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词牌中几个易读错字的读音 (1)

合集下载

20个古诗词中极易读错字词,能读对一半就算你厉害!

20个古诗词中极易读错字词,能读对一半就算你厉害!

20个古诗词中极易读错字词,能读对一半就算你厉害!古诗词中的错别字是一大难题,因为古代汉字的字形复杂,且存在很多易混用的字形。

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注解和字典来帮助我们正确地阅读古诗词,但依然有很多读者容易在阅读时读错字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20个古诗词中最容易读错字的字词,并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阅读古诗词。

1. 残阳如血(血)这个字“血”是很容易读错的一个字,因为它的字形比较复杂,有些人容易误读成“氵”加“夜”。

2. 雁过留声(声)古代的“声”字和现代有些不同,容易读错。

3. 杨柳依依(依)这个字读起来比较特殊,容易读错。

4. 独上高楼(楼)这个字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很多人读成了“木”加“口”。

5. 春风十里(风)这个字比较简单,但是也有很多人读错。

6. 天涯何处无芳草(芳)这个字有些读者读错为“艹”字旁加“方”,而非正确的“艹”加“方”字旁。

7. 昔人已乘黄鹤去(乘)这个字虽然很常见,但也有很多读者读错,将它读成了“土”加“人”。

8. 春眠不觉晓(觉)这个字容易读错,“角”加“目”是正确的读音。

9. 阳关大道到羊城(阳)这个字也容易读错,一些人容易将它读成“日”加“一”。

10. 床前明月光(床)这个字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很多人读成了“广”加“木”。

11. 锦瑟无端五十弦(瑟)这个字在古代音韵中是读成“三”声,但现实中很多人读错。

1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圆)这两个字因为字形有些特殊,也容易读错。

13. 玉壶光转遥(玉)这个字读起来容易读成“王”,而非正确的“玉”。

14. 将军金甲夜不脱(将、脱)这两个字也容易读错,将军中的“将”字读成了“小”字旁加“寸”,夜不脱中的“脱”字读成了“肉”。

15. 饮马渡秋水(渡)这个字也容易读错,有些人将它读成了“氵”加“度”。

16. 问君能有几多愁(几)这个字在古代的字形和现在有些不同,也容易读错。

17. 一寸相思一寸灰(灰)这个字也容易读错,错读为了“火”加“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知识梳理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知识梳理归纳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知识梳理归纳卧剥bō蛱蝶jiá翁媪ǎo 相媚好mèi易错字:稀疏sū shū杂兴zá zhá锄豆chú cú卧剥bāo bō亡赖wáng wú蛱蝶jiájiā翁媪ǎo yùn 相媚好méi听写生字:住宿.、徐.州、篱.笆、稀疏..、渔翁.、锄.头、无..、茅檐..、杂.兴、蜻蜓赖.、卧剥..(书写提示:“蜓”的右边是“廷”,不要写成“延”,“檐.”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其中右下部分“言”的横画长短及间距安排要合理。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新市:今湖南省攸县北。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阴:树荫。

急走:奔跑。

寻:找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二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1.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2. 蛱蝶:蝴蝶。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简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最易读错的字(一)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最易读错的字(一)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最易读错的字(一)1、扁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

不能念成biǎn。

2、令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唐李商隐《筹笔驿》)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

不能念成lìng。

3、胜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南朝陈徐陵《侍宴》)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

(唐杨炎《赠元载歌妓》)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

(唐赵嘏《听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宋苏轼《梨》)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

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

现在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4、凭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唐杜牧《初冬夜饮》)楼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风雪凭阑干。

(唐唐彦谦《春早落英》)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

凭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

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 的读音。

5、契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唐独孤及《海上寄萧立》)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完整版)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完整版)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

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而在《所见》和《夜书所见》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和张籍的《秋思》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

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

本诗的题目“鹿柴”是一地名,其“柴”通“寨”,所以应读作“zhài”,不读“chái”。

而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的“柴”字,不是通假字,所以读“chái”。

2.词牌名。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易读错字正音考据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易读错字正音考据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有争议字音考据湘一芙蓉二中姜宇婷一、较为集中的易读错字1.骑正确读音:qí易读错音:jì考据:(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019页骑字释义③(旧读jì)骑的马,泛指人乘坐的动物:坐~。

④(旧读jì)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轻~|铁~|车~。

在第6版《现代汉语字典》中骑字只有一个读音qí。

(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规定“骑qí(统读)”诗句举例: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朝民歌《木兰辞》)2.胜正确读音:shènɡ易读错音:shēnɡ考据:(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168页胜2字释义(shēnɡ)能够承担或承受:~任|不~。

在第6版《现代汉语字典》中胜有shēnɡ的读音,但释义为“肽的旧称”。

(第1166页)(2)《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规定“胜shènɡ(统读)”诗句举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为为wéi(《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351页)为1释义①做:有~|事在人~。

诗句举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②充当;当作:四海~家|选他~代表。

③变成;成:一分~二|化~乌有。

④是:言~心声|十寸~一尺。

为2释义:被(跟“所”字搭配使用):不~所动。

诗句举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为3释义:后缀。

①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高兴|广为传播。

②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重要|颇~可观。

诗句举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另:从平仄来推断——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颈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尾联。

唐诗宋词-(完整版)古诗词中45个最可读最错的词

唐诗宋词-(完整版)古诗词中45个最可读最错的词

(完整版)古诗词中45个最可读最错的词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容易发错音的词。

今天我们列出45个容易发错音的单词。

1.平的经常向往老人在江湖中自由退隐,想在船上自由划船后改变世界。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既然这个世界无法满足我们的渴望,明天我将松开我的头发,乘上一艘渔船。

(唐立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里的“平”字应该读作“皮n”,意思是“小”。

不会念“bi m: n”。

2.命令你是一个刷的主人,一个睿智的将军,但是你的皇帝,被打败了,骑着囚车。

(唐李商隐《筹笔驿》)此处的“令”字,应读作“陵”,在平水韵中,属平生八宫韵,意为“是”。

不能念成“l ng”。

3.胜利园子热,夏比春浅(陈《侍宴》,南朝。

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

(唐《赠元载歌妓》)抱琴赢不了春,独唱相思满泪。

(唐昭《听琴》)是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的好处,绝对比柳岩满清好。

(唐汉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霜的红梨熟了,软梨太多。

(宋寿司《梨》)这里的“生”字,读起来应该是“sh ng”,在平韵中,从属于平声和十蒸韵。

“声”字在平水韵中属于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不同的音有相同的意义。

目前汉语中只有“shng”的读音。

4,带台阶上的雪就像一簇白梨,明年谁在篱笆的基础上?(唐《初冬夜饮》)楼上若有伤春之忧,莫莫风雪凋零。

(唐汤彦谦《春早落英》)这里的“阴”字应该读作“膑”,属于平水韵中的曲生二十五径韵。

平水韵中“佩”字属于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异声同义。

目前汉语中只有“png”的读音。

5.行动在刮风期间,它变成了雨。

(唐独孤和《海上寄萧立》)这里的“气”字是“久别”的意思,不能读作“气”。

6.啊玉桃被偷是为了饶过方硕,金屋是为了存放阿娇而建的。

(唐李商隐《茂陵》)这里的“A”不能读作“”或“叔”。

《康熙字典》引《韵汇小补》云:“声‘宅’。

《古诗》:‘家里有谁?’《木兰诗》:‘诶没有大孩子。

’又:‘妹妹听说姐姐来了。

’《世说新语》:‘一门有个大众郎。

古诗中易错的读音

古诗中易错的读音

古诗中易错的读音
1.解(jiě)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一上)
解落:吹落,散落。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yīn)照水爱晴柔。

(一下)树阴:树木枝叶在日光下形成的阴影,也称“树荫”。

3.遥知不是雪,为(wèi)有暗香来。

(二上)
为:因为。

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yìng)人。

(二上)应:回应,应答,理睬。

5.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ě)。

(二上)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见(xiàn)牛羊。

6.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三上)
斜:古读(xiá),倾斜,偏。

7.知有儿童挑(tiǎo)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上)挑:用细长的物件拨弄,逗引。

图片
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三下)
谙:熟悉。

9.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四上)
返景,同“返影”,指夕阳返照的光。

10.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骚人搁笔费评章。

(四上)
降:服输。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小学教材中古诗词常见误读音之辨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同一个字却在不同版本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音,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正确而简便地辨析呢?笔者对有关专家的评注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认为,可以根据“‘老字号’从古、‘特殊字’从今、多音字从义”的三条原则来处理。

一、“老字号”从古所谓“老字号”,是指古诗词的通假字、词牌名专用字、单音节词中含有旧读音(古读音)的字;所谓“从古”,指遇到这些有旧读音的字,若旧读音的读法仍然被现代汉语规范音所保留,我们就应依从旧读音的读法,在今天的古诗词朗读中仍念旧读音。

1.通假字。

古诗词中,我们会发现少量的通假字现象,这些字应读通假字的旧读音。

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四年级下册”表示四年级下册。

选自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下同);“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句中的“见”都是通假字,都通“现”,显现,显露出来之意,因此读“xiàn”,不读“jiàn”。

而在《所见》(一下13课)和《夜书所见》(三年级上册9课)题目中的“见”;“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和张籍的《秋思》(五年级上册5课)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也有“见”,但这些“见”都是“看见”的意思,并无“显现”之意,不是通假字,所以不读“xiàn”,应读“jiàn”。

亡:《清平乐·村居》(五年级下册5课)中“最喜小儿亡赖”的“亡”,通“无”,因而读“wú”,不读“wáng”。

柴:王维《鹿柴》的“柴”是通假字。

古代“柴”指有篱落的村墅,也指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划定的某些区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题词牌中几个易读错字的读音词牌也称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牌中不少字有多种读音,现就部分词牌给以正音。

1、踏莎行,原意指春天在郊野踏青,相传是北宋寇准创制。

寇准和友人郊外踏青时,想起唐代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即兴作一首新词,定名为《踏莎行》。

“莎”有两种读音:①shā,用于专名,如莎鸡;
②suō,莎草,草名。

“踏莎行”中的“莎”是草名,据意应读suō。

2、清平乐,原是祈求海内清平的乐曲,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乐”有五种读音:①yuè,有“音乐”、“乐器”、“乐经”、“乐工”、“姓”等意;②lè,有“喜悦”、“喜爱”、“乐意”、“安乐”、“泛指声色”,“姓”等意;③yào,“喜好”之意;④luò,如乐托;⑤liáo,通“疗”。

“清平乐”中的“乐”是乐调名,据意应读yuè。

3、生查子,原指海客乘槎造访天庭之事。

“生查”即“星槎”,“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

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王嘉《拾遗记》)。

“查”有两种读音:①chá,有“木筏”、“同‘槎’,树茬”、“考察”等意;②zhā,有“抓”、“山楂”、“放纵不拘礼度的人”等意。

“生查子”中的“查”意思是木筏,据意应读“chá”。

4、卜算子,原指卖卜算命。

相传是借用唐代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卜有四种读音:①bǔ,有“占卜”、“卜官”、“推测”、“选择”、“验证”、“赐予”、“姓”等意;
②bo,专用于“萝卜”;③pū,象声词;④pú,通“仆”。

“卜算子”中的“卜”意思是占卜,据意应读“bǔ”。

5、将进酒,意思是请喝酒。

“将”有三种读音:①jiāng,有“取拿”、“用”、“扶进”、“扶持”、“行进”、“跟从”、“携带”等意;
②jiàng,有“领兵”、“将领”等意;③qiāng,意思是“请”。

“将进酒”中的“将”意思是请,据意应读“qiāng”。

6、更漏子,原意是咏夜。

更漏是古代的计时器,以滴漏计时,凭漏刻传更。

更有两种读音:①gēng,有“改变”、“交替”、“经历”、“抵偿”“夜间计时单位”等意;② gèng,有“再”、“又”、“反”、“更加”等意。

“更漏子”中的“更”意思是更时,据意应读“gēng”。

7、女冠子,女冠即女道士。

“冠”有两种读音:①guān,意思是帽子;
②guàn,有“戴帽”、“冠礼”、“位居第一”、“加上”等意。

女冠子中的“冠”也称“黄冠”,是道士的帽子,据意可知“冠”应读“guān”。

8、尉迟杯,因尉迟敬德饮酒必用大杯而定名。

尉与两种读音:①wèi,有“官职”、“通‘慰’,安慰”等意;②yùn,通“熨”;③ yù,姓。

尉迟杯中“尉”和“迟”组成复姓,据意可知“尉”应读“yù”。

9、长干行,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

“长干”即长干里,是南京秦淮河南的一条里巷。

“金陵南郭群山环之,而雨花峰为最大,其脊曰石子冈,即古之大长干也。

稍西曰小长干”(《建康实录》)。

干有两种读音:①g ān,有“盾”“触犯”“干预”“关涉”“求”“岸”“天干”“山垅之间”等意。

②gàn,有“主干”、“做”、“担任”、“能干”等意。

“长干行”中的“干”是山间地段,据意可知“干”应读“gān”。

10、霓裳中序第一,“霓裳”是“霓裳羽衣曲”的简称,传自西凉,后经唐玄宗润色定名。

裳有两种读音:①cháng,有“下衣”、“衣服”等意。

②shāng,指衣裳。

“霓裳中序第一”中的“裳”指“下衣”,因此按古音读作“chá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