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七上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4.1 描绘我们的校园 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4.1 描绘我们的校园 课件

取景的两种方法:
纸板取景框取景
双手搭成取景框取景
请大家试着用双手搭成取景框感受胳膊的长短不同,所去的景也不同
村道(荷兰) 霍贝玛
这幅成功地运用透 视的画法表现空间 效果,给观者以舒 畅的美感。严格的 透视消失点,把观 众的心情带向远方, 极目远望使人心旷 神怡。
什么是透视画法?
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 变形,一般可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等。
透视基本规律(相同大小的物体):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视 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3、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请观察图片中的透视关系有什么不同?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有两个消 失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有一个消 失点
第一课丽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 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 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 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运用绘 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 的美感。
注意事项:
景物的取舍、构图与透视关系。
只要你主动发现 校园处处皆美景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课件《描绘我们的校园》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课件《描绘我们的校园》
生Fra bibliotek当中的平行透视
生活当中的平行透视
生活当中的平行透视
霍贝玛 村道 成功地表现了平行透视的风 景画,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 心情带向远方,极目远望使 人心旷神怡。对称的构图使 画面显得很平稳,可是那细 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 一的各种细节却像钢琴跳跃 的音符,使观众丝毫也不感 觉画面呆板单调。
如何取景 视平线在画面上的 位置是关键。视平 线高低不同所取的 景物构图也就不同。
高视平线所取之景
中视平线所取之景
低视平线所取之景
了解:
怎样理解“构图”一词呢? 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构图的,"构图"为艺术 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 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 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简单的来说, 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 最佳布局的方法。
五、汇聚线构图 汇聚线构图就是指 出现在画面中的一些线 条元素向画面相同的方 向汇聚延伸,最终汇聚 到画面中的某一位置。 汇聚线构图可以使画面 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 果,也让画面更具空间 立体感。
总结:
任何的构图的形式都源于个人绘画的表达, 而不一味的拘泥于某种构图形式。如果有了 扎实的基本功,练到最后就不受限于构图了。 当然,那是在熟练最基本的招式之后。所以 大家还是要认真的学好最基本的构图方法。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特点是有两个消失点。 常用于建筑的描绘,使用两点透视画出来的建 筑会相对于立体。
生活当中的成角透视
生活当中的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在建筑设计图中的运用
成角透视在建筑设计图中的运用
透视基本原则:1.近大远小2.近高远低3.近实远虚
了解:
景别是指由于绘画者与被画事 物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画事 物在绘画者眼中所呈现出的范 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 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近景、 中景、全景、远景。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7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7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精品课件
1、你觉得我们的校园设计是最棒的 吗? 2、能否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把你认 为不合理的地方说出来。试着用简单 线条把校园平面图勾画出来。
秀一秀:
说说你的构思。
课后拓展:
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 地方,也是我们的家, 爱校如家,你做到了吗?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家好吗?
写生步骤
1.观察 2.取景
4.描绘 3.构图
5.修改 6.收拾完成
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 毕加索
描绘我们的校园
1.了解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 2.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学习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表现校园环境和 建筑的美感。
说一说说一说::
• 我们学校有哪几部分组成? • 校园中有哪些美景?
教学楼:
看一看:
教学楼是红白相间、宏伟壮丽的 现代化建筑群落,环境安静优雅,每 天早晨,朗朗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 飞出来,像动听的大合唱,音符满天。
教学楼:
实验楼:
综合楼:
教学楼:
操场:
穿过学校的教学楼,就是学校的标 准化大操场了,操场的中间是一个巨大 的足球场,外围是塑胶跑道。体育模块 课、选修课上,同学们在操场上,认真 地学习、尽情地玩耍。有的踢足球,有 的跑步,有的打篮球等等,到处呈现出 一派热闹的景象。
操场:
操场:
操场:
操场:
操场:
操场:
操场:
操场:
升旗台:
矗立在操场东面的升旗台,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校旗的辉 映下显得更加庄严,雄伟,它 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不断 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
校园中的花园
当你漫步在校园其间,你有何感想? 你会怎样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PPT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PPT下载

• 学 生 作业展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要求:
1、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2、先画外形,再画细节。 3、能够表现出物体的透视关系,体现出近大远小的 纵深感。 4、不要用尺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步骤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步骤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描 绘


们 的

校一
园课
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一、取景
视平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二、构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PPT下 载
2. 中国画中的写意精神是一种文化自 觉,这 种文化 自觉要 求画家 在画中 画出文 化,观 者欣赏 画作时 领略的 正是这 种文化

3. 中国画把客观物象作为艺术对象来 表现, 而不是 将其作 为科学 对象来 描绘, 它传达 给观众 的是文 化的智 慧,而 非科学 的知识

4.写意画中的“意”不只是个人的和当下 的,还 是群体 的和历 史的; 惟其如 此,它 才能为 别人所 理解, 才能作 为文化 被后人 所传承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PPT(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的校园PPT(共27页)



描 绘


们 的

校一
园课
第四单元 第一课
一、取景
一、取景
一、取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一、取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一、取景
1、平行透视
• 也称一点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它 和画面构成的透视关系叫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 点。
视平线
消失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二、成角透视:
又称为二点透视,共有2个消失点(左右)。
步骤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最后完成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 学 生 作业展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要求:
1、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2、先画外形,再画细节。 3、能够表现出物体的透视关系,体现出近大远小的 纵深感。 4、不要用尺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四-1-描绘我们 的校园 (共27 张PPT)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7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7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精品课件
描绘我们的校园
1.了解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 2.掌握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3.学习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表现校园环境和 建筑的美感。
校门
槐树
车棚
教学楼
花坛
篮球场
运动场
走廊
教室
平行
成角
哪些是平行透视,哪些是成角透视?
成角
平行Biblioteka 高视平线取景中视平线取景
低视平线取景
构图 细部刻画
画大轮廓 调整
同学们笔下的校园
步骤二
步骤一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写生步骤
1.观察 2.取景
4.描绘 3.构图
5.修改 6.收拾完成
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 —— 毕加索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7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美术7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精品课件

取景/构图
视平线在画面的位置 是关键。视平线高低 不同,构图也就不同
取景/构图
视平线在画面的位置 是关键。视平线高低 不同,构图也就不同
黄金分割
透视/透视法则
村道(荷兰)霍贝玛
《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是利用 了透视画法来表现空间效果的。
什么是透视画法呢?
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一般可分为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等。
下面两幅照片各是什么透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第二课时)
近景 中景 远景
线描写生 的步骤图
收发室
圆拱门
标志
楼角中的大树
写生训练
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校园一景, 画一张线描写生画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霍贝玛(荷兰)
透视/平行透视
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的 是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 我们的市郊平行,平行透视 只有一个消失点。
教师办公楼的成角透视现象
透视/成角透视
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
同学们笔下的校园 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 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线,都 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 失点。
描绘我们的校园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 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 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 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 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 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1ppt课件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描绘我们的校园》1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9
《密德尔哈尼斯精的选林ppt荫课件道》
霍贝玛(荷兰) 10
教师办公楼的成角透视现象
精选ppt课件
11
同学们笔下的校园
精选ppt课件
12
收发室
精选ppt课件
13
圆拱门
精选ppt课件
14
精选ppt课件
15
标志
楼角中的大树
描绘我们的校园
精选ppt课件
1
精选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
3
精选ppt课件
4
精选ppt课件
5
精选ppt课件
6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是利用 了透视画法来表现空间效果的。
什么是透视画法呢?
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 一般可分为平行透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角透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三最后完成作品Fra bibliotek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利用平行透视法表现的室内场景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 近大远小 ? 近高远低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视透角成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线描写生方法介绍
首先选择自己要表现的主体景物,然后 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为了突 出主体景物,对于那些影响景物特征的细节 应予以取舍,要整体把握画面的疏密层次。
透视基本规律(相同大小的物体):
近远
《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
霍贝玛(荷兰)
试一试:说出画面中的近景、中景、远景。
平行透视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 平行透视
水平线 和竖直线分 别平行,永 不消失。
纵深
线是向远处 延长,发现 它们相交于 一个点了, 也就可以说 这些线消失 了,这个点 叫消失点, 也叫灭点。 而且整个画 面上只一个 灭点。
实景照与速写作业对比
这位同学的绘画作品并没有完全照搬实景,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画面中的 景物进行了适当取舍,从而使得作品构图更完整,刻·画细致,层次分明,更有画味, 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同一实景物的 不同表现手法
风景画写生步骤实例
(教材实例)
实景照片
步骤一
步骤二
校园风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风景写生的 取景 与构图
风景写生的 取景 与构图
风景写生的 取景 与构图
风景写生的 取景 与构图
风景写生的 取景 与 构图
视平线高低与取景
A、高视平线所取之景; B、中视平线所取之景; C、低视平线所取之景。
AB
C
A
CB
什么是黄金分割?
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如果 AC ? BC ,那么称线段AB
被点C黄金分A割B ,点ACC叫做线段AB的黄金 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A
C
B
——
金黄的了化简
图构法分三
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也是“黄金分割” 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 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 导线。但这种单一的直线往 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
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 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 伸, 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 间关系的视觉感, 一般以河 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 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面比 较生动,富有空间感。
S型构图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视 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3.消失点: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