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案例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鱼骨头及PDCA环工具应用)---急救抢救室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鱼骨头及PDCA环工具应用)---急救抢救室

XXX医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典型案例报告案例:在医务科质控检查,发现门诊医生急救知识不够扎实。

二、P1:分析影响因素及主要因素P2:制定整改措施1.医务科向医生通过案例培训讲解急救知识不熟悉危害性及提高急救业务知识重要性。

2.调整培训制度,简化学习项目,优化急救知识学习,增加急救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

门诊科室加强培训及医生急救知识培训考核。

3.责令门诊科组长加强质控督查,改进急救知识学习模式,发现问题及时开展环节质量整改。

4.向相关科室及主任、责任医师下发医疗质量警示。

D:实施1.医务科制作《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季度简报》下发各科室进行通报。

2.医务科对相关医生进行面谈,责令整改。

3.医务科给相应科室下发《医疗质量警示》。

4.对责任医师按照奖惩制度进行经济处罚。

5.院周会分管领导再次强调流行病学史询问及书写的要求。

C:检查实施了相关措施后,科室QQC(质量小组)及医务科对计划落实情况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环节质量每位医师是否严格执行整改措施--终末质量门诊病历质控小组审核急诊知识掌握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将查出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医务科评价,检查进入第二个循环。

A:评价结果1.相关医生急救知识考核成绩明显提高。

2.其他临床医师均急救知识考核优秀,急救流程优化。

3.新冠肺流行病学史更新工作仍需不断加强,持续保持整改后成效。

下一个PDCA循环:对于“发现门诊医生急救知识不够扎实”再次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实施、检查、评价。

XXXXX医院2022.7.18。

三甲医院科室抢救物品不完好的持续改进案例

三甲医院科室抢救物品不完好的持续改进案例

科室抢救物品不完好的持续改进案例一、案例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考评办法对应条款 5.3.8.1说明护理人员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保证护理安全,效果明显。

二、案例经过2013年5月15日,护理部彭丽华总护长下科室到肾内科督查发现抢救车内插板已坏,致吸引器等抢救设施不能及时启动使用,虽科室未发生紧急抢救出现意外不良事件,但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护理部将此事件全院通报,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事发科室护士长全面检查抢救设施完好情况并及时维修补充,组织全院各科室学习讨论,吸取教训,组织改进。

取得成效。

三、原因分析护理部认真分析原因,认为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护士对抢救用物的处置管理不规范,未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

四、整改措施针对问题结合原因分析,护理部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要求科室立即更换一完好的电插板。

护理部组织加强安全管理(节前安全检查、月底、季度安全检查)确保节假日、紧急意外情况时各项抢救用物完好备用。

2、总护士长在平时加强对抢救用物有效使用的督查力度,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科室护士长于5月日召开全体护士会通报此不良事件,认真分析讨论,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责任落实抢救用物专人分管、每周检查。

4、护士长加强督查与考核。

5、科室分管护士对所有抢救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及时维修补充,确保护理安全。

6、切实落实抢救物品使用制度。

五、下一步工作1、请全院各临床科室全面检查科室抢救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对不符合要求者维修补充,确保护理安全。

2、强化科室护士长、分管护士责任,及早发现临床存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

3、护理部不定期抽查科内仪器、设备、抢救物品的完好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六、整改追踪1、端午、中秋、国庆等长假安全节前安全检查。

2、科室及时维修补充抢救用物。

七、取得成效通过采取以上整改措施,护理部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监测,6-10月份无类似事件发生,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一: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一: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PDCA质量持续改进案例:降低ICU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医院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较为严重,是该医院最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

在进行PDCA循环改进护理质量前需要选定特定的人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来分别承担PDCA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1. 主题选定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 UEE)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发生的不被期望的拔管,分为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和患者自己拔管,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拔管。

确定好非计划性拔管主题后,制作甘特图,明确各时间段的安排。

首先要对全院现状有一个掌握,因此对全院ICU气管插管档案登记表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去年全院ICU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68例,气管内插管(导管日)为6649日,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40.31‰(此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选择UEE发生率(例/千导管日)=(UEE例数/气管内插管导管日)*1000‰。

)。

对非计划拔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得柏拉图,可知,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己拔管。

质控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及查阅文献,讨论决定将目标设定为30‰,以便更好的确保患者安全。

2. 原因分析由现状调查可知,患者自己拔管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患者自己拔管是改进的重点。

对患者自己拔管的原因进行质控小组头脑风暴分析,找到各类原因的终末因素,并绘制鱼骨图如下,主要分为患者、医护、管理、导管管理四个方面。

3. 要因确定针对各类原因的终末因素逐一进行确认,确定是否为要因,确认方法如下表1,经确认发现要因有9条,见下标√部分4. 制定对策及计划针对每一个要因,质控小组成员商讨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每一个改进策略指定一个小组成员负责。

确定本次改进的日程表,周期为一年。

改进策略负责人对每一个策略进行细化,细化为可操作可实现的具体的操作方案。

如合理使用镇静剂及时拔管,可以采用镇静评分,选择最佳的镇静方案,合理使用镇静药物,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掌握拔管指正,及时拔管;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对全院ICU全体护士进行分期培训,再此基础上对低年资、轮转、进修护士进行强化培训。

XXX年度XX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PDCA案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XXX年度XX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PDCA案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责任人:XXX
3.严格掌握联用指征:严禁无指征联用或过多的联用,减少联用药物的品种数。如果单药治疗有效,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这既符合抗菌药物使用原则,也有利于减少DDD数。
责任人:XXX
4.严禁重复用药:若医嘱开具使用抗菌药注射剂时,同时开具口服抗菌药,会导致使用强度有一定程度增加。因各类口服抗菌药的DDD值均偏小,使用几十盒会导致科室的DDD数有较大的增加,例如:阿莫西林片(0.5g*10片)一盒的DDD数达5(0.5g*10/1),一个科室使用20盒,当月科室DDD数会增加1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亦相应增加。
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医务人员自觉控制成本。
第一阶段总结
(A)
1、2023年6月底达到医院规定的指标。2023年6月为20.55。
2、达标后继续保持。
3、持续监控:人均药费达标后,定期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加强认识合理用药重要性;对科室所有医务人员不定期进行考核。
签名:XXX 时间:2023-07-04
6. 手术野有污染或污染可能。
具体改进
措施及责任人(S、P)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疗程:严禁轻度感染使用中、重度感染剂量及疗程,以减少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此外,控制好Ⅱ类/Ⅲ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责任人:XXX
2.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严禁无指征使用:以下情况均为无指征使用,如(1)外科I类切口的常规预防性用药;(2)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3)非感染患者,或者感染治愈患者的;(4)出院带药等。
第二年度成效分析
签名: 时间:
第三年度成效分析
签名: 时间:
XXX年度XXXX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案例
负责人

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案例

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案例

医疗安全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案例医院在近期进行了一项临床绩效评估,结果发现在手术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手术器械清洁不彻底,导致了多例术后感染的发生。

这一问题需要立即解决,以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医院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质量改进小组,由院内各相关部门的专家组成,包括外科医生、感染控制专家、器械清洁员等。

该小组制定了一套改进措施,包括提高清洁员的培训和监督、加强手术器械清洁的程序和检查流程、引入新的清洁工具等。

首先,小组对所有清洁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重点是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培训内容涵盖了正确的清洁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清洁程序的标准化、感染控制的知识等。

培训后,清洁员需要进行考试,并定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检查,以确保他们对手术器械清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其次,小组对手术器械清洁的程序进行了审查和改进。

他们从感染控制的角度出发,重新制定了清洗、消毒和包装流程,并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监督机制。

同时,他们引入了更先进的清洁工具和设备,以提高清洁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实施,小组设置了一套监控和审核机制。

每个手术器械在清洗和消毒后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和监测,确保没有残留物和细菌。

同时,小组定期对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进行现场监督,并对清洁质量进行评估。

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小组也收集了患者手术前和术后的数据,并对术后感染的发生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数据,小组可以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持续的改进措施,该医院的手术室的安全性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在这个案例中,医院通过设立专门的改进小组,并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成功地解决了手术器械清洁不彻底的问题,实现了医疗安全与质量的持续改进。

这个案例也体现了医疗机构在面对问题时应该采取的主动措施和科学方法。

三甲现场检查持续改进案例-模板

三甲现场检查持续改进案例-模板

规范执行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质量持续改进案例案例名称:危急值报告制度三甲支撑条款: 2.2.17.1 /2.2.17.2 A条款负责科室:医务科实施时间: 2019年—2022年质量工具: PDCA管理危急值报告制度PDCA持续改进报告一、背景XXXX医院作为一所具有较高医疗水平的综合性医院,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对2019年至2022年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管理,不断完善和优化危急值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这一时期的PDCA管理工作进行详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计划阶段1.明确目标:建立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这个阶段,医务科负责制定和监督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执行。

同时,我们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危急值的定义、判断方法和处理流程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2.制定策略:通过培训、宣传、考核等手段,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制度的重视程度;加强临床-医技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定期对危急值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提高医务人员对危急值制度的重视程度。

首先,我们组织了多次培训班和讲座,邀请专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危急值管理的相关知识。

此外,我们还通过内部刊物、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

同时,我们将危急值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以激励大家更加重视这项工作。

最后,我们定期对危急值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三、执行阶段(2019年至2022年)1.培训与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危急值制度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危急值的定义、判断方法和处理流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共举办了10余场培训班和讲座,覆盖了全院80%以上的医务人员。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运用案例分析在医院中,手术相关感染一直是一个难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领导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决定采取措施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首先,医院成立了一个由医生、护士、感染科专家等组成的项目小组,负责制定改进方案。

小组成员根据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其中包括制定明确的手术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包括手术前的病人洗浴、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控制等。

其次,医院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包括手术操作技术的规范培训、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消毒消毒操作的培训等。

医护人员参加了这些培训后,对手术感染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掌握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方法。

此外,医院加强了对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医院增加了手术室的投资,改善了手术室的装修和设备,提高了手术室空气质量。

医院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手术室清洁和消毒制度,每次手术后都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保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最后,医院设置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

医院建立了手术后随访制度,对手术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手术过程中是否出现感染。

医院还设置了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对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消毒操作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医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医院的手术质量和安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明显增加,医院的声誉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复杂和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加强人员培训、改善环境设施、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取得显著的改进效果。

同时,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也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管理,只有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和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案例集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案例集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案例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那些有趣案例,就像在翻一本满是惊喜的故事集。

先来说说这个医院的挂号系统改进。

以前啊,挂号就像打仗,患者们挤在挂号窗口前,那场面就像是一群饿狼扑向一块小肉骨头,混乱得不得了。

医院决定改进,就像是给这场战争派来了超级指挥官。

他们搞了个网上预约挂号系统,这可不得了,就像给患者们开了条专属的绿色通道。

现在挂号就轻松多了,患者只要在家动动手指,就像在网上挑选心仪的商品一样简单。

再看看手术流程的改进。

以前手术室就像个神秘的黑匣子,医护人员在里面忙得晕头转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后来呢,他们开始了持续改进。

把手术流程规划得清清楚楚,就像给每个医护人员画好了精确的寻宝图。

手术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那整齐程度,就像仪仗队的队列一样。

这样一来,手术时间缩短了,就像短跑运动员打破了自己的记录一样令人兴奋。

还有啊,医院的护理质量改进。

以前护士查房就有点像走马观花,匆匆忙忙的。

现在可不一样啦,护士们就像超级侦探一样,对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仔细观察,从每一个小细节里寻找可能存在的问题。

患者的感觉就像从坐过山车的不安变成了坐摩天轮的惬意。

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也有妙事。

以前那些设备的维修就像是在补破洞百出的渔网,总是修了这儿那儿又坏。

后来医院专门建立了一个设备管理团队,他们就像设备的专属保镖团队。

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出故障的次数就像气温骤降一样急剧减少。

病房环境的改善也很有趣。

以前有些病房就像个简陋的小仓库,又乱又差。

医院开始改进后,病房变得温馨起来,就像从毛坯房变成了精装修的小窝。

墙壁上有漂亮的画,就像给病房穿上了漂亮的花衣裳。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还体现在医生的培训上。

以前医生的知识更新就像蜗牛爬行,慢悠悠的。

现在有了各种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医生们就像开了挂一样,知识储备像吹气球一样快速膨胀。

药品管理也有大改变。

以前药品的存放有点像杂货铺,乱七八糟的。

现在按照严格的分类管理,药品摆放就像图书馆的书架一样井井有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