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蔡邕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蔡邕字伯喈翻译及阅读答案

蔡邕字伯喈翻译及阅读答案
• 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不得已,到府上,代理祭酒,董卓看重蔡邕 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逢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 (对董卓)匡正补益。等到董卓被诛,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坐,不知不觉说起 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王允勃然大怒,就逮捕了他,交给廷尉 审讯。蔡邕承认自己有罪,请求黥首断脚,(饶一条命)使他能继续修成汉 史。不少士大夫怜悯他,援救他,无结果。蔡邕死在狱中。士大夫和诸儒生 没有不流泪的。北海郑玄听说蔡邕死了,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 !”兖州、陈留一带都画着蔡邕的像赞颂他。
,让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后来的儒者学中常侍程璜使人诬告蔡邕及蔡质,阳球
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

D.蔡邕笃志修史,终未如愿。他早就在撰写充实《后汉记》,后因董
卓事而获罪,他乞求免死罪以成汉史未得。知者为之叹息。
• 答案:C阳球派刺客追杀蔡邕,未得手的原因不是中常侍吕强援手,而是刺 客被他的义节感动,不为阳球所用,且受赂的人将刺杀消息告诉了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
达三年,蔡邕只要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
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
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蔡邕年轻时就博学多才,
他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在家闲居,沉迷于古
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 D.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
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 答案:D
•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古代指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

高中语文-《蔡邕听琴》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蔡邕听琴》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蔡邕听琴》原文及翻译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后汉书蔡邕传》)[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

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

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

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向晚即临近晚上。

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

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译文: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后汉书·蔡邕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②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③在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前却不止。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④董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⑤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一类人B.比往而酒以酣焉等到C.螳螂为之前却不止但是D.邕陈辞谢谢罪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称疾而归邕莞然而笑曰B.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以乐召我而有杀心C.因请而裁为琴螳螂为之前却不止D.王公其不长世乎其能久乎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含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B.伯喈旷世逸才C.邕素为邦乡所宗D.邕具以告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少年时博学多才,因擅长弹琴,由陈留太守举荐而被征召,但进京途中,走到偃师就假托有病回家了。

后汉书蔡邕传全文翻译

后汉书蔡邕传全文翻译

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

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

称疾不就。

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

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邕遂死狱中。

允悔,欲止而不及。

时年六十一。

【译文】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

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达三年,蔡邕只要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

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

有野兔很驯服地待在他的屋舍旁边,而且屋旁长出了连理树,远近的人们感到奇异,很多人都前来观看。

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

《后汉书—蔡邕传》和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后汉书—蔡邕传》和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后汉书—蔡邕传》和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甲)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①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②,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③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神器④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⑤,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乙)今人俱以蔡邕哭董卓为非,是论固正矣。

(A)然情有可原,事有足录,何也?(B)设有人受恩桀纣,在他人固为桀纣,在此人则尧舜也,何可概论也?(C)董卓诚为邕之知己,哭而报之,杀而残之,不为过也。

(D)犹胜今之势盛则借其余润,势衰则掉臂⑥去之,甚至为操戈⑦,为下石,无所不至者。

毕竟蔡为君子,而此辈..则真小人也。

(李贽《汇评三国演义》)注:①卓:董卓掌权时,曾强召蔡邕为祭酒。

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

①黥首刖足:刻额染墨,截断双脚,是古代的酷刑。

①伯喈:蔡邕,字伯喈。

①神器:帝王的印玺,借指帝位、国家权力。

①制作:这里指史书。

①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

《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听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听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听琴》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蔡邕听琴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

”(《后汉书?蔡邕传》)[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

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③裁:制作。

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⑤将命者:侍从。

⑥怃然:惘然的样子。

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

[文言知识]说“向”。

“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

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

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向晚”即临近晚上。

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

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名②屏③潜④却⑤耸然⑥莞然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②邕素为乡邦所宗③邕具以告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译文】40.蔡邕听琴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蔡邕传 后汉书·列传·蔡邕列传下原文及翻译

蔡邕传 后汉书·列传·蔡邕列传下原文及翻译

蔡邕传后汉书·列传·蔡邕列传下原文及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眉阝令。

王莽初,授以B446戎连率。

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

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

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

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有务世公子诲于华颠胡老曰:“盖闻圣人之大宝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

然则有位斯贵,有财斯富,行义达道,士之司也。

故伊挚有负鼎之C674,仲尼设执鞭之言,甯子有清商之歌,百里有豢牛之事。

夫如是,则圣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

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沈精重渊,抗志高冥,包括无外,综析无形,其已久矣。

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

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慝,清宇庙之埃尘,连光芒于白日,属炎气于景云,时逝岁暮,默而无闻。

小子惑焉,是以有云。

方今圣上宽明,辅弼贤知,崇英逸伟,不坠于地,德弘者建宰相而裂土,才羡者荷荣禄而蒙赐。

盍亦回涂要至,俯仰取容,辑当世之利,定不拔之功,荣家宗于此时,遗不灭之令踪?夫独未之思邪,何为守彼而不通此?”胡老傲然而笑曰:“若公子,所谓睹暖昧之利,而忘昭哲之害;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已。

”公子谡尔敛袂而兴曰:“胡为其然也?”胡老曰:“居,吾将释汝。

后汉书·蔡邕传(2)原文

后汉书·蔡邕传(2)原文

后汉书·蔡邕传(2)原文建宁三年,被召到司徒桥玄府上任职,桥玄对他很尊敬。

后来国君征召他,任命他担任郎中,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

又升为议郎。

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后来的学子。

熹平四年,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请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批准了,蔡邕就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担任司空,听说蔡邕名气大,召他为官,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

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然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没有办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

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到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帮助。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

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

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

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呜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

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

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

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

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

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

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蔡邕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原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至V,署祭酒,甚见敬重。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
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
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 绅诸儒莫不流涕。

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人。

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

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弹奏音乐。

蔡邕性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卧睡(去照顾母亲)。

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

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到家乡了。

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

建宁三年,被召到司徒桥玄府上任职,桥玄对他很尊敬。

后来国君征召他,任命他担任郎中,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

又升为议郎。

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后来的学子。

熹平四年,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请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批准了,蔡邕就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担任司空,听说蔡邕名气大,召他为官,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

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然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没有办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

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到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帮助。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
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

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
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幵了。

”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

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呜叫的蝉,蝉将要离幵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

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

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笑着说:这就
完全符合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

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

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

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
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

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说:
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

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

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
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

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

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

北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
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画他的像来称颂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