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中比喻的多样化

合集下载

围城的比喻艺术

围城的比喻艺术
如鲍小姐,苏小姐与范小姐都是女性知识分子,但个人气质背景与见识都不同,前两人都是留学生 见识广,鲍生长澳门,是有葡萄牙人血统的中国人,而苏却是典型的中国女学生,大家闺秀,留洋作 的博士论文也是《中国十八家白话诗人》;范小姐呢,是一个偏僻学校的女生指导,如井底之蛙。 作者抓住他们的特点,通过精彩的比喻加以放大,使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准确,读之如见其人。
(五) 比喻和其他修辞方式并用
产生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同时扩大了比喻艺术的表现 力。
比喻与夸张并用:“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 夺去向半空中扔了。”
比喻与比拟并用:“辛楣也累得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 提防睡眠闷棍似的突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碎、完整 的睡眠。”
用到的比喻不失为一本优秀的比喻实例丛书。 以下仅就比较典型的几类择例说明。
(一)明喻:
简单地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顾而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 写苏小姐因为鸿渐没跟自己亲近,临出门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
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这个比喻同时也是用具 体喻抽象的例子,十分形象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苏小姐当时的心情。
(二)隐喻:
把喻体和本体说成是相同的东西。如:“大学是张休息的摇篮。” (李梅亭)“适才不过是立春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用具体喻具体,把貌离神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李梅亭那神似爬虫、 蠢蠢欲动的丑态准确而生动地刻划出来了。
(三)借喻:
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 如: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
直接用五根香肠来代替她的五只手指,使人立即想像得出这五根手 指的油渍红腻。 还有在描写三闾大学时,把它比作摇篮:“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 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等等。 用香肠喻手指,摇篮喻大学,都很形象贴切通俗而又鲜明。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课堂教学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文字的美、意境之美,引导我们去发现这些美,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去表达它。

《围城》中很多优美而精辟的句子,其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围城》中最突出的比喻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和拟人。

下面就以例举分析几种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和拟人:为了让人更加直观地理解,在具体的事物上来打比方,就是比喻;用人的特点、动作或情感来描述某个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就是拟人。

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围城》中运用非常普遍,几乎所有段落都能够找到。

运用比喻的好处在于使文章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含蓄深刻。

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否则反而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也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会适得其反。

同时还要注意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

如“您这位亭亭玉立的大家小姐,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真令人心醉神迷。

”将比喻和拟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指出了赵辛楣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君子,又写出了赵辛楣女友的可爱之处。

《围城》一书不仅写出了一个城市的世态炎凉,更写出了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的丑恶嘴脸。

因此需要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觉到一个城市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环境的险恶与阴暗。

2.比喻和借代:借代,就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在《围城》一书中,常用的借代有三种,第一种是人称代词代本体,即以人或物的特征、性状或行动,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孙柔嘉笑道:“你这样斯斯文文的老先生,倒像个造反派,自己没生意做,便去抢别人的饭碗。

”杨绛对丈夫照例答应着,心里却想,他那工作都快做到棺材里去了,自己在被窝里说梦话还差不多。

第二种是具体代抽象,即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事物。

在《围城》中,这类比喻手法随处可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比喻句逐渐增多,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找到,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三种是用部分代全体。

即用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来代替整体。

围城比喻修辞的分析

围城比喻修辞的分析

围城比喻修辞的分析
围城是一部由钱钟书所著的小说,通过对围城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此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围城中的比喻修辞可以从人物形象上进行分析。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被描绘成一个追求自由和独立的青年,他在社会中徘徊不定,如同被围在一座城墙之内。

这种比喻修辞通过将方鸿渐比作被围困的人,将他的困境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局限相对应,用以表达对社会困境的思考。

围城中的比喻修辞还可以体现在情节的描写上。

小说中,方鸿渐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扰,如同在围城中摸索前行。

这种比喻修辞通过将情节中的困难和挫折比喻成围城,强调了方鸿渐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围城中的比喻修辞还可以从背景的描写上进行分析。

小说中的背景描写中,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与人们的内心孤独和迷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比喻修辞通过将城市比喻成围城,将人们在城市中的孤独和困惑隐喻为围城中的人们,以此来表达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状态的思考。

围城通过比喻修辞的运用,将人物形象、情节描写和背景描写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困境相联系,以此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浅谈《围城》中比喻手法的妙用

浅谈《围城》中比喻手法的妙用

浅谈《围城》中比喻手法的妙用内容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刻意地描绘和无情地透视,使得小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作品中高超的讽刺幽默的手法,大量的奇妙比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本文尝试论述《围城》中比喻的一些特点,认为钱钟书先生的比喻不落俗套,独特创新,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形象比喻与逻辑推理熔为一炉,内容古今中外,形式丰富多彩,使比喻更加幽默、丰富而显得异常精彩。

关键词:围城、比喻、奇妙新颖、生动形象、幽默丰富、独特创新《围城》是我国现代著名学着钱钟书先生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美籍学着夏志清先生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营造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将来定与《儒林外史》和《镜花缘》等古典名著同垂不朽”。

①《围城》的含义,作者借书中苏文纨的话说:“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i这是对现实社会中夫妻关系所作的无情讽刺,实际上《围城》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内容有更为深远的社会内涵。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从法国回国青年知识分子方鸿渐为中心,生动地描写了赵辛媚、李梅亭、苏文纨、褚慎明、高松年、孙柔嘉等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上遇到的种种矛盾和纠葛,及其形象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土壤上滋生出来的知识分子的那种空虚魂灵和病态的精神状态,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社会讽刺意义。

《围城》中,作者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方鸿渐、赵辛媚等一系列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在语言上也是别具特色的,尤其以比喻使用得最多最精彩。

文中的比喻句很多,简直是信手拈来,可称得上是比喻之城。

据有人统计,在这部二十三万余字的长篇小说中,所用的比喻竟达数百条,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围城》中的比喻形式不拘一格,内容千变万化,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钱钟书先生在文中的比喻不落俗套,独特创新,形式丰富多彩。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创作于1944年---1946年。

小说描写了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显明的个性,众多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形象感染着读者。

《围城》中作者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形象描写时,都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形神毕露。

这主要就在于钱仲书先生在小说中使用了独特巧妙而睿智的比喻。

可以说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运用的比喻丰富多彩,出神入化。

与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相比,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

他那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古不今、亦古亦今,超越古今中西的文学艺术,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创举。

纵观《围城》全书,精彩的比喻层出不穷,钱先生以其广博的见识和渊博的知识,取材古今中外,四面八方,眼前事物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而且都是独出心裁,别具特色的。

据统计,《围城》全书25万字,其中使用比喻有600多个,既多且活。

而且钱先生对比喻有一套专门的理论,他在《谈〈拉奥孔〉》中说过:“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好的比喻贵在创新。

有创造性的比喻,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比喻作为一种运用最广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更是对比喻推祟备至:“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围城》中,作者将学者语言与文学语言联袂,创造了大量的比喻,我们阅读它如饮甘霖,芳香盈口,甘甜润心。

《围城》中比喻形式的多样性

《围城》中比喻形式的多样性

《围城》中比喻形式的多样性(一)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是常用像或者具有一些固定特点的两个不同的东西相联系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一:“按耐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水,勃勃地掀动壶盖。

”按耐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都是看不见的心理活动,作者用烧滚的水,勃勃的掀动壶盖来形容,读者就可以体会到那种迫切想知道,蠢蠢欲动的心理。

例二:“无论如何,从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生长。

”交情发展之迅速,用“热带植物那样飞快生长”作比十分恰当。

热带植物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分,因而生长非常迅速。

在这里作者将方鸿渐和鲍小姐之间的交情成“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再合适不过了。

(二)暗喻暗喻就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暗喻又叫隐喻。

例一:鲍小姐穿的衣服非常少,上半身就穿了一件短短的抹胸,下半身穿了一件贴身短裤,脚踏一双白皮鞋,并且在皮鞋的前方露出了涂了指甲的脚趾甲。

有的人会称呼鲍小姐为熟肉铺,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熟肉铺才会把不同颜色的肉分开摆放,也有人戏称抱小姐是真理,因为那句名言,真理往往是赤裸裸的。

这些比喻,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男学生”用垂涎的眼光打量鲍小姐,同时又从心里鄙视她,也透露出作者对这一角色的态度。

鲍小姐由于衣着比较性感,被别人称作是熟肉铺子和真理。

在以上的比喻句中,比喻词都是叫,深入地推进了本体和喻体,为了让读者清楚的明白比喻的运用。

钱钟书先生还在句子当中把这个比喻解释了一下,比如他说明了为什么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肉店才会把不同颜色的肉分开,人们都说真理是赤裸裸的,所以说鲍小姐是真理。

这样能够让读者很容易读懂作者的比喻,而且感受到这种比喻运用的精巧以及恰当。

形象而含蓄地讽刺了鲍小姐崇洋媚外、开放暴露和无所顾忌的丑态。

例二:“这辈子最讨厌来自小城市的时髦的小姑娘,这种落后的时髦非常像中国最早仿制的那种西服,把给外国人的衣服上打补丁这一套,也往中式衣服上做在衣服袖子和裤子上也打补丁。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钱钟书的《围城》,描写了抗战时期从上海到西南后方的一群受过洋化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在感情和名利场中互相倾轧的灰色生活,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彷徨无助、精神的空虚无聊和爱情的虚伪无奈。

小说展示的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实质隐喻着整个人类的宿命。

而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其别具一格的语言风格。

它机智俏皮、尖锐深刻、幽默诙谐,让人常常拍案叫绝。

其中,比喻又是最显眼的亮点,它新奇而又贴切,绮丽多彩而又变化无穷。

一、深入浅出地喻“围城”“围城”是人生和社会普遍存在的难以逃避的困境,钱老引述了英国和法国的古语作喻。

“结婚手是说说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这两句比喻将一个抽象的人生问题、哲学问题说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围城”困境的内涵和本质。

二、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小说刻画了一群畸形的知识分子的种种丑态和嘴脸,而比喻更使它们穷形尽相。

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那张“肥而结实的脸,像没有发酵的黄面粉馒头”,“刮得光滑的黄脸发亮像擦过油的黄皮鞋”,活现了一张道貌岸然的酒色之徒的嘴脸。

那个自称和外国人来往惯的张先生,“总是喜欢在中国话里夹些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

所以,他说的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这些精彩而睿智的比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剖析了种种人物怪象,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三、幽默诙谐地说爱情《围城》里的爱情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惊世骇俗,没有缠绵悱恻、扣人心弦,没有崇高伟大、超凡脱俗,倒是弥漫着无奈、伤感、世俗、滑稽、可笑的味道。

钱老用精妙的比喻对他们的恋爱和爱情观作了生动的描述。

如出身名门、高傲自负的苏文纨,对爱情一向“待价而沽”,于是“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过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落伍了,有些自怅后悔。

浅谈围城中的比喻与讽刺艺术

浅谈围城中的比喻与讽刺艺术

浅谈《围城》丰富的比喻与讽刺手法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比喻和讽刺,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围城中多处比喻与讽刺的例子,与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来探索《围城》所描绘的年代知识分子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围城》知识分子比喻讽刺一、所用的比喻本身特点:不落窠臼,形象巧妙《围城》作为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重版以来,一直备受读者的喜爱。

惯用比喻,是作品的一大特色。

有人统计,在《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中,所用的比喻竟达700多处。

这在中国的长篇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

文中的比喻旁征博引、机智俏皮、随手拈来。

他的小说中如夜空繁星般的比喻中,一个最大的特色便是不落前人窠臼,形象而又巧妙,就是说本体与喻体的联系是新鲜的。

“(方鸿渐)想这是撒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汽车夫定在暗笑。

”“(王美玉)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

”把撒谎比作玻璃,把牙根肉比作侠客、块垒不平的胸襟,让人觉得新鲜别致。

当赵辛楣初遇方鸿渐时:“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的读本。

”这个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不能分开,因此才产生了让人吃惊不已的修辞效果,从而把赵辛楣既轻蔑又嫉妒的复杂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又如,“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一位有名士风度的老先生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与青年孀妇的“守节”等同起来,这种比喻突兀、怪异、有很大的“落差感”,使人啼笑而非,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

再如:(陆子潇)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

(高松年)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

上面的每一个比喻都显得非常生动形象,新颖而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带着点顽皮气质的比喻中,文学大师的那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文学气质也暗暗显露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浅谈</B>《围城》中比喻的多样化【作者】冉旭玮【关键词】????《围城》??比喻句??多样化?? 【指导老师】李文莉【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1]钱钟书先生借用一个比喻道出了《围城》的主旨,形象深刻地展示了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汪曾祺曾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语言,是文学的生命所在。

钱钟书也曾说:比喻是语言王冠上一颗明珠。

在《围城》中,钱先生将其广博的知识运用于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方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耀眼的还是“比喻”这?颗王冠上的“明珠”。

他的比喻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但又合乎情理之中,让人震惊的同时又不得不点头称赞他语言的精妙。

总体看来,“围城”是一个大比喻,而《围城》内部又是一个比喻的大世界。

亚里士多德曾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那么让我就将走近这位天才的比喻家,看看在他笔下,比喻是怎样如明珠般灿烂,发出耀眼的光芒的。

1?比喻类型的多样化比喻,是汉语修辞中一种重要的辞格。

在《围城》中,比喻的运用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它不仅有我们常用的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还有引喻,反喻等多种类型。

这些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比喻,以其色彩明丽又精练生动的语言把我们巧妙地带进了一个语言的艺术世界。

这里试举例如下:1.1明喻??所谓明喻,是指一个句子中主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比喻词连接。

⑴鸿渐知道今天的睡眠就像唐晓芙那样不可追求?。

⑵鸿渐一眼瞧见李先生他的大铁箱,衬了狭小的船首,仿佛大鼻子阔嘴生在小脸上,使人起局部大于全体的惊奇,似乎推翻了几何学上的原则。

⑶把方鸿渐忘了算了,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

⑷这饿像有牙齿似的,从里面咬出来,啊呀呀――在上面这些例子中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作者生动的把“睡眠”、“大铁箱”、“忘不了”、“饿”比作“唐晓芙”、“大鼻子阔嘴”、“牙齿钳去了”、“牙齿”。

但这四个句子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主体和喻体乍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必须通过作者的一番仔细描述,由一个个意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人心悦诚服的承认,两者确实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比如第一句,只看鸿渐的睡眠就很难让人联想到唐晓芙。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钱钟书写比喻句的一种风格:想别人所未想,把两种没有联系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便形成了一种创新。

1.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比喻词连接。

⑴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成了酸醋。

⑵大学是张休息的摇篮。

⑶一切图书馆本来像死用功人大考时的大脑,是学问的坟墓。

⑷这东西(苍蝇)跟文字臭虫算得是小饭店里的岁寒之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调劲节。

从上面举的例子看,我们便能更好的理解暗喻。

例句中,都没有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比喻词连接,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作者所要表示的比喻。

作者把“辛楣一肚皮的酒”比成“酸醋”、“大学”比作“摇篮”、“图书馆”比作“大脑”、“苍蝇和臭虫”比作“岁寒之友”。

1.3借喻???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局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替代本体。

⑴她手上的五根香肠,油渍红腻。

⑵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草木,好象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拘束,孤独,不够春光尽情的发泄,春来了只有向人的身心里寄篱。

添了疾病和传染,添了奸情和酗酒打架案件,添了孕妇。

⑶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

例一中,钱先生借用“五根香肠”生动的展现了“手指”的油腻程度;例二则借“动物园里被关的野兽”来让读者深刻的体会“草木”的拘束和孤独。

上面这些例子,本体都没有直接出现在句子中,但比喻的贴切,确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所代替的事物。

1.4博喻???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共同描写一个本体。

为了突出对象的某些方面的特点,为了把对象表现得精深细致,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作家常常在一些关节点上铺张扬厉,竭力渲染。

而选择博喻形成一个比喻群,则正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⑴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么又像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

⑵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时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在例一中,作者连续用“风涛澎湃”、“狼吞虎咽”、“放足的风筝线”多个喻体来比喻“声音”,让抽象的事物表现得具体形象。

例二中,同样也用“花子的烂腿”、“战士的金疮旧斑”等多个喻体来比喻“失恋后的伤心”。

让读者充分体会出声音的波澜起伏、失恋的痛彻心扉。

1.5引?喻比喻最主要的四种类型在《围城》中俯拾即是,与此同时,另外的一些少见的类型比如引喻。

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

(1)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2)褚哲学家害谗痨病似的看着苏小姐,大眼睛仿佛哲学家谢德林的“绝对观念”。

这里,钱先生引用了“偷着不如偷不着”、?“绝对观念”,来把“烤山薯”的香味和“褚哲学家的大眼睛”描写得淋漓尽致。

1.6反喻????所谓反喻,是从事物反面的方向或者相对方面,指出事物不具备的某种性质,这种否定形式构成的比喻就叫反喻。

?(1)鸿渐的心不是雨衣材料做的,给她的眼泪浸透了。

??????(2)那些学生虽然外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奇。

??????(3)这不是煮过鸡的汤,只像鸡在里面洗过一次澡。

《围城》一书中的比喻达几百处之多,不管是它单独使用,还是它与其他的修辞手法(如夸张,通感,比拟等)连用,都能够产生妙语连珠,画龙点睛的效果。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真的如钱先生所说“女人学政治――――锦上添花”。

[2]2?比喻喻体的多样化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中有“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3]《围城》中的比喻,可谓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满汉全席”,当然,制作这“满汉全席”耗费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将《围城》中的比喻的取材归为几类:2.1??喻体取材的多样性??取喻于具体事物?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从杨绛的《我们仨》中可以看到,钱钟书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与杨绛“经常闲下来时去探险”[4],使得钱先生对很多东西有足够的观察力,因此有着比我们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而这些体验与认识常常表现于他的作品中。

⑴高松年的工夫还没有到家,他的笑容和客气仿佛仿造的古董,破绽百出,一望而知是假的。

⑵这男人油头滑面,像浸油的枇杷核。

⑶顾尔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塞,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⑷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样长。

上面四句中分别用“劣质仿造的古董”“浸油的枇杷核”“软木塞”“平行的直线”来比喻“高松年的笑容”“男人的油头滑面”“顾尔谦的兴致”“方鸿渐的自信”。

这一类句子都是以具体事物来作比喻的。

还有的如“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过一两年突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这个衣服的比喻,极为准确生动地描述了苏小姐人生的一种尴尬境况,一向清高自诩的苏小姐,殊不妨光阴似水,容颜易逝,妙龄的青春因自己的高傲而蹉跎,蓦然回首,竟发现情路成空,几多怅惘,也难追回那已逝的时光。

同样是取喻于具体事物,《围城》中还有多处取喻于生物的。

这更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观察入微,奇想连篇。

取喻的动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使描述的形象生动、深刻,而且饶有趣味。

恰好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褒贬义分明。

(5)李梅亭多喝了几杯,人全活过来,适才不过是立春时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6)这两位奶奶现在的身体像两个吃饱了的大蜘蛛。

李梅亭是个贪婪自私奸诈的人,作者用“立春时的爬虫”比他喝酒前蠕蠕欲动的半死样,用“端午左右爬虫”比喻他多喝了几杯后的手舞足蹈,强化了他的丑态,抒发了作者对其贬斥、厌恶的感情。

而方鸿渐的两位弟媳妇,怀了身孕之丑态,可以从蜘蛛的形象中感受到。

(7)鸿渐郁勃的心情像关在黑屋里的野兽,把墙壁狠命地撞、抓、打,但找不到出路。

(8)韩学愈得到鸿渐停聘的消息,拉了白俄太太在家里踊跃得像青蛙和跳蚤。

将鸿渐的心情比做野兽,野兽本来就有凶猛无比之义,这样写可以感受鸿渐当时那种抵抗的气势,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出路”,这却是“围城”的真实写照。

而“青蛙和跳蚤”本是人们所讨厌的两种动物,作者用在这里,韩学愈夫妇的小丑形象便跃然纸上,让我们忍俊不禁,同时产生一种痛恨的快感。

上面几个比喻都是用动物做为喻体的,在作品中也有一些以人作为来做喻体的句子,如“厕所的气息也像怕冷,缩在屋子里不出来,不比夏天,老远就放着哨”,“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边也不过尔尔。

”用具有感情的“人”和“偷情男女”分别比喻“厕所的气息”和“烤山薯”等,使那些没有灵性的东西更加的形象,易于接受。

抽象事物比喻这种修辞,一般都是深入浅出,用貌合神离的东西比喻,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而钱先生却十分善于用抽象,把貌离神合的东西作比,让人产生联想,使人顿悟,感觉新奇,从而产生特殊的美感和语言艺术效果。

⑴?假如苏小姐也不跟他讲话,鸿渐真觉得自己子虚乌有,像五更鸡啼时的鬼影,或道家“视之不见,抟之不见”的真理了。

⑵褚哲学家害谗痨病似的看着苏小姐,大眼睛仿佛哲学家谢德林的“绝对观念”。

⑶张小姐是个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身材将来准会跟他老太爷那洋行资本一样雄厚。

⑷父母兄弟不用说,朋友要绝交,用人要罢工,只有太太像荷马史诗里风神的皮袋,受气的容量大,离婚毕竟不容易。

上面的句子中的“鬼影”“绝对观念”“资本”“风神的皮袋”都是一些很抽象的东西,看起来本体和喻体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用在这里取得了一种很奇特的作用,给人新奇的感觉。

刘勰《文心雕龙》中“《诗》人比兴,触物圆览。

物虽胡越,合则肝胆。

拟容取心,断辞必敢。

”[5]所说的是,两种事物虽然如同北胡南越那样互不相关,但契合起来像肝胆一样相连。

既比拟其外形,又摄取其内涵,运用文辞一定要果断。

而钱先生的比喻也真正达到了“攒杂咏歌,如川之澹”[6]的效果。

2.2?一物多喻《围城》中比喻用词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一物多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