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 文档

合集下载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九年级化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导学稿九年级班姓名编号 09 日期课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设计者:杨木青审核人:化学组一、学习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能说明分子和原子间的异同点;会运用粒子间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质疑评价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请同学们首先研读教材,了解物质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现在的科学仪器能否移动原子?课本中哪幅图说明了确实可以移动原子?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模块一】研读课本P48,如果十亿人数一滴水里的分子个数,需要数多久?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模块二】分子的运动现象请仔细阅读课本P491.同学们,当你们在教室的时候就可以闻到学校餐厅的饭香味,这说明了什么?生活中晾晒衣服,冬天容易干还是夏天容易干?在冬天,向阳的一面容易干,还是向阴的一面?这又说明了什么?【模块三】前几节课我们观看了液氮用途的视频,请思考,为什么氮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态呢?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的体积相同吗?为什么?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仔细阅读课本P50【模块四】分子已知:一种纯净物对应一种分子或一种原子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本身有无发生变化?分子本身有无发生改变?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本身有无发生变化?分子本身有无发生改变?3.什么是分子?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模块五】原子1.分子由什么粒子构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否分解成原子,原子能否再结合成新的分子?你能举个例子吗?2.什么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A、小组成员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5min)B、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组长主持对这些疑难问题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帮助解决组内疑难;(5min)教师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议题,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
分裂 组合 新分子 原子
三、原子的概念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2、特征:
3、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直接 构成物质 金属:Fe、Cu、Ag 稀有气体:He、Ne、Ar 非金属固体:C、S、P、Si
四、分子和原子区别和联系
根本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改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二、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提问: (1)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分子是否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 一粒子?

通电
氢气+氧气
H 2 ↑ + O2 ↑
H2 O
通电
氧化汞 HgO
汞+ 氧气 Hg + O2 ↑
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 实验:
酚酞试液,观察烧杯中的现象。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浓氨水,观察试管中的现象。 3、如下图所示,观察烧杯A、B中的现象。
3、分子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
液态水 加热 气态水 冷却 液态水 S + O2 点燃 SO2 P + O2 点燃 P2O5
苯分子
一、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 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 完。如果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 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1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是3×10-26kg。
一、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 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电解水的示意图
H H
O
O
通电 H H
O
H 重新 组合 H H O
氢分子 (H 2)
HH
H
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 (H2O)
H H 破裂成氢原 子和氧原子
氧分子
(O2)
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论 ⑵
氢气在氯气中 燃烧生成氯化氢。 试分析在氢气与氯 气反应的化学变化 中,分子和原子的 变化情况,推论在 化学变化中,发生 变化的是分子还是 原子?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与探究
1.向盛有蒸馏水的烧杯A中滴加几滴酚酞, 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 无色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 变化。 溶液变成红色
说明浓氨水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
3.
仔细观察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问题?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 所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 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 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 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变化【 P50(一)】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 分子和氧分子,不再 保持水的化 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 学性质。 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分子的特点
4. (2)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的特点
5.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种物质分 子构成的物质是 (选填“纯净 物”“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物质是 。
课堂练习一: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 (混合物、纯净物)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1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班级化学课标试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我按如下特点进行设计.1、体现课改理念,把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探究氨分子集中试验时,留给同学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同学大胆猜想。

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

让同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培育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试验奇妙,预备充分的资料。

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真实的情景资料。

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了直观、明显的试验。

3、设计比较紧凑,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从而培育同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2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园能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等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这些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例着手,利用同学的奇怪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学问,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其次,引导同学依据现象大胆猜想,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以苯分子的图示和水分子的质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同学直观的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以品红的集中为演示试验和氨分子集中试验为例,指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用"1+1'是否等于2、注射器抽压试验比较验证,形象说明分子间有间膈,并且分子间的间隔可以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都以探究教学为主线,不断进展同学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现实,化难为易。

既加深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培育了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和分析、推理力量,又使同学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胜利后的喜悦,从而使同学产生亲近化学、喜爱化学,渴望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

2、其次课时教学反思鉴于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是关于微观粒子的纯理论学问,同学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力量,假如按正常的理论性的讲解,会让同学产生枯燥的感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word文档资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word文档资料

《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地位与作用九年级化学总共分上下两册,分子和原子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入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三、知识要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有两个知识点:物质由微粒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自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走过花铺会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品红在水中扩散,有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9)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 是增大水的导电性 √ 10)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
11)分子是保特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 1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 13)氧化汞受热中氧原子和汞原子种 类未变,但数目改变 × 1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15)同种原子构成物质是纯净物 ×
• 3、下列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 A 空气 B 海水 C铁 D液氧 E过氧化氢 F氨水 G 二氧化碳 H 酒精 I 水 J 臭氧 • 4、填空: D E G H I J 2 • (1)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氢原子 1 和——个氧原子构成;1个H2O2是 由2个氢原子 和—— 2个氧原子 构成。 ——
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 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
本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
1、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
答:避免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而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损失。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2)水是一种单质 X (3)水是一种化合物 √ (4)水是一种纯净物 √ (5)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6)自然界的水一般是混合物 √ (7)水是由水分子(H2O)构成的 √ (8)H2O是由H2和O组成 ×
实验3-1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现象:品红从上至下扩散,最后整个 烧杯内的液体变红
一、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现在科学家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 能够直接观察到微小的粒子,还能移动 微小的粒子。 最小的汉字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 凹陷的地方是原子被拨出后显 示的深黑色沟槽,凸起的亮点 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是散落的原子形成的,显白色。
蔗糖分子运动到 水分子的空隙中
(4)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作 “足球烯”分子,组成为C60,关于 C60的说法: • A 它的一个分子中有60个碳原子 B 它是一种化合物 • C 它是一种混合物 • D 它是一种单质, AD • 其中正确的是————。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答案】A【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隔,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故A解释正确;B、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水结成冰后分子还在运动,故B解释错误;C、冰雪融化,固态变成液体,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C解释错误;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解释错误;故选A。

2.(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航天点亮梦想”。

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原子大小D.分子间隔【答案】D【解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D。

3.(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

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答案】A【解析】A、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质量不变,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C、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答案:A。

4.(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B.墙内开花墙外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答案】A【解析】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
的本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认识分子
可分;
得出
原子

定义

物质、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了解宏观
与微观
的关系
学生
总结
回答
掌握
巩固
本节课
内容
作业:p511.2.3.
课外;学习之友
分子
定义
认识
分子
本质
;
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分子由原子构成。
展示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分子的结构。
2.老师引导学生叙述每个分子的构成。
思考;
练习;
叙述
*
分子
构成;
分子

原子
构成
设问;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本质是怎么回事呀我们看下面的动画。

Ppt展示氧化汞的微观分解动画。
氧化汞 ---- 汞 + 氧气
难点、
重点
1.重点是分子、原子的定义,分子性质及用分子性质解释现象;
2.》
3.分子、原子概念的引入和建立以及分子、原子本质的揭示,定义的自然形成。是难点
4.分子、原子的应用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读图、播放动画;对比分析总结定义;练习巩固。发挥想象力。
实验准备
品红的扩散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观察、
思考
解释
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
微粒在运动

3.引导学生读P49图3-2、3-3
设问:有人看见过分子、原子吗谁呀
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看图、
思考
回答
想象
分子的真实存在;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提出问题:ppt分子有哪些性质
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
列举数据人学生去说明,让学生想象。
思考、
想象
认识分子小
为什么能闻到物质的气味
演示实验P49探究
分子在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力越大,越大的越快。
思考
观察
&
认识分子
运动
设问:骑过自行车吗为什么能把许多空气大入车胎中能把许多水打入车胎中吗
把一杯黄豆和一杯小米混合均匀后再能装两杯吗为什么
3、Ppt3.分子间有间隔;固体、液体分子间隔较小、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化呀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而原子没有变;
2.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
3.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的;
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的;
4.分裂 重新组合
分子--→原子-----→分子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观察
思考

回答
总结
认识化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组织教学
人数等
情感
引入;
1.本单元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3.向教室偷偷地撒点香水。
观察学生反应。

学生思考
体验现象
学生好奇
窃窃私语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看不见的微粒构成香水
激发学习
情趣
|
新课;
1.演示实验3-1品红扩散
2.启发学生;学生课外实验;在水中第一滴墨汁,扩散开后在水面铺一张纸,过2秒钟拿起就可以得到一副山水画。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流程图: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彭阳四中 李忠让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知识

技能
1.介绍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2.理解分子(及微观粒子)的性质,会解释一些现象;
3.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
*
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过程

方法
1.现象、实验引入-读图-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
2.通过列举数字、演示实验等学习分子性质;
3.对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不同揭示分子本质,提出分子定义;
4.动画演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揭示原子的本质,给原子一个定义。

5.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养成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热爱科学的态度;
2.通过宏观现象认识物质微观粒子的能力;
思考
回答
~
课外
去做
认识分子
间有间隔
会用分子
观点解释
现象
$
Ppt; 下面两个变化有什么不同
水-------水蒸气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能得出下面结论。
结论;
1.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参与
分析;
~
认识
分子
本质;
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