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创新行为

合集下载

上海通用汽车企业精益生产实施案例列举1.doc

上海通用汽车企业精益生产实施案例列举1.doc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案例列举1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精益生产实施案例列举“柔性化共线生产、精益制造技术”是人们在谈到上海通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时经常提及的一点,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柔性化,什么是精益制造。

实际上,柔性化与精益生产不仅仅是上海通用生产制造的一个环节,更是从采购到销售整个企业流程运作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条柔性化精益制造的生产线,它仅仅是整个GMS (General Manufacture System,通用制造体系的简称)系统中一个具体的工艺流程罢了。

假如把GMS看作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那么“标准化、缩短制造周期、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持续改进、员工参与”则是保证这部机器运转良好的最重要的 5 个环节,而实际上GMS就是以这5条作为其构成的最基本的原则,而这5条原则又是循序渐进,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万事有道:标准化应该说,标准化是整个GMS系统最基本的要素,这很好理解,作为一项现代化精益生产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标准和规范,只有在确立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大规模的精益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工业开端的标志。

同时标准化所设定的基准又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同时他能支持最佳的操作方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看似简单的标准化实际上包含着众多方面,诸如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定额工时管理的标准化、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以及简单明了的视觉标记的运用和管理。

工具、材料摆放在工位或者岗位的什么地方,是否能使操作的员工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取用到相应的工具或者材料是工作场地布置标准化所涉及的范围,一个经过科学测算并且经过不断改进的安全、清洁和安排有序的工作环境必然能带来准确的操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工时和资源浪费减少到最小。

定额工时的管理则是在确定一个基本产品操作完成时间的基础上,对产品的生产环节如手工操作时间、取料时间、行走时间和机器运转时间进行分析,以减少不必要(不增殖)时间浪费,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标准,但这个标准又可以是一个经过重新测定、持续改进之后的新的动态的标准。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是一个旨在促进中国教育发展的专业学会,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

在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中国教育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案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范例。

典型案例一:阿里巴巴集团与高校合作阿里巴巴集团与多所高校展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

阿里巴巴集团通过与高校共建实验室、课程共建、师资共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为高校提供了实习基地和就业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就业竞争力。

典型案例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多所高校展开了深度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能够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推动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

同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典型案例三:上汽集团与高校合作上汽集团与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合作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合作平台,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上汽集团能够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加入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同时,上汽集团还为高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这种合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典型案例四:中小企业与高校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一些中小企业与当地高校合作,共同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转移等项目。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中小企业能够获取到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高校的学生也能够从实践项目中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以上只是部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些合作,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整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整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
—— —————————— 。 。
————— ——————— —
‘—一
企业 类型 四 创新 要素 :汽 车专 业技 术 典型 : 零部 件 、 技术服 务企业
图 1 整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成功实 现技术 创新 的首要 任 务 。为 了简 化 研究 的 复杂性 , 撇去 相关性 相 对较 低 的其他 因素 , 我们 将 企 业类 型 一 : 金 充 足 , 资 掌握 核 心 技 术 , 独 能 立 技术 创新 以满 足 市 场 需 求 的成 功 汽 车 企 业 ; 企 业 类 型二 : 术空 心化 或 汽 车产 业 新进 入 者 , 比 技 相
较技术而言 , 资金是这类企业 的主要优势 ; 企业类 型三 : 严重缺乏资金 , 面临 困境 , 以为继 的没落 难 汽车企业 ; 企业类型 四: 汽车专业技术服务企业 ,
收稿 日期 : 0 1—1 2 21 1— 2

38 ・
上海汽车
2 1. 1 02 O
能独 立完 成部 分汽 车零部 件 的开发 工作 。
析, 并指 出各模式的优势和局限。
【 bt c】 Cm i dwt tokys r s fn une at s f ail n cnl y t A s at r o b e i e o c f ec c r o cpa adt ho g ,h n hw u e oi l f o t e o e
独立创 新 是一 个 严谨 、 杂 的 过程 。在 目前 复 国内一些 整 车企业 由于资 金保 障 、 开发 时 间 、 基础 能力 等客 观 原 因 的 制 约 , 往 省 去 了其 中一 些 必 往 要 的环节 , 没有 完成 真 正 意义 上 的独 立 创新 , 导致 产 品的可靠 性 差 、 场 竞 争力 弱 , 最终 影 响 品牌 市 并

我国汽车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现状研究

我国汽车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现状研究

我国汽车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现状研究李霞【摘要】Based on defini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key technologies,current statu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was analyzed. The technology level was analytical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n rela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orien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or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to form a reasonable direction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在界定我国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类别基础上,研究我国汽车企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了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关键技术水平,提出了相关产业政策建议以指导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实践,并形成合理的技术开发导向.【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年(卷),期】2011(033)004【总页数】5页(P660-664)【关键词】汽车产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作者】李霞【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波和较长的产业链,是国家制造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象征,要发展汽车产业,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掌握我国汽车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水平,明确国内外技术发展差距,以形成合理的技术发展导向,促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1-2]。

价格定位、产品创新、销售渠道多管齐下 上海汽车差异化营销脉络渐清

价格定位、产品创新、销售渠道多管齐下  上海汽车差异化营销脉络渐清


鑫在 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 品成果展” 上告诉媒体 上汽用2 多年合 资合作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现 , O
只有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 以中高端为切入点 . 以产
i _近臼 _ 翻- 自 % __ _ _ 一 笔者从上海地区上汽荣威经鞘商了 l i解到, 涟店芷在进行番季抗患犬潮宾。目 , I 前 ;荣 5 赞 亮是・ 暴 高 ll 元, l 藏5 踵 0 垒 最 鄹 万 全 罾销营。 活动期阎, 赡霸任一戢车塑郡可享受 I { 。醇酗§ 5o 糯潢托鹄. [ 工蓝注’ 匿] l
全时在线中级轿车… 。 上海汽车认 为3 移 动通信技术运 用在汽车上 G
是必 然的趋势, 单体汽车电子智能化必然会 向汽车网 系统是IE C 的未来发展方向。 荣威3 0 5 全系可 以选配的
购物等新兴营销方式 日渐盛行 的重要原 因 从成立伊
式 气 囊 及 前 后 排 侧 帘 式 气 囊 齐 备 并 全 系标 配
弃产品品质的提升。 我们看到的是 . 由于起步就打造中高端 , 荣威品
您好t我是销
嗣上4店 f s 我
语音变流 请
车之熊
牌 与其他 自主品牌主打 排量相 比, 、 确立了差异化的
竞争优势,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消费者逐步认可并接 受了上汽打造自主品牌的理念和定位 随着荣威50 5、 MG 5荣威30 61 3 5 的上市. 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开始大幅度 提升. 并开始实现盈利。
化 磊 分价 位品 开荣 = 茉5 0 营 兰 ,格 ,特 始威 。 威, 嚣一 从 定产 点 .茎 . — 一 销 的 部 品 - 。 一 5
化营 牌就已经开始了差异化营销旅程。 0 。 _ _毫
价 格差 异化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

CULTURE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上海汽车集团为例贺加喜 李昊宸 彭映姣 秦涛 周常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摘 要 本课题主要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针对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以期达到合理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文章主要在广泛借鉴和吸收现有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疫情之下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实际状况,依据可靠性、实用性、高效性等原则,采用环境分析法、文献综合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设计调查方案。

同时,根据前文的研究分析结果及企业内外条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预警机制,相应提出相关风险解决方案,建议企业提高对整体风险的管控力。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 汽车制造业 风险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31-033-04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汽车的销量与产量已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的销量与产量都在不断增长。

汽车企业竞争不断加剧,行业整体利润率降低,近几个月的疫情更是大大削减了产品需求量。

从科技角度出发,汽车产业多倡导自主研发,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研发能力处于弱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正不断借鉴着他国经验并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的企业管理成为企业专业化、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1]。

(二)研究意义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之一。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多种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做好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的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企业案例分析——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创新案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创新案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创新案例从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自主开发到改革开放后的引进外资;‚以市场换技术‛到‚以竞争求技术‛的战略演变,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合资发展壮大到国产化基础的夯实;从引进车型到增加和强化自主开发设计的含量,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历史的一个缩影。

50年来,以上汽集团为主体的上海汽车工业历经创业、成长、壮大和振兴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但就目前而言,很少有以全球视角审视上汽集团成长发展的史料。

如将有关企业的竞争活动和发展成就置于全球竞争大环境之中加以考量,上汽集团的成长与壮大实质就是一部适应全球化生存与发展的企业战略演变史。

上海汽车工业成长经历的是一条非常规、跳跃式的发展轨迹。

分析集团竞争优势的形成,可以看到其核心竞争力的建立首先是集成外部资源,再通过与内部资源的整合逐渐形成。

参与全球战略联盟的上汽以低成本、快速高效方式吸取其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通过知识集成和自主创新的实践,获取把握本土市场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为形成和提升集团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在核心竞争力形成提升过程中,上汽集团的成长发展也获得一次又一次的阶跃。

第一次阶跃:50年代的上海汽车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

1958年上海自主开发了上海牌/凤凰牌轿车。

60年代后,上海又逐步开发了其它汽车产品,初步形成轿车生产基地,形成轿车、摩托车、拖拉机、重型车等几大产品齐头并进的格局。

第二次阶跃:1978年上汽率先提出中外合资生产轿车。

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以及随后集团摩托车、拖拉机及部分零部件企业分别采取合资生产或技术引进的方式发展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水平,从而使上汽集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八五‛期间,上汽集团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生产、联合攻关、合作设计、共同投标等方式,走出了一条起点高、见效快、效果好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主导产品轿车的市场占据全国份额一半。

上汽集团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之首。

上汽集团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

上汽集团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

上汽集团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1. 前言上海作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具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其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上汽集团在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上汽集团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期为读者提供清晰的认识。

2. 上汽集团在上海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汽集团是我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总部设在上海。

作为上海本土企业,上汽集团在上海城市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上汽集团作为上海重要的国有企业,为上海市政府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机会,为上海城市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汽集团在上海市场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产品覆盖了从乘用车到商用车、新能源车等多个领域,为上海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汽车选择。

上汽集团还通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回馈上海社会,推动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

3. 上汽集团在上海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上汽集团作为上海的龙头企业,不仅在汽车制造和销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上海产业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上海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上汽集团在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上始终站在行业前沿,为上海汽车制造业的提升树立了榜样。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上海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汽集团还与一大批上海本土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了上海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加速了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4. 上汽集团在上海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全面启动,上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号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上汽集团与上海多所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汽车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为上海培养了大批汽车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端科技人才。

上汽集团加强与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合作,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上海市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力来自用户参与:切入中高 端,细分市场
上汽大通此次的集体亮相,带来的不止是跨界 全产品线的惊喜,还有一份中国汽车品牌创新的 理念和超越的信心。 将创新转型和升级发展战略持续引向深入, 上汽大通首先是转变理念,走出固定思维模式的 高墙,借助互联网平台,与用户直连。 凭借差异化的体系竞争力和全球视野的业务布 局,走出了一条精彩纷呈的创新之路。
国贸151 黄恺霞 201501803002
企业创新行为的概念
企业创新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 势地位,通过引人新产品、采用新生产方法、 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料的新来源、实行新的企 业组织形式而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为。
企业创新行为的分类
• 企业创新行为包括企业的制度创新行为和技术创 新行为。 • 制度创新行为是通过变革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 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企业内外的交易成本来 获得更多的利润的行为。 • 技术创新行为是指企业开发新技术和新资源,创 造新产品的行为。
“Innovation Eye创新眼”
这个“创新眼”,代表着上汽集团发展理念的 变化:不仅造车,更致力于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 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引领未来汽车生活。面对科 技进步大方向、市场演变大格局、产业变革大趋 势,上汽集团率先提出了汽车产业“新四化”理 念,并紧紧围绕“新四化”趋势,加快创新、加 快转型。
《财富》2016世界500强名单出 炉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打造产业创新战略合作平台 掀起未来出行思想众筹风暴
首届汽车创行者大会,上汽力推“互联网X新 能源”
上汽集团在汽车行业内率先提出了“新四化”:“电 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并围绕“新四化”积 极布局,坚持创新、奋力开拓。 同时,和阿里巴巴跨界合作开发互联网汽车,全球首 款量产互联网SUV荣威RX5上市后,引领互联网汽车热潮, 快速成为SUV细分市场的主流产品。
上汽集团整体亮相2017上海国际车展
上汽集团推出了划时代的纯电动互联网汽车“荣威光之 翼VISION-E”,率先将新能源与智能互联技术相结合,探索 四化融合,打造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荣威光之翼”是一台即将在2018年实现量产的概念车, 搭载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联合研发的最新智能互联系统, 并拥有AR-HUD抬头显示技术、自主泊车、无线充电等“未 来黑科技”。
分析:中国汽车品牌革新行业 发展道路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汽车产业的转 型升级正契合了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内消费 升级的语境。在技术方面发展的新常态就是创新发 展、创新驱动。唯有创新能够驱动中国汽车品牌战 略升级,增强中国品牌来自信,形成为中国汽车发展 的新常态。
当车市进入到“高基数、中低速增长”的新常 态,当“互联网+”以崭新的发展模式塑造传统车 企并创造新生业态,上汽集团锁定了明确的方向: 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做首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