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图表图形类试题探究
中考物理必考图像题及其解析,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中考物理必考图像题及其解析,收藏这一篇就够了!在物理学习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变化过程的特点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将物理过程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图像上呈现出来,可使物理过程形象、直观,使解题过程优化,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图像题是重点考察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以及灵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一种题型。
晶体熔化图像例1:如图1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解析:根据固体熔化时其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可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内能增加,在坐标系里的特征图像表现为一条水平线段(BC段);而非晶体却没有这样的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例2: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解析:冰块是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所以此图像应属于晶体的熔化图像;且冰的熔点是0℃。
由此可以判断图像应是B。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图像例3: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解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图像中横轴表示质量,单位是Kg,纵轴表示体积,单位是m3。
我们可以假定体积都是2×10-3m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a.b.c三种物质对应的质量分别为1Kg、2Kg、4Kg,根据密度公式可知ρa=0.5×103Kg/m3;ρb=1.0×103Kg/m3;ρc=2.0×103Kg/m3。
中考物理图表、图形类试题探究范文

中考物理图像和图表信息题的探究一、图像、图表信息题的特点图像图表类试题的总体特点是以图像、图形或数据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成立的条件、或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能较好地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既能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等,又能高度概括、浓缩知识,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此类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通常是在分析、理解和应用的水平上考查认知能力和对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题目。
中考物理图表图像类试题命题时有三种:1.记录表格类试题这类试题主要列举实验中将要测量的物理量,帮助我们有顺序的记录和测量物理量的图表,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2012陕西)31: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②向量筒中倒入V1=60mL的水;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65mL处;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V3=58mL处;⑤小王认为石块体积测量不够准确,石块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6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66mL处。
请解答下面问题:(1)该实验原理为(用物理符号表示)。
(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60mL处的原因是。
(3)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空白处。
(4)观察表格设计,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两处不足(相同类型的不足点只写一条)①;②。
此类问题以课本上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素材,考查实验原理和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要求结合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完成问题的解答。
2.实物装置图类试题这类试题主要是以课本上插图和实验装置图片的形式将科学探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呈现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一图多用、多图拼盘等方式。
中考物理 图像图表信息题二 图像分析与计算

题型之二图像分析与计算所谓图像信息题,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图像,要求考生依据所给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和处理.“巧用图像”解题,常常可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有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综观近几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物理图像信息题也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2014·滨湖模拟)一种电工工具由一个小灯泡L和一个定值电阻R并联而成,过L、R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____Ω;当把这个工具接在电压为2 V的电路两端,在2秒内,L、R并联电路电流做的总功是____J.解答本类考题先要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像拐点、起点、终点的含义),再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1.(2014·福州)如图所示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中,描述错误的是( )2.(2013·庆阳)一长方体铁块按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时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像是( )3.(2013·枣庄)标有“6 V 3 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8 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4 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A.3 WB.3.3 WC.3.6 WD.5 W4.(2013·黄石)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则( )A.A可能是由铝制成的物体B.若将B放入酒精中,则B会漂浮在液面上C.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1D.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5.(多选)(2014·南昌)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图像,这种图像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 )A.弹簧的伸长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B.通电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C.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D.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6.(2013·泸州)一定质量的货物在吊车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和钢索重力),货物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 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等于8 s时钢索的拉力大小B.货物竖直向上运动时,4 s时的速度小于10 s时的速度C.0至6 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小于6 s至12 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D.货物在0至12 s内的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钢索拉力的功率保持不变7.(2014·凉山)物质a、b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断出它们密度关系为ρa____ρb(填“>”“<”或“=”),若用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然后将甲、乙用轨质细线拴在一起压入水面以下,放手后,它将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8.(2014·株洲)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___m/s,当t1=50 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m.题型之二图像分析与计算例3 10 3.2针对训练1.D2.B3.C4.D5.ACD6.A7.>上浮8.30 450。
专题02 图像表格类题解题技巧-决战2018中考物理题型解答策略学案(原卷版)

【决战中考·2018】物理题型解答策略专题二图像表格类题解答技巧一、图像、表格类题型概述图像表格型试题在物理中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其原因是这类题目能很好的表示所学物理知识点和物理变化规律,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宽。
图像、表格信息题就是以图像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的题型。
图像、表格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力、热、电、光、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常用电器,有的涉及于日常生活。
试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
试题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
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图像、表格类题型特点1.图像类:图像题是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种题型。
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图像含义,而且能用物理学语言准确描述图像。
通过分析图象,从中找到物理规律,同时可以考查学生将图像转换成文字,或把文字转换成图像的能力,乃至图像间相互转换的能力。
图像题的类型很多,有坐标识别型、单一曲线型、多重曲线型等。
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数据、曲线、物理量把握图像特征,找出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
无论怎么复杂,关键是数形结合,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特征、坐标含义。
2.表格类:这是一类把许多物理数据及其他资料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呈现给考生的一类考题。
表格一般有横向内容和纵向内容,纵横交叉处就是对应的数据或其他资料。
有效信息就在其中。
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内容(包括单位、说明);行、列各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
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目的是把文字叙述变成表格形式,简单明了,其中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第三步:挖掘表格隐含信息,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弄清表格告诉什么,题目要回答什么。
中考物理题型解读与技巧点拨专题二 图像表格类题解题技巧 (原卷)(全国版)

321专题二图像表格类题解答技巧一、图像、表格类题型概述图像表格型试题在物理中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其原因是这类题目能很好的表示所学物理知识点和物理变化规律,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宽。
图像、表格信息题就是以图像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的题型。
图像、表格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力、热、电、光、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常用电器,有的涉及于日常生活。
试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
试题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
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图像、表格类题型特点1.图像类:图像题是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种题型。
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图像含义,而且能用物理学语言准确描述图像。
通过分析图象,从中找到物理规律,同时可以考查学生将图像转换成文字,或把文字转换成图像的能力,乃至图像间相互转换的能力。
图像题的类型很多,有坐标识别型、单一曲线型、多重曲线型等。
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数据、曲线、物理量把握图像特征,找出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
无论怎么复杂,关键是数形结合,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特征、坐标含义。
2.表格类:这是一类把许多物理数据及其他资料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呈现给考生的一类考题。
表格一般有横向内容和纵向内容,纵横交叉处就是对应的数据或其他资料。
有效信息就在其中。
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内容(包括单位、说明);行、列各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
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目的是把文字叙述变成表格形式,简单明了,其中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第三步:挖掘表格隐含信息,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弄清表格告诉什么,题目要回答什么。
中考物理专题十初中物理图像题考法及其解答技巧

专题十初中物理图像题考法及其解答技巧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考什么与怎样考1.中考考什么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中考怎么考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中考物理中作图题的解法分析

中考中作图题的解法分析中考内容主要有光、热、电、力四部分,而作图题则聚集在光、电、力之中。
[作图题的特点]作图题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又能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发展我们的思维活动。
除实物电路连接外,其他作图题答案基本惟一,直观明了。
[作图题的类型]1. 概念型例1.一篮球漂浮在水面上,在图1中画出篮球受力的示意图。
说明:此题考查我们对浮力方向和重力方向的认识。
答案如图2。
图1 图2例2.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及方向如图3所示,请标出它的N、S极及电源正负极。
说明:此题考查磁感线性质和安培定则。
答案如图4。
图3 图42. 综合型例3.黑箱内有一只焦距为3cm的凸透镜和一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如图5,请你画出黑箱内的光路图并标出平面镜上入射角的度数。
说明:此题难度稍大,考查了凸透镜聚光原理和光的反射规律,要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和光路,进行综合分析,所画出光路角度要准确。
答案如图6。
图5 图63. 应用型例4.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在图7中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
(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说明:此题属于物理知识在玩具中的应用,考查了我们对社会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
答案如图8。
图7 图84. 探究型例5.小马有一个电路盒面板,面板(如图9)上有红、绿灯各一只,两个开关S1、S2,一个电压表。
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他让小组其他同学探究盒内的电路结构。
为此,小张做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情况,请你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
,可知说明:此题应从表格中实验现象展开探究,属于探究性题目。
根据U U21红、绿灯为串联电路(因为并联时U1=U2);从开关的闭合、灯泡的发光情况可知,绿灯被S2短路。
答案如图10。
[作图题的解法]一、求作光路图例1.如图11所示,甲图中折射光线过光心,乙图中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丙图中S'点是点光源S的像,请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入射光线,在丙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初中物理图表结合类题型探析

初中物理图表结合类题型浅析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兴隆镇中学郭志伟近年来初中物理图表结合类题型不断地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它以课本基础知识为本,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主,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识图、数据处理、分析判断和总结归纳能力。
图表结合类题型以其图文并茂、信息量丰富的特点正逐渐被广大师生所重视。
浅析几例(其中涉及力学、电学、热学),仅供参考。
1、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 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第一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6),记下相应的示数;第三次:把两块相同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7),记下相应的示数.(1)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2)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木块在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水平方向上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
(2)应用“控制变量法”,该题中的唯一变量是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其它条件应不变,所以应选择1、2两次数据。
(3)应用“比较法”,由图5、图6 对比可知该题中的变量为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定量为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大小,结合第二题中的结论,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2、测定额定电压为3.8伏的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和额定功率。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1中的实物图连接成实验电路,满足当滑片P放至D端时电阻最大的条件。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_,滑片P放在______________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图像和图表信息题的探究
一、图像、图表信息题的特点
图像图表类试题的总体特点是以图像、图形或数据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成立的条件、或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能较好地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既能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等,又能高度概括、浓缩知识,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此类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通常是在分析、理解和应用的水平上考查认知能力和对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题目。
中考物理图表图像类试题命题时有三种:
1.记录表格类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列举实验中将要测量的物理量,帮助我们有顺序的记录和测量物理量的图表,以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2012陕西)31: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王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图;
②向量筒中倒入V1=60mL的水;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量筒,
用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
时间,水面到达65mL处;
④取出石块,水面降到了V3=58mL处;
⑤小王认为石块体积测量不够准确,石块的体积
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6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石块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没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66mL处。
请解答下面问题:(1)该实验原理为(用物理符号表示)。
(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60mL处的原因是。
(3)请你根据小王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以下表格空白处。
(4)观察表格设计,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两处不足(相同类型的不足点只写一条)
①;
②。
此类问题以课本上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素材,考查实验原理和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要求结合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完成问题的解答。
2.实物装置图类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是以课本上插图和实验装置图片的形式将科学探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呈现的一种方法,主要有一图多用、多图拼盘等方式。
例如:(陕西2011年)30题.(4分)根据图示实验,完成填空。
(1)图-1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3)图-3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轻质小球,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4)图-4所示线框的底边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要探究的物理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紧密结合教材。
3.函数图像类试题
通常此类题型特点是:命题的形式都以图像、数据表格呈现出来,图像、图表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
命题
内容的取材范围很广,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涉及高新技术,有的涉及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电器或生活现象,有的涉及一些日常电路等等。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像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例如:(2011陕西32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石子下落比羽毛快得多,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他们利用天平、秒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细沙、水、牛奶、食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将能够下沉的物体从液面处由静止开始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0.3m。
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
判断下沉的快慢。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物体下沉的越快。
(3)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9的数据可知,物体下沉快慢还与有关。
(5)图示为物体分别在三种液体中下沉时间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象,其中,反映物体在食用油中下沉时间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
二、解答图像图表信息题的策略
1.数据表格类问题的解答方法:
数据表格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伴随该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这类题型使学生懂得了探索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但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遇到此类题目时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对实验数据不能进一步分析。
②结论表述不准确。
③书写结论不规范。
数据表格题的解题思路应扣住以下几点:
1)明确实验目的:看到题目后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为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好准备。
2)重视解题方法:
A、解决定性问题用“数据定性归纳”法(例如2011陕西32题)。
一种是根据实验序号写出实验结论,首先找出所指序号中被控制的因素是什么,再判断研究的物理规律与相关因素之间是定性关系还是定量关系,对比已有的结论,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述结论;另一种是根据实验结论写出实验序号,首先找到结论中被控制的因素是什么,再根据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可排列相应的实验序号。
B、解决定量问题用“数据运算归纳”法。
对数据分析,依据实验目的准确找出相关公式,运算出有规律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
3)规范表述结论:
表述结论时,应强调相关的条件和相应的因果关系。
一个正确的实验结论通常由“哪些数据在什么条件下”和“实验结论”两部分组成。
这就要求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通过对原因变化带来结果变化的分析,明确因果关系。
2. 图片类问题的解答方法
这类试题主要是以课本上的插图或实验装置图为素材,表现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内容一般源于教材又远于教材。
重点考查基本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读数,重要的演示实验、学
生实验中器材或装置的名称及用途(如:11年30题),同时还考查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步骤,记录表格的设计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知识时紧密联系课本,熟记每一个插图所要说明的物理知识,理解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实验原理、所需的器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实验的结论等等,解答时针对题给图片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应能辩认出图中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所要表达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正确理解物理规律形成,并能联想和运用与图示信息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做出正确解答。
3.函数图像类问题解答方法
函数图像也就是数学上的数形结合,物理学科中图像法解题便是一例。
这类题要求学生:(1)能形象的表述物理规律;(2)能直观的描述物理过程;(3)明确的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
所以有关以图像及其运用为背景的命题成为近几年中考考查的热点。
做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做到三会:(1)会识图:认识图像,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2)会做图:依据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规律做出图像,且能对图像变形或转换;(3)会用图:能用图
像分析实验,用图像描述复杂的物理过程,用图像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通常我们遇到的图像问题可以分为图像的描绘、分析和计算几大类:
1)求解物理图像的描绘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和解常规题一样,仔细分析物理现象,弄清物理过程,求解有关物理量或分析其与相关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然后正确无误的做出图像。
在描绘图像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单位,坐标轴标度的适当选择及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等。
2)在定性分析物理图像时,要明确图像中的横轴与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要区分图像中相关量的物理意义,要注意分析各段图线所表征的物理过程。
借助有关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作出分析判断。
3)用物理图像定量计算时,要搞清图像所揭示的物理规律和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要善于挖掘图像中的隐含条件。
明确有关图线所包围的面积、图线的斜率、图线在纵横轴上的截距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再运用图像直观、简明的特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三、解答图像图表信息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科学探究
图像图表类试题主要向学生呈现科学探究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方
法的运用和教学,帮助学生弄清楚实验操作的过程,加强学生提取实验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比较分析数据,推理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图表的综合处理能力,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加强“过程与方法”重视知识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是我们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主要表现为:设置合理的实验情景,让学生先描述实验操作过程,然后再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参与到过程中学习。
这样可以让学生理顺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3.循序渐进教学重视指导方法
对图像图表类题目的学习和复习,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先让学生练习容易的题目,对图表做简单比较、分析、推理即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表格,如何分析图像,如何在图像中提取数据,同时让学生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较难的题目,递进到操作过程及实验创新的训练。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图形图表信息题命题格式十分灵活,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应注意掌握解答思路和方法,增强数据、图表分析意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