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张衡传》【教学课件】 (共19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张衡传》【教学课件】 (共19张PPT)

写作特点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时间虽较长, 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 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 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 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 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研习第2~4段
1.《张衡传》全文的重点在哪里?作者这样安排合适吗? 明确:全文写了张衡的品格和文才,写了张衡的政治才干,写了张衡在 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第二部分记述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 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 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 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 本文记叙的重点。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 捉拿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尊”通“樽” 酒杯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员”通“圆” 圆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傍”通“旁” 旁边 与武决去 “决”通“诀” 辞别
疏通全文字句
1、学生对照注释看 课文。 2、师生共同疏通, 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 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才(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 ~ 4): 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 ~ 6): 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在政治上的成就)。
研习第1段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 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2.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 (1)“善属文”,作《二京赋》; (2)“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3)“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4) 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7:第13课 张衡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7:第13课 张衡传
③最后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 品格;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不行”“不就”“不 应”,有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 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概括叙述)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列举事例)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 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 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时鼓车、 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 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 《灵宪》和《算罔论》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 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 名为“张衡小行星”。
政绩卓著。 “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 肃然,称为政理”形象地表现其卓著绩,笔墨寥寥却 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形象。
③逝世时间。语言极其简练。
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
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 织的。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政治上、科 学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 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在介绍科学方面 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 绍特别详尽,对其它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 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鲜明。
1.张衡的文学才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3.张衡的科学成就杰出的有哪些? 4.张衡的政治才干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第一部分: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①按历史人物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 的姓氏、籍贯、家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课件PPT

小结
• 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 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 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 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 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 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
研读课文第5、6段:为官方面
• 对照课文注释处理文言字词 • 评价张衡为官方面的特点
聪明机智
果敢决绝 政绩卓越
人物传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后人评价
文学方面 科学方面 为官方面
课文研讨
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张衡的高尚品德?他在 文学上、科学上的成就是什么?政治上的作为 怎么样?
高尚品德: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2)“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累召不应”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 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的科学成就:
浑天仪 地动仪 《灵宪》《算罔论》
本文在语言运上的特点
• 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 “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 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 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
文化常识之一 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 名位。 4.累召不应 ——召见,召聘。
1
目标
•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呆着,因为大家 按自己的习惯行事时会觉得自在。如果一个人 仅仅是喜欢在出席会议时选择房间里的特定位 置,这当然没错。但如果作为教师,却总是习惯 站在教室里某个特定的地点,这就有问题了。这 种情况下,距离教师较远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 现课堂纪律问题。多数教师只能照顾到离自己 不远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喜欢后排的 座位呢?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距离教师越远, 就越可以肆无忌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3课张衡传精选教学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3课张衡传精选教学PPT课件

8.填空。 (1)“ 遂 通 五 经 , 贯 六 艺 ” 中 “ 五 经 ” 是 指 _____诗____书____礼____易____春__秋_________________ ; “ 六 艺 ” 是 指 _______礼____乐____射____御____书____数_______。 (2《) 两都赋》的作者是__班__固____,《二京赋》的作者是__张__衡____。 二都与两京都指__长__安____和__洛__阳____。 (3) 指 调 动 官 职 的 文 言 词 语 有 : ______迁____转____徙____调____出____改__等________(至少写出三个) 。 (4)前四史指的是《__后__汉__书____》与《___史__记_____》《___汉__书_____》 《___三__国__志___》。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 “员”通“圆”,圆周 )
(2)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皿
)
(3)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傍”通“旁”,外面 )
(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捉拿 )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常从.容.淡静。
【译文】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 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感悟】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友的重要性。古人说:“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环境的熏陶, 交往的感染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9.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 【感悟】此二句点出人所应有的心理状态。失意时,常有壮志 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会坚定志向, 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锲而不舍。同样,年老体弱时,也应该是“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实用课件 (共6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实用课件 (共65张PPT)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 • • • • • •
也:判断句。 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状语后置句。 三辅: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京师:指洛阳。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永元 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 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 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 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莫:没有谁。 逾侈:过度奢侈。 因(之)以讽谏:因:通过,借。以:连词,来 讽谏:讽喻规劝 奇:意动用法,以之为奇,认为…奇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 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 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 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 特,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注意读音
范晔 ( yè ) 属(zhǔ)文 逾侈( chǐ ) 璇( xuán)机 中有都( dū )柱 蟾蜍( chán chú ) 乞骸( hái )骨 伺者 (s ì) 连辟 ( bì ) 邓骘( zhì) 算罔论(wǎng ) 傍(páng)行八道 帷幄( wéi wò ) 篆(zhuàn )文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在天文、 气象、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 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 特地征召(张衡),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 太史令。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张衡传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第四单元 第13课 张衡传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张衡传》【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一、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张衡传》《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诗集传》(传记)(传记)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

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

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

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

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课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

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

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1. 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张衡传造机巧,浑天望万里;著文章,二京名千秋。

他是科学家,在科学上成就非凡,有地动仪、浑天仪,研究过阴阳历算;他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他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课内素材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名人——张衡张衡是东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研究过地理学,计算过圆周率,是写赋名手,也是有影响的画家。

他制造的浑天仪,打破了传统天体说;他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张衡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施政有方的政治家。

永和初年,张衡曾经出任过河间相,历经三年,为百姓所称道。

他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他常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

”为此,他多次婉拒朝廷征召。

安帝慕名求贤,由公车特征张衡,授命他为郎中,又迁官太史令。

张衡在朝廷供职期间潜心研究天文、阴阳、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他做官期间,不趋附权贵,所任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也不在意。

同时,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且有毅力,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运用角度]“品格”“毅力”“理想”等。

⊙运用示例没有掌声,没有喝彩,生活在风雨中,生活在挫折里。

这,就是成功了的英雄;在逆境中走过的人,才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去奉献,他们是伟大的。

张衡的背后是什么?成功!只要说起张衡,人们就会想起他发明的比欧洲早1 700多年的地动仪。

可你是否知道,张衡是天文学家的同时还是一位文学家、画家,真可谓是饱学多识,才华横溢。

那么张衡成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逆境,就没有成功!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这固然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但最主要的是他具有严谨的学习方法和顽强的毅力。

他呕心沥血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也表现在他以后的科学研究上。

在他开始制作候风地动仪时,曾遭到一些人的讽刺,但他毫不动摇,终于制成了地动仪。

其实,纵观古今中外,诸多成功,哪一项不是在逆境中奋发,哪一项不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的结晶呢?且从容且淡静——读《张衡传》有感范晔的《后汉书·张衡传》中,谈到张衡“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好个“从容淡静”,这是一种理想的心态,天下举凡成就卓越者,莫脱得了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大境界。

何谓从容的心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一种从容;“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一种从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是一种从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从容;“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一种从容……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

只有从容,才能临危不乱;只有从容,才能举止若定;只有从容,才能化险为夷;只有从容,才能宠辱不惊;只有从容,才能风云在握……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需要“从容淡静”的心境。

唯有从容淡静,才能活出潇洒、活出自由、活出旷达。

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终生仕途黯淡,但他以从容的心态,“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令万世敬仰,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狂歌五柳前”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决然归隐田园,“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诗意地栖居在这个纷扰繁杂的世界里的一片净土上,淡泊宁静,其从容风度冠绝古今。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身贬荒凉瘴疠之地,过着囚徒般的生涯,仍能孤身一人泛舟畅游赤壁,“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从自己的灵魂里分化出一个客人,与自己畅谈人生哲学,留下了前后《赤壁赋》这样的千古华章。

……他们是生活的成功者,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份且从容且淡静的心境。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疾恶:痛恨坏人B.衡乃诡对..而出诡对:不用实话对答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D.视事..三年视事:官员到职工作解析:A项,疾恶:痛恨。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解析:B项,均为介词,都为“用”之意。

A项,表比较,比/表范围,在……方面;C项,动词,征召/动词,应验;D项,表顺承,接着/介词,凭、靠、根据。

答案:B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用作名词,全部)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C.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用作状语,当时)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解析:A项,“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答案:A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拜郎中..B.公车特征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D.常从容..淡静解析:A项,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B项,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C项,骄奢,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骄横奢侈”。

D项,从容,古义:稳重,举止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答案:C5.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解析: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B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句子时,注意找出句子中的文言知识点,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第(1)句的翻译点是被动句,注意“举”“辟”的翻译;第(2)句的翻译点是“奇”的活用;第(3)句的翻译点是宾语前置。

答案:(1)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不去应召。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3)自从有书典记载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件事。

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蔡邕传范晔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

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①驯扰②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

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

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迁议郎。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

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

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

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

”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

灭纪废典,其能久乎?”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有删节) 【注】①菟:同“兔”。

②驯扰:顺服,驯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B.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C.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D.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解析:“不寝寐者七旬”是一个主谓结构,意思是“七十天不卧睡”,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据语境,兔子是呆在草屋旁边,“有菟驯扰其室傍”是一个结构,不能断开,再排除C项。

答案: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党:“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

二者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C.“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

“族”,灭族,古代一人犯罪而诛灭其整个家族成员的酷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