要重传的I帧信息,从缓存内调出相应I帧冗余流,并发送至客户端预处理模块。
QoE保障视频传输质量——FEC前向纠错( FEC ):通过附加冗余信息的方 式,增加流媒体文件的信息量,在遇到视频质 量不好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本身附加的冗余信 息补偿视频; 直播源将编码后的媒体封装成IP包提供给流媒 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接收直播源的码流进行FEC编码, 生成少量冗余包(图中为浅蓝色); 直播码流和冗余包经过网络传输,到达接收端 时,部分媒体包丢失; 接收端通过FEC解码器进行FEC解码,使用大部 分媒体包和冗余包将丢失的媒体包加以恢复。
0.5% 丢包效果前向纠错机制后效果-13-QoE保障视频传输质量——FCC目前用户已经习惯了传统广播方式下的电视使用习惯,能快速打开、换台、操作。
IPTV优先的是要保障用户的感受是连续的。
FCC (Fast Channel Change )技术采用旁挂服务器的方式,基于网络特性的支持, 可以把频道切换时间压缩到0.5秒左右。
IPTV 平台骨干层汇聚层 切换服务器 1 ~ N通过直播缓存服务器,将频道 切换所需要的媒体信息进行实 时缓存。
当用户切换频道时, 机顶盒一方面要求加入目标频 道的组播组,一方面向直播缓 存服务器请求缓存信息。
当频道切换动作发生后,机顶 盒将首先显示缓存信息,这 样,用户在体验上将很快看到 新的频道图像。
之后,机顶盒 再将画面无缝切换到组播源中 实际的媒体信息(用户侧感知 不到画面的切换)-14-认证方式IPoE认证方式对视频、语音设备的网络接入及设备网管等对上网时长不敏 感的长时间在线类业务的支持能力较好,电信级业务保护机制完善;以队 列的方式部署业务的QoS策略;安全性有保证。
-15-其他——NGN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
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
通过业务和呼叫完全分离,呼叫控制和承载完全 分离,从而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
是一种开放式综合业务架构。
NGN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 体的全新的网络。
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承载、控制和业务实现功能分 离;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 相独立,支持广泛的移动性和用户业务的一致性。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共同推动,电信网络将逐步向业务驱动型下一代网络 (NGN)演进已基本成为业界的共识。
三网融合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现有 网络向NGN演进的一个很好切入点。
NGN是一种目标网络,其核心理念为“开放、创新与融合”。
无论宽带 通信网、移动宽带网或IPTV及手机电视,都将沿此未来信息通信网络演进的大 环境和大趋势而创新、融合发展。
-16-其他——NGNNGN的五大领域ITU-T认为NGN实际是一把几乎可以覆盖所有通信网络领域的大伞。
NGN的范畴至少覆盖以下5个领域:广义NGN:指下一代融合网,泛指不同于目前一代,大量采用新技术,以IP为中 心,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网络。
狭义NGN:指以软交换/IMS为控制层的新交换体系。
-17-目的:简化网络结构、推进网络/业务融合。
其他——NGNNGN体系结构:下一代网络的本质特性为开放和融合,是可以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和多 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开放的网络-18-其他——NGN软交换和IMS是NGN网络演进的不同阶段NGN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演进的网络,软交换是NGN发展过程中最初的一个阶段:“软交换”是当前基于IP分组网络向传统PSTN用户提供业务时一种较佳的选择;软交换尽管 实现了控制和承载分离, 但业务和控制仍没有实现分离,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仍在软交换内部 实现。
-19- “NGN”更关注于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IMS已经成为业界认可的下一代网络融合和核心控制层发展的重要技术趋势。
其他——NGNIMS是固定移动融合网络的控制核心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固定移动融 合网络的控制核心,实现 承载与控制、控制与业务 功能的分离,同时实现控 制与接入方式、终端的分 离。
实现跨越不同终端、 不同接入方式、不同网络 的应用环境。
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 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 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 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 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
-20-其他——多媒体和IPTV业务的核心控制技术基于IMS的IPTV控制架构IMS核心功能实体代替 了IPTV业务控制功能,将 提供基于SIP的会话控制 机制与基于IPTV应用业务 用户订阅信息的鉴权和授 权,并且通过与RACS交互 进行资源预留。
核心IMS在SIP会话期 间为IPTV终端功能,IPTV 应用和内容分发功能之间 提供交互功能。
核心IMS 能够用作业务发现,并且 诸如计费和漫游也被支持。
-21-其他——IPv6IPv4地址即将耗尽IPv4存在技术缺陷2011-3-4数据 2011-3-4数据全球IANA IPv4地址已经在2011年2月3日分配结 束,全球IPV4地址预计将于2011年8月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