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8、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课后练习七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8、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课后练习七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8、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课后练习七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8、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一些珍稀的动物正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把它们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选择题。

( )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A、沙尘暴

B、下雪

C、阴天

人类过度捕杀百灵鸟会导致( )。

A、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

B、粮食增产

C、蝗虫增多

据报道,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是加速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A、自然灾害

B、天敌过多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些珍稀的动物面临灭绝,保护它们的最好办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建立自然保护区,使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

C、消灭它们的天敌

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消失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森林中的野生动物过多

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 )。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下列保护野生动物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所有的野生动物都放到动物园里养殖

B、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

C、打击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大量捕食青蛙带来的后果是( )。

A、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B、粮食增产

C、害虫增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假定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 )

A、迅速上升

B、上升后下降

C、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数百年前,我国的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荒山,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过度放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A、广东红树林保护区

B、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C、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判断题。

老鼠是有害的,因此我们要把老鼠全部消灭。

自然界里的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人类的责任。

A、正确

B、错误

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A、正确

B、错误

大量采集发菜也是一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不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判断题】

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人类的责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填空题。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______。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______,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______。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当环境受到破坏,生物生存就会受到______。

假设在一个由草、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______。(选填“迅速上升”“先上升后下降”或“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简答题。

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

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

【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里牧草丰茂,牛羊成群。可是,历史上由于这里野狼成群,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野狼活动,使野狼的数量锐减,剩下为数不多的野狼统统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见了,畜牧业空前发展,在牛羊种群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导致草场急剧退化,草原面临沙化的危险。

读了这个小资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

【解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环境生物学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1、生物标志物与环境污染 2、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进展 3、围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 论文格式要求 1.标题不超过20字,居中排。在篇名的正下方署作者姓名,在作者姓名正下方署明作者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 2.请在文末附英文篇名、作 3.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两字左起顶格写,然后加冒号写摘要内容,主要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重点是成果和结论,应包括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不应简单重复文章前言的内容。不含图表、公式及参考文献的序号。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以100~150个英文单词为宜(第一句不要重复篇名的内容)。摘要宜多使用短句,并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一般以过去时叙述作者的工作,用现在时叙述作者的结论。 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需对应。 4.量和单位的书写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标准。 5.正文和数学公式中的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用作角标的字母、数码或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 6.量符号用单字母表示,表示矢量、张量、向量、矩阵的字母请用黑体表示。 7.文章最后必须提供12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其中期刊论文不低于70%,应以行业主要期刊的最新文献(近5年)为主。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按顺序引用(每篇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至少引用一次),文后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3位作者以下的要全录,不能用“等”;3位以上作者著录3个,后加“等”。应著录引用内容的起止页码。各种文种书写的作者均姓在前,字母全部大写,名在后,可缩写为首字母(中文作者拼音不缩写),但不加缩写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生物与环境论文

生物与环境 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时时刻刻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适应环境的。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自然对水的分配是很不公平的。既有浩瀚的大海、数不清的江河湖泊、成片的冰川;也有“水贵如金”的沙澳,以及炎热的热带干早地区。这些地区大都有生物的生存,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潮温的地区,植物对水分的要求一般是能够得到满足的。然而,在那些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植物是怎样利用水分的呢? 我们知道,各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不同的环境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适应能力。而在干早炎热的严酷自然条件下,也锻炼出了一大批百折不挠的抗旱植物。特别是在沙漠地区,这些植物的地上部分往往缩得很小,以尽可能的减少水分的蒸发。 如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针刺状,麻黄的叶子变成茸毛状,怪柳的叶子变成鳞片状,而有的植物如沙拐枣干脆就没有叶子。有的植物就用绿油油的叶柄或枝条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属的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仙人掌等,一方面在降雨时,可将水分吸进体内储藏备用,另一方面在代谢途径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植物的苹果酸含量在夜间增高,白天减少;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正好相反,白天减少,夜间增多;它们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是白天少、夜间多。 仙人掌,在墨西哥被传为是神给墨西哥民族的一份赏赐。在墨西哥的一些史书里记述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过着游牧生活的阿兹舌克部族,得到神的启示:“当看到一只兀鹰叼着一条蛇停在仙人掌上时,你们就可以在那定居。”一天,阿兹舌克部族人,果真看到了神所说的情景。于是,他们便定居在特斯科湖的一个岛上。后来,他们在那儿创建了特诺奇蒂特兰城。 这种传说虽然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仙人掌是墨西哥的象征,却是属实的。墨西哥的国旗和货币上都有传说中的情景---“一只兀鹰叼着一条蛇停在仙人掌上”做成的图案。 墨西哥境内多缺水,半数以上的国土在海拔1000---3000米之间,全国70%---80%地区属于干早地区。那么,仙人掌是怎样在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里生

生态学小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全球气候变 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 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年 级 2013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刘志方 学 号 2013112032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昆 虫生态、动物生态、水文生态等的影响,来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 势,得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趋势 1 引言 现代生态学已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现代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的范畴也从分子、基因、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至全球。按生物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分为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地来划分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按生态学应用的类型分为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现代生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 研究案例 2.1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对红树林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如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改变其大规模的分布、林分结构与提高原有红树林区的多样性,以及促使红树林分布范围将扩展到较高纬度盐湿地区,这会使原先没有红树林的地区变为适宜红树林生长;此外,全球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可通过直接和问接作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最基本生态因子。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淋溶作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对凋落物分解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气温升高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增加4%~7%,Pausas等对地表和不同土层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地表温度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Vitousek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试卷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生态系统动物才起作用,非生物不起作用。 ()4、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5、食物链往往是从植物开始的,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8、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9、大雁的迁徙是为了环境的变化。 ()10、小鸟→小草→蚜虫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②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③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2、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①高粱→青蛙→蝗虫→蛇②高粱→蝗虫→青蛙→蛇③蝗虫→高粱→青蛙→蛇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①生态系统②生物群落③池塘群落 4、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体色往往是() ①黄色②灰色③红色④绿色 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①生物影响环境;②生物改变环境;③生物依赖环境。 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①微生物;②植物;③土壤。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①相互利用的关系;②吃与被吃的关系;③相互竞争的关系。 8、在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①消费者②生产者③都不是 9、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 ①老鹰增加兔子减少②老鹰减少兔子减少③老鹰增加兔子增加 1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种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①食物链②食物网③生态链 三、连线:(10分) 1、把植物与之相应的内容连起来。6分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2019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丹顶鹤生活在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 过程与方法: 知道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分布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活动2 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 1、小组讨论 A丹顶鹤适应环境的身体有些特征? B“讨论”。 2、小组长汇报。 (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

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三、小结: 谈学生谈学习收获? 2 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 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活动2 湿地里藏着哪些生物 1、小组讨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小学科学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拱墅区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生物小论文

生物小论文:进化理论的确立 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创立140余年了,在其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假说被提出来的。除达尔文本人从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得出的推论外,并没有什么化石证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书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研究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他看到了进化论的先天缺陷,并希望后人能予以验证。但是时至今日,进化论已成为一个公理;一个信仰;甚至一个宗教。不能讨论,更不能批判,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将招致无情的围剿,甚至被贴上“伪科学”,“反科学”的标签而断送自己的研究前程。在当今任何一本生物学杂志上,已经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了。SCOTT和COLE在八十年代初,检索了当时的4000多种学术刊物,未发现任何一篇反进化论的论文,在68种与生物起源有关的学术期刊中,也未发现任何一篇是质疑进化论的。GEORGE W. GILCHRIST在1997年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五种期刊数据索引,也未发现反进化论或非进化论的论文。进化论者自豪地宣称,进化论对神创论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似乎进化论的合理性及不言自明性又得到了一次证明。事实真的如此吗?进化论已是绝对的真理了吗?其实不然,SCOTT和COLE的工作还发现,在1985年提交的135000篇论文中,确有18篇论文是反进化论的和非进化论的。而这18篇论文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发表。进化论并非无懈可击,而是它的维护者不允许任何针对它的挑战。这更加给人一种印象:进化论并非确立于自身学说的科学性和完美程度,而是确立于众多崇拜者的信仰。进化论并非KARL POPPER意义上的“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而是一个假说,信仰和并不完美的证据的杂合体。事实上,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东西,已经足以让人们重新考虑进化论的正确性了。但这些事实要么被回避,要么被抹杀,人们在思维定式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盛行理论的卫道士,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不符合理性的科学精神的。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正视旧理论的缺陷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勇于摆脱束缚。只有这样,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人类才能向前推动。 一、达尔文主义自身的缺陷(一)比较解剖进化论者通过动物的器官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类比,定了所谓的同源器官,并由此说明在进化树中某一谱系的动物该器官在进化中发生的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首先,同源器官的定义就非常牵强,你必须首先承认动物是进化的,才能找到同源器官。因此这绝不能算做进化论中的一个证据,而只能是一个推论。即我们只能说因为进化论正确,所以进化树中某一谱系中的动物存在同源器官,而不能说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进化的存在。现代基因学和遗传学诞生后,对生物体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在更本质的层次--基因及分子水平有了崭新的认识。形态和功能只是表相,它们是由基因决定的,相同的形态可能对映于完全不同的基因。如果认为从鸟类的翅到哺乳动物的前肢是进化的话,那么它们的基因也应表现为对映于形态相同程度的进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现在仍有人试图从表面现象说明问题,只能被认为是肤浅的。(二)古生物学1. 凌乱的化石证据无论是进化论者还是反进化论者,都希望古生物化石能辅证自己的观点。如果说达尔文时代缺少化石记录的话,那么到今天为止,人类已收集了数以万吨记的化石,是否已证明进化论的正确了呢?事实上依然不能。CHICAGO的FIELD MUSEUM OF NATRURAL HISTORY的古生物学家RAUP本是进化论者,但后来不得不放弃自然选择学说,而支持幸运者生存说。他说该馆拥有现有已知化石物种的近五分之一,可是已经确证的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比达尔文时代还少。现有化石记录混乱不堪,人为按进化论组成的谱系漏洞百出,根本不能说明问题。进化论者们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及标准又不同,因此对某一化石的断代也经常争论不休,得不到一个统一的结论。进化论者常用的一个较为完备的进化

五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的条件 只有一个。 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 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 光、空间、土壤提供的养料等。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蚯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对 环境有基本需要,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动物在形态、结构、习性上都有它适应环境的本领。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 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六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小学科学总复习《生物与环境》练习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判断。 1.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实际上并不是生物。() 3.凡是生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4.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 5.当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植物生长也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 6.在研究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保证光照和水分这两个条件不变。() 7.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生物,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 8.小明画了一条食物链:老鹰→蛇→青蛙→蝴蝶→花。() 9.在做生态瓶时,水生植物的数量要与水生动物的数量保持平衡。() 10.当水质受到污染时,一些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11.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但可以栽种一些新品种的植物。() 12.拟斑马、袋狼、卡罗莱纳鹦哥鸟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13.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数量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14.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继续生存下 去,不会被淘汰。() 15.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6.减少丢弃、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17.给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 18.水污染大多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重新被利用。() 19.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扬起来。() 20.人类面临着垃圾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种加速灭绝等环境问题。() 二、选择。 1.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2.()不能自行制造养料,而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的养料。

生物科技小论文

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260班杨墨红 摘要: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是很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前言: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并持之以恒,就能创造美好的家园。 1.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电风扇耗电量与转速成正比,应尽量使用中档或慢档,慢档比快档可省电三分之一;电视机把亮度开小些,不仅节能,还能延长使用寿命。欲享资源用不竭,各种能源随手节。 2.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现代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汽车排出的尾气直接影响空气质量;所以为保护自然,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来代替汽车。 骑自行车好处是不限时间、不限速度,可以减肥,还可使身材匀

称;由于骑自行车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所以还可以强化心脏功能。同时还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踩自行车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再加上吸入大量新鲜空气,会觉得脑筋更清楚。骑自行车,你会感觉十分自由且畅快无比。它不再只是一种代步工具,更是愉悦心灵的方式。运动专家指出,由于自行车运动的特殊要求,手臂和躯干多为静力性的工作,两腿多为动力性的工作,在血液重新分配时,下肢的血液供给量较多,心率的变化也依据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2~3倍。如此反复练习,就能使心肌发达,心脏变大,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的弹性增强。从而使肺通气量增大,肺活量增加,肺的呼吸功能提高。能源连着你我他,低碳生活靠大家。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如果一个人一天节约十毫升水,十天就有一升水,一百天就有一千克,一年就有四千克,如果他活到100岁,就有近半吨水! 4.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动植物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试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知识展示台(15分,每空1分): 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等。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间和等。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装入自然水域的水,然后把水草,浮萍、田螺、小鱼、小虾等放进去就行了。 ()2.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3.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5.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6.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8.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谨慎选择区(30分,每题2分):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是对比实验 3.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 空气 5.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温度高 C.阴暗潮湿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8.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9.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A.蔷薇 B.蚜虫 C.花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 学知识点全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现代分子生物学小论文

中国因大豆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专题三) 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人类的主要食用蛋白和工业原料的来源。而转基因是一种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的现代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技术运用到食品医药行业当中。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大豆基因中,可获得抗虫大豆,其出油率也高于普通大豆。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概述转基因大豆依据的主要理论,目前国内研究进展,转基因大豆的现状及其安全问题等等。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研究进展外源基因现状 前言: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升入,用转基因来改变大豆的性状已被广泛应用。转基因大豆最早的报道是1984年De Bloke等和Horsch 等的研究结果。1988年,McCabe和Hinchee分别用基因枪轰击大豆未成熟胚生长点和用农杆菌侵染大豆子叶节的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1997年,杜邦公司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推广种植高油酸转基因大豆。1998年AgrEvo公司研制的抗草丁膦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转基因大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是世界大豆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已成为世界大豆发展生产的主流趋势。 1转基因大豆简介 转基因大豆最早来源于美国,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培育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包括抗草胺膦转基因大豆,抗磺酰脲类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等等。目前以抗草甘膦为目标而创制出的抗除草剂作物占绝对优势,其中尤以抗草甘膦大豆在世界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广。 2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理论 2.1 转基因技术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