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张衡传第2课时-试题君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13课 张衡传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13课 张衡传 含答案 精品

第13课张_衡_传(一)作者简介(一)背景链接张衡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从强盛渐趋衰落的时代。

这期间,外戚与宦官争权夺利,又相互勾结,他们各谋私利,竞相奢华,亲戚攀援,贿赂公行,诈伪丛生,政治十分昏乱。

东汉政权为了加强统治,把谶纬迷信思想与封建经典结合起来,制定了一整套庸俗经学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统治理论,目的是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

针对这种现实,张衡曾勇敢地给皇帝上书。

本文中张衡的为官与科技成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二)常识链接Ⅰ.文学常识《后汉书》《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的史事。

《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晔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Ⅱ.文化常识1.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太学: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汉代始设于京师。

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试题:13张衡传+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试题:13张衡传+Word版含答案

13张衡传一、课外阅读阅读下边的文言文 , 达成 1~4 题。

韩邦奇 , 字汝节 , 朝邑人。

父绍宗 , 福建副使。

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 除吏部主事 , 进员外郎。

六年冬 , 京师地震 , 上疏陈时政阙失。

忤旨 , ..不报。

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 并及邦奇。

吏部已议留 , 帝竟以前疏故 , 黜为平阳通判。

迁浙江佥事, 辖杭、严二府。

宁王宸濠①令内竖②假饭僧 , 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 , 邦奇立散遣之。

其仪宾③托纳贡假道衢州 , 邦奇诘之曰 : “入贡当沿江下 , 奚自假道 ?归语王 , 韩佥事不行诳也。

”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 , 王堂为镇守 , 晁进督织造 , 崔主市舶 , 张玉管创造。

帮凶四出 , 民生凋零。

邦奇疏请严禁 , 又数裁抑堂。

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 , 作歌哀之。

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 , 作歌怨谤 , 帝怒, 逮至京 , 下诏狱。

廷臣论救 , 皆不听 , 斥为民。

嘉靖七年 , 起山东副使。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后入佐院事 , 进右副都御史 , 巡抚辽东。

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声威告假以廉价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至山西 , 为政严肃 , 有司供具悉不纳 ,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

居四年, 引疾归。

中外交荐 , 以故官起督河流。

迁刑部右侍郎 , 改吏部左侍郎。

拜南京右都御史, 进兵部尚书 , 参赞机..务。

致仕归。

三十四年 , 陕西地大震 , 邦奇陨焉。

赠太子少保 , 谥恭简。

邦奇尝庐居 , 病岁余不可以起。

其弟邦靖药必分尝 , 食饮皆手进。

后邦靖..病亟 , 邦奇昼夜持弟泣 , 不解衣者三月。

及殁 , 衰绖蔬食 , 终丧弗懈。

乡人为立“孝弟碑”。

( 节选自《明史·韩邦奇传》) 【注】①正德二年 (1507 年), 宁王朱宸濠行贿太监 , 密谋起兵。

②内竖 : 指宦官。

③仪宾 : 明朝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

1.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时辽阳兵变 / 侍郎黄宗明言 / 邦奇素有声威 / 告假以廉价 / 速往定乱 / 帝方事 / 姑息不从 / 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B. 时辽阳兵变 / 侍郎黄宗明言 / 邦奇素有声威 / 告假以廉价 / 速往定乱 / 帝方事姑息/不从命/ 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C.时辽阳兵变/ 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声威/ 告假以廉价/ 速往定乱/ 帝方事姑息/ 不从/ 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D.时辽阳兵变/ 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声威/ 告假以廉价/ 速往定乱/ 帝方事姑息 / 不从命 / 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分析:C 解答本题能够用清除法。

精做13 张衡传-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 含解析 精品

精做13 张衡传-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 含解析 精品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答案】A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第2课时)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第2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第13课 张衡传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41594272( B ) A .西鄂.(è) 属.(zhǔ)文 征辟.(pì) 逾侈.(chǐ) B .研核.(hé) 动辄.(zhé) 篆.(zhuàn)文 算罔.(wǎng)论 C .雅.(yǎ)闻 合契.(xiè) 蟾.(chán)蜍 驿.(yì)站 D .帷幄.(wò) 阉.(yān)竖 骄奢.(shē) 骸.(hé)骨 【解析】 A 项辟bì;C 项契qì;D 项骸hái。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表示降职的是 41594273( D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再迁.为太史令 C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D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3.以下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41594274( B )A.⎩⎪⎨⎪⎧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古之学者..必有师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邹忌讽.齐王纳谏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衡少善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 用委婉曲折的言语劝谏。

A.有学问的人/求学的人;C.汉侯王的封地/国家;D.写文章/通“嘱〞。

4.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41594275( C ) A .拜送书于庭 B .游于三辅C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D .故燕王欲结于君【解析】 ABD 三项均为介宾后置句,C 项为被动句。

5.以下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41594276( C ) ①衡少善.属文 ②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妙尽.璇机之正 ④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⑤皆共目.之 ⑥妙尽璇玑之正. ⑦乃知震.之所在 ⑧京师学者成怪.其无征 A .①②③⑧/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C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D.①②③⑧/④/⑤/⑥/⑦【解析】 ①②③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④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⑦动词活用为名词。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第13课+张衡传第2课时+Word含解析.doc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第13课+张衡传第2课时+Word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 第13课 第二课时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1594272( B ) A .西鄂.(è) 属.(zhǔ)文 征辟.(pì) 逾侈.(chǐ) B .研核.(hé) 动辄.(zhé) 篆.(zhuàn)文 算罔.(wǎng)论 C .雅.(yǎ)闻 合契.(xiè) 蟾.(chán)蜍 驿.(yì)站 D .帷幄.(wò) 阉.(yān)竖 骄奢.(shē) 骸.(hé)骨 【解析】 A 项辟bì;C 项契qì;D 项骸hái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示降职的是导学号 41594273( D ) A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再迁.为太史令 C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D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 41594274( B )A.⎩⎪⎨⎪⎧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古之学者..必有师 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衡少善属.文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 用委婉曲折的言语劝谏。

A.有学问的人/求学的人;C.汉侯王的封地/国家;D.写文章/通“嘱”。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导学号 41594275( C )A .拜送书于庭B .游于三辅C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D .故燕王欲结于君【解析】 ABD 三项均为介宾后置句,C 项为被动句。

5.下列加点的词,从活用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1594276( C ) ①衡少善.属文 ②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妙尽.璇机之正 ④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⑤皆共目.之 ⑥妙尽璇玑之正. ⑦乃知震.之所在 ⑧京师学者成怪.其无征 A .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C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D .①②③⑧/④/⑤/⑥/⑦【解析】 ①②③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④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⑦动词活用为名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四练习:第13课张衡传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四练习:第13课张衡传含解析

第13课张衡传[基础演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空自苦亡人之地B.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C。

臣愿奉璧往使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解析】A“亡”通“无”,C“奉”通“捧”, D “禽"通“擒”,捉拿。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A.公车特征..,乃知震之所在。

B.寻其方面..,治威严,整法度.C.衡下车..周密无际。

D.皆隐在尊中,覆盖..【解析】A“特征”意为“特地征召”,B“方面”意为“方向”,C“下车”意为“官吏初到任”.【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虽然。

B.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莫:没有.C.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再:两次。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乃:才。

【解析】“莫”意为“没有谁".【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D.欲因此时降.武【解析】“目”与例句中“刃”皆为名词用作动词;A项中“奇”为意动用法;C项中“廷”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降"为使动用法.【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②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①以.精铜铸成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①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D.①宦官惧其.毁己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解析】B项中“以"皆为介词,用;A项中“乃”分别为“于是,就”“才";C项中“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表转折”;D项中“其”分别为“代词,代张衡”“代地动仪”.【答案】B6.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时练:第13课张衡传(二)2+【KS5U+高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时练:第13课张衡传(二)2+【KS5U+高考】

第13课张衡传(二)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我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意在增强公民的控烟意识,让控烟令落地生根....,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

②自从郭德纲发文痛斥曹云金、何云伟之后,曹云金也发了博文,他痛倒苦水,讲述师傅郭德纲遇人不淑....的种种经历。

③“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大学》,但网友们仍是不赞一词....。

④“艰难困苦....”,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玉汝于成文明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⑤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日方一些人总把地区和平稳定挂在嘴上,而地区和平稳定真正要实现时,他们反而寝食不安....了。

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奋勇拼搏,身处逆境,不尴不尬....,半决赛和决赛接连战胜荷兰与塞尔维亚,最终夺冠。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②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80年来,③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④红旗渠精神,⑤“两弹一星”精神,⑥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的图谱中,始终不难寻到长征精神的痕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①②③④⑤⑥A . 只要就/ 和以及从B . / 所以先有其次然后在C . 唯有才能从到再到/D . 不仅而且一有二有/ 于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①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大观园里的主子们安富尊荣,早已习惯过铺张浪费的生活,米珠薪桂,挥霍无度,王熙凤额日感难以维持了。

③倾盖如故,有些人交朋友就是这么简单,萍水相逢,只需一眼,就可以认定面前之人的精彩,无关身份与年纪,无关一切。

④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

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专题13 张衡传-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解析版)

专题13 张衡传-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解析版)

第四单元
第13课张衡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西鄂(è)属(zhǔ)文征辟(pì)逾侈(chǐ)
B.研核(hé)动辄(zhé)篆(zhuàn)文罔(wǎng)论
C.雅(yǎ)闻合契(xiè)蟾(chán)蜍驿(yì)站
D.帷幄(wò)阉(yān)竖骄奢(shē)骸(hé)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读音。

A项,征辟(bì);C项,合契(qì);D项,骸(hái)骨。

2.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奇怪
B.再迁为太史令迁:升迁
C.阴知奸党名姓阴:暗中
D.永和四年卒卒:逝世
【答案】A
【解析】应为“认为……奇特”。

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答案】C
【解析】C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大王必欲急.臣
B.时.天下承平日久杖.汉节牧羊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璇机之正.
D.皆共目.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张衡传(课时2)1.阅读课文第5、6段,给下列句子加线的词注音。

(1)帝引在帷幄()()(2)遂共谗之()(3)时国王骄奢()(4)上书乞骸骨()2.阅读课文第5、6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时政事渐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迁①侍中,帝引②在帷幄③,讽议左右④(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今义表方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3)尝①问天下所疾恶②者(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4)宦官惧其①毁②己,皆共目③之。

衡乃诡对④而出(①第三人称代词,_______②_________③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5)遂共谗之(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6)衡常思图身之事(动词,_________________)(7)幽微①难明②,乃作《思玄赋》以宣寄③情志(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动词,____________)(9)衡下车①,治②威严,整法度,阴③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④(①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__;今义是从车上下来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动词,___________)3.阅读课文第5、6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

(1)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省略句,应为“(衡)出为河间相”】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形式,“征、拜”都有被动之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列出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并解释。

3.(1)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2)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被任命为尚书。

4.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

(“再转复为太史令”)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车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除: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1.如何看待张衡的“诡对而出”,全身避祸,进而意欲归隐的做法及想法?中国古代读书人一般都有较浓郁的政治情结,“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读书人的追求。

可是由于政治的黑暗,他们的理想抱负往往难以实现。

现实使他们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世原则,只有归隐山林,退居田园。

因此,张衡“诡对而出”,全身避祸,并意欲归隐,表现了他善于审时度势,为人精明,头脑清醒。

他并非贪生怕死,一旦政局好转,他仍会积极出仕,并做出令乱臣贼子胆寒的惊人之举,后文的任河间相时的政绩可见一斑。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1)“善属文”,作《二京赋》;(2)“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3)“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4)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

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

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

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

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的创造介绍则较简略。

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4.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5.和《屈原列传》相比,这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1.下面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西鄂(è)属文(zhǔ)连辟(pì)逾侈(chǐ)B.研核(hé)动辄(zhé)篆文(zhuàn)算罔论(wǎng)C.伺者(cì)合契(qì)蟾蜍(chán)驿站(yì)D.帷幄(wò)阉竖(yān)骄奢(shē)骸骨(hé)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B.妙尽璇机之正正:正确C.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制:形制、构造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到职工作3.对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③精思傅会,十年乃成④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B.公车特征拜郎中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而无骄尚之情5.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②戍卒叫,函谷举B.①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师不必贤于弟子C.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古之人不余欺也6.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为: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为: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为: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出仕为官。

B.张衡精于机械方面的巧思,致力于天文、气象的研算,因此被皇帝征召,于是他更精心于钻研这方面的学问。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出京做河间相前,暗中查知河间奸邪豪右的姓名,将他们一举收擒,一到任,河间就安宁了。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于三辅(“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B.遂通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书)C.贯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D.连辟公府(“公府”,古代对官署的统称,也称“官府”)9.像张衡这样品学兼优的人,在中外科学史上不胜枚举,请同学们仿照示例给他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获奖名片】赤子【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_____________——张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

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

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

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

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

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时有北人索驭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

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

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

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

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

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

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

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

又特善算。

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