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13《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13《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3课《张衡传》(第二课时)指导思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理念。

教材分析:《张衡传》属于评传。

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目标定位:本课时是本篇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自读自学,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即张衡在文学创作、科学理论与科学制造、政治三大方面的成就。

本节课,我们将精读课文,感知张衡取得伟大成就背后“从容淡静”的性格因素。

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思考和对名人传记阅读热情。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激发思想的火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从容淡静”与伟大成就的关系,学习张衡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领会张衡“从容淡静”的性格与伟大成就的内在联系。

教学工具:黑板课件PPT教学流程示意图:导入→总结成就→探讨原因(从容淡静)→拓展延伸→课后练习。

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一、导入(以问导入,走近学生)一问:亲爱的同学们,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认识我吗?拟生答:不认识。

二问:认识你的同桌吗?拟生答:认识。

师问:了解他吗?他有什么优点呢?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船所渡,五百年所修”,同桌是我们最近的老师。

除了向身边的人学习,我们还可以向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学习,被称为“科圣”的张衡肯定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有一些什么成就呢?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伟大之成就呢?我想肯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范晔的《张衡传》(板书:《张衡传》),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二、检查预习:文中写到张衡哪些具体的成就?(一)学生展示张衡的成就。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语文必修4第13课《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1800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板书文题】二、走近作家及作品1.作者介绍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幻灯片】2.解题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幻灯片】3.基础梳理课文字词(1)善属文( zhǔ) (6)蟾蜍 (chán chú)(2)连辟公府( bì) (7)伺者 ( cì )(3)逾侈( yúchǐ) (8)因此觉知 ( jué )(4)邓骘( zhì) (9)合契若神 ( qì )(5)中有都柱( dū) (10)帷幄 ( wéi wò )(11)诡对( ɡuǐ)(12)疾恶( è)(13)五载复还( huán )【幻灯片】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张衡传》教案篇一《张衡传》示范教案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1.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

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侧写其才之奇)(正写其品之高)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最新3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最新3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最新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3篇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张衡传》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并积累文言词句的含义2学习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倦,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3学习传记文章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本文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张衡与地动仪》(张衡出示幻灯片1张衡头像)视频中提到了张衡与他的地动仪,相信大家对张衡最深刻的印象他发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其实这仅仅是张衡在科学上成就突出,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有杰出表现,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今天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来认识一下——张衡。

2关于后汉书南朝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通过诵读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章1全班齐读课文。

(教师纠正读音)幻灯片2衡少善属文zhǔ不好交接俗人hào连辟公府不就bì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yúchǐ《算罔论》wǎng阉竖yān骸骨hái合契qì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一句最能概括张衡特点的句子提示,在传记文中,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有一句话能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⑴才高于世表现在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善术学,《灵宪》《算罔论》善理政,为政机智果断“称为政理”⑴高尚的品德表现在: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招不应不慕当世之才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三从对以上材料的归纳引入对传记文章写作特点的介绍问题1《张衡传》是一篇传记文章,范晔在写张衡的成就时,是按什么顺序叙述了张衡的一生?提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时间顺序小结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线索,从开头介绍姓名、籍贯、写到逝世的年代,叙述了张衡的一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3课《张衡传》优秀教案

13.张衡传教学目标1. 了解范晔与后汉书,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知识。

2.把握张衡的贡献,学习其精神。

教学重点1. 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知识。

2.把握张衡的贡献,学习其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范晔与后汉书。

2. 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㈠创设情景。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㈢提出目标。

学习本课,我们的共性目标是:1. 了解范晔与后汉书。

2. 理解课文大意。

下面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你自己的学习或思想状况自主设定一个个性学习目标:二、探索生趣㈠阅读指导:速读课文,请用序号(一,二……)标出意义段落,请用序号(1,2……)标出段内层次,请用“”标出关键句或主旨句,请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请在相关的文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法等,请结合学习目标、课后练习,将不能解决和有不同见解的问题逐一列举出来:㈡课堂探索:探究本文结构:方法指导:精读课文,并与同学商讨,根据文体特征、文中表现思路的语句或词语,探讨本文的结构,体会其妙处,并从整体上理解课文:1.划分段落,归结段意:第一段(1自然):品格和文才。

潜心科研第二段(2~4段):辉煌的科学成就不慕名利重大发明第三段(5):杰出的政治才干。

课堂讨论: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课后练习)明确: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

必修四13《张衡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5篇)

必修四13《张衡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5篇)《张衡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一、新课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准确句读四、问题设置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2.理清提纲:明确: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张衡传》优秀教案

《张衡传》优秀教案

《张衡传》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生平及其对科学的贡献。

2.掌握《张衡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张衡传》学习如何进行文学分析和批评。

重点难点:1.理解古代天文学家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绘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教材《张衡传》和相关辅助材料。

2.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材料,以了解古代天文学家的工作和成就。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对古代天文学家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张衡传》。

Step 2:介绍背景知识讲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性和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介绍张衡的生平和他在天文学、地理学和物理学方面的贡献。

Step 3:阅读《张衡传》让学生阅读课文《张衡传》,并注意重点人物形象和情节。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Step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张衡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和思想。

Step 5:整体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整个班级一起讨论并比较不同小组的观点和理解,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想法。

Step 6:写作批评让学生基于他们对《张衡传》的理解,写一篇文学批评作品。

学生可以选择讨论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或情节。

鼓励他们运用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Step 7:展示作品学生将自己的文学批评作品进行展示。

班级进行讨论和互动,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Step 8: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古代天文学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文学批评分析。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天文学家进行研究,并撰写相关报告或作品。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文学分析和批评。

13张衡传-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13张衡传-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13 张衡传-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科学成就;2.掌握《张衡传》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3.学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和科学成就,掌握张衡传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何理解宋人史学的思想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张衡的生平和科学成就,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阅读《张衡传》(20分钟)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阅读完《张衡传》,并标出文章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

3. 讲解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30分钟)教师讲解《张衡传》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导读者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认识。

4.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要求每组选出一位代表,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讨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5. 总结评价张衡(1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张衡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他的科学成就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6.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四、课后作业1.组织语言,写一篇关于张衡的科学成就的文章;2.阅读宋人史学相关文章,了解宋代史学的思想特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张衡的科学成就,还掌握了《张衡传》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更加懂得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评价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同时,课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张衡传》教案内容感知《张衡传》选自《后汉书》,原文较长,课文只截取了其中的几节。

文章首先介绍张衡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为人和文学才能。

按照传记体例,文章先介绍了人物的姓名、表字、籍贯。

接着记叙了张衡的求学历程,作者用“通五经,贯六艺”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张衡考察、求学的成果,然后从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和作品在当时的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了他写作《两京赋》的情况。

文章主体记叙张衡在科技史上的杰出贡献。

文章先概述他的特长,擅长制作,尤其精通天文、阴阳、历算等方面的学问,并简略地介绍了他的科技成果。

作者集中笔墨介绍候风地动仪,对其制造时间、材料、大小、外形、构造,直到作用和征验等都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

文章同时还穿插介绍了他的宦历情况。

“不慕当世”是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的根本原因。

这既说明他始终不改自己的操守,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社会现实。

末尾记叙张衡的政绩。

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又被宦官排挤出京师,出任河间相。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而是与豪强作了坚决的斗争。

他任职只有三年,却把河间治理得“上下肃然”。

【教学目的】1、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和《后汉书》。

2.了解张衡。

3.串讲课文。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zh ān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他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

高祖范晷gu ǐ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

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y ǎn 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

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hu án 玄xu án 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

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后,范泰重新被启用,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

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

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

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刘义康的心腹筹划政变。

由于范晔掌握禁军,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拉拢范晔,最初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被迫拉进。

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

这年十一月,刘义康的一个党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声称范晔是主谋。

范晔被捕,于445年1月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被处决时,其子范蔼、范遥、范叔蒌同时遇害。

后人中只有范蔼子范鲁连,因其母为公主之女,得全性命。

其侄孙范缜、范云有名于齐、梁之世。

范缜继承与完善了范晔的无神论的思想,所著《神灭论》——这部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唯物主义论文——填补了。

二、介绍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

《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

此外还着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着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

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

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世称张衡为“科圣”。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删节。

三、课文串讲: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è(河南南阳)人也。

衡少善属(通“嘱”,zhǔ连缀)文,游(游学,指考察学习)于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yì、右扶风为三辅),因入京师(指洛阳),观(于)太学(当时最高学府),遂通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虽(虽然)才高于世,而(但是)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8)。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和帝年号)中,举孝廉不 行(没有应荐),连(屡次)辟(b ì,征召) 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不就。

时天下承(相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ch ǐ(过度奢侈)。

衡乃拟(模仿)班固《两都》(长安、洛阳)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谏(规劝)。

精思(精心构思)傅(f ù)会(组织、布局、命意、修辞),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zh ì(和帝邓皇后之兄)奇(以……为奇,形作意动)其才累(屡次)召 (之)不应(应召)。

2衡善机巧(器械方面的制造巧妙),尤(尤其)致思(用心思)于天文阴阳(气象)历(历法)算(推算)。

安帝雅(素常)闻(听说)衡善术学(术数方面的学问), 公车(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特征拜(提拔)郎中,再迁(两次升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研究考验)阴阳(日月运行),妙尽璇机之正(精妙的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作浑天仪,著《灵宪》(历法书)、《算罔w ǎng 论》(算术书),言 甚 详 明(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3顺帝初,再转(转任两次)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权势大官),所居(担任)之官辄zh é(总是)积年(多年)不徙x ǐ(调动升迁)。

自去(离开)史职, 五载复还(复职)。

4阳嘉元年(汉顺帝年号,132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圆周)径(直径)八尺,合盖隆起(中央隆起),形似酒尊(通“樽”),饰(装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圆形)。

中有都柱(粗大铜柱),傍行八道(大柱四周八个方向和八个龙头相衔接),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

外有八龙,首(龙头)衔(含)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 机 巧 制(枢纽和各个机件的巧妙构造),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缝隙)。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清脆响亮),伺者(在傍边守侯观察仪器的人)因此觉知。

虽(即使)一龙发机,而(但是)七首不动,寻其(它的)方面,乃(就)知震之所在(方位)。

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它),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从古籍的记载中), 未(没)之(这件事)有也。

尝(曾经)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没有灵验)。

后数日驿(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至,果地震(于)陇西(兰州、陇西一带),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才)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从哪个方向发生)。

5时政事渐损(腐败),权移(转移)于(向)下,衡因(就)上书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w éi 幄w ò(指皇宫),讽议左右(在皇帝左右,对国家政事提意见 )。

尝问天下所疾恶(痛恨)者。

宦官惧其毁己(说自己坏话),皆共目(给他递眼色)之。

衡乃(就)诡对(不用实话来对答)而出。

阉竖(宦官)恐终(终究)为(被)其患(祸害),遂共谗(诋毁)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以为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乃作《思玄xu án 赋》以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6永和初,出(离开朝廷)为河间相(刘政的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章法制);又多豪右(豪族大户),共(一起)为不轨。

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治威严(治理严厉),整(整饬)法度,阴(暗中)知(查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擒”,捉拿),上下肃然(敬畏恭顺),称为政理(政治清明)。

视事(到职工作)三年,上书乞骸骨(请求养老),征拜(封,任命)尚书。

年(享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去世)。

四、布置作业:思考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传记。

2.分析结构。

3.选材详略。

4.语言特色。

5.梳理知识。

[教学过程]:一、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分析: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

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二、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