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液态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如:O2、N2、CO2等。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如:Cu、C、S、He等。
⑶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如:MgO、HCl、Ca(OH)2等。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课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相等关系: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多7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说明了什么?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 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 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 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固体 液体 气体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 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 子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分子性 质不同
原 子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1)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原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子运动加快 (3)原子间有间隔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性 质不同
练一练
2、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 是 ( B ) A.酒精的挥发 B.过氧化氢分解 C.石蜡熔化 D.分离液态空气
练一练
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B
)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 分子在 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 分子变大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 原子间隔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 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固体 液体 气体
2.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 粒子
是否分子变了,物质的化学 性质也变了?分子是怎样变 的呢?
例:氧化汞分解
Hg
O 分解
Hg Hg
O O 重新 组合
Hg Hg
汞原子
Hg
O
氧化汞分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变 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虽然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 大。 3.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是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分__子、__原__子等;体积很小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加压时分子体积变小 D.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武汉中考)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知识点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D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碳和氧 D.二氧化碳分子 5.(2016·南宁)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3.1分子和原子 课时一分子和原子(一)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堂要点
分子的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分子,其中数字写
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表示一个某分子中含有多少个相
应的原子。
例如:氧分子—O2; 二氧化碳分子—CO2; 一氧化碳分子—CO;
氮分子—N2; 二氧化硫分子—SO2; 五氧化二磷分子—P2O5。
课后作业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D ) A.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B.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 从宏观看,物体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 D. 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原子 构成。
②有些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如:氨气由 氨分子 构
成;氨分子由 氮原子和氢原子 构成;一个氨分子 由 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 构成。
注:分子中不含其他分子,例如:水分子(H2O)中不 含氢分子(H2),而是含有氢原子。
课堂要点
2. 化学反应中的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固态。(均填“>”或“<”)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液氧和氧气都由氧分子构成,二者的化学性质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课堂要点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 分子由原子构成 (1)一些分子的微观模型图
课堂要点
(2)分子的构成 ①有些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如:氧气由 氧分子 构
成;氧分子由 氧原子 构成;一个氧分子由 两个氧
22.4 L
体积 20 ℃/ 101 kPa
24.1 L
0 ℃/ 202 kPa
11.2 L
课后作业
A. 氨分子质量很小 B. 闻到氨水的气味是氨分子在运动 C. 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 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或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原子的重要性。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化学反应等,让学生认识到原子的存有化学反应?”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原子是什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知识,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课堂实效。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定期进行评价,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原子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和问题,让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原子世界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在讲解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时,我会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分子和原子的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讲解完原子知识后,我会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如“原子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感知原子的重要性,通过讲解、讨论、总结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的知识,提高化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体包括:
1.教师提出问题,如“分子和原子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或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通过呈现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让学生感受到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兴趣。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参与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如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共同进行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3.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宏观现象,如物质的溶解、气体的扩散等。
4.掌握物质在微观层面的变化规律,能够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体包括: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应能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区别与联系。具体包括: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附2套试卷)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初步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a. 这些微观粒子真实存在b. 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大部分固态非金属(金刚石C,石墨C,单晶硅Si 等)c. 不同的物质中含有不同的粒子(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铁中含有中大量铁原子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温馨提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
(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思考:糖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哪个溶解得快?湿衣服阳光下干得快,还是阴凉处干得快?为什么?(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通常情况下:气态>液态>固态。
特殊情形:水在4℃时密度最大,此时水分子间距离最小)a. 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分子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
b.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c. 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分子和氧分子性质不同、二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性质不同)(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说,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a. 例如:一个氧分子(O2)由2 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H2O)由1 个氧原子和2 个氢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例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气体被压缩为液态,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也没有变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与探究
1.a.向蒸馏水中滴加几滴酚酞,搅拌, 观察溶液的颜色。 无色
b.从烧杯中取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慢 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溶液变成红色
2.
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看似满的一 杯水其实还是有很多的空隙的,我们还能 装下很多的东西,就像是一麻袋西瓜里, 还能放下不少花生,如果在倒些芝麻,一 样也能在装下。 在我们生活中,通常都将知识比作那一杯 水,也许现在看起来是满了,其实,还是 有很多的空隙存在的!!所以,我们始终 因该拥有一颗未满的心,来学习、生活。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放大300倍的树叶
放大1000倍的白纸
放大5000倍的头发
放大10000倍的陶瓷
放大1000万倍的酒精
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2、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不见了? 3、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花的香味?
小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一、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水 H2O
氢气 + H2 +
氧气 O2
几种说法:
组成(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 构成(微观):物质是由分子或原 子构成的。
如:
氧气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 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 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 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而 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O
H
通电
H
H
H
O
O
H H H
重新 组合 H H
HH
水分子
(H2O)
分为氢 原子和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H2) (O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H H 水分子
O
O O
氧分子 (O2)
HH
氢分子 (H2)
HH HH HH
(H2O)
O O
O O
2H2O
2O2
3H2
物分 质子 化的 学定 性义 质: 的分 最子 小是 粒保 子持
我们知道: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分子太小了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 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分子的特性之二、分子在不断运动。
实验:在静止的水中墨水为什么能扩散呢?
背景资料:酚酞试液为 无色透明的液体,遇浓 氨水后会变红
分子具有扩散现象
实验
1.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
下次再见
分子是 不断 运动的,分子 间有一定的 间隔 物质在 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 是 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
5
把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洒 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液体的 小于 体积 100毫 升。这是因为:
分子之间有间隔,不断运动 相互挤占彼此的空间
6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例:电解水 O
H
2H2O 通电 2H2 + O2
2.取5ml的水,5ml的酒精,混合并读出混 合后的体积
问题:
1.为什么注射器中的气体可以被压 缩? 2.为什么两者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毫升? 3.为什么物质有三态的变化?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A,D)
B.纯净的空气
C.稀有气体 练 习 D.二氧化碳
2
下列物质是由一种分子组 成的是: A A.蒸馏水 B.白糖水
C.海水
练 习
3
D.澄清石灰水
纯净物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
A.固体物质
B.干净的物质
练 习
C.一种物质 D.无色的物质
4
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 ( 一种 )微粒.能够保证氧 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氧分子 。
状态变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的特点:
1、质量很小,体很小 2、不断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相同
水结成冰,其结果是:
A.水分子的大小改变了
B.水分子的间隔改变了 (B)
C.水分子的颜色改变了
练 习
D.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态氧气
分子的特性之三、分子间有间隔
设问
氮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吗? 硫在氧气中燃烧有白烟吗? 二氧化锰能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吗?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分子的特点
4.物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形状变
状态变
形状变
状态变
形状变
状态变
固体 液体 气体
形状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用微观观点(分子观点)解释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的分子.
判断:
1、分子是一种质量很小的微粒正确 2、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错误 3、固体物质中的分子不运动,分子 间没有间隔 错误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分子变成 别的分子,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与原物质不同 正确
8
下列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了
B.分子的间隔变小了
(C)
C.分子改变,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 一种分子
练 习
9
D.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 物质的分子之间
本课题小结: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很轻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