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名师课件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名师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五年级上册
在一
平 面 上
透 视
表: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说一说
2 1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道路及两边树木由近及远有什么变化?
填一填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近远 近远 近远
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
你在哪里

高大 宽阔 见到过这种
现象?

低矮 窄小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 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 点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
及远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远
1.贴画游戏
2.请你以路及路 两旁的树为主要 内容,完成一幅 具有透视现象的
作品。
作 品 展 示
二:介绍两个新朋友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我叫视平 线,是与你眼 睛平行的一条 水平线,平视 时我与地平线 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 伸,景物会逐 渐聚于一点, 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 到我吗?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我的位置不固定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课件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课件

平面
立体空间
透 视: 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 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看图思考
• 近处与远处有什么变化? • 说说自己的感受。
·
透视的原理
生活中还有哪些近大远小的 现象?你能想起来吗?
近(高)远(矮 ), 近(宽)远(窄 ), 近(疏)远(密 )。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 大)远(小), 近( 实)远(虚)。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透视现象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位置,透视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正 面观察物体时会产生一点透视现象,侧看物体时会产生两点透视现 象,从极高或极低处看物体时会产生三点透视现象。
绘画时,需考虑不同的透视现象而采用相应的 透视法,其中以一点和两点透视法较为常用。
两点透視現象
消失点
•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 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得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3、设计理念:本课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 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 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消失点
二种基本的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要求: 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
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 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学5年级美术上册课件 第0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小学5年级美术上册课件 第0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 在教室找一处场景写生, 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小组评价
1.说一说 你有什么收获。 2.评一评 谁的画面空间效果好。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平 视时我与地平线 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我的位置不固定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远
说一说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近远 近远 近远
颐和园长廊
横梁与树的变化是一样的。
人眼视线 取景框 视平线
取景方法
消失点
视平线
说一说
1.学生作品是怎样取景的? 2.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 透视现象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五年级上册 第05课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2
你在哪里 见到过这种 现象?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
近 高大 宽阔

低矮 窄小
霍贝玛用 透视现象描绘 了一条乡间小 路。你看到后 有怎样的感受?
《村道》 霍贝玛 荷兰
介绍两个新友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1秋)4 (共24张PPT)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1秋)4 (共24张PPT)

消失点
消失线
透视图的基本框架:由视平线、 消失。点、消失线组成。
这两种透视现象一样吗?
透视现象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位置,透视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正 面观察物体时会产生一点透视现象,侧看物体时会产生两点透视现 象。
消失点
一点透视现象
一点透视图
两点透视现象
两点透視現象
消失点
消失点
两点透视图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8/320 21/8/32 021/8/3 8/3/202 1 11:19:54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32021 /8/3202 1/8/3A ug-213- Aug-2 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32021 /8/3202 1/8/3T uesday , August 03, 2021
处 有 什 么 样 的 变 化 ?
的 树 木 和 路 , 远 处 和 近
同 学 们 看 , 这。 幅 图 里 面
看图思考,小组讨论:
以天空、白云、公路为例,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变化, 找一找有哪些透视现象?
这幅透视图基本 框架由哪些组成?
消失点
视平线
消失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视平线
时间,请大家注意观看,并思 考。。
指导要点: 1、先定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画出透 视的基本框架; 2、透视的基本框架画好以后,画物体时需 在框架的基础之上作画,遵循透视规律 (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近疏远密、近实远虚);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 /8/3202 1/8/3T uesday , August 03, 2021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17张PPT)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17张PPT)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远
说一说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近远 近远 近远
颐和园长廊
思考与讨论:
1.本课中的透视现象有 哪些? 2.画透视的场景,应该 注意那几个问题。
平面
立体空间
用色彩也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视现象 描画了一条 乡间小路。 你看到后有 怎样的感受?
《村道》(油画) 1689霍贝玛 荷兰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2
你在哪里 见到过这种 现象?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介绍两个新朋友
消失点
视平线
平行透视简图



失点
线
消失 线
林荫小道与长廊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人眼视线 取景框 视平线
取景方法
消失点
视平线
说一说
1.学生作品是怎样取景的? 2.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 透视现象的?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 识,在教室或校园里找一处 场景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 的透视现象。
小组评价:
1.说一说 你有什么收获。 2.评一评 谁的画面空间效果好。
谢谢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

学以致用:

春天到了,老师要在城堡的 道路两旁进行绿化,树苗已经 买回来了,谁能运用透视现象 的基本规律,帮助我把它们种 的又整齐又好看呢?
介绍两个新朋友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我的位置不固定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人眼视线 取景框
取景方法
视平线
视平线
消失点
摩拳擦掌:
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 在学校里找一处场景写生, 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跟着老师来体验
捕捉美景:
透视的趣味应用
透视的趣味应用
透视的趣味应用
透视的趣味应用
你想到了怎样的趣味构图?
拓展:
用色彩也可以表现立体空间感!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Hale Waihona Puke 五年级上册第05课你也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吗
•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 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越小的变化, 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 现象。
举一反三:
长廊的柱子和横梁与树 的变化是一样的。
近( 高)远( 矮), 近( 宽)远( 窄), 近( 疏)远( 密)。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 大)远( 小), 近( 实)远( 虚)。

人美版五上美术 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件(共25张PPT)

人美版五上美术  5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课件(共25张PPT)

运用本科所学的透视知识,在教室 或校园里找一处场景写生,表现出近大 远小的透视现象。
寻找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世 纪
列 维 坦 ( 俄 罗 斯 )
画家是如何表现出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除了景物
大小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19
弗 拉 基 米 尔 之 路 ( 油 画 )
世 纪
列 维 坦
( 俄 罗 斯 )
路边景物。
19
弗 拉 基 米 尔 之 路 ( 油 画 )
哪 条 小 路 最 有 纵 深 感 ?
石板路
山路
图中这些通向远方的小路,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
你觉得弯曲的小路和笔直的大路相比较,画 面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路边景物的大小和路面的宽窄按近大远小的 原理去表现,画中的路就会产生纵深感。
19
弗 拉 基 米 尔 之 路 ( 油 画 )
世 纪
列 维 坦
( 俄 罗 斯 )
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 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 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在画纸上先画出地平线,并在线上定一个点作为视线 的消失点,然后在纸的底边上画路的两个点,这两个点的 宽窄、左右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不同视觉效果的路面。
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ppt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课件ppt


你发现了 什么?
路面,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路两旁物象近长远短、 近疏远密、近大远小;
天空近宽远窄等等。
+ (1)在纸上怎样表现事物呢? +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 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 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远 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 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人民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
·Leabharlann 《 村 道 》 霍 贝 玛

+ 1、先找到消失点
+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 3、按近疏远密的、近粗远细的规 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 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游戏“找找我在哪里”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我的位置不固定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 在教室找一处场景写生, 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小组评价
1.说一说 你有什么收获。 2.评一评 谁的画面空间效果好。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线可以高一点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远
说一说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近远 近远 近远
颐和园长廊
横梁与树的变化是一样的。
人眼视线 取景框 视平线
取景方法
消失点
视平线
说一说
1.学生作品是怎样取景的? 2.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 透视现象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五年级上册 第05课
任课教师:聂荣富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2
你在哪里 见到过这种 现象?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这种现象叫透视现象
近 高大 宽阔

低矮 窄小
霍贝玛用 透视现象描绘 了一条乡间小 路。你看到后 有怎样的感受?
《村道》 霍贝玛 荷兰
介绍两个新朋友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