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舟飞船你不可不知的事情(一号~十一号)
神舟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的作用

神舟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的作用这些细节带你看懂“神舟十一号”细心的人可能会留意到,在每次载人飞行任务宣布成功时,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飞船准确进入轨道,太阳帆板展开正常,航天员状态良好。
这其中的“太阳帆板展开正常”至关重要。
它意味着,飞船能够采用太阳能供给能量,此后才能逐步启动有效载荷。
和此前神舟飞船所带的太阳能帆板不同,神舟十一号的太阳能帆板是第一次采用国产太阳翼结构。
这一结构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研制。
根据该所的说法,此次,神舟十一号太阳翼连接架百分之百国产化,基板国产化率达93%,说明该所复合材料的专业能力已达到国内同类复合材料产品的国产化率最高水平。
事实上,这家科研单位之所以能做出这一产品,还是“被逼出来”的。
根据五院专家的说法,神舟十一号飞船按照原来的设计方案一直进展顺利,但到了2014年4月,这一方案遭遇了“进口碳纤维等原材料受限”的问题。
怎么办?换方案的可能性不大。
研制人员下定决心,使用国产原材料把太阳翼做出来。
根据五院专家的介绍,在研制过程中,五院508所围绕国产碳纤维、铝蜂窝的材料特性开展了工艺技术攻关。
针对国产碳纤维工艺性较差、易损伤的特点,研制人员确立了适用于国产碳纤维的一整套工艺方案,研制出的碳纤维零件的外观质量、外形尺寸、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等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针对国产铝蜂窝芯外形尺寸较小的现况,研制人员则在短时间内突破了大尺寸、高性能铝蜂窝芯生产的技术瓶颈,快速实现了国产蜂窝芯在基板中的无拼接应用。
不过,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随着国产化材料的应用,太阳翼基板和连接架的结构力学特性发生了变化,在同样的力学环境下,连接架局部的受力情况有所改变。
对此,研制人员又针对结构的变化改进工艺方法,降低了产品的缺陷率和不合格品发生率。
如今,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正常入轨、太阳翼帆板顺利展开,也意味着国产太阳翼结构首次经过了在轨验证。
太空也有App在人们的电脑和手机中,一款好的软件和App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概述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概述神舟一号 (Shenzhou 1)神舟一号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所使用的飞船。
它是一艘三段式飞船,总长度约8.65米,最大直径约2.80米,总质量约7.65吨。
神舟一号发射于1999年11月20日,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轨道并成功返回地面,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该任务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中国的太空技术和载人航天系统的可行性,为未来的载人航天任务做准备。
神舟二号 (Shenzhou 2)神舟二号是中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所使用的飞船。
它与神舟一号相似,同样是一艘三段式飞船。
神舟二号于2001年1月发射,旨在进一步验证中国的太空技术以及飞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次任务成功地完成了30小时的太空飞行,并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为未来的航天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舟三号到神舟十一号 (Shenzhou 3-11)神舟三号到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一系列飞船任务。
这些任务的目标包括:- 进一步验证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和飞船系统的性能;- 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为太空探索和应用开发提供支持;- 提高中国的航天任务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这期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成果。
神舟十一号(发射于2016年10月)是这一系列任务中的最新一次,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时长记录,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结论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中国已经成为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国家之一。
这些飞船任务不仅为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令人期待的成就。
参考资料:- 中国载人航天官方网站- 央视新闻报道。
神舟号飞船资料(1-15)

飞行时间 圈数 发射地点 21小时11分 14 6天18小时22分 108 6天18小时39分 108 6天18小时36分 108 21小时28分 14 4天19时32分 77
神舟7号 2008/9/25 21:10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2天20小时30分 45
神舟8号 2011/11/1 5:58
翟志刚代表中国首次出舱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刘洋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试验任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绕 飞等。王亚平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
1.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
系列操作 出舱活动 2022/11/30日7时33分,胜利会师 空间站维修、科学实验
编号
发射时间
神舟1号 1999/11/20 6:30
神舟2号 2001/1/10 1:00
神舟3号 2002/3/25 22:15
神舟4号 2002/12/30 0:40
神舟5号 2003/10/15 9:00
神舟6号 2005/10/12 9:00
乘组 无人飞船 无人飞船 搭载模拟人 搭载模拟人 杨利伟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14号2022/6/5 10:44 陈冬、刘洋(女)、蔡旭哲
神舟15号2022/11/29 23:08 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18天 12天 15天 32天 3个月备注
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 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杨利伟是第一个乘坐载人航天飞船飞入太空的宇航 员
搭载模拟人
神舟9号 2012/6/16 18:37 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10号 2013/6/11 17:38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神舟一号到十号飞船发射时间宇航员资料

神舟号飞船的资料神舟一号到十号飞船发射时间宇航员资料神舟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下面店铺为您详细介绍神舟号飞船的以及盘点历届神舟飞船的资料,供您参考!【神舟号飞船的资料】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
从构型上来说,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以及一个附加段组成。
采用的是典型的“三舱一段”式结构。
整个飞船按照功能还能分为13个不同的分系统。
这13个分系统都是用它的功能来命名的,它们是:有效载荷、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指导导航与控制、推进、电源、数据管理、测控与通信、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回收与着陆、仪表与照明和应急救生分系统。
这些系统分别布置在这“三舱一段”式结构的神州飞船中,相互分工合作,完成一次太空遨游。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舱段的情况:一、轨道舱(长2.8米,直径2.2米)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
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
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
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
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
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二、返回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
神舟飞船科普小知识

神舟飞船科普小知识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关于神舟飞船的一些科普小知识。
1. 发展历程:神舟飞船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次的实验和改进,首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于2003年,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 功能与特点:神舟飞船主要用于进行近地轨道的载人任务和空间科学实验等。
它具有独立发射、再入大气层、精确着陆和多次再使用等特点。
神舟飞船的设计考虑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舒适度,航天员可以在飞船内进行工作、生活和休息。
3. 飞船构造: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发射逃生系统组成。
轨道舱主要用于提供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空间,返回舱则用于航天员的返回和着陆。
发射逃生系统可以在发射过程中提供安全逃生通道,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4. 载人任务:神舟飞船已经成功完成了多次载人任务,包括了空间实验室的建设、航天员的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器的长期在轨飞行等。
这些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5. 合作与展望: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得到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展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航天合作提供了基础,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推进空间实验室的建设,并计划开展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任务。
总之,神舟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进行载人航天探索的国家,也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神舟飞船定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航天大事记(卫星、神州飞船系列-嫦娥系列)

中国航天大事记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州二号200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州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神州四号2002年12月30日我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州五号2003年10月15日第一艘载人飞船(杨利伟)神州六号2005年10月12日第一艘运载两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神州七号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第一次宇航员出舱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击月球。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
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神舟系列知识点

神舟系列知识点神舟系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飞船系列,由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负责设计和运营。
这个系列包括了神舟1号到神舟12号等多个任务飞行器。
下面将逐步介绍神舟系列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发展历程神舟系列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神舟计划是为了太空实验室和载人登月计划做准备。
1992年,神舟1号成功发射并进入轨道,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神舟系列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多次升级改进,逐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载人能力神舟系列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为宇航员提供太空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机会。
根据不同的任务,神舟飞船通常可搭载2至3名宇航员,并提供他们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舱内环境。
3.飞行器结构神舟飞船由返回舱、推进舱和服务舱组成。
返回舱作为宇航员返回地球的舱体,推进舱提供飞行动力,而服务舱则用于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神舟飞船具备了在太空中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4.升空和返回神舟飞船的升空和返回分为多个阶段。
首先,神舟飞船通过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太空轨道。
在完成任务后,飞船进入返回轨道,然后通过发动机推力减速,进入大气层。
在大气层内,飞船通过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控制和降落伞系统,最终安全降落在预定地点。
5.科学实验神舟系列不仅仅是进行宇航员的载人航天飞行,也承担了许多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的任务。
例如,在神舟7号任务中,宇航员进行了多项生命科学实验,以研究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实验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和航天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经验。
6.国际合作神舟系列的发展也得益于国际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欧洲航天局等国际航天机构进行了多次合作,共享了航天技术和知识。
例如,神舟飞船的一部分技术就来自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
这种合作促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7.未来展望神舟系列的发展还将继续,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发射神舟13号和神舟14号等新一代飞船。
神舟飞船发展历史

神舟飞船发展历史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自1999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二次正样载人航天飞行,也是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各种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成功发射,这次飞船上安装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这次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圣,他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太空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这次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翟志刚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
2011年9月29日,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这次没有搭载航天员,而是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实验。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这次搭载了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并且进行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实验。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次搭载了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并且进行了太空授课等科学实验活动。
以上就是神舟飞船的发展历史,每个阶段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果,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飞船的崛起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 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 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 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 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 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 舱、轨道舱、推进舱和 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 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 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 具有起点高、具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 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 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 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发射神舟六号,即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二步计划。
•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 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完 成后,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 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28分/14圈 • 航天员:杨利伟
出征
展示旗帜 太空用餐
成功着陆
神舟六号
• 神舟六号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77圈 •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 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 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 技术试验。
• 9月27日16时41分00秒,在刘伯明与景海鹏的相互帮 助下,翟志刚出舱作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 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并 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神舟三号
正样无 人飞船
△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
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 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
神舟五号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 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 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二号
△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神舟二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 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 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神舟四号
神舟三号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 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 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拟 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 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 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 中国的第十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与天宫 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空间飞 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将对后续的天宫二号即第二代空间实验 室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 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收官之战,载 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定型阶段
• 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 首位“神女”:刘洋成为中国首位参加载人航天 飞行的女航天员,同时她也是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中首个参加飞行任务的。
神州十号
• 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 • 飞行时间:在轨飞行15天,其中12天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
体在太空中飞行
• 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神州八号
•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 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 “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 “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 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 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 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 这次试验飞行没有载人,主要验证了有关创新技术。 • 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
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历史上 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 非载人试验系列神舟飞船
质量测试实验 陀螺的定向性 单摆实验
有关液体试验
神舟十一号
• 发射地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发射时间: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 •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 中国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
与9月15日发射的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已经 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 主要目的:进行宇航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更好 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 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 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 对接步骤:地面引导→自动寻的→逼近→对接。
神州九号
•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 指令长:景海鹏 • 手动对接航天员:刘旺
•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飞船在轨飞行十余天,计划 安排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 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 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 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关于神舟飞船 你不可不知的事情
ZYH 2016-10-16
中国的“三步走”航天计划
•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 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 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