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刷子李》课文欣赏解读

合集下载

《刷子李》赏析

《刷子李》赏析

《刷子李》赏析这篇小说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作者描写人物的本领十分高明。

写刷子李,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同寻常的背景,然后再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极力写他手艺之高──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无论如何这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接着,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脚上有一白点:师傅如那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全文一气呵成又层次分明,善于选取充满典型意义的事件和富有特征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而有叙述的基调上,作者采用了欲褒先贬,但贬实褒的手法,读者可以自己体会到其中的深刻意味。

本文写作特色也别出心裁:首先,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

其次,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是人物语言,还有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冯骥才偏爱写俗,他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

他选取新颖独特的视角,深入开掘生活的底蕴,并从中提炼出复杂深沉的人生况味。

他能以如此简短的篇幅将它们使用出来,我见到冯骥才的写法,我也相信奇才能书,巧才能传的道理,他这篇小说可以出奇制胜,让俗人读来提神!【《刷子李》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刷子李》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刷子李》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刷子李》课文原文及赏析
《刷子李》课文原文:
刷子李是天津卫的一位粉刷匠,他刷墙的技艺高超,无人能及。

他的名字之所以叫“刷子李”,是因为他刷墙的技术就像一把刷子一样灵活自如。

刷子李刷墙的时候,身上从不沾染一点白漆。

有一次,他带着徒弟小黑去刷一座洋房。

小黑看着师傅刷墙,心里暗自惊叹:师傅的手法真是神乎其技,每一刷下去,墙面就变得平整光滑,如同镜面一般。

刷完一面墙,刷子李脱下工作服,往地上一扔。

小黑看到,那件工作服上竟然没有一点白漆斑点。

小黑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心想:“师傅真是神人啊!”
刷子李看出了小黑的心思,笑着说:“你以为这是什么神功吗?这只是日积月累的练习和对工作的热爱而已。

只要你用心去做,你也能够做到。


赏析:
《刷子李》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天津卫的一位粉刷匠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文章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绘了刷子李刷墙的过程,形象地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文章中的刷子李不仅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更是一个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徒弟小黑,任何卓越的技艺都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热爱工作才能达到的。

这种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此外,课文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易于理解。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叙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刷子李的技艺魅力和人格魅力。

整篇文章既有艺术性,又有教育性,是一篇优秀的语文课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课文原文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是传说。

人信也不会全信。

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

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五年级课文《刷子李》欣赏解读

五年级课文《刷子李》欣赏解读

五年级课文《刷子李》欣赏解读教学参考资料《刷子李》赏读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李竹平《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展现的是一幅幅当时天津卫市井生活画卷,描写的是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底层人物,此谓“俗世”;至于“奇人”,皆因为这些人物都具有“凡人”所不及的过硬本事,且加上他们行事言语皆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讲了19个奇人奇事,从故事和语言的角度来说,可以看成是津味小说;而从笔法上来论,将其看成散文亦无不可。

课文《刷子李》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一、盯住故事,扣人心弦冯骥才善于讲故事,而且讲得高明、精彩,线条清晰,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把读者的胃口都给调动了,吊足了。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把故事写绝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

故而我始终盯住故事。

”首先是故事,其次是人物,再加上他最擅长的从叙事中提炼的寓意,颇得小说的古法。

作者写刷子李,开篇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如此之奇人,当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来写,却将刷子李的手艺之绝,为人之特立独行写得风生水起,引人入胜。

首先是一波三折的叙事,将刷子李之奇渲染得令人唏嘘。

曹小三应该是慕名拜师,却对师傅的神奇传说半信半疑,所以一定要“亲自瞧瞧”。

师傅果然派头十足,规矩多,讲究也特别,刷的是白粉墙,穿的却是一身黑。

但大半天下来,这黑衣上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然而,正当他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且有“黄豆大小”,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在他心中“轰然倒去”。

故事峰回路转,更精彩的接踵而至──却不料,刷子李不紧不慢地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一个被烟灰烧出的洞!故事到这儿,莫说曹小三发怔发傻,读者也有些发傻发怔了。

这就是冯骥才紧盯住的故事,娓娓道来,却满是精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刷子李》课文详细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刷子李》课文详细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刷子李》课文详细分析《刷子李》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集《俗世奇人》。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分析:一、背景与作者简介•背景:课文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展现了当地传奇人物的生平故事。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他的作品多次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等。

二、故事情节与结构•情节概述:刷子李是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粉刷匠,其刷墙技艺高超。

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后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一天,他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半信半疑地跟着师傅出去干活,亲眼见证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结构: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刷子李有高超的粉刷技艺,让人难以置信。

2.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通过曹小三亲眼所见,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印证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名不虚传。

三、人物形象分析1.刷子李:技艺高超、自信、严谨。

•技艺高超:刷墙的动作娴熟,刷后的效果平整雪白,每一道浆都衔接得天衣无缝。

•自信:给自己立下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严谨:干活前必须穿一身黑,表现出对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曹小三:好奇、敬仰、疑惑、敬佩。

•好奇:对师傅的绝活半信半疑,想亲眼看看。

•敬仰:对师傅的技艺感到敬仰。

•疑惑:在观察师傅刷墙时,发现了一个白点,以为师傅露馅了。

•敬佩:得知白点只是个误会后,对师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四、语言风格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充满天津特色的语言,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

•写作手法:1.细节描写:通过细致描绘刷子李的穿着打扮、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等细节,突出了他的高超技艺和对工作的热爱。

2.心理活动:通过描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反映了他对师傅刷子李的敬仰之情和对真相的好奇心,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3.对比手法:黑色衣服上的白点与白色工作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这个小瑕疵更为显眼,进而突出了刷子李技艺的精湛。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图文解读+教学+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图文解读+教学+知识点+同步练习

【微课堂】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图文解读++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奇人刷子李的肯定和由衷的赞叹。

作者介绍:冯骥才 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作有《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

我会写:浆:泥浆粉浆纸浆豆浆岩浆浆洗傅:师傅傅粉太傅少傅袱:包袱腰袱袱驼裹袱桶:水桶铁桶马桶饭桶煤油桶障:屏障风障保障路障障碍故障芝:芝麻灵芝芝兰芝麻官芝麻油圣:神圣圣明圣地圣火圣贤圣旨犯:侵犯进犯违犯犯罪罪犯犯人馅:露馅肉馅馅儿饼饺子馅儿轰:轰鸣轰动轰然轰炸轰轰烈烈堪:难堪堪称狼狈不堪不堪设想诈:欺诈诈骗有诈奸诈诈死诈隆傻:傻子发傻傻瓜呆傻犯傻傻笑捏:捏紧拿捏捏造扭捏捏饺子怔:发怔魔怔怔忡怔忪愣怔形近字:浆(豆浆)奖(奖状)傅(师傅)搏(搏斗)桶(木桶)诵(背诵)犯(犯法)范(范围)诈(欺诈)炸(炸弹)怔(发怔)证(证明)多音字:屏:píng屏幕bǐng屏息扎:zhā 扎针zā包扎zhá挣扎缝:fèng裂缝、缝隙féng缝补、缝制模:mó模仿mú模样近义词:清脆—清亮衔接—连接规矩—规则搜索—搜寻神圣—庄严绝活—绝招威严—威风难堪—尴尬包袱—包裹坐信半疑—将信将疑能耐—本事天衣无缝—十全十美反义词:清脆——沙哑雪白——乌黑明白—糊涂威严——温和半信半疑——深信不疑天衣无缝——漏洞百出稀溜溜—干巴巴平平整整—坑坑洼洼理解词语: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刷子李》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刷子李》小结

《刷子李》小结
《刷子李》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刷子李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了人性的贪婪和吝啬。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理解了人物性格特点,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过细节描写和一波三折的情节,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刷子李的性格特点。

例如,通过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神态,以及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我们感受到了他的高超技艺和独特人格魅力。

同时,通过描写刷子李与徒弟的对话和互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刷子李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通过品味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总之,《刷子李》这篇课文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人性的贪婪和吝啬,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财富。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刷子李阅读理解及解析

刷子李阅读理解及解析

刷子李阅读理解及解析
《刷子李》是一篇讲述民间奇人故事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展现了他的奇特之处。

文章中提到的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粉浆涂抹均匀:刷子李在刷墙时,能够将粉浆涂抹得非常均匀,每一处都光滑、平整,没有一丝漏刷的痕迹。

2. 刷墙如伴着鼓点:刷子李在刷墙时,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这表明他在刷墙时不仅技艺高超,还很有节奏感。

3. 墙面无瑕疵:刷子李刷过的墙面,每一面都洁白无瑕,没有任何瑕疵,如同雪白的屏障。

4. 规矩严格: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这种规矩的严格,也反映出他对工作的认真和专注。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展现出刷子李技艺高超、自信、有追求的形象。

同时,文章中还提到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但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这更加突显出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和细致入微。

总的来说,《刷子李》这篇文章通过描绘民间奇人故事的方式,展现出一位技艺高超、自信、有追求的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形象的塑造,使读者对这位民间奇人产生敬仰和钦佩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刷子李》课文欣赏解读
教学参考资料《刷子李》赏读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展现的是一幅幅当时天津卫市井生活画卷,描写的是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底层人物,此谓“俗世”;至于“奇人”,皆因为这些人物都具有“凡人”所不及的过硬本事,且加上他们行事言语皆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讲了19个奇人奇事,从故事和语言的角度来说,可以看成是津味小说;而从笔法上来论,将其看成散文亦无不可。

课文《刷子李》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一、盯住故事,扣人心弦
冯骥才善于讲故事,而且讲得高明、
精彩,线条清晰,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把读者的胃口都给调动了,吊足了。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把故事写绝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

故而我始终盯住故事。

”首先是故事,其次是人物,再加上他最擅长的从叙事中提炼的寓意,颇得小说的古法。

作者写刷子李,开篇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如此之奇人,当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来写,却将刷子李的手艺之绝,为人之特立独行写得风生水起,引人入胜。

首先是一波三折的叙事,将刷子李之奇渲染得令人唏嘘。

曹小三应该是慕名拜师,却对师傅的神奇传说半信半疑,所以一定要“亲自瞧瞧”。

师傅果然派头十足,规矩多,讲究也特别,刷的是白粉墙,穿的却是一身黑。

但大半天下来,这黑衣上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
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然而,正当他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且有“黄豆大小”,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在他心中“轰然倒去”。

故事峰回路转,更精彩的接踵而至──却不料,刷子李不紧不慢地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一个被烟灰烧出的洞!故事到这儿,莫说曹小三发怔发傻,读者也有些发傻发怔了。

这就是冯骥才紧盯住的故事,娓娓道来,却满是精彩。

其次是个性鲜明的人物。

刷子李不仅手艺高超,而且个性鲜明。

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同时也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

刷子李独特的行头──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流畅的动作,揭示白点秘密时不紧不慢、形神兼备的言行等,诸如此般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刷子李这位俗世奇人写绝了,写神了。

再加上曹小三这个小徒弟寻白点时的神情动态、心理活动的刻画,在对比中进一步烘托出刷子李的超凡“脱俗”──我们不难看出,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说出
的那句“好好学本事吧”,是有一定的精神境界的。

或许,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虽混迹于俗世,他们的精神追求却是“脱俗”了的。

读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故事,这一点便可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二、散文笔法,耐人寻味
再说《刷子李》的散文笔法。

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序中说:“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

”很明显,因为是“随想随记”,其中的每一篇,也就不单单是在讲故事,讲故事的同时,也在表达作者的“随想”。

《刷子李》中,也有《花的勇气》《珍珠鸟》等散文的点睛笔法,不同的是,这些散文的点睛之笔都是直接通过作者之口表达出来的,而且比较明朗,而《刷子李》中的点睛之笔是借助主人公刷子李之口,比较含蓄地、意味深长地道出的:“好好学本事吧!”他在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同时也在告诉徒弟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不断磨炼的结果,有了本事才有真正的尊严。

所以作者以这样一句
看似平实,实则内涵丰富的话作为的结尾:“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作者举重若轻的“随想”,却值得读者掩卷沉思。

其二,从行文上来看,虽然课文具有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和人物两大鲜明的要素,但作者似乎没有着意去安排和刻画,只是娓娓道来,让人觉得浑然天成,情趣盎然。

细读之下,我们还会发现,作者选择的这件表现刷子李大本领、大智慧的小事,是围绕课文开头的这两句展开的:“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课文的这些特质,足以让我们将它当成散文来读。

谈到冯骥才《俗世奇人》的“津味”,《刷子李》便可作为典范之一。

课文中运用了极具韵味的天津方言,语言朴素,文笔诙谐,极富表现力;而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与描写,都毫不拖泥带水,
简洁凝练,又生动传神。

这是值得在阅读中细细品味的。

要更深切地领会冯骥才这类作品的特色,拓展阅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章或整本书,是极好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