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
福建古田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报告【模板】

***福建古田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报告光大绿色环保城乡再生能源(古田)XX公司二〇一九年一月目录1 概述 (1)2 首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情况 (2)2.1 公开内容及日期 (2)2.2 公开方式 (2)2.3公众意见情况 (5)3 征求意见稿公示情况 (5)3.1公示内容及时限 (5)3.2公示方式 (5)3.2.1 网络 (6)3.2.2 报纸 (6)3.2.3 张贴 (7)3.3查阅情况 (8)3.4公众提出意见情况 (9)4 公众意见处理情况 (9)5 报批前公开情况 (9)6 其他 (10)7 诚信承诺 (10)1 概述福建古田县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项目拟选址古田县棋岗山,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卫生填埋场北侧,用地面积9.074hm2,主要负责处理古田县市域范围的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处理规模为1台400t垃圾焚烧炉,及1台9MW中温中压汽轮汽轮发电机组。
预留扩建工程建设场地。
项目总投资25678万元,计划建设期24个月。
建成后,全厂实现年处理垃圾量为14600t,年发电量530×104kWh。
项目运营期采取主要的环保措施为焚烧炉烟气采用“炉内喷尿素SNCR脱硝+半干法+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工艺,烟气经1根80m高的烟囱排放;垃圾渗沥液收集池、垃圾池恶臭气体进入焚烧炉焚烧。
垃圾池上部设有焚烧炉一次风机的吸口,风机从垃圾池中抽取空气,用作助燃空气,维持垃圾池中的负压。
另系统事故状态下配套1套抽风装置和活性炭除臭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石灰仓、活性炭仓仓顶、飞灰固化系统水泥仓、灰仓仓顶各设置1台脉冲布袋除尘器。
垃圾渗沥液和汽车、高架桥面和卸料台冲洗水依托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站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达到GB16889表2的要求后,和生活污水一起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古田县污水处理厂。
项目炉渣等综合利用,飞灰固化后经检验合格,外运至项目南侧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垃圾、废活性炭等入炉焚烧,危险固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建设的背景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
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
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
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臵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
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1)环境空气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
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3)声环境本项目噪声产生源少,周围无敏感目标,属于小型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陵川县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及填埋气火炬工程环评报告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三、环境质量状况四、评价适用标准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二区未使用,一区处于填埋场末期。
在该情况下,二区不产生渗滤液;一区垃圾堆体上的雨水全部进入库区,C值取0.4,计算得到渗滤液量为24.72m3/d。
(2)一区封场,二区处于填埋末期。
在该情况下,一区C值取0.2,二区C值取0.4,计算得到渗滤液量为29.8m3/d。
(3)两区均已封场,该情况下,两区C值均取0.2。
计算得到渗滤液量为21.2m3/d。
通过以上计算,确定本项目渗滤液处理规模为30m3/d。
该计算值是根据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数据得出,并不能避免遇有特大雨、暴雨时,渗滤液产生量加大,超出调节池调节能力,而外溢的情况发生。
因此,在垃圾填埋场日常管理中,仍需在特殊情况下采取必要的临时雨污分流措施(例如:临时覆盖PE膜),避免或减少渗滤液外溢对环境及周围居民造成的恶劣影响。
垃圾填埋气产生量分析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理论产气量按《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 133-2009)中的一阶衰减式逐年叠加计算;-是填埋场投运后第n年的填埋气产气速率,m3/a;其中:Gnn-自填埋场投运年至计算年的年数;M-填埋场在第t年填埋的垃圾量,t;tf-填埋场封场时的填埋年数;-单位重量垃圾的填埋气体最大产气量,取较高估量110m3/t;Lk-垃圾的产气速率常数,取较高估量0.18L/a。
通过计算得到,第20年填埋场产气量最大,产生量约为147.68万m3。
5.2 主要污染工序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是对场地进行场地地基处理,土建工程、设备及管道安装等。
本项目施工中施工材料运输、装卸及土建施工等会产生一定量的扬尘污染,施工机械工作以及施工车辆运输会产生施工噪声,同时也会有施工废水以及施工建筑垃圾的产生。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时间短,环境影响不突出多为短期可逆影响,随施工阶段的结束而消失。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二〇二〇年十月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目录概述 (1)1.总则 (4)1.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原则 (4)1.2编制依据 (5)1.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11)1.4评价标准 (14)1.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0)1.6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和重点 (25)1.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6)1.8评价技术路线 (29)2.建设项目概况 (30)2.1项目基本情况 (30)2.2项目组成 (30)2.3项目工程设计 (34)2.4总图布置 (41)3.工程分析 (43)3.1垃圾产生量及成分分析 (43)3.2垃圾处理方案选择 (44)3.3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47)3.4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53)3.5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54)3.6退役期污染源分析 (70)3.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2)3.8清洁生产 (77)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4)4.1自然环境概况 (84)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1)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94)4.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6)4.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4.7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07)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9)5.1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109)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1)5.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2)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26)5.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9)5.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44)5.7土壤环境影响简要评价 (146)5.8收运系统影响分析 (149)5.9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51)5.10封场后的环境影响 (158)5.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59)6.环境风险评价 (161)6.1评价依据 (161)6.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162)6.3风险识别 (162)6.4环境风险分析 (164)6.5风险防范措施 (166)6.6事故应急预案 (168)6.7风险影响评价结论 (174)7.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177)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77)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79)7.3生态保护要求 (198)7.4环保投资估算 (203)7.5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 (203)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13)8.1经济效益分析 (213)8.2社会效益分析 (213)8.3环境效益分析 (214)8.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小结 (215)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16)9.1环境管理 (216)9.2环境监理 (220)9.3环境监测计划 (221)9.4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 (225)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27)10.1建设项目概况 (227)10.2项目环境可行性 (227)10.3环境质量现状 (227)10.4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论 (228)10.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230)10.6环境保护措施 (230)10.7公众参与采纳情况 (230)10.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31)10.9总量控制 (231)10.10环评结论 (231)一、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二、附件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确认函附件3、项目建议书批复附件4、危险废物承诺函附件5、监测报告附件6、市(原县)水利和湖泊局关于项目选址地有关问题的回复附件7、市水利和湖泊局关于县镇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地下水环境目标的情况说明附件8、项目勘测定界审批图附件9、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三、附图附图一、项目区位图附图二、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三、监测点位图附图四、敏感点分布图附图五、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六、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概述1、项目背景随着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与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城乡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
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一、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为了落实浙江省“811”环境整治行动,完成开化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开化县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化县建设局计划在十里铺简易填埋场建设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组成情况详见表一,地理位置详见图一、平面布置图详见图二。
表一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基本构成项目名称开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单位开化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性质改建建设规模近期2006年底建成Ⅳ类Ⅳ级卫生填埋场,2006年11月起步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60t/d使用年限计划于2006年11月启用,服务年限为14年占地面积 50.67亩(不包括进场道路占地)填埋场性质山谷型填埋场填埋库容填埋库容约44.10×104m3,可填埋垃圾总量40.0万t。
主要工艺方案采用厌氧卫生填埋工艺,实行分区、分单元、分层和每日覆盖的作业方式库区规划整个填埋区分为A区和B区,分期建设、分期使用;A区和B区的垃圾填埋容量分别为29万m3和15.3万m3。
垃圾坝将原浆砌拱坝改造为碾压式土石混合坝,其中坝高约9m,坝顶标高136.0m,宽6.5m,上游坝坡1:1.0;上游坝坡在标高153.0m处设置一锚固平台,平台宽2.50m;下游坝坡为1:1.5,下游坝坡铺设1.5mm厚防渗膜、无纺土工布等防渗材料。
库区防渗系统采用水平铺设防渗材料;选用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作为主防渗材料,膜下保护层采用膨润土垫(GCL);其中HDPE防渗系数K≤1.0×10-11cm/s。
雨水导排系统设置永久性环库截洪沟(总长766.0m);在东、西侧山坡上设置3条平台排水边沟,分别长160.0m、170.0m、180.0m。
地下水导排系统在水平防渗膜底下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分别在填埋A区、B区沟底设置1条地下水导排主盲沟,并设置树状导排支沟,就近排入场外天然排水渠。
密云县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

(5)填埋场:分为两大库区,其中炉渣填埋区有效库容为87.28万m3,生活垃圾暂存区有效库容为36.58万m3。
1.3.1
该厂主要承担垃圾分选及垃圾的生物处理任务,分选处理能力600t/d,生物处理能力100t/d。该厂共涉及4个系统:(1)分选系统(分选车间)、(2)生物处理系统(生物处理车间)、(3)垃圾渗沥液收排系统、(4)除臭系统。
密云是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为改善密云县垃圾处理水平,提升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实现密云生态县的建设目标,密云县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多次选址与论证的基础上,拟在巨各庄镇水峪村南山沟建设密云县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工程。密云县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工程服务范围为密云县行政管辖区,处理处置对象包括:生活垃圾、粪便、餐厨垃圾等,主要建成五大处理系统:分选及生物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粪便及餐厨垃圾处理厂、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成后生活垃圾处理规模700吨/日,其中生物处理车间垃圾处理规模为100吨/日,垃圾焚烧规模为600吨/日;粪便处理规模为3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规模为30吨/日;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650吨/日;填埋区处理规模为95.0吨/日。
各系统主要工程内容见下表。
表11垃圾分选及生物处理厂主要工程内容一览表
序号
系统名称
主要工程及规模
1
分选系统
建设卸料平台和600t/d的垃圾分选生产线
1.1
卸料平台
卸料平台宽度设计为27m,卸车大厅标高7m,长55m。
1.2
垃圾分选线
分选规模600t/d,采用滚筒筛、张弛筛和磁选设备进行分选
筠连县筠连镇城市老垃圾简易堆放场封场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1总则 (1)1.1评价目的及原则 (1)1.2编制依据 (1)1.3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4)1.4评价标准 (6)1.5评价工作等级 (9)1.6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14)1.7评价重点 (14)1.8外环境关系 (15)1.9控制污染及环境保护目标 (15)1.10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17)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19)2.1垃圾简易堆放场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19)2.2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治理方案比选 (20)2.3建设项目概况 (21)2.4项目“三废”排放量统计 (29)2.5总量控制 (30)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3)4.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33)4.2封场期环境影响评价 (38)4.3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40)5环境风险评价 (44)5.1风险事故因素分析 (44)5.2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44)5.3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46)5.4小结 (47)6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及技术分析 (48)6.1施工期环保措施及论证 (48)6.2封场期环保措施及论证 (49)6.3环保投资分析 (57)7公众参与 (60)7.1目的和作用 (60)7.2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 (60)7.3公众参与调查实施 (61)7.4调查结果分析 (65)8结论及建议 (68)8.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8)8.2要求及建议 (68)1总则1.1评价目的及原则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文件规定,为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物,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凡对环境有影响工程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次评价在充分了解项目工程内容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拟采取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在了解项目工程内容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论1.1 项目由来2004年,由云南城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并完成了《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建设规模为53,总库容为37万立方米,云南省发改委于2005年7月25日下达了云发改投资【2005】662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同意其开展下一步工作,同时要求在初设中进一步优化渗滤液处理方法。
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于2005年2月编制了《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于2005年3月29日下发了云环许准【2005】52号文“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决定予以许可,并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核实渗滤液产生量,采纳环评报告建议,自建污水处理系统。
随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省设计院编制了项目初步设计,并于2009年6月15日动土开工,计划于2010年11月底竣工。
目前已完成了填埋场库区的大部分工程,正在修进场公路。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17-200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6889-2008)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564-2010),由于原环评采用渗滤液回喷,剩余渗滤液送至建成后的生活处理厂处理不符合现在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要求,故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请示后,项目建设方决定重新设计渗滤液处理工艺,建设渗滤液处理站。
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单位委托云南省设计院编制渗滤液处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委托云南大学对变动的工程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补充报告)》。
1.2 编制目的补充报告的目的在于对发生变动的工程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相应的缓减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对工程内容变动是否会改变原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价结论做出评价。
1.3 编制依据1.3.1 相关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10)《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1)《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云南省政府令第105号,2001.10)(12)《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2001.9)(13)《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计价格[2002]125号”(2002.1)1.3.2 技术导则与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2.4-2009;(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2000年5月;(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17-2004;(7)《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18772-2002;(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13-2007;(9)《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93-2003;(10)《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564-2010;(11)《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减量技术导则》,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设计院,2009年6月。
1.3.3评价标准(标准还是按环评报告的,分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来列,以原来环评报告中的为基础,把现在新增的列进来就行。
)1.3.3.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2002)(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14848-93)(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096-93)(5)《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08)1.3.3.2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6297-1996)(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16889-1997)(3)《恶臭污染排放标准》(14554-93)(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2348-2008)(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12523-90)(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7)《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196-2007)。
(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6889-2008;1.3.4 相关技术文件(1)《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云南城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2004年8月)(2)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云发改投资【2005】662号,2005年7月25日)。
(3)关于某某县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水土保持意见(某某县水务局,2005年2月)(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永政计综投发【2004】206号,2004年9月28日)。
(5)《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云南省环境科技开发中心,2005年2月)(6)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云环许准【2005】52号,2005年3月29日)。
(7)《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云南省设计院,2009年5月)(8)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云建城【2009】304号,2009年6月16日)。
1.4评价范围1.4.1评价范围a.工程范围:某某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b.地下水评价范围:处理站周围地下水;c.地表水评价范围:处理站附近的德党河项目排污口以下1河段;d.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处理站周围500m以内;e.声环境评价范围:处理站周围500m;1.4.2评价重点本次评价重点为项目改动后渗滤液处理站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分析,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1.5环境保护目标表1-1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表2原环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及本次变动内容情况2.1原环评主要项目建设内容建设项目由垃圾收运系统和垃圾填埋两大部分构成,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垃圾收集、垃圾压缩转运站、垃圾运输及辅助设施。
(2)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区、管理设施区、进场道路、作业道路、照明、供水、排水、排洪设施、绿化、环境监测系统等。
2.2 本次变动情况本次变动的主要内容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方案,由原来的厌氧流化床反应器混凝沉淀法变为低能耗离子交换系统的工艺,据已运行此新工艺的工厂的实测结果显示,渗滤液的出水水质与原工艺的出水水质类似,都可以达到相关水质标准的要求。
2.2.1 原环评渗滤液处理方案原环评渗滤液处理的方法是回喷蒸发,剩余渗滤液在城市污水处理场建成以前采用简易处理(硅藻土和絮凝剂)后喷洒到周围思茅松林地中进行处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送污水处理厂处理。
如采用自建污水处理厂时,须采用可研的工艺加上除氮设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可研中设计的渗滤液处理站的处理工艺为厌氧处理工艺,即厌氧流化床反应器()混凝沉淀法。
工艺流程如下图3-1所示。
该方案处理效果好,脱氮率高,能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技术成熟,运行稳妥,但是一次性投资大,厌氧菌培养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同时须定期更换厌氧生物膜,运行成本高。
以50m3渗滤液进入污水处理站达标排放为正常排放,未经处理为非正常排放,废水排放指标见表2-1。
表2-1 废水排放指标单位:图2-1原环评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2.2.2 本次变动渗滤液处理方案 渗滤液水质及产生量由于项目填埋规模没有变,垃圾来源也没有变,故项目渗滤液处理工艺改变后渗滤液的水质和产生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渗滤液进水水质见表2-2。
表2-2 渗滤液进水水质指标 53 数值()800 2000100010006.0-8.0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及工艺简述本次补充报告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及污染源图见图2-2,主要构筑物见表2-3设备见表2-4。
图2-2 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回喷 调节池进水泵厌氧反应池反应池混凝沉淀池处理水外排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剩余污泥污泥回流渗滤液 至垃圾填埋场填埋表2-3渗滤液处理站主要构筑物一览表表2-4 渗滤液处理站主要设备一览表工艺流程简述:(1)蒸发工艺()蒸发工艺中的核心环节是蒸发单元,就蒸发工艺本身而言,其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浓缩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和无机盐废水脱盐处理,也应用于纯水制备和高浓度化工废液的浓缩,近年来在国内外经常用于渗滤液的处理。
图2-3 蒸发工艺流程图蒸发器主要包括:热交换部件和蒸汽压缩机。
它运用降膜蒸发原理,在自动控制单元下,完成连续稳定的蒸发,实现分离。
如上图所示,渗滤液先预热后进入蒸发室,循环泵再把渗滤液回流至蒸发器上部,在那里渗滤液被均匀分布于热交换组件上并形成液膜,液膜在从热交换组件向下流动过程中,渗滤液在组件的外表面沸腾,且部分汽化,残余部分收集于蒸发器下部即浓缩液。
管外产生的蒸汽被一高效的蒸汽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和温度至略高于沸点后压入热交换组件的内表面,潜热传递给热交换管外部的渗滤液,冷凝水在管内形成并且被收集到水腔然后闪蒸到一个脱气塔,闪蒸可以有效的消除可能重新冷凝到蒸馏水中的有机气体,除气器可以使得蒸馏水的品质更好。
一旦系统启动,除了压缩机和泵的动力消耗外,不再需要外部热量,冷凝液的热量可回收用于预热原液,冷却后作为蒸馏水出水。
根据设计的回收率,浓缩液自动阀在自控系统的控制下连续用泵排出,其排放前先经热交换器换热将原液预热到接近沸点。
这种浓缩液类似于反渗透工艺,不同之处是浓缩液体积约为渗滤液原液的5%~10%。
蒸发工艺为单效蒸发系统,在工艺过程中,其蒸发点和冷凝点范围狭窄,与水的沸点接近的其他物质才可能进入蒸馏水中,沸点比水低的小分子有机物,和不凝气体一起由气体吸收系统进行吸收处理,不会进入到蒸馏水中;沸点比水高的大分子的有机物,保留在浓液中,不会被蒸发出来;离子态的无机盐也不会被蒸发出来,留在浓液中。
对于和水的沸点接近的小分子有机物,在系统中设置了闪蒸去除有机物的工段,当蒸馏水被收集到蒸馏水罐中时,因为压力的突然释放形成剧烈的闪蒸,将水中的小分子的有机物从水中带出,达到纯净蒸馏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