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习题+答案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习题+答案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假假假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练习题1、一个命题与他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4个命题中( )A 、真命题与假命题的个数相同B 、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奇数C 、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偶数D 、真命题的个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B 、“a b >”与“ a c b c +>+”不等价C 、“220a b +=,则,a b 全为0”的逆否命题是“若,a b 全不为0, 则220a b +≠”D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x<y ,那么51x <51y ”时,假设的内容应该是( ) A 、51x =51yB 、51x <51yC 、51x =51y 且51x <51yD 、51x =51y 或51x >51y4、“a ≠1或b ≠2”是“a +b ≠3”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5、函数f (x )=x|x+a|+b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 A 、ab =0 B 、a +b=0 C 、a =b D 、a 2+b 2=0 6、“若x ≠a 且x ≠b ,则x 2-(a +b )x +ab ≠0”的否命题( ) A 、 若x =a 且x =b ,则x 2-(a +b )x +ab =0 B 、 B 、若x =a 或x =b ,则x 2-(a +b )x +ab ≠0 C 、 若x =a 且x =b ,则x 2-(a +b )x +ab ≠0 D 、D 、若x =a 或x =b ,则x 2-(a +b )x +ab =07、“12m =”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相互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8、命题p :存在实数m ,使方程x 2+mx +1=0有实数根,则“非p ”形式的命题是( ) A 、存在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无实根B 、不存在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有实根C 、对任意的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有实根D 、至多有一个实数m ,使得方程x 2+mx +1=0有实根9、不等式2230x x --<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C )A 、-1<x<3B 、0<x<3C 、-2<x<3D 、-2<x<110.设集合(){}(){}(){}0,,02,,,,≤-+=>+-=∈∈=n y x y x B m y x y x A R y R x y x u ,那么点P (2,3)()B C A u ⋂∈的充要条件是( )A .m>-1,n<5B .m<-1,n<5C .m>-1,n>5D .m<-1,n>511、命题:“若0>a ,则02>a ”的否命题是12、:23A x -<, 2:2150B x x --<, 则A 是B 的_____ _条件。

(完整版)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推荐文档

目标认知:考试大纲要求:重点:难点::知识点一:命题:定义:“”“”能帮助判断。

如:一定推出.“”“不一定等于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利用真值表):非“或”.“p 且q”“p 或q”.123(4知识点二:四种命题四种命题的形式: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2. 四种命题的关系: ①原命题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依据和途径之一. ②逆命题否命题,它们之间互为逆否关系,具有相同的真假性,是命题转化的另一依据和途径. 除①、②之外,四种命题中其它两个命题的真伪无必然联系.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也可以有如下表述:第一: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逆命题;第二: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为否命题;第三: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为逆否命题;5.写出“若或,则”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及2=x 3=x 0652=+-x x 命题的否定,并判其真假。

解: 逆命题:若,则或,是真命题;0652=+-x x 2=x 3=x 否命题:若且,则,是真命题;2≠x 3≠x 0652≠+-x x 逆否命题:若,则且,是真命题。

0652≠+-x x 2≠x 3≠x 命题的否定:若或,则,是假命题。

2=x 3=x 0652≠+-x x 知识点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定义: 对于“若p 则q”形式的命题: ①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若pq ,但q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既有p q ,又有qp ,记作pq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2. 理解认知:(1)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首先要分清哪是条件,哪是结论;然后用条件推结论,再用结论 推条件,最后进行判断.(2)充要条件即等价条件,也是完成命题转化的理论依据.“当且仅当”.“有且仅有”.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与;与;与的等价关系,对于A B A B A BB A A B.“”“,且”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的充分必要条件678C.充要条件9知识点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他的否定::,他的否定:规律方法指导: ②判断其中简单命题p 和q 的真假; ③根据规定(或真假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2. 条件“或”是“或”的关系,否定时要注意.类型二: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0. 写出命题“已知是实数,若ab=0,则a=0或b=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完整版)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一、命题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定义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2.如果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2、四种条件的判断1.如果“若p则q”为真,记为p q⇒,如果“若p则q”为假,记为p q⇒/.2.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3.判断充要条件方法:(1)定义法:①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p q⇒⎧⎨⇐/⎩②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p q⇒⎧/⎨⇐⎩③p是q的充要条件⇔p qq p⇒⎧⎨⇒⎩④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p q⇒⎧/⎨⇐/⎩(2)集合法:设P={p},Q={q},①若P Q,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③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逆否命题法:①⌝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q是⌝p的充分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④⌝q是⌝p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①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且q”.②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或q”.③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p qp∧q p∨q¬p真真真真假假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假假假真*p∧q:p、q有一假为假,*p∨q:一真为真,*p与¬p:真假相对即一真一假.四、量词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的”等.(3)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2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x)成立”.(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0,使p (x 0)成立”. 3命题的否定(1) 含有量词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 存在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存在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 其中()p x p (x )是一个关于x 的命题. (2) 含有逻辑连接词命题的否定 “p 或q ”的否定:“ ⌝p 且⌝q ” ; “p 且q ”的否定:“ ⌝p 或⌝q ”(3) “若p 则q “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特别提醒: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不同的概念,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否命题:全否 对命题p 的否定(即非p )是否定命题p 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 “若⌝p 则⌝q ”。

高三一轮复习:常用逻辑用语

高三一轮复习: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一、【知识梳理】(一)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一般地,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 ; 否命题: ; 逆否命题: 。

2、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4)逆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一定为真。

(二)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1、“若p 则q ”是真命题,即q p ⇒;“若p 则q ”为假命题,即q p ⇒。

2、 (1)若q p ⇒,但q p ⇐,则p 叫q 的 ;(2)若q p ⇒,但q p ⇐,则p 叫q 的 ;(3)若q p ⇒,且q p ⇐,则p 叫q 的 ;(4)若q p ⇒,且q p ⇐,则p 叫q 的 ; 3、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分两步:(1)充分性,把p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理论证得出q ; (2)必要性:把q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理论证得出p ;(三)逻辑联结词:1、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或:两个命题中至少一个成立; 且:两个命题都成立; 非:对一个命题的否定;2、了解真值表:(四)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1、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2、将含有变量x 的语句用p(x)、q(x)、r(x )……表示,变量x 的范围用M 表示,那么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

3、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4、存在性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

5、全称命题M x ∈∀,p(x),它的否定: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1. 嘿,数学常用逻辑用语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知识大门呢!比如“如果今天下雨,我就带伞”,这不就是典型的条件语句嘛!
2. 哇塞,数学常用逻辑用语可是很重要的呀!就像我们说话做事要有条理一样,比如“要么吃苹果,要么吃香蕉”,多明确呀!
3. 哎呀,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真的超有意思!就像走迷宫有了指引,比如“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 度”,这就是普遍真理呀!
4. 嘿呀,数学常用逻辑用语可不是吃素的!就好像给你指明方向的灯塔,比如“若一个数是偶数,那它一定能被 2 整除”。

5. 哇哦,数学常用逻辑用语那可太关键啦!就如同游戏规则一样,比如“存在一个数使得等式成立”,这多神奇!
6. 哟呵,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简直妙不可言!好比是搭建房子的基石,比如“只要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7. 哈哈,数学常用逻辑用语太好玩啦!就像一个神秘的密码锁,比如“当且仅当条件满足时才成立”,是不是很特别!
8. 哎呀呀,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真的很神奇呢!就像我们走路要有路线一样,比如“非此即彼”的判断。

9. 嘿哟,数学常用逻辑用语真的超厉害!就如同给你力量的魔法,比如“若 A 则B”这样的逻辑关系。

10. 哇啦,数学常用逻辑用语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好像是航行中的指南针,比如“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或0”。

我觉得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关键的部分,掌握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呀!。

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1.逻辑用语是指在表达思想或论证观点时使用的一系列词汇和短语,用于构建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

2.逻辑用语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得论证更加有力和有条理。

3.在逻辑推理中,常用的逻辑用语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等。

4.因果关系是指一个事件或行为导致另一个事件或行为发生,常用的逻辑用语有因此、由此可见、所以等。

5.对比关系是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或对照,常用的逻辑用语有相反地、与此相反、相比之下等。

6.条件关系是指一个事件或行为的发生受到某种条件或前提的限制,常用的逻辑用语有如果、只要、除非等。

7.逻辑用语还可以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排比、反问、夸张等。

8.排比是指将一组具有相同结构和意义的词语或短语并列使用,常用的逻辑用语有不仅…而且、既…又等。

9.反问是指以问句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常用的逻辑用语有难道、岂不是等。

10.夸张是指夸大事物或情况的程度或影响力,常用的逻辑用语有最、绝对等。

11.逻辑用语在写作和演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得论证更加严密和有说服力。

12.在使用逻辑用语时,需要注意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语法结构,以确保表达准确和流畅。

13.合理运用逻辑用语可以使得文章或演讲更加连贯和易懂,增强读者或听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14.逻辑用语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论证中的漏洞或错误,并提出合理的反驳或质疑。

15.在进行辩论或争论时,正确使用逻辑用语可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并有效应对对方观点的挑战。

16.了解并掌握常见的逻辑用语是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

17.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参与讨论和实践写作等方式可以提升自己运用逻辑用语的水平。

18.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逻辑用语,以达到最佳效果。

19.不断学习和积累逻辑用语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在思考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和有条理。

20.逻辑用语是思维的桥梁和推理的工具,掌握好它们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嘿,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好好聊聊常用逻辑用语这个有点神秘但其实挺有趣的知识板块。

先来说说“命题”。

啥是命题呢?简单说,就是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比如说,“今天天气真好”,这就不是命题,因为天气好不好得看具体情况,没法直接判断真假。

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这就是个命题,因为它肯定是真的嘛!再讲讲“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这俩家伙就像是一对好兄弟,总是让人有点分不清。

咱来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要参加一个比赛,“你努力训练”是“你取得好成绩”的什么条件呢?如果你努力训练了,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不是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你努力训练”是“你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还有“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比如说“所有的同学都很努力”,这里的“所有”就是全称量词;“有些同学喜欢数学”,这里的“有些”就是存在量词。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这些知识的时候,有个同学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些东西学了有啥用啊?”我当时就笑了,跟他说:“你想想啊,假如你长大了去买东西,商家说‘我们所有的商品都质量上乘’,这时候你就得用咱们学的知识判断一下这是不是真的,别被忽悠了呀!”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但是也明白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

再说说“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且”就像是两个人手拉手,必须都满足条件才行;“或”呢,就像是两条路,走其中一条就行;“非”就是反过来,否定原来的说法。

比如说,“今天是晴天且我心情好”,那必须今天真是晴天,而且我心情也确实好,这个命题才成立。

关于常用逻辑用语的题型,那也是五花八门。

有判断命题真假的,有让你找出充分必要条件的,还有让你用逻辑用语表述一些情况的。

这就需要咱们把知识点掌握得牢牢的,做题的时候认真分析。

学习常用逻辑用语就像是在搭建一座思维的大厦,每一块砖都很重要。

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在解题的时候游刃有余。

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这个知识海洋里畅游,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好啦,今天关于常用逻辑用语的知识点就总结到这里,同学们加油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
(2)、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
(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定义
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如果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2、四种条件的判断
1.如果“若p则q”为真,记为p q
⇒,如果“若p则q”为假,记为p q
⇒/.
2.若p q
⇒,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3.判断充要条件方法:
(1)定义法:①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 q
p q



⇐/
⎩②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q
p q

⎧/



③p是q的充要条件⇔
p q
q p




⎩④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p q
p q

⎧/

⇐/

(2)集合法:设P={p},Q={q},
①若P Q,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③若P Q且Q 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逆否命题法:
①⌝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q是⌝p的充分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
④⌝q是⌝p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
①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且q”.
②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p∨q,读作“p或q”.
③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
(2)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q:p、q有一假为假,*p∨q:一真为真,*p与¬p:真假相对即一真一假.
四、量词
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常见的全称量词有:“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
(2)常见的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某个”“有的”等.
(3)全称量词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用符号“∃”表示.
2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1)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 (x )成立”.
(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存在M 中的一个x 0,使p (x 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 0∈M ,P (x 0),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0,使p (x 0)成立”.
3命题的否定
(1) 含有量词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
存在命题p :(),x M p x ∃∈的否定⌝p :(),x M p x ∀∈⌝;存在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
其中()p x p (x )是一个关于x 的命题.
(2) 含有逻辑连接词命题的否定
“p 或q ”的否定:“ ⌝p 且⌝q ” ;
“p 且q ”的否定:“ ⌝p 或⌝q ”
(3) “若p 则q “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特别提醒: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是不同的概念,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否命题:全否
对命题p 的否定(即非p )是否定命题p 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 “若⌝p 则⌝q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