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围城》中的比喻修辞

合集下载

围城的比喻艺术

围城的比喻艺术
如鲍小姐,苏小姐与范小姐都是女性知识分子,但个人气质背景与见识都不同,前两人都是留学生 见识广,鲍生长澳门,是有葡萄牙人血统的中国人,而苏却是典型的中国女学生,大家闺秀,留洋作 的博士论文也是《中国十八家白话诗人》;范小姐呢,是一个偏僻学校的女生指导,如井底之蛙。 作者抓住他们的特点,通过精彩的比喻加以放大,使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准确,读之如见其人。
(五) 比喻和其他修辞方式并用
产生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同时扩大了比喻艺术的表现 力。
比喻与夸张并用:“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 夺去向半空中扔了。”
比喻与比拟并用:“辛楣也累得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 提防睡眠闷棍似的突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碎、完整 的睡眠。”
用到的比喻不失为一本优秀的比喻实例丛书。 以下仅就比较典型的几类择例说明。
(一)明喻:
简单地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顾而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 写苏小姐因为鸿渐没跟自己亲近,临出门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
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这个比喻同时也是用具 体喻抽象的例子,十分形象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苏小姐当时的心情。
(二)隐喻:
把喻体和本体说成是相同的东西。如:“大学是张休息的摇篮。” (李梅亭)“适才不过是立春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用具体喻具体,把貌离神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李梅亭那神似爬虫、 蠢蠢欲动的丑态准确而生动地刻划出来了。
(三)借喻:
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 如: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
直接用五根香肠来代替她的五只手指,使人立即想像得出这五根手 指的油渍红腻。 还有在描写三闾大学时,把它比作摇篮:“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 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等等。 用香肠喻手指,摇篮喻大学,都很形象贴切通俗而又鲜明。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课堂教学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文字的美、意境之美,引导我们去发现这些美,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去表达它。

《围城》中很多优美而精辟的句子,其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围城》中最突出的比喻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和拟人。

下面就以例举分析几种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和拟人:为了让人更加直观地理解,在具体的事物上来打比方,就是比喻;用人的特点、动作或情感来描述某个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就是拟人。

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围城》中运用非常普遍,几乎所有段落都能够找到。

运用比喻的好处在于使文章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含蓄深刻。

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否则反而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也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会适得其反。

同时还要注意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

如“您这位亭亭玉立的大家小姐,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真令人心醉神迷。

”将比喻和拟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指出了赵辛楣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君子,又写出了赵辛楣女友的可爱之处。

《围城》一书不仅写出了一个城市的世态炎凉,更写出了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的丑恶嘴脸。

因此需要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觉到一个城市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环境的险恶与阴暗。

2.比喻和借代:借代,就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在《围城》一书中,常用的借代有三种,第一种是人称代词代本体,即以人或物的特征、性状或行动,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孙柔嘉笑道:“你这样斯斯文文的老先生,倒像个造反派,自己没生意做,便去抢别人的饭碗。

”杨绛对丈夫照例答应着,心里却想,他那工作都快做到棺材里去了,自己在被窝里说梦话还差不多。

第二种是具体代抽象,即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事物。

在《围城》中,这类比喻手法随处可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比喻句逐渐增多,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找到,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三种是用部分代全体。

即用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来代替整体。

《围城》中的比喻解读精品文档6页

《围城》中的比喻解读精品文档6页

《围城》中的比喻解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言的成功。

它的语言机智俏皮、尖锐深刻、幽默诙谐,让人常常拍案叫绝,特别是其中比喻辞格的运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因此诗评家李元洛说:“钱钟书是位运用比喻的高手,在小说《围城》和他的学术著作中,那精彩的层出不穷的比喻,累累然如贯珠,粲粲然若繁花。

”1 《围城》比喻的特点在《围城》中,我们看到的比喻层出不穷,美不胜收。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其中比喻的特点以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1.1比喻的特点《围城》中的比喻有好几百处,运用十分贴切恰当。

纵观,可以发现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1.1比喻的形式多种多样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都有。

还有一些变通形式,如反喻、曲喻和博喻。

反喻:用否定的语气构成的比喻,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方面设喻,从反面说明本体“不像什么”。

方鸿渐领鲍小姐去一家西菜馆,这莱馆的菜可真是别有风味: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不酸。

用一连串不相宜的事物写方、鲍二人一整天什么都别扭的倒霉相。

曲喻: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相结合的格式,比一般的比喻又暗含一层意思,喻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比较婉曲、隐蔽。

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熟肉铺子”很俗,“局部真理”甚雅。

把雅俗合璧的比喻用在这样一位标新立异而又有点俗不可耐的鲍小姐身上,真是刻骨的贴切。

博喻:是以一连串各不相同的喻体来描绘同一事物或该事物的个方面、一种状态。

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围城中的比喻辞格浅析

围城中的比喻辞格浅析

He took the wash- basin outside the study door and sluiced himself a couple of times.
②一间门房,开了两个门,中间隔着一层木板。 It was a room in the gate- house, which had a door on either side and was divided by a partition in the middle. ③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 She picked up the wine- cup, drained it nearly dry, then shut her eyes, expelled her breath sharply. 这个句型跟句型 6 所不同的是说到某种活动的次数或质量而 不 是 时 间 。 上 面 几 个 例 子 中 的“ 了 ”可 以 用 含 有 数 量 词 的 介 词 短 语 或量词短语表达. 二 、结 语 通过上文对《骆驼祥子 》中“了 ”字 较 为 系 统 全 面 的 描 述 与 研 究 , 得 出 如 下 一 些 认 识 :“ 了 ”除 了 动 词 (liao)用 法 外 , 还 经 常 有 作 虚 化 的助词等用法.
Xiangzi flushed and swallowed several times before replying.
[3]刘 月 华 .实 用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1983.
1.7 表示某种活动在过去完成的数量。
[4]吕 叔 湘 .现 代 汉 语 八 百 词 .商 务 印 书 馆 ,1979.
!!!!!!!!!!!!!!!!!!!!!!!!!!!!!!!!!!!!!!!!!!!!!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一)比喻体现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构造出典型的严肃背景,形象生动的比喻形式贯穿在整篇小说当中,此幽默诙谐的情节不是人们所谈及的油嘴滑舌,而是对当前形势下相关知识分子的幽默讽刺,以及相关心灵审视和道德批判。

有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有学者,甚至是教授。

作者用自己幽默诙谐的文笔慢慢地揭露出他们在文明外衣下的愚蠢,虚伪和丑陋。

《围城》里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缠绵悱恻,超凡脱俗。

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种忧伤,世俗、可笑和滑稽。

钱钟书先生用幽默精巧的比喻对他们的恋爱和生活观作了生动的描写。

比如出身名门,骄傲自负的苏文执。

对爱情比较清高,一直等待着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人才肯付出自己的爱情。

于是作者写出了“宛如女士通常情况下将做好的新衣服封在衣柜当中,舍不得穿,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发现已经过时了”由此可以看出苏小姐不过将爱情当作名与利的交换物。

爱情需要志同道合,没有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世界价值观很磨合在一起。

所以“在他们之间没有心灵上的契合,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即使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再小,也不可能合二为一”作者能把比喻运用的如此自然也是基于本身的文学功底,视野广阔。

他的幽默通过这千姿百态的比喻来体现,他的比喻自然贴切,让人回味无穷。

文中曾经写道高松年立刻就跳了起来,并伴随着非常惊奇的表情,但是相比之下,要比方鸿渐显得稍微自然一些,在此之前他没有参与过话剧表演,在某种意义上是话剧的不幸,但是却是众多演员的万幸。

在此过程中对它的政客手腕进行了相应的讽刺,整体的话风还是相对幽默诙谐的,《围城》小说当中的语言,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进行旁刺让对手措不及防。

作者在对方鸿渐如何通过10美金来获得相应文凭的同时,还对两个骗子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大事,“这也可能是中国外交以来取得唯一成功的一件事。

”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出人意料的恰当。

不仅对主人公的招摇撞骗做出了有效的讽刺,与此同时,还有效反映出了国家层面上的腐败无能,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被作者有效的融合为一体,本来是很严肃的话题却被作者说的如此幽默,机智之极。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论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创作于1944年---1946年。

小说描写了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工作、生活、爱情、家庭。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显明的个性,众多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形象感染着读者。

《围城》中作者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形象描写时,都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形神毕露。

这主要就在于钱仲书先生在小说中使用了独特巧妙而睿智的比喻。

可以说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运用的比喻丰富多彩,出神入化。

与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相比,钱钟书的文学创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然而,他的作品又有更强烈的现代色彩。

他那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古不今、亦古亦今,超越古今中西的文学艺术,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创举。

纵观《围城》全书,精彩的比喻层出不穷,钱先生以其广博的见识和渊博的知识,取材古今中外,四面八方,眼前事物随手拈来即妙语成珠,而且都是独出心裁,别具特色的。

据统计,《围城》全书25万字,其中使用比喻有600多个,既多且活。

而且钱先生对比喻有一套专门的理论,他在《谈〈拉奥孔〉》中说过:“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好的比喻贵在创新。

有创造性的比喻,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比喻是天才的标识”。

比喻作为一种运用最广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更是对比喻推祟备至:“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围城》中,作者将学者语言与文学语言联袂,创造了大量的比喻,我们阅读它如饮甘霖,芳香盈口,甘甜润心。

浅析《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浅析《围城》中的比喻艺术

浅析《围城》中的比喻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语言艺术的精品,它以一个个形式多样,新颖离奇,幽默风趣,意义深远的比喻构建了一个争奇斗艳的比喻王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修辞过程中的思维形式。

文章试着从比喻喻体的广泛性,比喻形式多样以及比喻的文学作用三个方面来浅要分析《围城》中的比喻句。

关键词:《围城》;艺术;意义;比喻;喻体钱钟书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师,《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文学宝库的经典。

而《围城》中最重要也最突出的语言特色便是比喻艺术的运用。

据相关记载,全书25万字,共使用比喻约600多个,堪称比喻的宝典,其数量之多,效果之奇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一、喻体取材极为广泛(一)取喻于日常生活作者真诚的热爱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生和社会的载体,因此作者对日常生活有着更深刻和独特的体验。

如在描写苏小姐时“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P22日常生活中,油落到纸上会很自然的弥漫开来,这一比喻很形象的写出了苏小姐脸红的过程。

在收到方鸿渐订婚的家信时“方豚翁看完信,叫的像母鸡下了蛋一分钟内全家知道这消息。

”P290母鸡下蛋时总会伴随着叫声,这一比喻准确生动的展现了父亲得知儿子订婚后的喜悦心情。

(二)取喻于西方文化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文化,很多喻体作者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如“方鸿渐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

这一张文凭,仿佛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作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烦人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P9亚当夏娃的传说是西方文化的根源,把神圣的文凭比作亚当夏娃遮羞的树叶,可见当时知识分子的虚伪。

在描写方鸿渐没有收到聘书时“鸿渐知道孙小姐收到聘约,忙仔细打听其他同事,才发现下学年聘约已普遍发出,连韩学愈的洋太太都在敬聘之列,只有自己像伊索寓言里那只没有尾巴的狐狸。

”P261这里的狐狸也是取材于《伊索寓言》作者用失去尾巴的狐狸遭到同伴嘲笑来比喻方鸿渐被解聘时的尴尬处境,十分贴切。

浅析《围城》的比喻艺术

浅析《围城》的比喻艺术

浅析《围城》的比喻艺术摘要:《围城》中的比喻有600多处,《围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写尽人生的哲学书。

我们可以在《围城》中找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物形象,钱先生无情的,真实的剖析着人性,凭借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小说当中包含了多种比喻手法,如,博喻,曲喻,明喻,暗喻,引喻等等。

小说中比喻的形式也是不落窠臼,新颖别致,使得深奥的地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比喻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可以深化主题,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小说的中心思想,比喻可以描摹环境,起到良好的渲染气氛的效果,比喻还可以很好的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化,读者可以轻松的在身边找到相同的人物形象,帮助读者感知人物。

关键词:《围城》;围城比喻;钱钟书0 引言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小说中的比喻艺术更是值得称道,小说当中运用了600多种比喻,比喻的形式多样,风趣幽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深化主题,描摹环境,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人物形象。

《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经过多次再版,翻译成20多种文字,堪称中国文学的瑰宝。

《围城》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写尽人生的哲学书。

我们可以在《围城》中找到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物形象,钱先生无情的,真实的剖析着人性,凭借他高超的语言技巧,引起你我的强烈共鸣。

比喻可以对事物的一些特征进行渲染,使具象化,引发读者的联想或者想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还可以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具体化,帮助人们理解深奥的道理,运用比喻可以使陌生变得熟悉,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

《围城》中运用了很多种修辞手法,如曲喻,象征,讽刺,博喻等,尤其是比喻的运用,使人拍手称奇。

围城当中的比喻运用随处可见,共有六百余处,其中明喻又最多,共543个,暗喻68个,借喻52个。

可见钱先生的匠心独运。

《围城》中的比喻不仅仅是形式丰富多样,而且风趣幽默,通过传神的比喻,将比喻意义鲜活话,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通过巧妙的比喻,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人物的心理描写更加深刻,深化了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围城》的比喻修辞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2013级卿莉丽指导老师:周臻中文摘要:钱钟书的《围城》可谓是一部语言应用的瑰宝,其中比喻应用多达七百多处。

本文以《围城》中的比喻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梳理、分析、总结《围城》中的比喻。

通过对小说中比喻的类型、特色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展现《围城》中比喻运用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围城》比喻修辞Abstract: The book Fortress Besieged of Zhongshu Qian is a precious gift of language using, there's more than seven hundreds of metaphor. So this article is research about metaphor of Fortress Besieged, specificly working on carding, analyze, summerize. Consult through the different kind, feature, and function about metaphor in this book, we can see it perfectly showed how magic the words came out in Fortress Besieged because of the metaphor.Key Words:Fortress Besieged Metaphor Rhetoric文学大师钱钟书毕生学贯中西,创作独具匠心,《围城》是其一生的代表作。

《围城》中各类比喻一应俱全,喻体新颖、喻材广泛且比喻形式多样。

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就被许多文人研究,无论是它的文章结构、思想感情,还是语言技巧都是极具有研究价值的。

本文选取《围城》中比喻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通过剖析《围城》一书中比喻的修辞技巧,学习作者独特的创作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围城》语言的研究和汉语比喻的研究。

一、《围城》比喻主要类型《围城》中的比喻形式多样,通过归纳分析与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明喻例一:这绿绸给雨淋得脱色,李先生的脸也回黄转绿,胸口白衬衫上一滩绿渍,仿佛水彩画的残稿。

1例句的本体是“李先生的脸”,喻体是“水彩画的残稿”,喻词是“仿佛”。

下雨的路上,李先生因舍不得穿自己的新雨衣,所以借用了孙小姐遮太阳的伞,没想到雨伞退色,弄得自己满身绿渍。

水彩画与李先生的脸此刻都是五颜六色,但是李先生的脸并没有水彩画那么精致好看,所以作者将李先生的脸比作一幅残画。

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刻画出李先生此时的狼狈。

例二: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

2例句的本体是“车厢”,喻体是“沙丁鱼罐”,喻词是“仿佛”。

小车厢里面到处都挤满了人,作者将车厢比喻成“沙丁鱼罐”,其实是比喻与夸张结合。

沙丁鱼尚且还能将自己的骨头藏在身体里,然而车内的人却连舒展的空间都没有,好像骨骼都是弯曲蜷缩着的。

这样的描写更能突出人们主观的感受,将鸿渐等坐车人的辛苦与不适放大,使读者产生共鸣。

整部小说中作者多用明喻,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宛如”、“譬如”、“似”、“好比”等在文中多次出现,其中“仿佛”出现多达60多次,“好像”出现多达150余次。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将不同的本体与喻体进行作比,体现出作者超强的联想能力与语言表达技巧。

2.暗喻暗喻是明喻的高级形式,但比明喻更灵活,《围城》中多处出现这样的比喻。

例一: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的人通信,最不够朋友。

3例句的本体是“电话”,喻体是打电话的“偷懒人”,喻词是“是”。

当方鸿渐与唐晓芙一起吃饭时,鸿渐说到自己绝不会给唐小姐打电话。

聪明的唐小姐机智的用这句话回答了鸿渐。

这是一个明显的暗喻,作者借唐晓芙之口用电话来暗指打电话的人,疏于写信又不常拜访朋友。

使用暗喻的特点是能够含蓄的表达唐小姐希望以后能与鸿渐经常见面拜访,而不是只通电话。

例二:早晨出去还是个人,这时候怎么变成了刺猬了!4这是一个暗喻,本体是“人”,喻体是“刺猬”,喻词是“变成”。

方鸿渐与孙柔嘉结婚之后,屡屡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此时的鸿渐觉得柔嘉像一只刺猬,自己无法靠近,一旦靠近便会受到伤害。

这说明他们夫妻的感情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为文章结尾的全面爆发埋下伏笔。

3.借喻例一: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

5例句中的喻体是“熟肉铺子”,实际指代是穿着裸露的鲍小姐。

在当时的中国,民风保守,穿衣打扮都有一定的风俗规矩,一旦越过这个界限就会被看成异类。

像鲍小姐这样衣不蔽体的打扮在当时一定是不符合当时中国人的审美的,所以她会成为整条船上的焦点,被人喻为“熟食铺子”。

这样的比喻无疑是带着深深的讽刺意味的,借“公开陈列的熟食”含蓄的表明了鲍小姐放荡不羁、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

例二:我们背后叫他“寒暑表”,因为他的脸色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学生的远近,真好玩!6例句的喻体“寒暑表”,实际指的主人公方鸿渐。

作者借苏文执之口将方鸿渐遇见女同学时害羞时的神情比喻成“寒暑表”,即形象又富有幽默感。

鸿渐脸上的寒热如同华氏表上的温度时刻变化着,作者通过两者都有忽升忽降时刻变换的共同点进行作比,突出鸿渐脸皮薄、不善与女学生交流的特点。

4.博喻《围城》中博喻的运用相对没有前面几种类型多,但是出现的地方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一: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7例句的本体是“吻”,一个鸿渐在不爱苏小姐的情况给她的吻。

作者却连用四个不同国度的经典来描绘这个吻,以喻体的高雅神圣反衬方鸿渐对方小姐的勉强与不真情。

这样的比喻结合了中西方文化,将雅与俗作对比,体现出作者本身极高的文化修养。

使用博喻堪比排比的气势,给人一种气势恢宏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

例二: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刻像叫花子的烂腿,血淋淋地公开展览,博人怜悯,或者事过境迁,像战士的金疮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8例句中的本体是“失恋”这件事情,作者将它比喻成“叫花子的烂腿”、“战士的金疮旧斑”两种不同的喻体。

方鸿渐恰在此时失恋,不同的人在表达失恋的痛苦时有不同的方式。

这里的比喻是形容他人失恋时状态,目的是为了反衬主人公方鸿渐失恋时的一反常态,侧面烘托出鸿渐失恋时想要极力隐藏痛苦的心理。

在《围城》中,作者大概使用了七百多处的比喻,这些比喻不但喻体新颖,喻材广泛且形式多变。

作者并不拘泥于比喻的基本类型,而是根据事物的具体特征,人物的情感变化,采用灵活多样的用法,使文章语言具有十分丰富的创造性。

二、《围城》比喻的特色钱钟书先生非常善用比喻修辞,整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讽刺性与幽默性。

1.幽默性例一:鸿渐也要去,辛楣嫌他十几天不梳头剃胡子,脸像刺猬,头发像准备母鸡在里面孵蛋,不许他去。

9例句将鸿渐的脸比刺猬,头发比鸡窝,让人一下子就可以想象到方鸿渐那胡子拉碴、头发凌乱的形象。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将鸿渐的外貌进行了细节刻画,本来十分邋遢的样子,被作者这么比喻顿时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读到这样的文字时,读者会不自觉的发笑,连同对人物的情感也会发生变化,即使是一个“十几天不梳头不剃胡子”的形象也不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

例二:这不是煮过鸡的汤,只像只鸡在里面洗过一次澡。

10汪太太家里的佣人在做饭时,总是会偷工减料,所以才会有汪太太口中的“鸡汤”像“鸡的洗澡水”。

试问什么样的鸡汤可以淡到像洗澡水,比喻的修辞加上夸张的手法,幽默之感油然而生。

汪太太的话语表面上是在说笑,实则也是在控诉老妈子不端的行为。

但是如此幽默的语气并没有看出她有太多的不满,也没有要深究佣人失职的意图。

另外,方鸿渐和孙柔嘉订婚之时,写信给了他的父亲方遯翁。

订婚是件值得庆祝的大事,父亲看到儿子的信上赞美他夫人的性情柔顺,心里想必也是欢喜的。

方遯翁在短时间内将这个消息告知给家里所有人,作者将他此时的行为比喻成“母鸡下了蛋”一样的大声宣扬,闹得天下皆知。

这个比喻使人物的行为动作画面感十足,将方遯翁的那种高兴又急迫的心情表现的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

《围城》中的比喻,大多具有这样的共同特征,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吸引着读者的兴趣。

作者将人物的情感、事物的状态融入比喻,使原本平淡的事情变得生动。

2.讽刺性讽刺性也是比喻表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也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

(1)讽刺人性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冷淡、虚伪的一面。

例一: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11两棵树如果离得近了必然要相互交叉,那么蜘蛛在这树上结网也就变得很常见,然而作者却用它们的关系来作比“两个人在一起”的相处之道,讽刺意味油然而生。

方鸿渐与孙柔嘉两人能够结为夫妻,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谣言的推波助澜。

原本鸿渐对孙小姐并没有爱慕之意,也没有想要娶为妻子的念头,但周围的朋友都觉得两人关系暧昧,更是传出谣言说他们已经私下在一起了。

俗话说“三人成虎”,大概就是这样,鸿渐与柔嘉最终还是将“闲话”做实,结为了夫妻,但是最终并不恩爱。

人与人之间相处本该诚信友善,然而作者笔下的人们却总是想着如何去造谣别人,将别人的生活变成自己茶余饭后的调剂品,讽刺了人性的冷淡。

例二:范小姐发现心里有秘密,跟喉咙里有咳嗽一样的痒得难受。

12自从汪太太要为范小姐与赵辛楣介绍之后,范小姐心中便有了自己的秘密,她即想要别人知道她心里有秘密,又不想让别人知道秘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范小姐缺少一个盘问者,她此时的心理就像“喉咙里有咳嗽一样”,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所以只能用来咳嗽引起别人的注意,等人来问自己的秘密。

在范小姐看来孙小姐与赵辛梅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而自己与孙小姐的关系又没有达到推心置腹的程度,所以她与赵辛梅相亲的秘密不能直接倾诉,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吐露。

这种明明想要吐露心迹,却拐着弯的引导别人来询问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人性的虚荣。

(2)讽刺社会现象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战的特殊时期,文中的许多比喻看似在表达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实则很多时候暗含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例一: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

13例句本体“打开的鱼肝油丸”讽刺的是李梅亭的猥琐吝啬,喻体“嫁过的女人”则讽刺了对女子的旧思想。

作者此处的比喻从表面上来看是在说开封的鱼肝油丸不值钱,实际上是讽刺古时婚姻对女性的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