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邓跃林)

合集下载

毒蛇咬伤155例报告

毒蛇咬伤155例报告

毒蛇咬伤155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06-29T11:23:10.09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2年第5期供稿 作者: 陶九根 吴义忠
[导读] 1诊断中除病史外,观察伤口仅描叙毒蛇牙痕53例不确切,应仔细查看伤口并作具体的记载6例未作创口描破伤风的可能,而在2010 年15例未用TAT;
陶九根 吴义忠 张利民 丁泳樊宗济 郭盖章 泾县中医院 (安徽泾县242500) [中图分类号]R59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皖南山区,是诸多毒蛇如五步蛇,竹叶青、蝮蛇等。 长期出没之地,一旦被咬伤,若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当,将会带来严重的 并发症甚至死亡,重视毒蛇咬伤的诊治十分重要。从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毒蛇咬伤155例,现报告如下。
2.2.3抗生素应用 繁杂混乱,少数病人联合应用了3种抗生素,有滥用之嫌。对一切新鲜创面,应常规应用TAT以预防对切开排毒为减轻毒素的吸收要求 患肢下垂仅14例,而对124例患者未作要求且有17例嘱其抬高患肢,显然有违毒素向低处引流之原则。除全部病人口服季德胜蛇药和66 例,同时局部外敷药减轻了毒素吸收外,若能对其余的89例一并外敷或采用局部环封等可能将更快地促使蛇毒素的排出及防止全身扩散, 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杨连粤.皮肤、软组织外科疾病.见陈孝平主编.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0-18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97例,女58例。年龄从5—78岁,平均50.34岁。20—60岁青壮年为111例占71.6%。 1.2症状.体征及咬伤部位出现恶心呕吐19例,恶心呕吐视物模糊6例,心慌心悸头痛7例,伤口出血不止8例,四肢麻木4例。伤口轻度 (局部)肿胀26例,明显肿胀(上肢波及达肘关节和下肢达膝关节)83例,高度肿胀(上肢波及达肩关节和下肢达大腿根部)46例。病史 记载伤口压痕“‥¨”形66例,呈“∴”形25例,牙痕印53例,局部皮肤溃烂,水泡,出血5例,6例未描述。表现伤口周边青紫,瘀斑,大小不等 血泡150例。左手咬伤24例,右手伤31例,左足43例,右足45例,左右手腕、肘部5例和左右踝及小腿部7例。 1.3实验室情况:血常规正常107例,WBC>10×10 9/L28例,未查20例。尿素氮。肌酐正常111例,大于正常值2例,肝肾功能均损害 合并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乳激酶,肌乳激酶同功酶)增高4例。血小板<100×10 9/L45例。凝血酶元时间正常43例,>15S3例,余 未查。红细胞比容<正常值92例。 1.4治疗情况: 入院后即口服季德胜蛇药153例(另2例为伤口感染8日入院未服药),其中同时用该药外敷66例。院外已行清创,创 面呈“#”或 “+”字或针刺出血19例。入院后行局部针刺,划痕切开18例,要求患肢抬高17例,患肢下垂引流14例,无特殊要求124例。应用 抗蝮蛇毒血清142例和抗五步蛇毒血清8例,未用4例为迟入院创面感染者。应用TAT140例{未用15例均为2010年部分病例}抗生素应用138 例,即氨曲南88例,培氟沙星11例,青霉素8例,头孢替安7例,先锋V号和阿洛西林各6例,左克,菌必治和阿洛耐钠各4例,未用17例。 地塞米松5—20mg,129例和氢化可的松4例。应用10%葡萄糖酸钙5例。单用碳酸氢钠34例,碳酸氢钠+速尿同时应用111例。补液700— 2200ml,平均1150ml。 1.5入院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结果入院从30分钟至30天,平均15.8小时。住院从10小时至8天,平均1.48天。治愈144例,好转11例 {其中2例病危自动回家。 2讨论 2.1 如何诊断毒蛇咬伤和对伤情的判断: 主要依据病史和伤口的检查而确诊。全部病例均为农民或居住山区农村者,病史中 82.6%(128/155)均在劳动时被毒蛇咬伤,近1/3(51/155)亲眼所见并部分处死毒蛇,有的甚至将打死的蛇带到医院。在检查伤口见呈“¨ ” 形牙痕66例,呈“∴”形25例,描述牙印者53例。150例伤口及其周边出现青紫,瘀斑及少数11例病人表现伤口大小不等的水泡,溃烂,出血 等。同时19例已在当地医院行清创,伤口呈“﹟#”或“+”字或多个针刺的处理。另外,根据蛇的大小,种类以及受伤后入院的时间,患者肿 胀程度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一般而言全身症状在伤后0.5—2小时出现: 2.1.1本组平均入院15.8小时,且5小时内入院者为125例。故出现恶心呕吐19例心慌心悸头痛7例,视物模糊6例和四肢麻木4例。因为 147例系蝮蛇咬伤,它具有神经和血循双重混合性毒素,故表现上诉的临床症状,而在伤口出血不止8例中7例为五步龙咬伤,其中3例凝血 酶元时间>15s,其主要毒素成分叫类凝血酶的酶类。 2.1.2由凝血酶样物质所形成的纤维蛋 白凝胶很不稳定,易被血液中的纤溶酶所溶解,以致在人体内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现血液失凝。由于病人入院较迟,创面明显 肿胀83例,更有46例患肢高度肿胀,WBC>10×10 9/L28例均属此类病人,说明时间耽误和处理不及时,高度肿胀和血象高呈全身中毒症 状是互为关联的。还有明显肿胀和高度肿胀的病例中,血小板<100×10 9/L40例和红细胞比容<正常值92例,虽然并不出现凝血功能的障 碍,但血小板和红细胞比容的减少与蝮蛇,五步蛇的抗凝血活酶作用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有关。因平均住院1.48天,来不及复查对照。对 大于5小时入院的30例中4例出现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合并心肌酶谱增高,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和心率.120次/分,心慌,心悸和少尿等危重病情给 治疗带来了困难。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同样种类的毒蛇和同样咬伤时间入院的青壮年的病情较老人和儿童为重,好转11例中8例(包括2例 病危回家者)均为青壮年,可能与毒素强,毒素代谢快以及轻视病情和创面未作及时正确的处理有关。 2.2及时正确的治疗是保证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患者入院后及时口服季德胜蛇药片153例,同时外敷该药66例。应用抗蝮蛇血清143 例和抗五步蛇血清8例,并兼用TAT140例,抗生素138例.为预防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后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常规用地塞米松5-20mg129例和 氢化可的松4例。由于蝮蛇毒素为混合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在正常的尿素氮,肌酐111例和大于正常值的2例中常规应用5%碳 酸氢钠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和速尿20mg~40mg以加速毒素的排泄。考虑多数病人能正常饮食,除抗蛇毒血清和抗生素需液体配伍外,平 均补液1150ml。与此同时,强调局部创面地处理也至关重要。本组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清创,创口划“#”字或“+”字或针刺放血排毒19 例,为入院后的及时治疗赢得了时间,对于明显和高度肿胀的患者中18例行局部伤口的划痕,切开和针刺放血排毒使肿胀迅速得到改善。 为减少毒素回流吸收14例将患肢处于下垂位。1例41岁女性被蝮蛇咬伤12小时入院,当时肿胀达大腿根部并波及同侧的躯干部,呼吸急 促,心率124次/分,病情危重,经肿胀的足背多次广泛针刺引流出淡血性的液体约800ml,左足置下垂位,加综合抢救治疗至次日8点查房 时肿胀明显消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而痊愈出院。由于125例均在伤后5小时入院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故治愈144例,好转的11例中9例病情 稳定,要求回当地医院治疗。另2例因肢体高度肿胀局部创口坏死,出血,全身中毒症状重而病危要求回家。为了更好地抢救毒蛇咬伤患者 生命,规范诊断和治疗原则,我们认为有以下不足需要改进: 2.2.1诊断中除病史外,观察伤口仅描叙毒蛇牙痕53例不确切,应仔细查看伤口并作具体的记载6例未作创口描破伤风的可能,而在 2010年15例未用TAT; 2.2.2创口局部处理包括入院前在内共37例,对于明显肿胀83例和高度肿胀46例中111例未行清创处理,同时述

毒蛇咬伤---处方集

毒蛇咬伤---处方集

毒蛇咬伤---处方集毒蛇咬伤---处方集【长江短尾腹蛇咬伤的秘方】雄黄,白芷,五灵脂各25克,水煎分服,药渣涂抹患处,基本上一次即愈。

但是切记一周内不能接触水。

用药前可适当挤出毒液。

此方神效!这是我最近从一名老中医手中求得的方子。

献方人:武忠民【专治金银环,海蛇等纯神经毒】:防风12克制南星 12克白芷 10克僵蚕 8克芜活 8克金银花 20克连翘 15克大青叶 15克若有抽搐现象,加全蝎,蜈蚣,钩藤,均加水煎服!【专治银环】:正淮山 6克,浙贝 6克,归尾 6克,茯苓 6克,牛膝 6克,丹皮 6克,槟榔 15克,银花 15克,木香 3克,枳壳 3克,川连 2克,甘草 2克,均用水煎服【五步蛇,蝰,竹叶青,烙铁头有效药方】:黄连15克,黄苓15克,黄柏15克,龙胆草15克,连翘15克,大黄15克,双花20克,栀子10克,生石膏50克,如热极生风加羚羊角,钩藤等;如烦躁,便密,腹涨者,可重用大黄,或加厚朴,枳实。

均用水煎服4【专治五步蛇】:生大黄10克,栀子15克,生地黄6克,赤芍 6克,连翘 6克,丹皮 6克,车前子 6克,槟榔 6克,黄柏 3克,水煎服,通大便后,可去掉大黄改加枳壳。

均用水煎服5【对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有效方】:生石膏50克,犀角1克,栀子 8克,黄连 10克,黄苓 10克,知母 10克,丹皮 10克,赤芍10克,人参15克,连翘15克,生地15克,若神经毒症状偏重,加钩藤,僵蚕;若血循毒偏重而出血症状明显,可加田七等化瘀止血。

均用水煎服6【专治眼镜蛇方】蜈蚣 2条,全蝎 2只,白芷 12克,蚤休12克,夏枯草12克,赤芍12克,甘草3克,射干12克,天花粉12克,金银花12克均用水煎服7【对金银环也可用以下药方】(来自民间某位中医,具体不详):青木香 15克,徐长卿 12克,防风 12克,白芷 12克,僵蚕 12克,仙芽 12克,半边莲 30克,贝母 10克,蝉衣 12克,野菊花 12克,若有中风症状加蜈蚣,全蝎等虫类均用水煎服8【对蝮蛇,眼镜蛇也可用药方】(来自民间某某位中医,具体也不详):丹皮12克,黄苓12克,半边莲30克,黄柏12克,黄连15克,青木香 12克,大黄 20克,龙胆草 20克,徐长卿 15克,蝉衣 10克,贝母 10克,若神经得偏胜加枝子,知子,知母;若血循毒偏胜加全蝎,蜈蚣。

毒蛇咬伤39例治疗效果分析

毒蛇咬伤39例治疗效果分析
现 为 烧 灼 样 剧 烈 疼 痛 。蝮 蛇 , 叶 青 咬 伤 患 者 的 疼 痛 较 五 竹 步蛇 咬 伤 轻 微 () 身 症 状 : 银 环 蛇 咬 伤 患 者 出现 眼 4全 3例 睑下 垂 , 物 模 糊 , 咽 困 难 , 颤 , 吸 频 率 , 度 渐 进 降 视 吞 肌 呼 深
的绑 扎 带 ; 口“ ” 形 切 开 , 0 o %高 锰 酸 钾 或 3 创 十 字 用 .5 %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氧化氢清洗创 口, 能减少进入人体 内蛇毒 的数量 ; 检查 并消
除残 留毒牙 , 防止残留毒牙 继续释放 蛇毒和继发感染 ; 能 肿 胀肢体在局麻下 , 切开皮肤 6~1 个 1m小切 口, 0 c 或粗针 均
匀平剌皮下 , 有利于含有蛇毒 的淋 巴液排 出 , 促进肢体肿胀
消退 , 防肢端血供 欠佳 出现坏 死 ; 预 出现骨 筋膜室综 合征 , 行深筋膜切 开减 压 , 能降低 肢 残 的发生 率 , 有效 减轻疼 并
痛 。 因抗 蛇 毒 血 清 不 能 置 换 出 已结 合 的 蛇 毒 , 而 使 用 抗 故 蛇毒 血 清 行 创 口局 部 注 射 , 封 注 射 治疗 , 环 效果 更 直 接 。 22 全 身 治 疗 的 意 义 不 同毒 性 成 分 的 蛇毒 会 对 人 体 造 成 . 不 同 的全 身 症 状 。银 环 蛇 蛇 毒 主 要 为 神 经 毒 , 伤 后 表 现 咬
低, 进而出现意识障碍 。6例五步蛇出现腹胀 , 轻微腹痛 , 肉
眼血 尿 , 而 出现 少 尿 , 身 肌 肉酸 痛 , 微 视 物模 糊 , 意 进 全 轻 无 识 障碍 患 者 。2 蝮 蛇 咬 伤 , 例 竹 叶 青 咬 伤 出 现 腹 胀 , 8例 2 腹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附10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附10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附100例疗效观察
刘定国
【期刊名称】《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4
【摘要】我院自1974年10月~1991年10月17年间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毒蛇咬伤100例,均治愈,现介绍如下。

一、资料分析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毒蛇咬伤以青壮年居多,年龄在15—30岁之间者占69%。

男多于女(83:17),军人和农民居多,学生次之。

【总页数】3页(P376-378)
【关键词】毒蛇咬伤;中西医结合;蛇伤;眼镜王蛇;抗蛇毒血清;血循毒;神经毒;抗毒;严重合并症;重型患者
【作者】刘定国
【作者单位】200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观察 [J], 王忠立;曹小平;赵世桥;蒋智
2.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观察 [J], 梁平
3.中西医结合治疗300例血循毒蛇咬伤的疗效观察 [J], 梁志奇
4.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1例疗效观察 [J], 李日初
5.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观察 [J], 王忠立; 曹小平; 赵世桥; 蒋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敷“蚯蚓泥”治疗蝮蛇咬伤

外敷“蚯蚓泥”治疗蝮蛇咬伤
现 恶 化
清后可将绷带松开 。② 清创 和排 毒 : 应用 冷却后的沸水 或肥皂水 清洁伤 口, 然后用 干燥 无 菌敷 料 覆盖 。蛇 咬伤 后 1 5分钟 内, 用吸引器从 伤 口处持续 吸引 1小 时 , 能吸出 3 % ~ 0 0 5 %毒液 。若 手足部 被 咬 伤引起肿 胀时 , 上肢 者穿刺 八邪 穴 , 四 即 个手指指缝之间。下肢者穿 刺八风穴 , 即

蝮蛇咬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蚯 蚓 泥
通过统 计 学 的分 析 , 以看 出 外敷 可 “ 蚯蚓 泥” 治疗蝮蛇 咬伤患 者的局部皮肤 症状疗效优 于对 照组 , 且笔者 经查 新 , 未 曾见有 与该课 题相 近的 医学研 究 、 成果 、 专利及相关 的文献报道 。见表 1 。
讨 论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0 3 6 / . s .10 s 1 x 2 1
参 考文 献
1 覃公平. 中国毒蛇学 [ . 2版. 宁: M] 第 南 广 西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0 15 9—68 20 :4 8. 2 林可干. 毒蛇咬伤[]蛇志,946 1 :1 J. 19 ,()4. 3 中国中西 医结合学 会急救 医学 专业委员会 蛇伤急救学组. 毒蛇 咬伤 的临床 分 型及严 重程度评分标准 [ ] 中 国中西 医结 合急救 J.
论 著 ・社
区 中 医 药
C HI NESE O M M UNI f bO C RS C T TO
外敷 “ 蚓 泥 " 疗蝮 蛇 咬伤 蚯 治
肿 。穿刺方 法 : 用消毒钝头粗针平刺直人
马维 辉 刘 婉 嫣 120 3 0 1吉 林 省 中 西 医 结合 医 院 急诊 科 ( 林市) 吉

抢救五步蛇咬伤多处1例

抢救五步蛇咬伤多处1例

抢救五步蛇咬伤多处1例
江小波;高晖
【期刊名称】《蛇志》
【年(卷),期】1998(010)001
【摘要】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蛇业个体户,于1997年7月16日晚上12时上床睡觉,被盘踞在被子上的五步蛇咬伤左大腿外侧,阴茎龟头及右手桡侧掌背3处,被咬处疼痛剧烈,伤口出血不止,10多分钟后头晕、眼花、乏力、胸闷、恶心、气促、四肢发冷、出汗较多。

即...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江小波;高晖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6.059.7
【相关文献】
1.抢救五步蛇咬伤致DIC 1例 [J], 徐小港;张世鹰;董辛;陈盼
2.毒蛇咬伤时静脉输液及其预后:附五步蛇咬伤692例分析 [J], 黄坤成
3.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五步蛇咬伤175例 [J], 吕小凤;吕宗友
4.五步蛇咬伤危重症的抢救探讨 [J], 吴明贵;余火生
5.五步蛇咬伤致重症过敏性休克1例抢救体会 [J], 瞿超骏;兰频;潘锋;卢小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蛇伤解毒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510例

蛇伤解毒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510例

蛇伤解毒散外敷治疗毒蛇咬伤510例
陈美英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1998(007)001
【摘要】运用本院自制的验方--蛇伤解毒散外治血循毒及混合毒蛇伤510例,临床中全部治愈,无后遗症,提示蛇伤解毒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通经络之功,据临床观察,对火毒型及风火毒型的蛇种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皆可应用。

【总页数】1页(P19)
【作者】陈美英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69.46
【相关文献】
1.蛇伤解毒散对肢体毒蛇咬伤的疗效观察 [J], 黎格灵
2.蛇伤解毒散辅助治疗毒蛇咬伤47例 [J], 庄曦;陈登丰;何孝金
3.蛇伤解毒汤治疗毒蛇咬伤171例 [J], 蒋小莉
4.蛇伤解毒汤治疗毒蛇咬伤32例 [J], 吴锡琨
5.双黄蛇伤散药物罐缓解毒蛇咬伤所致肢体肿痛的效果分析 [J], 杨雨竹;冯健兰;曾林生;余红;高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
陶恒琼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03(10)9
【摘要】@@ 1临床资料rn本组病例3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最大67岁,最小3岁.危重型4例,重型7例,轻型23例.1次咬伤者33例,2次咬伤者1例.34例均为蝮蛇咬伤.咬伤后2小时内就诊者4例,12小时内就诊者27例,24小时内就诊者3例.34例均有头晕、头痛、恶心.32例(94.1%)有呕吐、复视.4例(11.8%)有嗜睡、谵妄、吞咽困难、声嘶、高热、抽搐、便血、血尿等症状.
【总页数】1页(P48)
【作者】陶恒琼
【作者单位】433331,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万兴村卫生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分析 [J], 刘莎;韩宁林
2.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66例 [J], 邱伟
3.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707例临床报告 [J], 汪炳炎
4.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197例报告 [J], 刘志国;韩涛;高玉国;林以彦;曹慧;汪国和
5.冷沉淀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毒蛇咬伤7例 [J], 栗金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毒蛇咬伤一、概述毒蛇咬伤是指由具有毒牙的毒蛇咬破人体皮肤,继而毒液侵入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的一类急症。

据统计,全球目前有蛇类2700余种,其中毒蛇600余种。

我国已发现的毒蛇种类达50种。

其中危害较大的有以下种类,眼镜蛇科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螲蛇科的螲亚蛇科(蝰蛇)、蝮亚蛇科(包括尖吻蝮即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即龟壳花蛇、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种蛇类。

我国以男方农村和沿海地区较常见,夏秋两季多见,咬伤部位以四肢多见。

毒蛇咬伤后,若经及时急救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中毒症状;如延误治疗,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蛇毒是自然界成分最复杂、最浓缩的天然高效价毒素之一,毒液多为淡黄色或乳白色半透明黏稠状液体,含有酶、多肽、糖蛋白和金属离子等,其中毒性蛋白质达数十种,分别对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肌肉组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广泛作用。

二、发病机制为便于理解和临床对蛇伤病人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根据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与其使人致命、致残的生物学效应和蛇伤临床特征结合分析,可把蛇毒素简单分为三大类即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细胞毒素。

1、神经毒素作用机制神经毒素主要为α神经毒素和β神经毒素,分别作用神经突触和终板,α神经毒素主要竞争胆碱受体,β神经毒素主要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两者均可阻滞神经的正常传导引起神经肌肉弛缓性麻痹。

早期表现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接着呼吸机麻痹引起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停止。

银环蛇毒素是最典型的神经毒素。

2、血液毒素作用机制血液毒素种类很多,包括蛇毒溶血因子、蛇毒蛋白酶、磷脂酶A、类凝血酶、蛇毒促凝因子等。

蛇毒凝血因子直接作用于血细胞膜,使其渗透性、脆性增加;蛇毒蛋白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壁,破坏血管壁结构,诱导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释放,损害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引起出血;磷脂酶A可使血液中的卵磷脂水解而成为溶血卵磷脂,从而产生溶血作用;蝮亚蛇科蛇毒中的类凝血酶有类似凝血酶的活性,即可促进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又可激活纤溶系统,故有双重作用;蛇毒促凝因子使血液凝血块和微循环血栓形成,引起DIC。

临床表现为出血,轻者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引起血液失凝状态,伤口流血不止、血尿、消化道出血、甚至脑出血。

DIC者常伴有休克、微循环障碍、微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等。

3、细胞毒素作用机制蛇毒透明质酸酶使伤口局部组织透明质酸解聚、细胞间质溶解和组织通透性增大,除产生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外,可使蛇毒毒素更易于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中毒症状。

蛇毒蛋白水解酶可损害血管和组织,同时释放5-羟色胺、肾上腺素、组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

心脏毒素引起细胞破坏、组织坏死,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皮肤坏死,重者局部大片坏死,深达肌肉骨膜,患肢残废,还直接引起心肌损害,甚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另外,蛇毒毒素作为异种异体蛋白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可随毒牙及伤口进入机体造成感染,从而加重局部肿胀和全身症状。

在多种蛇毒毒素的作用下,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临床表现1、局部表现神经毒素局部症状可不明显,无红、肿、痛或期初有轻微的肿胀,不久后麻木,牙痕小且不渗液。

血液毒素局部肿胀疼痛,轻者自牙痕或伤口处流出难以凝固血,严重者可引起伤口流血不止。

细胞毒素作用的局部表现有剧痛,红肿,起水泡,坏死及溃烂。

如何区分有毒蛇与无毒蛇:毒蛇咬伤局部可见两颗较大呈“..”形的毒牙咬痕,也有呈“::”形,除毒牙痕外,还出现副毒牙痕迹,后者说明蛇咬较深。

而有两排整齐深浅一致的牙痕多属无毒蛇咬伤。

另外,毒蛇咬伤可有局部或全身症状,如局部有出血、瘀斑、水泡甚至坏死,且伤口周围有明显肿胀、疼痛、麻木感、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后一般仅出现牙痕处轻度刺痛,无全身症状。

2、全身表现神经毒素的表现:四肢无力、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复视、眼睑下垂、呼吸浅慢、窒息感、瞳孔对光反射与调节消失、昏迷、呼吸麻痹、自主呼吸停止、心跳骤停。

银环蛇和金环蛇属神经毒。

血液毒素的表现:皮下出血紫癜、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瘀斑等。

合并DIC时除出血症状外,可出现皮肤湿冷、口渴、脉速、血压下降、休克、黄疸、酱油样小便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竹叶青、烙铁头、五步蛇、蝮蛇及蝰蛇属于血液毒。

细胞毒素的表现:肿胀可延及患肢甚至躯干,坏死溃烂可使患肢残废;全身疼痛并出现SIRS,心肌损害,甚至发生横纹肌破坏出现肾功能衰竭。

眼镜蛇、海蛇属于细胞毒。

混合毒素的表现:眼睛王蛇咬伤以神经毒素为主,但也有细胞毒的表现。

五步蛇咬伤以可出现血液毒和细胞毒的表现,蝮蛇、海蛇咬伤可出现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的表现。

四、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血常规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生化可出现心肌生化标记物升高、血淀粉酶升高、血肌酐、尿素增高,高血钾;动脉血气分析有酸中毒、低氧血症等。

不明致伤原因时,有条件可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乳胶凝集试验(蛇毒抗原抗体反应实验)以确定蛇毒种类。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一般可以快速做出诊断。

但应进一步了解蛇咬伤经过,并排除蜈蚣,毒蜘蛛等致伤可能。

1、鉴别毒蛇咬伤如已捕获或打死毒蛇,可根据标本鉴定。

毒蛇一般头大颈细,头部呈三角形,尾短而突然变细,身上花纹色彩鲜艳,上颌长有成对毒牙。

无毒蛇一般头呈钝圆形,颈不细,尾部细长,体表花纹不很明显。

2、分析毒蛇种类区域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点对判断毒蛇种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临床表现类型是鉴别毒蛇种类的重要依据。

伤口的牙距及牙痕形态,也是判断毒蛇种类的依据,如五步蛇、眼镜王蛇、的牙痕间距较大(约 1.5-3.5cm),其他毒蛇的较小,竹叶青蛇牙痕间距很小(0.3-0.8cm)。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乳胶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等免疫学方法,可测定伤口渗液、血清、尿液等体液中的特异蛇毒抗原,根据阳性结果即可诊断何种毒蛇咬伤。

六、病情评估1、评估蛇咬伤的时间、毒蛇种类、开始施救的时间。

2、评估伤口情况、全身中毒表现类型及程度。

我国制定的《蛇毒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根据局部伤口、神经毒症状、血循毒症状,包括凝血参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毒蛇咬伤中毒分为轻型、重型(功能障碍)和危重型(功能衰竭),对病情评估和指导救治有参考意义。

对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对病情连续和重新评估。

3、评估救治效果,尤其是抗蛇毒血清的解毒效果。

4、如有心脏骤停,积极评估复苏效果。

七、急救处理急诊处理原则:立即排出和破坏伤口局部毒液,排出已吸收毒素,明确毒蛇种类后尽快使用抗蛇毒血清,防治并发症。

(一)现场急救和伤口处理保持安静,如一时不能确定是否为毒蛇咬伤,应先按毒蛇咬伤进行初步处理和密切观察。

尽量限制患肢活动,尽可能及早用流水冲洗伤口,并尽快将患者转送至医院。

局部绷扎是简单有效的现场自救方法,即被毒蛇咬伤后立即用绷带(或绳子、带子)在伤口的近心端肢体,伤口肿胀范围的上侧绷扎,每隔20min放松绷带一次,每次1-2min。

一般在到达医院开始有效治疗(如注射抗毒蛇血清、伤口处理)15-20min后方可去除绷扎。

伤口处理:及时冲洗伤口可以起到破坏、中和、减少毒素的目的。

冲洗液可选用生理盐水、肥皂水、过氧化氢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

冲洗后可行局部皮肤切开排毒,以牙痕为中心做十字形或纵形切口,长约2-3cm,深达皮下但不伤及肌膜,使含毒的淋巴液和血液外渗。

创口冲洗并用负压吸引。

伤口较深或有污染时,应及时清创。

糜蛋白酶可破坏蛇毒毒素中的蛋白质成分,特别是神经毒素。

用法胰蛋白酶2000IU加入0.25%利多卡因20-40ml中做局部浸润。

用药前可先肌注异丙嗪25mg或静注地塞米松5-10mg,以防止过敏反应。

依地酸二钠可与蛇毒酶的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螯合而使毒素失去作用。

用法为10%依地酸二钠注射液4ml(或2%依地酸二钠注射液25ml)加入0.25利多卡因20-40ml中局部浸润注射或环状封闭。

(二)抗蛇毒血清抗蛇毒血清作为中和蛇毒的特效解毒药,疗效肯定,被毒蛇咬伤后,有条件者应尽早使用。

如能确定是被何种毒蛇咬伤,应首选单价特异性抗蛇毒血清,如抗蝮蛇血清6000U/瓶、抗五步蛇毒血清2000U/瓶、抗眼镜蛇毒血清1000U/瓶、抗银环蛇毒血清10000U/瓶,否则,可选用多价抗蛇毒血清。

但目前我国尚未生产多价抗毒血清。

因同科蛇毒抗原抗体间存在交叉免疫现象,所以使用同科抗蛇毒血清治疗同科蛇毒咬伤可有一定疗效。

用药前应做皮试,若皮试阳性,应常规脱敏注射,并同时给予异丙嗪和糖皮质激素,加强抗过敏作用。

抗蛇毒血清用法:用法:通常采用静脉注射,也可作肌内或皮下注射,一次完成。

用量:一般蝮蛇咬伤注射抗蝮蛇毒血清6000 U;五步蛇咬伤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8000 U;银环蛇或眼镜蛇咬伤注射抗银环蛇毒血清10000 U或抗眼镜蛇毒血清2000 IU。

以上剂量约可中和一条相应蛇的排毒量。

视病情可酌情增减。

注射前必须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才可全量注射。

(1)过敏试验方法:取0.1ml抗血清加1.9ml生理氯化钠注射液,即20倍稀释。

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经20~30分钟,注射皮丘在2 cm 以内,且皮丘周围无红晕及蜘蛛足者为阴性,可在严密观察下直接注射.若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

若阳性可疑者,预先注射扑尔敏10 mg(儿童根据体重酌减),15分钟后再注射本品,若阳性者应采用脱敏注射法。

(2)脱敏注射法:取氯化钠注射液将抗血清稀释20倍。

分数次做皮下注射,每次观察10~20分钟,第1次注射0.4ml。

如无反应,可酌情增量注射。

注射观察3次以上,无异常反应者,即可做静脉、肌内或皮下注射。

注射前将制品在37℃水浴加温数分钟。

注射时速度应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亦不宜超过4ml。

注射时,如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三)针对不同毒蛇种类有针对性治疗神经毒素类毒蛇(如银环蛇)咬伤时,如出现胸闷、气促等呼吸肌无力表现时,应尽早行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血液毒素类毒蛇(如五步蛇)咬伤时,可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后期并发DIC,应早期足量注射抗毒素血清,并密切监测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时处理早期DIC。

细胞毒素类毒蛇(如眼镜蛇)咬伤,可出现组织肿胀、坏死、变黑,严重时出现溃疡和糜烂。

应根据不同的伤口级别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抗眼镜蛇血清经静脉注入与局部皮下注入后即可追踪分布在体内游离的蛇毒并与之结合,使其对人体组织细胞失去破坏作用,对产生的中毒症状也起到缓解作用,糜蛋白酶或胰蛋白酶与蛇毒相遇后可产生水解作用,使蛇毒分解而失去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