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比喻辞格浅析

合集下载

围城比喻句摘抄带解析

围城比喻句摘抄带解析

围城比喻句摘抄带解析
婚姻就像金笼,外面的鸟想飞进去,里面的鸟想飞出来。

——钱钟书《围城》
这个比喻句用鸟和金笼的关系来比喻婚姻的两面性。

一方面,围城里面的人(婚姻)可能感到束缚和限制,想要逃离;另一方面,围城外面的人(单身)可能渴望进入婚姻,享受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安全。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婚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恋爱就像公共汽车,你可以在任何一站上车,然后在某一站下车,下车之后,你不会留在车上,也不可能再次上车。

——钱钟书《围城》这个比喻句用公共汽车和乘客的关系来比喻恋爱中的双方。

在这个比喻中,公共汽车象征着恋爱的过程,乘客则象征着恋爱中的个体。

乘客可以在任何一站上车,这象征着人们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开始恋爱;乘客在某一站下车,这象征着人们可能会在恋爱的某个阶段选择结束关系。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恋爱的暂时性和选择性。

人生就像一座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演绎着自己的角色。

——钱钟书《围城》
这个比喻句用舞台和演员的关系来比喻人生的戏剧性。

在这个比喻中,舞台象征着人生的大环境,演员则象征着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的角色和表演。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的戏剧性和人们在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

知识就像海洋,越深,表面的风浪就越小。

——钱钟书《围城》
这个比喻句用海洋和风浪的关系来比喻知识的深度和表面现象的平静。

在这个比喻中,海洋象征着知识的深度,风浪则象征着表面现象的波动和不平静。

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知识的深浅对于表面现象的影响,越深入的知识掌握,越能平静地应对表面现象的波动。

《围城》比喻修辞手法研究

《围城》比喻修辞手法研究

《围城》比喻修辞手法研究比喻是一种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

因其具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新颖奇特的特点。

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钱钟书先生对她更是情有独钟。

《围城》中的比喻融聚智慧、饱含哲理、活泼生动、幽默风趣。

作者把内心深处的深刻感受、人生体验和对时世的态度不露痕迹地用比喻外化成文学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

《围城》这部作品历来都脍炙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面的比喻生动形象、巧夺天工,极大地满足了读者们的审美愉悦。

一、《围城》比喻类型《围城》全书25万字,共使用比喻600多个,其比喻形式,不拘一格,恰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所言:“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围城》的比喻,除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还有一些变通形式。

(一)明喻。

(本体、喻体、喻词同时出现,本体、喻体是相似的关系,这种比喻称为明喻。

)(1)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的迷人。

(2)鸿渐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默契隐蔽着,仿佛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风。

(3)亏得作官的人栽跟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

(4)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支柱就要挂网。

这几例分别用“像”“仿佛”“宛如”“正如”等喻词来连接本体和喻体,是典型的明喻。

在《围城》中,这是一种最多的比喻格式,有500多处,简直是顺手拈来,显示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二)暗喻。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是相关的关系,这种比喻叫做暗喻。

)(5)李梅亭多喝了几杯酒,人全活过来了,适才不过是立春里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6)四人拖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贫官刮的地皮。

(7)早晨出去还是个人,这时候怎么变成刺猬了。

在《围城》中,暗喻的数量比明喻要少得多。

以上几例,本体和喻体都出现,通过中间词“是”、“抵得”、“变成”等联系,突出两者之间相似的地方。

(三)借喻。

(用喻体代本体,本体喻词不出现,这种手法称为借喻,也叫借代。

围城的比喻艺术

围城的比喻艺术
如鲍小姐,苏小姐与范小姐都是女性知识分子,但个人气质背景与见识都不同,前两人都是留学生 见识广,鲍生长澳门,是有葡萄牙人血统的中国人,而苏却是典型的中国女学生,大家闺秀,留洋作 的博士论文也是《中国十八家白话诗人》;范小姐呢,是一个偏僻学校的女生指导,如井底之蛙。 作者抓住他们的特点,通过精彩的比喻加以放大,使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准确,读之如见其人。
(五) 比喻和其他修辞方式并用
产生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同时扩大了比喻艺术的表现 力。
比喻与夸张并用:“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 夺去向半空中扔了。”
比喻与比拟并用:“辛楣也累得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 提防睡眠闷棍似的突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碎、完整 的睡眠。”
用到的比喻不失为一本优秀的比喻实例丛书。 以下仅就比较典型的几类择例说明。
(一)明喻:
简单地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顾而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 写苏小姐因为鸿渐没跟自己亲近,临出门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
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这个比喻同时也是用具 体喻抽象的例子,十分形象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苏小姐当时的心情。
(二)隐喻:
把喻体和本体说成是相同的东西。如:“大学是张休息的摇篮。” (李梅亭)“适才不过是立春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用具体喻具体,把貌离神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李梅亭那神似爬虫、 蠢蠢欲动的丑态准确而生动地刻划出来了。
(三)借喻:
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 如: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
直接用五根香肠来代替她的五只手指,使人立即想像得出这五根手 指的油渍红腻。 还有在描写三闾大学时,把它比作摇篮:“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 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等等。 用香肠喻手指,摇篮喻大学,都很形象贴切通俗而又鲜明。

围城中比喻句摘抄及感悟

围城中比喻句摘抄及感悟

围城中比喻句摘抄及感悟1.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这比喻简直太妙了!就好比大家都想去尝尝没吃过的美食,等真吃到嘴里了,才发现不过如此,甚至有点想赶紧吐出来,这不就是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嘛。

2.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哎呀呀,想想看啊,你正吃得开开心心呢,突然咬到一粒沙子,那得多难受啊,这就跟表面老实的人突然作恶一样让人意想不到和难受呢。

3. “他这两天有了意中人以后,对自己外表上的缺点,知道得不刻薄了,仿佛注意力集中在另一方面,对这一方面就心不在焉了。

”这就好像你有了最喜欢的玩具,对其他普通玩具就不怎么在意了,眼里只有那个最喜欢的呀!4. “理想不仅是个引诱,并且是个讽刺,在未做以前,它是美丽的对象,去做以后,它变成了残酷的对照。

”这就跟你想象中自己能跑多快,结果真正跑起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啊,真让人无奈。

5. “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

”这多像一些人啊,平时不见得有多关心,一旦有事儿了就赶紧凑上去表现,真让人唏嘘啊。

6. “鸿渐饿得睡不熟,身子像没放文件的公事皮包,几乎腹背相贴。

”哎呀,这形容得多形象,就好像肚子里空空如也,整个人都瘪了似的,太可怜了吧。

7. “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这就如同两个性格不合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真正融合在一起,多无奈啊。

我觉得这些比喻句真的特别生动形象,把婚姻和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在感叹钱钟书先生文笔厉害的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

《围城》的比喻修辞手法赏析课堂教学就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文字的美、意境之美,引导我们去发现这些美,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去表达它。

《围城》中很多优美而精辟的句子,其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围城》中最突出的比喻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和拟人。

下面就以例举分析几种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和拟人:为了让人更加直观地理解,在具体的事物上来打比方,就是比喻;用人的特点、动作或情感来描述某个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就是拟人。

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围城》中运用非常普遍,几乎所有段落都能够找到。

运用比喻的好处在于使文章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含蓄深刻。

但是要注意不能过度,否则反而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也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特征,否则会适得其反。

同时还要注意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

如“您这位亭亭玉立的大家小姐,天真无邪,纯洁可爱,真令人心醉神迷。

”将比喻和拟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指出了赵辛楣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君子,又写出了赵辛楣女友的可爱之处。

《围城》一书不仅写出了一个城市的世态炎凉,更写出了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的丑恶嘴脸。

因此需要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觉到一个城市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环境的险恶与阴暗。

2.比喻和借代:借代,就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在《围城》一书中,常用的借代有三种,第一种是人称代词代本体,即以人或物的特征、性状或行动,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如孙柔嘉笑道:“你这样斯斯文文的老先生,倒像个造反派,自己没生意做,便去抢别人的饭碗。

”杨绛对丈夫照例答应着,心里却想,他那工作都快做到棺材里去了,自己在被窝里说梦话还差不多。

第二种是具体代抽象,即以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事物。

在《围城》中,这类比喻手法随处可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比喻句逐渐增多,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找到,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三种是用部分代全体。

即用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来代替整体。

《围城》中的比喻解读精品文档6页

《围城》中的比喻解读精品文档6页

《围城》中的比喻解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一部杰出的讽刺作品。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语言的成功。

它的语言机智俏皮、尖锐深刻、幽默诙谐,让人常常拍案叫绝,特别是其中比喻辞格的运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因此诗评家李元洛说:“钱钟书是位运用比喻的高手,在小说《围城》和他的学术著作中,那精彩的层出不穷的比喻,累累然如贯珠,粲粲然若繁花。

”1 《围城》比喻的特点在《围城》中,我们看到的比喻层出不穷,美不胜收。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其中比喻的特点以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1.1比喻的特点《围城》中的比喻有好几百处,运用十分贴切恰当。

纵观,可以发现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1.1比喻的形式多种多样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都有。

还有一些变通形式,如反喻、曲喻和博喻。

反喻:用否定的语气构成的比喻,从所要说的事物的相反方面设喻,从反面说明本体“不像什么”。

方鸿渐领鲍小姐去一家西菜馆,这莱馆的菜可真是别有风味: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不酸。

用一连串不相宜的事物写方、鲍二人一整天什么都别扭的倒霉相。

曲喻: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相结合的格式,比一般的比喻又暗含一层意思,喻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比较婉曲、隐蔽。

有人叫她“熟肉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熟肉铺子”很俗,“局部真理”甚雅。

把雅俗合璧的比喻用在这样一位标新立异而又有点俗不可耐的鲍小姐身上,真是刻骨的贴切。

博喻:是以一连串各不相同的喻体来描绘同一事物或该事物的个方面、一种状态。

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浅析《围城》中的修辞解构现象

浅析《围城》中的修辞解构现象

浅析《围城》中的修辞解构现象《围城》是钱钟书的重要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围城》通过让读者洞察小说主人公隐藏的、暗指的意义,对读者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影响。

此外,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和复杂的解构现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完整、立体的人生景象。

本文将分析《围城》中修辞手法和解构现象的定义、特点和价值,从而体现钱钟书创作的思想张力。

一、修辞手法在《围城》中,作者钱钟书有丰富的修辞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文学效果。

其中,首推比喻,它是比喻两个或多个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显示出文学创作者的灵感和技巧。

常见的比喻有“夏天像一个温暖的母亲”、“海浪翻滚,像拥抱一般”、“天变得灰暗,像一张死亡的脸”等,它也是钱钟书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此外,《围城》还有许多象征的表现。

象征是用事物暗示另一件事物的特殊特征。

比如小说中的“青龙啸日”,暗指中国社会的黑暗未来;比如小说中的“江南土”,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另外,《围城》中还有假设、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以此营造多种文学效果,向读者展示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景象。

二、解构现象除了修辞手法,《围城》中也有多种解构现象。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把一种现象拆解成若干个层次,从而看出事物隐藏在其背后的真实意义。

比如小说中的“围城”,在书中“围城”及其背后所暗藏的寓意,很形象地诠释了钱钟书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以此表达出中国文化的复杂性。

此外,《围城》中的反讽、荒谬和不可穿越等解构现象,无疑也是钱钟书的创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价值《围城》中的修辞手法和解构现象,对于现代读者而言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它们不仅能够展现小说主人公的本质和复杂性,使读者从一定的角度看待生活,同时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以更深层次的认识去洞察社会的发展。

此外,修辞手法和解构现象也使得小说生动而有感染力,以此助力读者看清世事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体的觉醒。

综上所述,《围城》中的修辞和解构现象,不仅体现了作者钱钟书创作思想的张力,而且也对读者具有深刻的意义。

围城里比喻讽刺的句子赏析

围城里比喻讽刺的句子赏析

围城里比喻讽刺的句子赏析
郭沫若的《围城》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它以象征性的方式折射出社会实际。

书中许多比喻句让人细细品味,而这些句子中有许多是用讽刺手法表达的。

本文将深入分析书中比喻句的讽刺性,发掘它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深刻意义。

《围城》中有许多比喻句表达讽刺的思想,其中之一是:“老鼠也有权利做公民,让有毛的和没毛的获得平等优待。

”这句话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情况。

中国封建社会在历史上一直以崇尚爵禄之分为基础,对社会等级的分隔和界限是严格的。

在当时,当权者将享有许多优待,普通百姓则十分苦难。

这句比喻句可谓讽刺之作,犹如一针见血地刻画出当时政治上的不平等现象。

另一句讽刺性的比喻句是:“你们的知识如此之深,以至于可以把圆形的瓜变成四角之形。

”句话也可以说明当时社会的混乱。

一般情况下,圆形的瓜是不可能被变成四角形的,这里却用这种荒谬的方式来讽刺人们滥用知识,搞改变自然的做法,思想上的讽刺也在其中体现出来了。

此外,《围城》还有一句比喻讽刺的句子:“专家们有的忙着解读诗词,有的忙着处理百姓的案件。

”里的讽刺是,在当时的传统社会中,文人的高尚的精神理想与当权者的无耻的暴君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人们纷纷做起书记官,不少人忙着查案件而忽视了自己所应该做的,即用文字来改变这个社会。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文人们所宣扬的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围城》中许多比喻句都蕴含着讽刺的思想,这些句子反映出以封建君主制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及其下的苦难状态。

读者可以从中深入了解作者通过这种手法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从而加深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推动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 took the wash- basin outside the study door and sluiced himself a couple of times.
②一间门房,开了两个门,中间隔着一层木板。 It was a room in the gate- house, which had a door on either side and was divided by a partition in the middle. ③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 She picked up the wine- cup, drained it nearly dry, then shut her eyes, expelled her breath sharply. 这个句型跟句型 6 所不同的是说到某种活动的次数或质量而 不 是 时 间 。 上 面 几 个 例 子 中 的“ 了 ”可 以 用 含 有 数 量 词 的 介 词 短 语 或量词短语表达. 二 、结 语 通过上文对《骆驼祥子 》中“了 ”字 较 为 系 统 全 面 的 描 述 与 研 究 , 得 出 如 下 一 些 认 识 :“ 了 ”除 了 动 词 (liao)用 法 外 , 还 经 常 有 作 虚 化 的助词等用法.
Xiangzi flushed and swallowed several times before replying.
[3]刘 月 华 .实 用 现 代 汉 语 语 法 .外 语 教 学 与 研 究 出 版 社 ,1983.
1.7 表示某种活动在过去完成的数量。
[4]吕 叔 湘 .现 代 汉 语 八 百 词 .商 务 印 书 馆 ,1979.
!!!!!!!!!!!!!!!!!!!!!!!!!!!!!!!!!!!!!!!!!!!!!
( 上接第 167 页)
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 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呢。
科学家像酒, 越老越可贵; 而科学像女人, 老了便不值钱。
把牛津剑桥留学生的牌子当作幌子到处炫耀比喻为 “甘心出
鱼像海军陆战队, 已登陆好几天; 肉像潜水艇士兵, 会长期浮在
天 花 变 成 麻 子 ”, 这 中 间 绕 了 一 个 弯 子 : 脸 上 的 麻 子 有 如 教 师 给 文
2 .《围城》中除以上三种比喻的基本类型都应有 尽 有 之 外 , 还 用了由它们引申出的比喻的多种灵活用法, 如下:
2.1 博喻, 又叫复喻、连比、莎士比亚式比喻, 它的取喻来源和作 喻的范围比较广, 由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一个本体, 将许 多常人不熟悉的陌生内容用入比喻中, 文中有多处用了这样的比 喻, 例如:
( 下转第 169 页) 167
2008.03 ( 中旬刊)
文科化教研论究坛
Back at the rickshaw yard, he slept numbly for two days.
1.7.1 句型 8:V+ 了 1+ 数量 +O
②他躺了十天.
①把脸盆搬出来,在书房门口洗了几把。
For ten days he lay there. 如果,句子里没有明确的时间词,就不知道这个活动是在过去什么 时候发生的。当翻译“了 + 时量”的结构时常用介词 for+ 数词表示。 1.6 可以表示动作继续一段时间后不再进行, 也可以表示动作 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1.6.1 句型 7:V+ 了 1+ 时量(+N)+ 后续句 ①她忍了几天,就闹腾起来。 She bore up another two days, then made such a commotion. ②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 Leaning against the table, racked by a hacking cough, she finally gasped out. ③祥子只休息了一天便照旧去拉车。 After only one day's rest, Xiangzi started pulling again. 上述的例子中, 均表现了动作在以后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 谓 语 动 词 为“吃 ”类 以 及 其 他 表 示 非 持 续 性 动 作 的 动 词 时,表 示 动 作已完成了多长时间。如:
“生下来一个妖怪Biblioteka ” 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 灵敏得很, 在头发里抓一下, 就捉到个
虱, 掐死了…… 例 借 用“ 一 团 略 具 五 官 七 窍 的 红 肉 ”来 借 喻 鹏 图 那 刚 出 生 的 儿
子, 例用“五根香肠”来借喻那女人的 五 根 手 指 头 , 形 象 突 出 , 引 发 读者展开联想。
2008.03 ( 中旬刊)
文科化教研论究坛
《围城》中的比喻辞格浅析
□崔丹
(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04 级 3 班 辽宁·沈阳 110034)
摘 要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可谓比喻辞格的“百科全书”, 文中的各类比喻一应俱全, 新颖奇特、幽默风趣、含义深邃。
比喻是艺术化的重要手段, 它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 它以外在的多种类型和结构形式, 把内在的作者的体验和情感形象的
孩子不足两岁……眉毛高高在上, 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 思病, 活像报上讽刺画上中国人的脸。
图书馆倒像个敬惜字纸的老式慈善机关。 还有喻词连用的, 如: 害羞脸红和打呵欠或口吃一样有传染性, 情况粘滞仿佛像穿橡 皮鞋走泥淖, 踏不下而又拔不出。 1.2 暗喻, 如: 对于第一类: 大学是张休息的摇椅。对于第二类: 他是个培养的 摇 篮— — — 只 要 他 小 心 别 摇 摆 得 睡 熟 了 。 那寡妇远远的望着孙小姐, 使她想起牛或马的瞪眼向人涓求, 因为眼睛就是不会说话的动物的舌头。 1.3 借喻,如: 鹏图还没有做惯父亲, 对那一团略具五官七窍的红肉并不觉得 创作者的骄傲和主有者的偏袒, 三脚两步到老子书房里去报告:
呈现在读者面前,《围城》的文艺表现力也就是以此更为突出。参考以前《围城》的比喻研究者和修辞学家的研究成果, 结合
自己对比喻辞格在《围城》中应用的归纳和理解, 在这里对其中的比喻类型及语法结构形式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围城 比喻 类型及构成形式
中图分类号: I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894( 2008) 03- 167- 02
这吻的分量很轻, 范围很小, 只仿佛朝官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 一抹茶碗边, 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 经 》, 至 多 像 那 些 信 女 们 吻 西 藏 活 佛 或 罗 马 教 皇 的 大 脚 趾 , 一 种 敬 而远之的亲近。
这个比喻可以说是横贯中 西 , 把“吻 的 分 量 ”连 用 了 三 个 喻 体 来形容: 中国古代官场的应酬、西洋法庭的宣誓、各种不同的宗教仪 式, 以此来表现出方鸿渐对苏小姐的情感本质, 显示出了作者的博 学多闻, 从而也给读者开辟了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
2.2 与博喻相反, 用一个喻体来比喻几个本体的叫统喻: 可失望, 遭欺骗的情欲, 被损伤的骄傲, 都不肯平复, 像不倒翁 按下去又竖起来, 反而摇摆得厉害。 虽是用一个喻体“不 倒 翁 ”来 比 喻“失 望 ”、“遭 欺 骗 的 情 欲 ” 和“被损伤的骄傲”, 但却把人 物 的 境 遇 和 内 心 的 感 受 准 确 的 表 达 了出来。 2.3 引喻, 用喻体引起本体, 采用平行的句式, 不使用喻词, 同属 暗喻的一种, 如: ( 沈太太狐臭, 方鸿渐误坐在她的旁边, 而此时沈先生在讲法 国人在欧洲大战时迁都的事) 鸿渐想政府可以迁都, 自己倒不可以 换座位。 即是用迁都来比喻换座位, 而形式却是先交代喻体“法国人欧 洲大战时迁都” 然后引出鸿渐忍受着沈太太的狐臭, 也想换个位 子, 但却“不可以”。 2.4 强喻, 与比喻的程度有关, 喻词常用“比……还( 更) ……” 等, 如: ( 局长) 接见是口风比装食品的洋铁罐还紧…… 它把接见时的“口风”和“洋铁罐”构成比喻关系, 从而在要说 明 的“ 紧 ”程 度 上 的 使 本 体 胜 过 喻 体 。 2.5 反喻, 从要说的事物相反或相对的方面去设喻说理的比喻, 例如: 幸亏年轻女人的眼泪还不是秋冬的雨点, 不致把自己的脸摧毁 得衰败…… 2.6 互喻, 本体和喻体相得益彰, 例如: 因为这功课容易, 他们选她; 也因为这门课容易, 他们瞧不起 它, 仿佛男人瞧不起容易到手的女人。 看 似 用“ 男 人 瞧 不 起 容 易 到 手 的 女 人 ”来 比 喻 学 生 们“ 瞧 不 起 容易的课”, 实则又深层的联系到了方鸿渐对苏小姐以及后来的孙 柔嘉的感情, 可以说这种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作者处心设置的, 同时为表达的内容服务。 2.7 把比喻曲折化的曲喻, 是一种隐晦曲折的比喻, 例如: 像曹元朗那种人念念不忘是留学生, 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
从 1944 年到 1946 年间, 正如《围城〈序〉》中说的经过这“两 年 的 忧 世 伤 生 ”, 被 誉 为“中 国 文 化 的 昆 仑 ”的 钱 钟 书 先 生 在 兼 顾 创作《谈艺录》“书癖钻窗蜂为出, 诗 情 绕 树 鹊 难 安 ”心 境 下 , 从 他 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中取材, 创作了一部风格 独 特 的 现 实 主 义 讽 刺 长 篇 小 说《 围 城 》。
①祥子吭吃了半天才说出来。 Xiangzi struggled for words. ②祥子的脸红起来,便吃了半天才说出来。
参考文献: [1]老 舍 .骆 驼 祥 子 .经 典 的 回 声 中 英 文 对 照 版 .外 文 出 版 社 ,2006. [2]李 兴 亚 .试 论 动 态 助 词“ 了 ”的 自 由 隐 现 .中 国 语 文 .1989.5.
几十年来, 人们争相阅读, 不断 的 研 讨 、探 究 , 无 论 从 围 城 的 思 想中包含的哲学意蕴, 还是从内容中 透 露 的 现 实 观 、婚 姻 观 以 及 女 性命运, 还有写作中大量修辞手法的新颖奇特的运用, 都使《围城》 在读者的心中不断的显示出其新的深刻的寓意与启示。它被译为 英、法、德、日、捷、俄六种文字, 并被视为“新儒林外史”。《围城》之 所以有如此高的声誉, 不得不承认文学语言的高水平运用起很重要 的作用。《围城》的语言妙语连珠, 修辞手法俯拾皆是。和大多数读 者一样, 我着迷于其中的比喻辞格的运用。长期以来《围城》的比喻 一直是修辞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语言学家们一直对其进行着研 究, 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参考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结合我对比喻辞 格在《围城》中的应用的理解, 对 其 中 的 比 喻 类 型 及 语 法 结 构 形 式 这一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归纳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