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2020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2020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2020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2020中考理综物理试卷立足于课本,根植于课标,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型稳重又不失新意,考查方向准确又不失丰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把握到位。

选择题部分(15-22):稳中有变,考查细致。

16题是声学题,但考查非常全面,声音的产生、特性、应用及噪声防止方法全考察到了。

21题是滑轮组方面的问题,考查方向为力的关系、功率、功、效率,但难度加深。

22题为电学题,延续往年判断表的选择,比值变化及电功率变化的定性分析。

属于较难题,有一定区分度。

填空题部分(23-26):分值未变,难度有减。

23考查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不再是电能表,难度降低。

24题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光学画图,三个光学知识-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也是比较基础。

25题以课本科学世界插图为背景,结合电磁波、能量转化和参照物的考查,体现了知识的融合。

26题考查能源分类和能量利用的方向性,知识点取自课本,比较基础。

“也许这是在传达一种信号,课本乃万题之本,能力乃万事之根。

”实验题部分(32-34):方向依然,旧貌新颜。

32题考查薄板重心的寻找,知识出源自于书本,落脚于行动,体现学生体验、思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符合科学素养对人的培养理念。

33题与其说考浮力,不如说在考合力;与其说是考影响因素,不如说是在考控制变量法如何表述;与其说是考浮力测密度,不如说是考查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在这其中要逐其本,舍其末,究其源,得其实。

34题虽考查额定功率的测量,实则考查测电阻。

在对电路图连接、故障、电功率等的常规考查之后,出其不意来了个电源内阻的测量,增加了该题的区分度。

综合计算部分(37-38):电学计算不再以最后压轴题出现,顺序换到了37题,今年降低了难度。

34题延续了分来讨论的形式,试题第2问在电流表量程和连接位置上进行分类讨论,但难度上有所下降,第3问变化电路,考查电路安全问题,是电学常考题型,学生应该有一定思路,不会过于陌生。

2020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评析

2020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评析

2020江苏省中考物理试卷评析2020年淮安市中考物理试卷注重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实验,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突出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其学科本质和研究方法的领悟;试题强调学科知识的基础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设计方案的能力,突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有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基于生活情境和物理实验,评价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试题素材的选取,均源于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物理实验和生活现象;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与体验,与学生所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联系密切,有利于学生调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场景做出正确判断与解答。

如第2题,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判断窗户玻璃内侧产生的冰花是凝华现象;第6题,迁移所学的惯性知识,说出公交车内悬挂的拉手突然发生摆动的原因;第12题,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释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铝箔条一端时,原来静止的铝箔条跟随塑料棒旋转,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14题,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机械能与内能间的相互转化,引火仪玻璃筒底部棉花冒烟燃烧,说明物体内能增加是由做功实现的;第7题,透过盛水的高脚杯,观察到黑白卡片纸所成的像发生颠倒,其中蕴含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6题可以作为全卷的亮点题,巧妙利用学生学习生活中一摞相同的书为背景,发现其中物理知识,要求学生推算一摞书对桌面的压强,回答抽出哪个位置的书更容易及其中隐含的物理道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培养提出物理问题、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试题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既能体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又能充分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2.重视实验评价,着力导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学科特色,评价内容由传统的实验原理、操作技能与方法,拓展到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操作方案、收集实验数据、概括论证和反思评价等,以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河南省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暨2020至2021学年备考建议

河南省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暨2020至2021学年备考建议

河南省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暨2020至2021学年备考建议2020年河南省中招物理学科试题遵循《物理课程标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目标要求,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准确地促进初中毕业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服务生活的能力水平,有效的引导物理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师专业成长。

试卷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基础,注重能力,凸显素养,整体难度较低,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更注重基础和生活常识,注重实验创新和分析能力;计算难度也有所降低,试卷命题方式灵活,注重能力培育导向,注重对学生科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更为突出。

一、试卷结构全卷共五大题,21小题,共70分,其中填空题14分,选择题16分,作图题4分,实验探究19分,综合应用题17分。

二、试题特点1.突出价值导向,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试题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以不同的背景渗透学科德育目标,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9题的北斗导航卫星、玉兔月球车、天宫二号空间站、天眼FSAT,第11题的垃圾分类、5G信号、超导材料等,这些试题既向学生展示了祖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又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与科技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7题的二十四节气,第18题的“国家黄河生态文明”战略,第20题的“中原粮仓”等,以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素材为背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朴实情怀。

2.创设真实情景,体现“素养”立意试题立足学科素养,以先进的评价理念为指导,创设真实任务情景,考查学生整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物理教学不要局限于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更关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如第3题安全带的使用与我国交管部门推行的“一盔一带”要求相一致,第6题的自然界物质属性和第11题的垃圾分类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第10题创设了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一种用电场景,在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导电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物质属性关注和研究的意识,第20题以我省“中原粮仓”农业特色为背景,以现代农业生产活动为素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1题以学生熟悉的电热水器为背景,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气设备的选择能力。

2020深圳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与详解

2020深圳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与详解

2020年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试卷点评(一)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今年试卷整体难度基本持平不变,中档题比例提升,困难题比例稍有减少.试题主要特点如下:①选择题选错误的选项题目较多,对知识理解要求较高;②题干细节理解要求高,重要条件隐藏在题干中,要求审题细致;③知识考查更深入,注重理解和应用;④实验题对根本原理的理解考察较深,易错.今年的容易题、中档题、困难题的比值为4:5:1,去年为4:4:2.(二)考查分值分值分布比较平稳:①光热、机械运动、密度——15分(25%)②力学——19.5分(33%)③电磁学——25.5分(42%)(三)易错考点①第20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②第21题,浮力与固体压力的理解③第23题,机械效率总功的计算;④第25题,电路故障分析;⑤第28题,欧姆定律动态电路分析;⑥第31(2)题,密度测量误差分析;⑦第32(2)题,特殊方法测小灯泡电功率;⑧第33(3)题,v-t图中匀速直线运动段选取计算;(四)出题方向①题目审题要求提高:选择题中有三道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对学生审题要求变高,对每个选项的知识理解要求提高;第32计算题第3问,要求计算匀速直线运动段的做功,审题把握关键点要务必准确;②实验操作要求考察提高:试卷中的两道实验大题,第31题第2问,密度测量的误差分析题目,要求学生题解测量密度的原理,分析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以及对最终结果的误差影响;第32题第2问,无电流表的情况下测量小灯泡电功率,要推出电流的表示方法,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综合开放题第2问,考察对实验器材的应用和设计实验的思路.以上题目都具有一定难度和易错点,显示出整套试卷对考察学生实验操作与理解的重视.17光现象杠杆、浮力、力学基础摩擦力浮力、液体压强压力机械能★★★★★★初三上★初三上初三上初三上初二下25%33%42%初二上初二下初三上24分31分5分简单题中档题难度题题目难度分布占比各年级知识点占比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内能声现象重力、速度、温度、密度估测浮力、压强、机械能、惯性体积、质量、压强、惯性、重力运动与力(受力分析)运动和力、摩擦力机械运动、二力平衡、平衡力浮力力的测量、滑轮组、功率、机机械能电流、电压、电阻、电流的热效应电荷安全用电电磁感应动态电路电路分析受力分析、电与磁..的是( )18.2020年6月21日上演了日环食的重磅天象。

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

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权威解析2020年##市中考物理试题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市教委颁布的《##市考试招生改革方案》为依据,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发展潜能的考查,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考出来,把学生的自信考出来,把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考出来”为目标,考虑了今年特殊时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和##特色。

0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育人导向本试卷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考试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

如第7题通过古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考查声音的三要素;第32题阅读材料以“原子钟”为背景,通过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展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瞩目成就,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日晷”有机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02 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本质本套试卷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素材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从核心概念的理解、重要规律的应用、重点实验的探究等角度设计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得出过程的理解、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试题大多涉及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扎实、宽厚。

如第1-11、16-17、21 -25、33、34题等。

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

如第21、28、30、34题。

主干知识包括密度、压强、功和功率、欧姆定律。

如第14、15、20、30题。

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用物理概念与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2020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020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2020年的中考已落下帷幕,今年的中考与往年中考相比,情况较为特殊,由于受到疫情及理化分卷考试的影响,给我们的学生及教师复习备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现静下心来分析今年的物理中考试卷,与往年试卷相比,2020年陕西物理试题保持平稳,稳重有变,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难偏怪的试题,整套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及学科素养的考查。

试题结构的变化2020年是理化分卷考试的第一年,分值由70分升到了80分,与往年的物理中考试题比较,2020年的物理中考试题结构有如下变化:1.选择题:选择题由8道题变为10道题,分值由16分上升到了20分;2.填空与作图:(11—17题)增加3分,由19分变为22分;3.实验与探究实验与探究题(18—21题)由原来的3小题变为4小题,分值由原来的19分调整为22分;4.综合题(22—23题)共16分,题型基本变化不大。

试题呈现的特点(一)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考查2020年物理新中考试题难度适中,和往年中考试题相比较难度差不多,比较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的考查,如题1考查了可再生能源,学生也可以根据生活得出判断;第2题半导体的应用,学生在知道半导体的概念结合生活也很容易得出答案;试题中出现的物态变化、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照相机的原理等题都体现了中考试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生活常识的考查。

(二)试题渗透了社会热点并与生活紧密结合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中考可以说是不平凡的,试题能够以疫情中用到的口罩、5G无人配送车、酒精消毒等为载体,考查了长度、质量的估测、密度的计算、压强、速度的相关计算等,如12、13题以生活中用到的橡胶锤、冷热水混合淋浴器考查了物质的物理属性、压强、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新课程理念。

(三)试题注重识图、计算、物理思维能力的考查物理学科注重学生物理思维、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如第10小题要求学生能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运用电学知识分析问题进行计算,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第23题电学综合计算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电学知识对电路进行改造,突出思维能力,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的意识,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

202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2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2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今年中考注定是不平凡的,经历过这次中考的师生必将铭记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

今年的中考物理与近几年相比,不仅有传承,更注入了新的血液,围绕课标,进行了创新和改革,适应了新时期的中考方向,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拓宽了教学视野,如沐春风。

下面就中考物理部分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批评和指导。

15题从长度、质量、时间和温度四方面进行了考查,热点依然,方向不变。

我觉得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常见物理量的估测,尤其有关日常生活中看到和感受到的一些物理量。

16题是声与电磁波的考点,考查了声的产生、传播、利用和特性、而电磁波的考查较少,估计这和今年疫情有关,一些学校在疫情开始时电磁波后面的内容还没完全讲完,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

17题是有关水循环物态变化的内容,类似的题在人教版八上课本课后作业中出现过,可见中考题的根在课本,体现了教学中重视课本的重要性。

18题是关于参照物的题型,看到图片同学们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人教版八下课本插图,熟悉的图片和背景,仿佛又回到了那熟悉的课堂,领略一下选择不同参照物带给我们别样的“美”。

19题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在意料之中,这是光学重点,也似乎在意料之外,这部分经常考多选题。

相信很多教师在这里倾尽心血,从静态到动态,从实像到虚像,从叠加到变焦等进行了细致的复习,这种规律性强的题型,同学们懂则不难,熟能生巧,不过有些同学只是死记硬背,不能熟练运用,考试也可能会折戟沉沙。

20题电与磁的考查降低了多选题的难度,只要课本知识掌握准确到位,足以拿到满分。

这部分知识考点相对集中,平时加以整理归纳,就可以得心应手,手到擒来。

21题惯性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惯性与力的作用效果往往让许多学生产生错觉,惯性体现了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是否改变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物理思维,是个很好的考点。

22题延续了填表,又增添了电阻元件的选填,结合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变化,D选项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不失为一道妙题,有梯度,有选拔性,为一些未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很好的竞技场。

2020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研究与分析

2020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研究与分析

由于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推迟了一个月。

就物理学科而言,与往年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

笔者试着做些简单的分析,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废话不多说,无图无真相,先上图。

一、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的不变:1、试卷结构不变(1)题型依然是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

由表一可知,计算题名称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均为“计算与推导题”,2017年,2019年、2020年的名称依然为“计算题”。

题型名称的改变,体现了推导(证明)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和学生沟通时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怕证明题,多数学生遇到此类题目直接选择放弃。

(2)题量不变由表二可以发现,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试题的体量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

2、试卷难度不变所有试题均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同时考虑到考试成绩在各地高中阶段招生中的作用,试题及试卷难度设计大致如下:容易题约占 70%稍难题约占 20%较难题约占 10%3、考试性质不变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其结果既是学生的毕业成绩,也是各地高中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二、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的改变: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既要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物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水平,同时又要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对如何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引导作用。

每年通过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内容、形式和答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调整,同步反映出当前对实施课程要求上的新变化,发挥其对有效实施物理课程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的试题就做出了一定的改变。

1、试题总分的变化2020年安徽省各个地市的物理与化学学科都在进行改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分值的改变。

物理学科的总分由原来的90分降到了70分,化学学科的总分也由原来的60分降到了4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评析及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第一部分:2020年中考物理试卷评析镇江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卷全卷共30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100分钟。

全卷分选择、填空与作图和综合应用三大题型。

其中选择为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填空与作图共10小题,共28分;综合应用共5小题,共42分。

实验题包含在以上各题型中。

试卷易、中、难题比例为7:2:1,难度系数控制在0.73左右,全卷知识点覆盖面(按章节计算)为81%,充分体现了学业水平测试和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

试卷具有以下特点:1、紧扣教材,注重双基全卷着重考查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取材大部分来源于教材和考试指南,重点围绕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三大主题设计基础题,无繁难偏怪的试题、纯粹的概念辨析和死记硬背的内容,有利于克服平时的题海现象,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试题一方面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考查,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以及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样,不仅试题的生活气息浓郁,而且强调了知识应用,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如第5题突出了镇江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第7题的奥运场馆“水立方”屋面设计、第19题抗震救灾现场中应用的物理知识,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唤起其社会责任感,有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应用的意识,是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

第13题的游乐场里的“摩天轮”、第17题弯折铁丝、第11题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第24题的萝卜等情景来自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综观全卷,大部分试题较为基本,在考查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实验,深化探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物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重要的基本理念;实验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因此,实验和科学探究也是考查的主要内容。

试卷中的实验题扩展到了所有题型,考查内容从实验的基本操作、到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的分析计算等。

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有机的融入到实验情境的考查中,强调学生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和感悟。

在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中,更注重了探究时的理性思考,将科学探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对探究形式的考查,落实了教材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精神。

如第24题用萝卜探究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萝卜在水中漂浮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探究的活动比较自然,设置的问题较好地控制了单纯依赖背记实验过程得分的倾向,特别是最后一空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求学生对探究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如25题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来源于课本学生熟悉的实验,但在实验中最后出现了电压表大量程损坏的问题,对学生通过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考查,同时也是科学探究中对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考查,又如第30题将“光敏电阻的特性”的探究,“光敏电阻的特性”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未知规律来探究,要求学生在对实验数据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并要求学生应用探究得出的结论再去分析解决具体的问题,在上述实验题中,对学生科学探究中处理数据能力、归纳结论能力进行了考查。

这类题能较好的突出了物理的学科特点,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导向,说明了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分析过程,凸显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在物理问题的过程分析中,需要学会借助图景,建立模型及运用数学工具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思维分析才能解决物理的问题。

因此,通过加强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的考查,进而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如25题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所创设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能识别题中设置的干扰因素来计算额定功率,而这“干扰因素”又是下一个问题的“判断条件”,这些必须通过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分析才能回答问题。

同时,也对学生在实验规范操作提出了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再如29题设置的情境“新中求实”,弹簧拉木块是典型的物理模型,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审读题目和仔细推敲。

画出物理过程图景,在明确对象、分析过程(或状态)的基础上,对木块所处的三个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物理公式列出方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运算,从而解决问题。

本题题干简练,减少干扰因素,给学生的思考留足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而整个过程的分析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很好的考查。

同时又与初中数学教学相互应,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学科渗透和思维拓展能力。

又如第30题第3问求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电阻的大小,要求学生能够在多个条件中找出对应的状态,要利用欧姆定律及数学不等式的综合运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思维既要有深度又具有缜密性。

第4问中设置的电磁继电器的静触头安装位置的不确定情境,突破了传统的考查方式,对强化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第15题中,涉及到相对运动、摩擦力、二力平衡等核心知识,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力和运动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做出对答,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很好考查。

第二部分:考试得分率和典型错误分析1.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审题不清初中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其中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而理解的前提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

学生答题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对基本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而造成的。

如第15题的得分率最低,本题研究的是木板运动的过程中,而学生会将它与起始状态混淆起来,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平衡力的知识不理解;第6题在审题方面的缺陷更是影响解题,地面对汽车、汽车对路面的相互作用学生未看清;第16题的两个作图失分主要是虚像、虚线的问题,部分学生电流方向也出现错误等等。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不要一味求难,而是要注重基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强化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2.数学运算能力欠缺,习惯较差物理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运算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因对物理数据的运算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由图表、图象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及处理能力较差,从而产生的错误不少。

如第26题的求电阻时的倒数让很多学生丢了分,时间的分秒之间的换算也有差错;第14题的功率运算可以在题目所给的条件下进行转换后来比较,学生将它当作整体来分析计算而出错;第30题的不等式运算学生很不熟悉,能力欠缺,同时表格中数据未填、将关系式写成数字也是本题失分的主要情形,学生用惯了计算器,运算技能差了,第27题的运算要求在理解物理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把有用功误作总功、拉绳速度与重物上升速度不分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另外,1/2=0.2,1/5=0.5这样的错误常有发生、指数运算能力也很差(尤其是科学记数法的运用不熟练)。

3.过程分析不会画图,概念模糊物理问题的过程分析很重要,如果对物理问题的过程不能运用物理图景来展示及分析,就不可能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

学生因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不清而失分很多。

如第25题要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来说明滑片未处在最大阻值的位置,学生不会将电路图重新画好后进行分析,如果能把图画出,则电流在变小,说明电阻在变大,即变阻器阻值未到最大位置;第29题是一个老图景,学生不会分析具体的变化过程,因而画出的水面位置有错;第12题学生如果画出杠杆的示意图,而不是直接套用公式,错误率会大大降低。

4.动手实验严重不足,缺乏思考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的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辩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

笔试试卷很难反映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但是从答卷中可反映一些教师对物理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常规仪器使用不熟练的情况,如第8题得分率较低,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这一部分知识引起重视,仅一带而过,或者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根本就谈不上做实验了;第24题的探究方法分析,许多学生仅仅将控制变量的概念记住了,而不知道本题就是控制变量的一个具体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不会思考分析。

第三部分:复习教学建议1.研究课标,跳出教材认真学习和进一步领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教材与中考命题思路之间的关系,平时的教学一定要较好凸现物理课程标准、现行教材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认真解读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片面认为教材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拓展教学资源,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夯实基础。

2.立足课堂,提高效率课堂教学必须保持清晰的思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精讲多思,教学中必须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哪里多讲,哪里不讲,必须按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的教学观念定准位,教师必须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上多下功夫,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积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突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创设问题情景,多放手、多拓展,多引导,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正确理解“放”的含义,“放”不是放而不导,放而不管,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看、问、做、思、写、议、练、答等多种器官,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指导学法,课堂教学目标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归纳知识,更要回顾学习方法,归纳解题技巧,强化数理方法的应用。

(4)重视预设,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景,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

教师的课堂预设是备课的主要环节,做好预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必须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质疑。

(5)搭建舞台,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善于表现、善于争先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