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蜇伤的救治及预防

合集下载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一、胡蜂的危害。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它们的蜇伤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当遭遇胡蜂袭击时,需要迅速采取
应急措施。

二、胡蜂应急预案。

1. 发现胡蜂巢后,应立即通知专业的灭蜂公司进行处理,切勿
自行尝试驱赶或摧毁蜂巢。

2. 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穿着鲜艳或花纹鲜明的衣物,因
为这些颜色容易激怒胡蜂。

3. 如果被胡蜂蜇伤,应立即离开现场,迅速脱离胡蜂的攻击范围。

4. 对于蜇伤部位,应立即用冷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5. 对于对胡蜂过敏的人群,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并在蜇伤后立即使用。

6. 在野外活动时,应携带防蜂喷雾剂,并在发现胡蜂时立即使用。

7. 在室内发现胡蜂时,应迅速关闭门窗,防止胡蜂进入室内,然后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8. 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胡蜂,以免引发意外情况。

以上就是针对胡蜂应急情况的预案,希望大家在面对胡蜂袭击时能够冷静应对,做好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

蜂蜇伤的急救方法

蜂蜇伤的急救方法

蜂蜇伤的急救方法
蜜蜂、黄蜂、胡蜂等昆虫是常见的蜂类,它们在自卫或受到惊扰时可能会蜇人。

蜇伤会引起疼痛、红肿、瘙痒和局部肿胀等不适症状。

在遭受蜂蜇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减轻不适感。

以下是蜂蜇伤的急救方法:
1. 立即远离蜜蜂或黄蜂等蜂类,确保自己的安全。

2. 将被蜇伤的部位置于心脏以下的位置,以减缓毒液的传播速度。

例如,如果
被蜇伤的是手臂,可以将手臂抬高。

3. 使用刀背或指甲轻轻刮除蜂刺,切勿用手指或钳子捏住刺针,以免挤压毒液
进入体内。

4. 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洁被蜇伤的部位,以防止感染。

5. 冷敷被蜇伤的部位,可以使用冰块或冷水毛巾。

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6. 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局部消肿药膏或抗组胺药物。

请按照
药品说明正确使用。

7. 如果疼痛剧烈或症状严重,建议就医。

医生可能会给予局部麻醉剂、抗过敏
药物或其他治疗。

8. 注意观察被蜇伤部位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全
身性过敏反应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急救。

9. 预防蜂蜇伤的发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避免穿着鲜艳的衣物、不穿香水
或有强烈气味的产品、不赤脚在草地上行走等。

总结:蜂蜇伤的急救方法包括立即远离蜂类、刮除蜂刺、清洁伤口、冷敷、使
用药物缓解症状等。

如果症状严重或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预防蜂蜇伤的发生也是重要的,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避免被蜂蜇伤。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一、胡蜂的危害。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当人类接近它们的巢穴或者干扰它们的生活环境时,很容易引发胡蜂的攻击。

胡蜂的蜇伤会引起严重的疼痛、过敏反应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来应对胡蜂的袭击。

二、胡蜂应急预案。

1. 发现胡蜂巢穴时,应立即远离并告知相关人员,禁止靠近或干扰。

2. 如果被胡蜂攻击,应立即远离现场,避免继续受到蜇伤。

3. 对于蜇伤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并及时给予紧急救治,如拔出蜂刺、冷敷等。

4.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的蜇伤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尽量让患者保持清醒和平静。

5. 在处理胡蜂巢穴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切忌私自干扰或处理。

6. 在野外活动或露营时,应注意选择远离胡蜂巢穴的地点,并携带防蜂喷雾剂等应急工具。

7. 对于胡蜂巢穴的清除工作,应由专业的灭蜂公司进行,切忌私自处理。

三、胡蜂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1. 对于相关人员,如野外工作人员、露营者等,应加强胡蜂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应对胡蜂袭击的能力和意识。

2. 针对胡蜂的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可以开展一些应急演练和模拟演习,提高相关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的执行和宣传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在面对胡蜂袭击时的应对能力,减少胡蜂造成的伤害和危害。

胡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胡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胡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胡蜂蜇伤是指人体被胡蜂蜇刺后产生的疼痛、红肿、灼热感等症状。

对于胡蜂蜇伤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就针对胡蜂蜇伤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提出一份详细的方案。

一、预防工作1. 宣传教育:加强对胡蜂蜇伤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包括蜂类的生活习性、蜇伤的处理方法、急救措施等内容,并提倡采取预防措施,如穿长袖衣服、避免穿浅色衣物、避免破坏蜂巢等。

2. 环境整治: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域的环境整治,减少蜂类活动的滋生条件,如清理废弃物、破旧建筑等。

二、急救措施1. 蜂刺取出:如果被蜇伤者有蜂刺残留在伤口中,应及时用胶带或拔罐器等工具将蜂刺取出,避免挤压导致毒液进一步扩散。

2. 冷敷止痛:在蜇伤部位施行冷敷,可缓解疼痛和肿胀,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移动患者:如果患者有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晕厥等,应立即将其移动到安全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三、医疗救治1. 剧痛处理: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患者疼痛。

2. 抗过敏治疗:对于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或抗组胺药物,以防止过敏反应加重。

3. 炎症控制:如出现局部明显红肿、灼热感,可使用抗生素或局部炎症药物,以减轻炎症症状。

4. 密切观察:对于年龄较小或年龄较老的患者,应该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并发症。

四、复查与随访1. 复查:对于较为严重的蜂蜇伤患者,应定期进行病情复查,观察蜇伤处的炎症情况和患者的不适感。

2. 随访: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在实践中,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急救网络,提供给药、急救器材等必备条件。

也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于胡蜂蜇伤患者的救治能力。

公众也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蜂蜇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上工作方案的执行,可有效提高对胡蜂蜇伤患者的医疗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一、胡蜂的基本特征。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一旦受到干扰或感到威胁,会发动集体攻击,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胡蜂的蜇痛剧烈,对过敏体质的人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二、应急预案。

1. 预防措施。

(1)加强室外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胡蜂的滋生地;
(2)定期检查房屋屋顶、墙壁等可能藏有胡蜂巢的地方,及时清除;
(3)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避免穿浅色衣物,以减少吸引胡蜂的可能。

2. 发现胡蜂巢后的处理。

(1)立即通知专业的消防或害虫防治单位,不要私自处理;
(2)在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前,远离胡蜂巢,避免刺激胡蜂;
(3)如果被胡蜂蜇伤,立即离开现场,迅速就医。

3. 应对胡蜂袭击。

(1)如果发现胡蜂正在袭击,迅速逃离现场,不要挥舞手臂或试图驱赶胡蜂;
(2)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不要跳水或进入密闭空间,以免引起更严重的袭击;
(3)及时就医,对被蜇伤的部位进行处理。

4. 应急处置。

(1)在发生胡蜂袭击事故后,立即通知急救人员,进行伤员救治;
(2)对被蜇伤的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如使用止痛药、抗组胺药等;
(3)对胡蜂巢进行清除,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5. 事故后的善后工作。

(1)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及时进行整改;
(2)对被蜇伤的人员进行随访,确保伤者康复;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胡蜂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以上就是胡蜂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面对胡蜂袭击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确保自身安全。

蜂蛰伤急救治疗

蜂蛰伤急救治疗

蜂蛰伤急救治疗蜂蛰伤是指被蜜蜂、黄蜂、胡蜂等蜂类昆虫螫伤后引起的疼痛和局部反应。

对于蜂蛰伤的急救治疗,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标准格式文本:一、蜂蛰伤概述蜂蛰伤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螫伤,通常会导致局部疼痛、红肿、瘙痒和热感等不适症状。

在某些个体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因此,对于蜂蛰伤的急救治疗非常重要。

二、蜂蛰伤急救治疗步骤1. 迅速远离蜜蜂等昆虫,避免再次被蜇。

2. 将被蜇部位抬高,减少血液循环到该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3. 用肥皂和水清洁被蜇部位,避免感染。

4. 用冷敷物(如冰块或冷水)冷敷被蜇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5. 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来减轻瘙痒和过敏反应。

请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来使用。

6. 如果有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胸闷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量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静。

三、蜂蛰伤的常见误区1. 切勿用手指或其他尖锐物品挤压被蜇部位,以免导致蜂毒进一步扩散。

2. 不要用醋或尿液等物质清洁被蜇部位,这些物质可能引起刺激,增加疼痛和不适感。

3. 避免自行处理严重的过敏反应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蜂蛰伤的预防措施1.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物和长裤,减少被蜇的机会。

2. 避免穿着鲜艳的衣物和使用花香型的香水等,以免吸引蜜蜂等昆虫。

3. 注意不要赤脚行走在草地上,以免被蜜蜂等昆虫蜇伤。

4. 在花丛附近或有蜂巢的地方要保持警惕,尽量远离这些区域。

五、蜂蛰伤的就医指引如果蜂蛰伤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1. 被蜇部位出现严重的肿胀、疼痛或感染迹象。

2. 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胸闷等。

3. 被蜇部位出现持续性的瘙痒、红肿、渗液等症状。

4. 被蜇部位周围出现红线症状,可能是感染的迹象。

六、蜂蛰伤的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 儿童和老年人对蜂蛰伤的反应较为敏感,应特别注意。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在处理蜂蛰伤时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胡蜂蛰伤的预防与急救

胡蜂蛰伤的预防与急救

胡蜂蛰伤的预防与急救近期,陕西的安康、汉中等地频发胡蜂蛰人事件,目前已累计蛰伤1600余人,40多人不治死亡。

因夏秋季节气候干燥、高温少雨,胡蜂活动频繁,同时又是人们野外出行、旅游的季节,导致蛰人伤亡事件频发。

蜜蜂和黄蜂尾部毒囊中的毒液通过尾端一枚连接毒囊的螫针刺入皮肤进入人体。

蜂毒液中含有蚁酸、组织胺样物质、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神经毒素等,除引起刺伤局部反应外,还可引起神经、溶血、出血等全身症状。

对蜂毒过敏者可发生过敏反应。

密蜂刺人后,螫针断留在伤口;黄蜂刺后,螫针可缩回,重复刺人。

人被蜂刺后,局部有疼痛、红肿、麻木,数小时后能自愈;少数刺伤处出现水疱,很少有全身中毒症状。

但是被群蜂多处刺伤,在很短时间内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重者发生溶血、出血、烦躁不安、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和急性肾功能衰蝎。

对蜂毒过敏者,迅速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和(或)气管痉挛,可导致窒息,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者导致心跳呼吸停止。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

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

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胡蜂蜇伤诊疗原则》发布2013-10-08《原则》指出,夏秋季是胡蜂活动较多的季节,胡蜂多分布在野外植物茂盛的区域,到郊外游玩或去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裤。

如与蜂群相遇应尽快躲避,不要主动拍打和驱赶。

一旦招惹蜂群,要马上采取保护措施,如躲进建筑内关好门窗,就地趴下减少暴露面积,用衣物或其他膜状物覆盖身体,尤其要做好面部、手等暴露部位的保护。

防胡蜂安全应急预案

防胡蜂安全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胡蜂,又称马蜂、黄蜂,是一种体型较大、毒性较强的昆虫。

在我国,胡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胡蜂活动频繁,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胡蜂蜇伤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对胡蜂危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防胡蜂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3. 建立健全防胡蜂工作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降低胡蜂蜇伤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胡蜂活动频繁的区域,包括城市、农村、风景名胜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防胡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防胡蜂工作。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1)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胡蜂危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业生产中胡蜂防治工作,加强农药监管,禁止使用高毒农药。

(3)林业部门:负责森林、园林等生态保护区的胡蜂防治工作,加强对胡蜂栖息地的调查和监测。

(4)卫生部门:负责胡蜂蜇伤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开展紧急救治培训。

(5)公安部门:负责查处胡蜂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6)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对学生胡蜂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7)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区域的胡蜂防治工作。

(8)交通部门:负责加强对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线路的胡蜂监测和防治。

五、预防措施1. 加强胡蜂监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胡蜂活动的监测,及时发现并上报胡蜂异常情况。

2. 开展胡蜂防治:根据胡蜂活动特点,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降低胡蜂密度。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胡蜂危害及防范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4. 加强巡查管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胡蜂栖息地的巡查管理,发现胡蜂巢及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身表现:发热、全身疼痛、烦躁、肌肉 痉挛等
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出现瘀点 和皮肤坏死
眼部:眼睛疼痛剧烈、流泪、红肿,角膜 溃疡
蛰伤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常发生在蜂蜇后数分钟到几个 小时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现:皮肤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心率增加、过敏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
蛰伤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头痛、意识障碍、肢体 麻木、面瘫、抽搐等
机制: 毒素直接作用——溶血毒肽、明肽等具有亲神经 毒性、烟碱样受体选择性抑制作用 脑炎——非磷脂蛋白可以诱发脑炎 免疫应答——磷脂酶A可诱发
蛰伤临床表现
心脏损伤:心慌、胸闷、胸痛、猝死 机制:抑制心肌线粒体Na-K+ATP酶,导致心肌 缺血、缺氧及心律失常,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继 发性的血栓形成导致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影响心肌传导系统,室性心律失常(室上 速、室颤)。
胡蜂与蜂毒
透明质酸酶: 对组胺有传播扩张作用,引起蜇伤灼痛,
充血肿胀,乃至组织坏死。
肥大细胞脱粒多肽 能使肥大细胞颗粒沉降,释放组胺
胡蜂与蜂毒
对烟碱型胆碱能受体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横纹肌溶解 直接或间接抑制、损害心肌导致心肌炎、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严重者 可危及生命
蛰伤临床表现
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 冬;
胡蜂与蜂毒
• 中国常见的胡蜂有115种。 • 我省秦巴山区生长的主要是金环胡蜂。
金环胡蜂
胡蜂巢
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蜂毒
胡蜂与蜂毒
蜂毒的成分:
多肽类
溶血毒肽
蜂毒明肽 肥大细胞脱 粒多肽


酶类
透明质酸 磷脂酶A
磷脂酶B
非肽类物质
组织胺 5-羟色胺 乙酰胆碱
理化性质: 毒液呈碱性,易被酸性溶液中和。
胡蜂与蜂毒
组胺:
使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引起 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 力,抑制房室传导;
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痉挛; 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等
胡蜂与蜂毒
5-羟色胺:
血压:①短暂的降低,这与5-HT激动5-HT3受体, 引起心脏负性频率作用有关;②持续数分钟血压 升高,这是5-HT激动5-HT2受体,引起肾、肺等 组织血管收缩反应所致;③长时间的低血压,是 骨骼肌血管舒张所致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小板聚集:此外,5-HT激动血小板5-HT2受体,
可引起血小板聚集。
胡蜂与蜂毒
平滑肌 激动胃肠道平滑肌5-HT2受体、激动肠壁内神经节 细胞5-HT4受体均可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使 胃肠道张力增加,肠蠕动加快
胡蜂与蜂毒
神经系统 可引起镇静、嗜睡和一系列行为反应,并影 响体温调节和运动功能。作用于感觉神经 末梢,引起痒、痛等症状。
机制:与蜂毒可以直接损伤肾小管、血管内溶血、 横纹肌溶解有关,血肌酐水平与其被蜇伤的毒蜂 数目或低血压无相关性
蛰伤临床表现
急性肝功能衰竭: 原发性肝损害: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肝细胞血窦
面大量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局部免疫反应导致 肝细胞出血坏死;
继发性肝损害:内毒素等炎性细胞因子,直接或 间接地促进肝细胞损害;全身免疫反应诱导CTL 应答和抗体依赖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素作用 (ADCC),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最终导致肝功能 衰竭
胡蜂与蜂毒 别名:黄蜂、蚂蜂或马蜂
属膜翅目胡蜂科,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 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胡蜂与蜂毒
生活习性
光照: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 湿度:相对湿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
停止外出; 食物:胡蜂嗜食甜性物质,腐食(腐烂的小动物)。 温度: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轻度
(1)蜂蜇伤皮肤损害≤10处; (2)无明显皮肤红肿及荨麻疹等改变; (3)无其他全身不适症状; (4)血、尿常规连续3天监测无异常。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中度
(1)蜂蜇伤皮肤损害>10处; (2)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之一: ✓ 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 ✓ 眼睛疼痛剧烈、流泪、红肿,甚至发生角膜溃疡; ✓ 出现头晕、头痛、烦躁; ✓ 有荨麻疹; ✓ 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实验室检查: 每日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肝功、肌酶 系列、凝血功能等。
连续观察至少3天,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指标正常
或轻微损害,无进行性恶化。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重度
(1)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嗜睡、全身水肿、血压降低、少尿、酱
油色尿等; (2)出现器官功能损害表现:
1) 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出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也可不 升 高,或出现低体温)、脉搏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2) 神经系统:意识障碍程度加重 3) 急性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血压进行性下降 4) 急性肾脏损伤:尿量减少,血清肌酐进行性上升 5) 急性心肌损伤:各项心肌酶进行性升高,心电图出现各种类 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多源/频发室早等恶性心律失常)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6) 急性肝脏损伤:出现黄疸,转氨酶进行性上升(可上升至 1000以上),严重者出现胆酶分离,胆固醇下降
7) 凝血功能障碍:自发出血,凝血项异常 8)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增快,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和
/或二氧化碳潴留,一般鼻导管吸氧治疗不能纠正 9) 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出现相应生化指标改变 10) 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等 11) 急性横纹肌溶解:各肌酶指标迅速上升。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实验室检查: 每日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肝功、肌酶系 列、凝血功能等,若有以下实验室指标之一:
蛰伤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 表现:贫血、酱油尿、茶色尿、肾功衰
溶血机制: 溶血毒肽和磷酯酶A、磷脂酶B,使血红细胞壁通 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细胞内 渗透压降低,致胶体渗出性溶血; 免疫性溶血,蜂毒素作用于红细胞,改变了膜的 抗原性,激发抗体形成,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蛰伤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 是蜂毒中毒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损害,也是造成患 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