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比喻解读精品文档6页
围城比喻句摘抄带解析

围城比喻句摘抄带解析
婚姻就像金笼,外面的鸟想飞进去,里面的鸟想飞出来。
——钱钟书《围城》
这个比喻句用鸟和金笼的关系来比喻婚姻的两面性。
一方面,围城里面的人(婚姻)可能感到束缚和限制,想要逃离;另一方面,围城外面的人(单身)可能渴望进入婚姻,享受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安全。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婚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恋爱就像公共汽车,你可以在任何一站上车,然后在某一站下车,下车之后,你不会留在车上,也不可能再次上车。
——钱钟书《围城》这个比喻句用公共汽车和乘客的关系来比喻恋爱中的双方。
在这个比喻中,公共汽车象征着恋爱的过程,乘客则象征着恋爱中的个体。
乘客可以在任何一站上车,这象征着人们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开始恋爱;乘客在某一站下车,这象征着人们可能会在恋爱的某个阶段选择结束关系。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恋爱的暂时性和选择性。
人生就像一座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演绎着自己的角色。
——钱钟书《围城》
这个比喻句用舞台和演员的关系来比喻人生的戏剧性。
在这个比喻中,舞台象征着人生的大环境,演员则象征着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的角色和表演。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戏剧性和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
知识就像海洋,越深,表面的风浪就越小。
——钱钟书《围城》
这个比喻句用海洋和风浪的关系来比喻知识的深度和表面现象的平静。
在这个比喻中,海洋象征着知识的深度,风浪则象征着表面现象的波动和不平静。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知识的深浅对于表面现象的影响,越深入的知识掌握,越能平静地应对表面现象的波动。
围城的比喻

一、《围城》中比喻的主要结构形式(一)明喻《围城》中的比喻绝大多数都是明喻,计有340则左右,但从构成上看,这里的明喻只有两种基本类型。
1.本体+喻词+喻体这种结构是比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围城》里用得比较多的,有153则,约占作品里比喻总数的38%。
喻词直接标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一般有“像”、“好像”、“如”、“犹如”、“仿佛”、“好似”等等。
如:(1)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第264页)(2)(韩太太)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
(第212页)例(1)的本体是“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喻体是“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喻词是“正如”,这个比喻把人们的造谣比喻成蜘蛛挂网,一般的人是很难想象得到的,但是我们读了之后,不得不惊叹这个比喻的精妙。
例(2)包含了两个明喻,本体分别是“雀斑”和“举止活泼”,喻体分别是“面饼上苍蝇下的粪”和“通了电”,喻词分别是“像”和“似的”,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韩太太令人厌恶而可笑的丑态。
2.本体+喻词+喻体+喻解这种结构形式的明喻句在《围城》里更是普遍,有186则,约占作品比喻总数的47%。
所谓喻解,就是点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点”的词语。
使用这种结构时,通常用一些一般人看来是毫不相干的本体和喻体,为帮助读者领悟其中的联系,作者就在喻体后再来个说明,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说出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整个比喻意思明朗,读者恍然大悟,甚至会心一笑。
如:(3)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第194页)(4)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第4页)例(3)有两个明喻,本体分别是“科学家”和“科学”,喻体分别是“酒”和“女人”,喻词都是“像”,喻解则是解释两个比喻的关键,分别说明老科学家的可贵和科学陈旧的贬值。
例(4)中本体是“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喻体有两个“饭里的沙砾”和“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喻词是“像”,初看读者还不很明白,但一看到后面的喻解——“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就马上明了了。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课堂教学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文字的美、意境之美,引导我们去发现这些美,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去表达它。
《围城》中很多优美而精辟的句子,其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围城》中最突出的比喻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和拟人。
下面就以例举分析几种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和拟人:为了让人更加直观地理解,在具体的事物上来打比方,就是比喻;用人的特点、动作或情感来描述某个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就是拟人。
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围城》中运用非常普遍,几乎所有段落都能够找到。
运用比喻的好处在于使文章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含蓄深刻。
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否则反而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也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会适得其反。
同时还要注意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
如“您这位亭亭玉立的大家小姐,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真令人心醉神迷。
”将比喻和拟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指出了赵辛楣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君子,又写出了赵辛楣女友的可爱之处。
《围城》一书不仅写出了一个城市的世态炎凉,更写出了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的丑恶嘴脸。
因此需要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觉到一个城市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环境的险恶与阴暗。
2.比喻和借代:借代,就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在《围城》一书中,常用的借代有三种,第一种是人称代词代本体,即以人或物的特征、性状或行动,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孙柔嘉笑道:“你这样斯斯文文的老先生,倒像个造反派,自己没生意做,便去抢别人的饭碗。
”杨绛对丈夫照例答应着,心里却想,他那工作都快做到棺材里去了,自己在被窝里说梦话还差不多。
第二种是具体代抽象,即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事物。
在《围城》中,这类比喻手法随处可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比喻句逐渐增多,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找到,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三种是用部分代全体。
即用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来代替整体。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

《围城》中的比喻妙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享有不容争议的权威,它像一坛陈年佳酿,历时愈久愈显醇香,每次“品尝”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钱钟书先生的幽默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不惊世骇俗;而是沉稳、睿智、含蓄又不乏犀利。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要得力于钱先生在“比喻”修辞上的奇思妙想和精彩运用。
下面举几个〈围城〉中的例子试作分析:一、刻画心理,贴近经验方鸿渐与苏文纨同乘油轮回国,在途中本已非常熟悉和亲密,可是方鸿渐回国后去拜访苏文纨时,却意外地遭到冷遇,作者对方鸿渐当时的心情有一番细致的刻画:“分别时还是好好的,为什么重见面变得这样生分?这时候他的心理,仿佛临考抱佛脚的学生睡了一晚,发现自以为温熟的功课,还是生的,只好撒谎说,到上海不多几天,特来拜访。
……”方鸿渐以为苏小姐对自己有好感,此次登门必定受到热情的欢送,可是主人不冷不热的态度使好面子的方鸿渐非常难堪,当时的尴尬、羞愧、懊悔、沮丧可想而知。
作者在这里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把这种复杂的心情比做临阵磨枪的学生在考试当天发现自以为温熟的功课,还是生的。
这样的喻体源自我们的切身体验,贴近生活经验,所以,即使我们没有方鸿渐这样的处境和感受,也能了解和体会当时的种种复杂情绪。
“比喻”在这里起到了生动刻画人物心理,拉近艺术形象与读者经验之间距离的作用。
二、描摹肖像,勾勒灵魂作者得以在《围城》中成功塑造一系列群丑形象,肖像描写功不可没。
比方,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平日里西装革履,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派头;其实工于心计,勾心斗角,且行为不检。
这个丑角在作者的笔下生有一张黄胖而油光的脸,一会儿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一会儿像“擦过油的黄皮鞋”,将他的虚伪和可憎挖苦得滑稽可笑。
另一个伪君子李梅亭也是平日里“神情傲兀”,故作正经,其实投机吝啬,肮脏猥琐。
六月里还穿着黑呢西服,偏偏叫一阵大雨淋出了原型:“法兰绒外套经过浸湿烤干这两重水深炽热的痛苦,疲软肥肿,又添了风瘫病;下身的裤管,肥粗圆满,毫无折痕,可以无需人腿而卓立地上,像一对空心的国家柱石;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围城里比喻讽刺的句子赏析

围城里比喻讽刺的句子赏析
郭沫若的《围城》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它以象征性的方式折射出社会实际。
书中许多比喻句让人细细品味,而这些句子中有许多是用讽刺手法表达的。
本文将深入分析书中比喻句的讽刺性,发掘它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深刻意义。
《围城》中有许多比喻句表达讽刺的思想,其中之一是:“老鼠也有权利做公民,让有毛的和没毛的获得平等优待。
”这句话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情况。
中国封建社会在历史上一直以崇尚爵禄之分为基础,对社会等级的分隔和界限是严格的。
在当时,当权者将享有许多优待,普通百姓则十分苦难。
这句比喻句可谓讽刺之作,犹如一针见血地刻画出当时政治上的不平等现象。
另一句讽刺性的比喻句是:“你们的知识如此之深,以至于可以把圆形的瓜变成四角之形。
”句话也可以说明当时社会的混乱。
一般情况下,圆形的瓜是不可能被变成四角形的,这里却用这种荒谬的方式来讽刺人们滥用知识,搞改变自然的做法,思想上的讽刺也在其中体现出来了。
此外,《围城》还有一句比喻讽刺的句子:“专家们有的忙着解读诗词,有的忙着处理百姓的案件。
”里的讽刺是,在当时的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高尚的精神理想与当权者的无耻的暴君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人们纷纷做起书记官,不少人忙着查案件而忽视了自己所应该做的,即用文字来改变这个社会。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人们所宣扬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围城》中许多比喻句都蕴含着讽刺的思想,这些句子反映出以封建君主制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及其下的苦难状态。
读者可以从中深入了解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从而加深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推动社会进步。
围城中的比喻句及欣赏

围城中的比喻句及欣赏
1.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在城外看着城墙内的繁华热闹,满心向往想要进去,可城墙里的人却觉得拘束想往外跑。
你说这奇不奇怪?
2. 爱情有时像糖衣炮弹,甜得让人晕头转向。
就像吃了一颗裹满糖衣的药,一开始甜到心底,最后才发现里面的苦。
这不是很让人唏嘘吗?
3. 他对她的感情像雾里看花,模糊不清。
就如同在大雾中看花朵,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真让人捉摸不透啊!
4. 他们的争吵像一场暴风雨,来势汹汹。
就好像夏天突然来临的狂风暴雨,毫无预兆,瞬间将一切席卷。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相处吗?
5. 那个人的心就像海底针,怎么捞也捞不着。
好比在广阔深邃的海底寻找一根小小的针,谈何容易呀!
6. 他们的生活像一团乱麻,理也理不清。
就跟那乱糟糟的线团一样,越扯越乱,让人好烦躁啊!
7.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能驱散阴霾。
这不就像是寒冷冬日里那暖煦的阳光,一下就把心里的阴暗给照亮了。
8. 他在她心里的位置像一座山,坚定不移。
仿佛那屹立不倒的高山,稳稳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不是很厉害呢?
9. 他们的未来像一张白纸,充满未知与可能。
就好似那干净的白纸,等待着他们去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卷。
我的观点:围城中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婚姻和爱情中的种种状态和感受,让我们更能理解其中的复杂与奇妙。
这些比喻句极具生命力,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

《围城》中的比喻语言艺术(一)比喻体现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构造出典型的严肃背景,形象生动的比喻形式贯穿在整篇小说当中,此幽默诙谐的情节不是人们所谈及的油嘴滑舌,而是对当前形势下相关知识分子的幽默讽刺,以及相关心灵审视和道德批判。
有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有学者,甚至是教授。
作者用自己幽默诙谐的文笔慢慢地揭露出他们在文明外衣下的愚蠢,虚伪和丑陋。
《围城》里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缠绵悱恻,超凡脱俗。
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一种忧伤,世俗、可笑和滑稽。
钱钟书先生用幽默精巧的比喻对他们的恋爱和生活观作了生动的描写。
比如出身名门,骄傲自负的苏文执。
对爱情比较清高,一直等待着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人才肯付出自己的爱情。
于是作者写出了“宛如女士通常情况下将做好的新衣服封在衣柜当中,舍不得穿,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发现已经过时了”由此可以看出苏小姐不过将爱情当作名与利的交换物。
爱情需要志同道合,没有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世界价值观很磨合在一起。
所以“在他们之间没有心灵上的契合,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即使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再小,也不可能合二为一”作者能把比喻运用的如此自然也是基于本身的文学功底,视野广阔。
他的幽默通过这千姿百态的比喻来体现,他的比喻自然贴切,让人回味无穷。
文中曾经写道高松年立刻就跳了起来,并伴随着非常惊奇的表情,但是相比之下,要比方鸿渐显得稍微自然一些,在此之前他没有参与过话剧表演,在某种意义上是话剧的不幸,但是却是众多演员的万幸。
在此过程中对它的政客手腕进行了相应的讽刺,整体的话风还是相对幽默诙谐的,《围城》小说当中的语言,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进行旁刺让对手措不及防。
作者在对方鸿渐如何通过10美金来获得相应文凭的同时,还对两个骗子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大事,“这也可能是中国外交以来取得唯一成功的一件事。
”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出人意料的恰当。
不仅对主人公的招摇撞骗做出了有效的讽刺,与此同时,还有效反映出了国家层面上的腐败无能,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被作者有效的融合为一体,本来是很严肃的话题却被作者说的如此幽默,机智之极。
围城中的比喻讽刺

围城中的比喻与讽刺
话说这城里城外,就像个两面锅儿,一面热得烫手,一面冷得打颤颤。
城里的人呢,天天盼着出去透透气,说啥子自由可贵,城里头憋得人心慌;城外的人呢,又巴巴地望着城里,想着城里头好吃好喝好玩意儿多,硬是眼红得不得了。
这就跟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一个道理。
城里人嫌城里吵闹,空气污染,人情淡薄,像是住在个钢筋水泥筑的笼子里头,没得啥子人情味。
外头的人呢,只看得到城里高楼大厦,霓虹闪烁,哪里晓得城里人肩膀上头的重担,心里头的焦虑。
就拿那找工作来说吧,城里工作是多,可竞争也大啊,一天到黑忙得跟个陀螺似的,还不一定能够养活一家人。
城外呢,工作机会少,但日子过得悠闲,空气新鲜,身体倒是硬朗。
城里城外,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好,就看你咋个想了。
还有那些个谈恋爱的小年轻,城里头的情侣天天腻歪在一起,久了嘛,就觉得没的新鲜感了;城外头的呢,看人家成双成对,心里头那个痒啊,非要挤进城里头来体会体会爱情的酸甜苦辣。
结果嘞,城里头的想出去,城外头的想进来,跟那围城里头的人一样,总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却忘了珍惜自己手中的幸福。
所以说啊,这人生啊,就像是座围城,里头的想出去,外头的想进来,关键是要晓得自个儿心里头想要啥子,别个的日子再好,那也是别个的,自己过得舒坦才是硬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中的比喻解读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言的成功。
它的语言机智俏皮、尖锐深刻、幽默诙谐,让人常常拍案叫绝,特别是其中比喻辞格的运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因此诗评家李元洛说:“钱钟书是位运用比喻的高手,在小说《围城》和他的学术著作中,那精彩的层出不穷的比喻,累累然如贯珠,粲粲然若繁花。
”
1 《围城》比喻的特点
在《围城》中,我们看到的比喻层出不穷,美不胜收。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其中比喻的特点以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1.1比喻的特点
《围城》中的比喻有好几百处,运用十分贴切恰当。
纵观,可以发现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1.1比喻的形式多种多样
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都有。
还有一些变通形式,如反喻、曲喻和博喻。
反喻:用否定的语气构成的比喻,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方面设喻,从反面说明本体“不像什么”。
方鸿渐领鲍小姐去一家西菜馆,这莱馆的菜可真是别有风味: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不酸。
用一连串不相宜的事物写方、鲍二人一整天什么都别扭的倒霉相。
曲喻: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相结合的格式,比一般的比喻又暗含一层意思,喻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比较婉曲、隐蔽。
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熟肉铺子”很俗,“局部真理”甚雅。
把雅俗合璧的比喻用在这样一位标新立异而又有点俗不可耐的鲍小姐身上,真是刻骨的贴切。
博喻:是以一连串各不相同的喻体来描绘同一事物或该事物的个方面、一种状态。
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一口气用了四种形象的比喻“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从而准确而细致地反映出这是“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传达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微妙心态,非常形象。
比喻形式的多样还表现在比喻与通感、双关、拟人、夸张等的交错运用。
1.1.2比喻的新奇别致
不落窠臼,新颖奇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比喻,读之沁人心脾。
㈩他的旧法兰绒外套……下身的祷管……可以无需人腿而卓立地上,像一对空心的国家柱石;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无需人腿而卓立地上、像空心的国家柱石、像
前清老人的辫子”,把一些本质无关的事物巧妙地扯到一起,十分新颖奇特。
一般说来,人们大约不会想到恋爱像吃一串葡萄,但作者别具一格,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这一个有关恋爱与吃葡萄的比喻,新颖而别致,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和回味余地。
1.1.3比喻的幽默风趣
语言的幽默艺术是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生发出来的含蓄诙谐风
趣的风格。
钱钟书是公认的幽默大师,不时流露出幽默的风格,给作品的语言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6)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
用戴壳的蜗牛比喻房子紧张,调侃的灰色幽默来寄托一种虚无的愿望。
(7)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联想奇特,比喻奇妙,幽默讽刺效果令人叹服。
如果用低贱卑俗的喻体来描绘本来尊贵高尚的事物,在高低贵贱方面形成了落差,幽默诙谐自然天成。
(8)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取喻中国封建时期一夫多妻制的传统文化,把教授、副教授、讲师嘲讽地比喻为夫人丫头,形象贴切,生动俏皮。
逼真地展示了教育事业不受重视,知识人才大为贬值的状况。
钱先生的这种幽默令人捧腹,但回味之余却杂有一丝苦涩。
2 比喻的文学作用
《围城》使用比喻,刻画人物的外貌、心理,看似信手拈来,实是恰到好处。
2.1塑造人物
《围城》中的比喻在人物塑造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单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就有很多精彩的比喻。
(9)好水果――唐晓芙,唐小姐……有两个浅酒涡。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以“好水果”这一浅显比喻再加上让人馋涎欲滴的描绘,形象地勾勒出唐晓芙的招人喜欢。
(10)逗号――一汪处厚,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
这极有特色的胡子,不但写出了汪的虚伪,也写出了他的功欲性很强。
作者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运用夸张性的比喻,把不相干的日常之物用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本身就十分滑稽,但是正是这种形象范畴的错位,才使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
2.2心理描写
钱先生在成功描画一群人嘴脸的同时,更是用神妙的比喻准确细致地将人物的各种心理展示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性格。
(11)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这一比喻既揭示方无聊之极的心情,又预示方与苏见面的结果只有痛苦,同时也可看出方是个只图安闲,胸无大志,无所作为的人。
(12)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
黑暗里。
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
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睽隔的渺茫。
这是方在赴三闾大学的船上听赵辛楣说在唐晓荚面前一句也没提起自己时的心理描写,极为细腻而又非常符合人在感情失落后,想听到心上人的消息而又怕听到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变化。
这些描写人物心理的比喻,虽只是一词一句,但是韵味无穷。
2.3深化主题
小说中的比喻,有些含义非常深刻,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
“围城”是人生和社会普遍存在的难以逃避的困境,钱老引述了英法的古语作喻(13)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14)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两旬比喻将一个抽象的人生问题讲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围城”困境的内涵和本质,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深化。
但是婚姻的“围城”并非《围城》的最终目的与终极内涵。
作者向我们展示的应该是更为深刻的人生意蕴和社会内涵,以及当时中国社会芸芸众生找不到出路的人生处境,留给人无穷的思考。
3 结语
翻开《围城》,作者用无情的笔将那些诱人光环下笼罩的东西赤裸裸地展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好多比喻把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真知灼见浓缩于其中,深化了主题,需要我们认真地体会和理解。
书中的各种比喻光彩夺目,是艺术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愉悦,完成了对传统比喻的整体提升和超越,成为比喻修辞
史上的一座丰碑。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