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全册教案(现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全册教案(现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语◇文高二(下)高中语文第四册目录第一单元(第2页)1.药……………………………………………鲁迅 2.项链…………………………………………莫泊桑 3.*陈奂生上城…………………………………高晓生 4.*守财奴……………………………………巴尔扎克第二单元(第13页)5.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7.*失街亭……………………………………罗贯中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综合性学习感受小说的魅力第三单元(第25页)9.雷雨(节选)……………………………曹禺10.茶馆(节选)…………………………老舍11.*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莎士比亚12.*三块钱国币……………………………丁西林现当代戏剧鉴赏第四单元(第35页)13.窦娥冤…………………………………关汉卿14.长亭送别………………………………王实甫15.*闺塾……………………………………汤显祖16.*哀江南…………………………………孔尚任古代戏曲鉴赏综合性学习演剧与编剧第五单元(第44页)17.陈情表…………………………………李密18.*祭十二郎文……………………………韩愈19.*愚溪诗序………………………………柳宗元20.赤壁赋…………………………………苏轼第六单元(第58页)21.逍遥游(节选)……………………《庄子》22.滕王阁序………………………………王勃23.*柳毅传(节选)……………………李朝威24.*促织…………………………………蒲松龄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作点辩证分析辩论第二单元札记随笔演讲第三单元小小说第四单元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第五单元自由写作实践附录中国古代文学概述…………………………方智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1.药鲁迅教学重点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一、药【教学目的】1.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理解小说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对连接线索的作用。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3.掌握课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药》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可先让学生回忆高一必修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中的有关内容,并介绍鲁迅写这篇小说时的思想状况,使学生懂得当时鲁迅是一位在黑暗中探索的战士,虽然还未找到济世的良方,但正视社会种种弊端,始终在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在学生了解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可从标题《药》入手,展开情节,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又由浅入深地认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3.讲读课文,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上,进而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但不要脱离鲁迅当时思想和写作的意图,而对“药”的含义随意加以引伸发挥。

4.选择描写人物的典型句段,让学生朗读、思考,并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人物的不同类型及不同的描写方法。

5.小说共四节,第一、三节是重点;第二节主要起过渡作用,可从简从略:第四节主要抓气氛渲染,不必过分用力。

【教学课时】3-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社会背景和《药》的含义。

2.注音释词。

3.明暗两条线的构成。

【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

1.读课文前,结合“预习提示”的内容,教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夕)和作者的写作背景(“五四”运动前夕)。

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辛亥革命爆发,曾使鲁迅振奋,烈士的鲜血激起了他的强烈义愤。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革命的资产阶级却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学习路上,作者为你加油!【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掌控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品味词的意境,掌控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进程当中。

第一课时教学导入: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乐趣的。

但其作者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

大家在下面查阅了很多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

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发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傍晚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应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词赏析】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

2.品味下列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

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

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3.延伸文章内涵:问:由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本真吗?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其实,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会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掉,仿佛这是一件苦事、贱事似的。

而我却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如果我们觉得生命不堪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只能怪我们自己。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恼。

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才能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5篇)今天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概念或技能,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们。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篇1第一单元《窦娥冤》一、生字窦(dò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

偃,仰面倒下。

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指炎热。

湛(zhàn)湛青天:清明。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亢旱:大旱。

亢,极。

二、词语辨析1.怨气?冤气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

不同的是,“怨气”指怨恨之气,“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2.分辨?分辩“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为《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作品与主角《窦娥冤》——窦娥《西厢记》——崔莺莺、红娘《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3、文学典故①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

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

(共26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汇总 A4打印版

(共26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汇总 A4打印版

(共26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汇总A4打印版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 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1日。

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学案 人教课标版26

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学案 人教课标版26

文本白发的期盼(节选)随着时代的变革,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束缚年轻一代奔走四方的脚步,几世同堂固守家园的家庭模式也难以继续维持;同时,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成为人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

亲情越来越淡薄,但白发的期盼却越来越强烈。

【作者简介】温秋阳,年生,哈尔滨人。

年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辑系毕业,被保送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

年至年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工作。

年到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年获新闻系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中心。

现任《都市森林》节目制作人。

由她参与创作的系列节目《生命之光》获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特别奖,主创的《在爱的怀抱中》、《让欢笑代替哀愁》获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一等奖,《无臂蛙王》获年中国广播社教节目奖一等奖,《故事人生》获年广播电视老年节目评选广播节目奖一等奖,《盲童篇》获年“红棉杯”中国广播大奖最佳公益广告奖。

王惠敏,年生。

河北石家庄人,高级录音师。

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任技术中心语言录制部副主任。

由她录制的广播特写《可爱的大熊猫》获亚广联信息节目奖、广播剧《古墓遇险》获亚广联儿童节目奖;《评剧皇后传奇》、《浮躁》获全国广播连续剧一等奖;歌曲《渔村夜》、《赶麦场》分获全国广播新歌“联环杯”录制奖、金奖。

【背景探寻】中国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

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已经变成了千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

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

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

《白发的期盼》是作者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最初始、最真切的感受,是作者在“大剂量”的采访后有感而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故都的秋》和《囚绿记》。

具体内容包括:1.《故都的秋》:品味故都的秋色,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章节内容:第13节,描绘故都的秋色;第46节,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眷恋。

2.《囚绿记》:通过对比手法,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章节内容:第13节,描述绿色的魅力;第46节,揭示人类对自然的束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重点:品味故都的秋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感受,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学习:(1)学习《故都的秋》: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关键语句,分析作者情感。

(2)学习《囚绿记》: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文学鉴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家乡的四季之美。

5. 小组讨论:讨论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故都的秋》故都秋色:清、静、悲、凉作者情感:眷恋、思念2. 《囚绿记》人与自然:束缚、渴望、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篇描绘家乡四季之美的短文。

2. 答案示例: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天:金黄满地,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冰天雪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都的秋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对比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秋天的文章和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全集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

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

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

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二、研读课文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分析第一层: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

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

是不容侵犯的。

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滚绣球]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分析第二层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

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

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

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分析第三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

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

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那质问语气强烈;第二句《古》本为哀告祈求,而《元》本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

比较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补充材料】“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

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

姑女告吏:“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

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

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少反抗精神。

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关汉卿2、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词语补释:*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P92注①*谛听:仔细地听。

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

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

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