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合集下载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十二单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发展的历程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十二单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发展的历程

(07年广东)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 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 命任务的完成;中国历史新纪元。 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 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 新中国的建立为现代化开辟了的道路: 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 政治: 人民民主;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 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 经济: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 文化: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奠基 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 路作解释。 ⑬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 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 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与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实现社会的转型。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 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十二单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发展的历程 (1949-1976)
新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构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本制度: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阅读教材 梳理归纳
民族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两个 基本 制度
三大制度是如何建立的?(落实预习、核对答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三个时间 一届政协 一部临宪 一个职能
1949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 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 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 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 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 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 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重点考点知识点总复习归纳整理一、第一单元:《关于我》- 重点考点: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日常活动- 知识点总复习:- 学习自我介绍的常用表达方式,如“我叫...”、“我是...”等。

- 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和描述词语,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 学习日常活动的表达方式,如“我喜欢...”、“我会...”等。

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 重点考点:家乡的特点、名胜古迹、风俗习惯- 知识点总复习:- 学习描述家乡的特点和地理位置,如“我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我家乡位于山脚下”等。

- 学习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如“我家乡有一个很有名的山”、“我家乡有一个古老的庙”等。

- 学习家乡的风俗习惯,如“我们家乡过年会放鞭炮”、“我们家乡有一个特别的节日”等。

三、第三单元:《小动物和小孩子》- 重点考点:动物的特点、动物的习性、动物的分类- 知识点总复习:- 学习描述动物的特点和外貌,如“大象有长长的鼻子”、“猴子有长长的尾巴”等。

- 学习动物的习性和生活习惯,如“小狗喜欢玩球”、“小猫喜欢吃鱼”等。

- 学习动物的分类,如“鸟类有鹦鹉、乌鸦等”、“哺乳动物有狗、猫等”等。

四、第四单元:《花儿朵朵》- 重点考点:花的特点、花的生长过程、花的颜色和香味- 知识点总复习:- 学习描述花的特点和外貌,如“玫瑰花有红色的花瓣”、“菊花有黄色的花瓣”等。

- 学习花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长出茎、开出花朵”等。

- 学习花的颜色和香味,如“百合花是白色的,有淡淡的香味”、“牡丹花是红色的,没有香味”等。

五、第五单元:《小小探险家》- 重点考点:探险的目的、探险的装备、探险的经历- 知识点总复习:- 学习探险的目的和意义,如“我想去探险,看看世界的奇妙”、“探险可以增加知识”等。

- 学习探险的装备,如“带上背包、放进水壶、穿上运动鞋”等。

- 学习探险的经历,如“我们爬山时看到了一只野兔”、“我们去海边捡到了很多贝壳”等。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十二单元 总复习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十二单元 总复习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教学提示新教材在编排行程问题应用题时,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同时进行教学,可能是让学生增强对相遇和追及的辨析。

教材通过线段图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学生能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能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等方法正确地找到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行程问题”是小学阶段“解决问题”中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

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同学们对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有所掌握,他们看到线段图就能清楚的辨别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但是,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面对繁琐的语句缺乏读题的耐心,在读题能力比较欠缺,在独立审题能力上有一定的障碍。

借今天的复习课,通过让学生编题,一方面系统的复习整理行程问题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另一方面,通过编题,使学生对“四要素”有更清晰的认识,明确“四要素”就是判断行程问题的运动情况,是寻找数量关系式的依据。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掌握列方程解答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分析、归纳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选择合适的条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编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行程问题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旨在通过类比,图示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行程问题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旨在通过类比,图示的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资料。

◆教学过程师:行程问题应用题有三个最基本的数量,是哪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回忆在解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应用题时,你觉得要注意哪些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出示课题:复习行程问题应用题(一)相遇问题:1.看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和方程。

第十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十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复习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的内容。

知识目标:1.组织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复习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在反思中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能力;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回顾,了解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感受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收获和进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实事求是学习态度和对数学的积极感情。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

教学难点:在反思与交流中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感受收获、进步与不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顾反思,交流评价:1,谈话引入师:你能回顾一下这个学期学习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你的收获吗?(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商是三位数的除法、平移和旋转、认识小数……生2:我们还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认识了千米和吨,我还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2.填写表格,汇报交流:师:在这里有一张表格,(大屏幕演示)你可以先仔细思考一下,我学得最好的内容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内容对老师的建议1. 集体交流,反馈信息; 师:现在,你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吗?针对不同的问题一一汇报:问题1:你认为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问题2: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问题3;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在小组的讨论中你解决了吗?问题4:你对老师有哪些建议呢?2.师小结:a 、 同学们在这个学期的学习里,都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很多的收获。

希望同学们能好好整理一下,把学得不够理想再好好复习复习。

二、动物赛跑。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爱看动物赛跑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动物,想看吗?1.下面是动物一分钟跑得路程,你帮它算一算,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2. 出示各种动物图。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备考乘坐、乘法和有关的实际问题,教科书p110页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等计算,在速度和正确率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通过整理与备考,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化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自学数学的价值,提升数学思索的能力。

3、经历回顾学习情况和整理知识、方法的过程,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初步培养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能恰当排序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备考笔算1、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从哪一位除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出示p110的第1题左边4道题学生单一制排序,王莎莎板演,集体更正。

比较每组题之间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概括笔算方法。

2、出示p110的第1题右边4道题学生单一制排序,王莎莎板演,集体更正。

比较每组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概括两位数乘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备考实际问题出具p110的第2题a、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b、第1个问题使学生单一制顺利完成,王莎莎说道说道理由。

c、学生单一制顺利完成,全班交流思索过程。

d、王莎莎分析题意,找到所须要信息。

e、学生单一制顺利完成,王莎莎全班交流。

三、综合排序出示p110页的第3题下面哪些题你能够口算?哪些题必须用竖式排序?算是一算。

学生单一制做出挑选,能够口算的在旁边画“√”,无法口算的用竖式排序。

全班集体更正,错的说道弄错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计算高手25×12570÷8643÷6310÷7152×616×38。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浮力2022年(全国通用)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浮力2022年(全国通用)

3
二、阿基米德原理
考向一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浮力的大小
典例三:(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他 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 ,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
3
二、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清单
要点诠释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2个、水、圆柱体(A)、盐水。 【实验原理】(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2)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 。 【实验步骤】一、实验装置如图。
3
二、阿基米德原理
3
三、物体的沉浮
考向一 物体沉浮的条件
典例一:(2021·湖南衡阳市)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的小球而材质不同的小球
,把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它们在水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C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3
三、物体的沉浮
考向一 物体题)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
3
三、物体的沉浮
知识清单
要点诠释:浮力的应用 3.密度计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它受到的浮力总等于 它的重力,由于密度计制作好后它的重力就确定了,所以它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到的浮力都 相同,根据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则越小,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 大;反之待测液体密度越小,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则越大,露出部分的体积就越小,所以密 度计上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2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2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2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巩固数学基础。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本单元所学知识点的回顾和整理。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小组讨论与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单元知识点的回顾和整理,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回顾与整理(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如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等。

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3. 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1)小明家的客厅长4米,宽3米,高3米,求客厅的体积。

(2)一瓶饮料的容量为500毫升,小明喝了一半,还剩多少毫升?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例如:(1)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分数和小数?各小组讨论完毕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同时,给予学生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索。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

2. 思考并回答拓展性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个年级课本的具体目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个年级课本的具体目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2012-4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第三单元《分一分》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五单元《认数(一)》森林运动会练习一练习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第七单元《分与合》练习三练习四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练习五练习六练习七练习八练习九复习丰收的果园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认数(二)》练习十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第十二单元《加法》练习十一练习十二练习十三复习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减法》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复习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练习四第三单元《认数》练习五练习六复习我们认识的数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练习七练习八练习九复习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小小商店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练习十练习十一练习十二练习十三复习假日小队第七单元《统计》第八单元《期末复习》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练习一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练习二练习三复习快乐的对日活动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有趣的七巧板第四单元《认识除法》练习四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练习五第六单元《厘米和米》量一量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练习六练习七练习八练习九复习算“24“点第九单元《时、分、秒》第十单元《观察物体》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练习十田园风光第十二单元《期末复习》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第二单元《认数》练习二练习三复习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四单元《加法》练习四练习五练习六复习第五单元《认识方向》测定方向第六单元《减法》练习七练习八复习第七单元《认识角》第八单元《乘法》练习九练习十练习十一练习十二复习第九单元《统计》你能跳多远第十单元《期末复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练习一练习二复习农村新貌第二单元《认数》练习三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练习四称一称第四单元《加和减》练习五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周末一天的安排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六周长是多少第七单元《乘法》练习七练习八复习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练习九摸牌和下棋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练习一练习二复习第二单元《年、月、日》生日快乐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美丽的花边第四单元《乘法》练习三练习四练习五复习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练习六了解千米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奇妙的剪纸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练习七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练习八我们的试验田第十单元《统计》练习九运动与身体的变化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练习十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复习第二单元《角》练习四怎样滚得远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练习五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练习六第五单元《找规律》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运算律》练习七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练习八了解我们自己第十单元《认数》练习九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十一亿有多大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练习一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练习二美妙的“杯琴“第三单元《三角形》练习三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练习四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运算律》练习五我们去春游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练习六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七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十二单元《统计》练习八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练习九第十四单元《整理与复习》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练习一面积是多少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练习三练习四整理与练习校园的绿化面积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练习五练习六练习七整理与练习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八练习九整理与练习第五单元《找规律》练习十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一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练习十二练习十三整理与练习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十四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练习十五练习十六练习十七练习十八练习十九整理与练习第十单元《统计》练习二十练习二十一整理与练习了解周围的家庭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练习一练习二整理与练习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练习三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练习四练习五数字与信息第四单元《认识分数》练习六练习七练习八练习九整理与练习第五单元《找规律》练习十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十一练习十二整理与练习球的反弹高度第七单元《统计》练习十三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练习十四练习十五奇妙的图形密铺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六第十单元《圆》练习十七练习十八练习十九整理与练习画出美丽的图案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方程》练习一练习二整理与练习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三练习四练习五练习六练习七整理与练习表面积的变化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练习八练习九练习十整理与练习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练习十一练习十二整理与练习第五单元《认识比》练习十三练习十四大树有多高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十五练习十六整理与练习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七第八单元《可能性》练习十八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练习十九练习二十练习二十一整理与练习算出它们的普及率第十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练习四整理与练习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练习五练习六练习七练习八整理与练习测量物体的体积第三单元《比例》练习九练习十练习十一面积的变化第四单元《确定位置》练习十二实际测量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十三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十四第七单元《统计》练习十五练习十六第八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题目1】今年妈妈与儿子年龄之和是 58岁,七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今年妈妈和儿子各多少岁?(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小学孙亚培)【思路点拨】七年后,妈妈和儿子都比今年长了7岁,年龄和就多了7×2=14岁。

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儿子看做一份,妈妈是这样的两份,两人总共三份。

年龄和除以总份数得到一份即儿子的岁数。

【解题过程】七年后两人的年龄和:58+7×2=72岁七年后儿子的岁数: 72÷3=24岁今年儿子的岁数: 24-7=17岁今年妈妈的岁数: 58-17=41岁【题目2】从一个长19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中,剪最大的正方形,最多可以剪多少个?【思路点拨】从长方形里剪去的最大的正方形,画图可知,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解题过程】19÷3=6(个)……1(厘米)答:最多可以剪6个。

城东镇韩洋小学何启冬【题目3】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在上面挖去同样大小的一个小长方形后(如下图),它们的面积和周长相同吗?(1)(2)【思路点拨】关于面积:因为大长方形面积相等,去掉相同的小长方形,面积仍旧相同。

关于周长:图(1)经过平移后,得到的周长仍旧是原来打长方形的周长,图(2)经过平移后,不但能补成原来的周长,而且还多了小长方形的两个宽,所以周长不同,图(2)周长大于图(1)。

【解题过程】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城东镇韩洋小学何启冬【题目4】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相加的和是168,已知减数是24,求被减数和差各是多少?【思路点拨】根据被减数等于差加减数可以知道,被减数是三者和的一半,即168÷2=84,求出被减数,再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就能得到差了。

【解题过程】被减数 168÷2=84差 84-24=60城东镇韩洋小学何启冬【题目5】一桶油,连桶共重9.4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重5.2千克,原来有多少千克油?隆政小学吴宝军海安县开发区实验小学孙亚培城东镇韩洋小学何启冬【思路点拨】要求原来一桶油有多重,可以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两个半桶油相加就得到一桶油(不包括桶)的重量了。

【解题过程】9.4-5.2=4.2(千克)4.2+4.2=8.4(千克)答:原来有8.4千克油。

【题目6】小杰今年13岁,小敏今年9岁,当两人的年龄和是40岁时,两人各是多少岁?隆政小学吴宝军【思路点拨】两人今年的年龄和是13+9=22(岁),与两人40岁的年龄和还相差40-22=18(岁),需要18÷2=9(年),9年后小杰是13+9=22(岁),小敏是9+9=18(岁)。

【解题过程】13+9=22(岁)40-22=18(岁)18÷2=9(年)小杰:13+9=22(岁)小敏:9+9=18(岁)答:小杰22岁,小敏18岁。

【题目7】一块正方形菜地每边长10米,它的3/5 种了黄瓜,种黄瓜的地有多大?【思路点拨】首先要让学生弄明白,要求种黄瓜的地有多大,其实就是要求种黄瓜的地的面积是多少。

接着要让学生理解这里的五分之三表示,这一整块的正方形的地被平均分成了5份,黄瓜种了其中的3份。

因此必须先求出这块地的总面积是10×10=100(平方米),然后再求出100平方米的五分之三是多少。

要避免学生出现只求出边长的五分之三的错误解法。

【解题过程】10×10=100(平方米)100÷5=20(平方米)20×3=60(平方米)答:种黄瓜的地的面积是60平方米。

【题目8】小明家靠一面墙利用尽可能少的篱笆围了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菜地,种菜如下图。

这块菜地用去篱笆多少米?种黄瓜、茄子和番茄的地各有多大? 24米米番茄【思路点拨】这是一块长方形菜地,一面墙做一条长时篱笆用得少些。

篱笆的长就是两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和。

观察图,把这块菜地(360平方米)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如下图),黄瓜占4份,番茄占2份,茄子占1份,各占了这块地的21(84)、41(82)、81。

【解题过程】篱笆的长:15+15+24=54(米)或15+24=39(米),39×2=78(米),78-24=54(米)茄子:360÷8=45(平方米)番茄:360÷4=90(平方米)或360÷8=45(平方米),45×2=90(平方米) 黄瓜:360÷2=180(平方米)或360÷8=45(平方米),45×4=180(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用去篱笆长54米。

种黄瓜180平方米,种番茄90平方米,种茄子45平方米。

(海陵小学 储春兰 )【题目9】□×□=□=□÷□李堡镇陈庄小学 万建【思路点拨】这道题的突破口在于“0”的位置,可根据“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不可以作除数”来确定。

【解题过程】3×4=12=60÷5【题目10】假设A △B=4×A+3×B ,那么5△2=( )。

李堡镇陈庄小学 万建【思路点拨】这是一种“定义新运算”A 与B 运算的结果是4个A 加3个B ,找出5△2中A 代表几和B 代表几,再计算。

【解题过程】5△2=4×5+3×2=26.【题目11】一筐橘子,连筐共重32千克,取出一半橘子后,连筐还有17千克。

求筐重。

南莫镇沙岗小学 马海燕 孙庄镇中心小学 周蓝【思路点拨】解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橘子连筐由32千克变成17千克,是因为取出了一半橘子,所以一半橘子的重量是32-17=15(千克),一筐橘子的重量是15×2=30(千克),筐的重量是32-30=2(千克)。

解法二:根据条件可知,17千克为半筐橘子和筐的重量,32-17=15(千克)为半筐橘子的重量,用半筐橘子和筐的重量之和减去半筐橘子的重量就是筐的重量17-15=2(千克)。

解法三:既然半筐橘子和筐的重量为17千克,那么17×2=34(千克)就为一筐橘子和两个筐的重量,那么减去一筐橘子连筐的重量就是一个筐的重量,34-32=2(千克)。

解法四:一筐橘子连筐重32千克,32÷2=16(千克)为半筐橘子和半个筐的重量,17-16=1(千克)为半个筐的重量,要求一个筐的重量,再乘以2,1×2=2(千克)。

【题目12】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42米,宽35米。

①这块菜地有多大?②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③ 这块地的52 种西红柿,西红柿占地有多大? (曲塘小学 吉永荣) 【思路点拨】“这块菜地有多大?”是求长方形菜地的面积。

“篱笆至少长多少米?”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西红柿占地有多大?”是求长方形菜地面积的52是多少。

【解题过程】①42×35=1470(平方米)答:这块菜地1470平方米。

②(42+35)×2=154(米)答:篱笆至少长154米。

③1470÷5×2=588(平方米)答:西红柿占地588平方米。

【题目13】:、甲桶有油25千克,乙桶有油17千克,从乙桶倒入多少千克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的5倍?孙庄镇中心小学吴玲【思路点拨】存在倍数关系的是现在甲桶的千克数和现在乙桶的千克数,从乙桶往甲桶内倒油,两桶内油的总千克数是不变的。

题中是把现在的(乙桶的千克数)当作1倍数,现在的(甲桶的千克数)是5倍数,两桶的总千克数是(乙桶的千克数的6)倍,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求出两桶油的总千克数,从而求出现在的乙桶和现在的甲桶的千克数,再和原来的作比较就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了。

【解题过程】(1)甲桶和乙桶内共有多少千克?25+17=42(千克)(2)甲、乙两桶内的千克数是乙的几倍?5+1=6(3)现在乙桶内有油多少千克?42÷6=7(千克)(4)乙桶倒入多少千克油给甲桶?17-7=10(千克)答:从乙桶倒入10千克油给甲桶后,甲桶油是乙桶的5倍。

【题目14】小兰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8分,数学比语文多4分。

小兰语文、数学各是多少分?孙庄镇中心小学吴玲【思路点拨1】:根据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8分,可以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分,从总分中去掉数学比语文多的4分,就是数学和语文同样多时语文数学的总分,可以求到语文是多少分,再根据数学比语文多4分,求数学是多少分。

【解题过程】(1)语文和数学的总分是多少?98×2=196(分)(2)数学和语文同样多时语文数学的总分是多少?196-4=192(分)(3)语文是多少分?192÷2=96(分)(4)数学是多少分?96+4=100(分)答:小兰的语文是96分,数学是100分。

【思路点拨2】:根据数学比语文多4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算出数学移了多少分给语文得到现在的平均分,从而可以算出语文数学各是多少分。

【解题过程】(1)数学移了多少分给语文?4÷2=2(分)(2)数学是多少分?98+2=100(分)(3)语文是多少分?98-2=96(分)答:小兰的语文是96分,数学是100分。

【题目15】“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错把除数3看成5,结果得到错误的商是10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思路点拨】题目中提到把除数看成5,算出的商是108,通过除法的验算关系可以算出被除数,再用被除数除以正确的除数3,就能得到正确的商。

【解题过程】108×5=540540÷3=180(海安县西场镇中心小学丁美霞)【题目16】三(1)班小明期中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其中语文成绩不小心被墨水遮住了,你能算出他的语文考了多少分吗?(雅周倪庄夏裕永)【思路点拨】先用“平均分×3=总分”,再用“总分—数学成绩—英语成绩=语文成绩”。

【解题过程】96×3=288(分)288—100—100=88(分)答:语文考了88分【题目17】王大叔的果园今天采摘了144千克苹果,上午卖掉了苹果的一半,下午又卖掉了剩下的一半,还剩多少千克苹果?(隆政小学吴宝军孙庄镇中心小学周蓝)【思路点拨】本题可以用苹果的总数分别减去两次卖掉的数量,得到还剩的数量,其实还剩的苹果数量就是苹果总数的一半的一半,可以直接用144除以2再除以2得到答案。

【解题过程】144÷2=72(千克)72÷2=36(千克)答:还剩36千克苹果。

【题目18】下图是6个周长都是72厘米的小长方形组成。

大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思路点拨】观察图形,可看出大长方形的长是小长方形的宽的两倍,即一个长等于2个宽,可求出1个宽1个长是多少厘米,从而求出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大长方形的面积;求出小长方形的宽后,看大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当于几个小长方形的宽,再求大长方形的面积;求出小长方形的宽后,可把每个小长方形看作两个小正方形,大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2×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