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证的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试析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述评

试析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述评论文关键词:教学效能感问题方向论文摘要:教师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效果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结构、意义、形成、作用模式、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等方面。
当前的研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建议应及时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完善研究工具,并进一步细化研究对象。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开始进人我国研究视野。
随着社会开展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研究领域对教师个体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该研究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的理论缘起有两个,一是rtter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控制点概念,认为对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影响力超过环境影响力的教师会具有这样一种信念,即教学努力的强化在其控制之中,也叫内部控制;反之那么为外部控制。
那些相信他们能影响学生成就和动机的教师的效能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反之效能那么处于低水平。
二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
该理论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局部。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受bandura自我效能理沦的影响,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对自己特定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
一、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成果概述目前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结构、意义、形成、作用模式、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等方面。
1.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国外学者较一致的认识是,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ashtnebb,1986;gibsn8deb,1984)。
国内学者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援引国外的研究结论(辛涛,1996)。
另外有代表性的定义还有: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教育活动的判断(屈卫国,1999);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俞国良,2000);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及对教育理论的了解,确认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信念(赵福菜,2002)0虽然定义文字的措辞有些出入,但都表达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的自我判断和教育信念,兼具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成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目前,面临着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素质也在不断接受着时代的挑战。
这些挑战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胜任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已成为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尽管在现有文献中,有一些从组织和社会环境层面来研究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文献,但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角度着手,结合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来研究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的相关文献却很少,尤其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
正因于此,本研究选择了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实证研究的方式,考察了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如何通过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来影响其工作绩效。
通过对三者间作用机理的研究,为高校辅导员自身和高校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本研究的开始部分,提出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界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指明了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可行的技术路线。
然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深入剖析了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工作绩效核心变量的有关定义、维度、测量方法、前因与结果变量,以及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就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工作绩效间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五大研究假设及其下的若干个子假设。
然后,本研究运用文献阅读、专家咨询、访谈等方法,对三个主要的研究变量进行了操作化定义,形成了初始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利用小样本调查收集的数据对初始量表进行了净化处理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了正式的调查量表。
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研究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检验了本研究提出的理论模型。
国内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实证研究综述(2006-2012)

引言 作 为教师 信念 的核 心 ,教 师教 学效 能 感( 国内也称 为教 师 自我效 能感 ) 是 近 年来 教育 学 、 心理学研究 的热点 问题 。中外 学者 对此 已经作 了大量研究 , 成果 丰硕 。本 文将 专 门针 对 2 0 0 6年 至 2 0 1 2年 间国 内英语 教 师 教学 效能 感实 证研 究 的成果 进行 梳 理 总 结。 并 在此基础 上 . 提 出对 未来研究 的展望 。
的成 果 并对 比 国外 同类研 究 的基础 上 ,对 国 内将 来 的教 师效 能 感 的研
究提 出 了建 议 。
【 主题词 】 教 学 效能感 ; 英语 教师 ; 研 究综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O 9 —8 8 5 2. 2 01 3 . 0 9. 01 1
国内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实证研究综述( 2 0 0 6 — 2 0 1 2 )
设 计 出不少 的量表 。其 中 , G i b s o n和D e m b o ( 1 9 8 4 )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测 出教师教学效 能感存在个体教学效 能感 ( p e r s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e ic f a c y , E)和 一 般 教 学 效 能 感 ( g e n e r a l t e a c h i n g e f f i c a c y . G T E) 两 个 独 立 的 因 素一 一 前 者 揭 示 教 师 对 教 与学 的 关 系 、 对 教 育 在学 生发 展 中的作 用 等 问题 的一 般看 法 与判 断 :后 者 揭示 了教师 对 自己教 学效 果 的认 识 和评 价 。B a n d u r a ( 1 9 9 7 ) 编制 的教 师 教 学效 能 量表 可 用来 测 试教 师效 能 感 的 七 个 维度 。 分 别 为影 响制 定 决 策 的效 能 、 影 响学校资源的效能 、 教育效能 、 纪律效能 、 家 长 支持 的效 能 、社 团 支持 效 能和 创 造学 校 积 极 氛 围 的效 能 。T s c h a n n e n - Mo r a n和 Wo o l f 0 l k - Ho y ( 2 0 0 1 ) 编 制 的俄 亥 俄 州 教 师 效 能 量表 ( O S T E S ) 用 来 测 查 教 师 的 教学 策 略效 能感 ( i n s t r u c i t o n a l s t r a t e g i e s ) 、 课 堂 管 理 效 能感 ( c l a s s r o o m ma n a g e m e n t ) 和学 生 投 入效 能感 ( s t u d e n t e n g a g e me n t ) 三个 维度 。 迄今 为止 .国 内外 绝 大 部分 的教 师 教 学效 能感 的实证 研 究 都是 以上述 几个 量 表 为基
西藏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西藏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摘要: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行为及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西藏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发现:英语教师的个人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效能感;不同性别、职称、年龄及教龄的教师教学效能感差异显著。
关键词:西藏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一、研究背景最早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研究的学者是Armor和Berman,他们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研究”课题中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存在相关关系。
这之后许多研究者对教师教学效能感作了进一步探讨,以罗特的控制点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教师教学效能感理论逐步趋于完善。
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是否能成功和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的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体现在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当中,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能感在结构上包含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高校教师,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研究较少。
西藏高校的生源以藏族学生为主,基于藏族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双语背景以及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事实,西藏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和其特殊性。
本文拟通过对西藏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现状的研究,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二、研究方法1 被试选择本研究分别向西藏自治区最大的两所高校——西藏民族学院和西藏大学的英语教师发放了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8份,被试的主要统计学特征见表1。
2 研究工具孔明在俞国良、申继亮等教授所编制的《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基础上,编制了《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本研究采用此表。
此量表包括31个项目,由两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测查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把两者总分相加即教师的总体效能感。
本量表按六个等级评分,从“1-完全不赞成”到“6-完全赞成”。
教师效能感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涛等学者(1995)根据 Gibson编制的教师效能量表 和 Aston编制的个人教学效能量表编制了教师教 学效能感量表[8]。我国关于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大 多采用此量表。Tschannen-Moran和 Hoy对 1974 至 1997年关于教师效能感的文献进行了深入分 析,构建了教师效能感整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将教 师效能感建构为学生投入 (Studentengagement)、 教 学 策 略 (Instructionalstrategies)和 课 堂 管 理 (Classmanagement)三个因素。该量表放弃了一般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所有题目都集中于测量个人教 学效能感。目前西方学者对教师效能感的研究较 多采用该量表。大量研究表明,Tschannen-Moran 和 Hoy编订的教师效能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 效度[9]。因此,本 研 究 对 教 师 效 能 感 量 表 中 文 版 进行了修订,并在职前教师群体中进行了信效度检 验,旨在为 我 国 教 师 效 能 感 的 研 究 提 供 新 的 研 究 工具。
关 键 词:教师效能感;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21)03-0108-05
教师效能感是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教 师关于自身是否具有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能力 的信念[1],是 教 师 相 信 自 己 有 能 力 组 织 和 执 行 在 特定环境下成功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认知过 程[2]。教师效能感取决于个人对其目前的能力和 策略是否足以胜任有关教学任务的比较判断,是通 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比较建构起来的[3]。因为推崇 实用主义,国外非常重视教师效能感测量工具的开 发、应用和检验,进行了大量关于教师效能感的实 证研究。20世纪 80年代初期,Gibson和 Dembo基 于 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编制了教师效能量表 (TeacherEfficacyScale)。该量表包含个人教学效 能感(PTE,alpha=.75)和 一 般 教 学 效 能 感 (GTE, alpha=.79)两个维度。个人教学效能感用于评估 教师是否具备教育学生的信念,一般教学效能感用 于评估教师被外在因素所制约的信念[4]。该量表 开发后得到 了 广 泛 的 应 用。Saklofske等 学 者 对 该 量表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了教师效能感存在这两 个因素[5]。Soodak和 Podell根据该量表开发了包 含 16个项目的简化版量表[6],Hoy和 Woolfolk开 发了包含 10个项目的简化版量表[7]。俞国良,辛
教师效能感的若干方面思考

教师效能感的若干方面思考1 教师效能感概念的提出1.1 控制点理论下的研究在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控制点概念基础上,Rand研究组织的研究者Armor等(1976)首次提出了教师效能感(teacher efficacy—TE)这一概念,开启了教育心理学领域关于教师效能的研究,他们认为:“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并进一步研究分析指出教师效能感可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general teaching efficacy—GTE)和个人教学效能感(personal teaching efficacy—PTE)。
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与自身能够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力的大小相比较的信念。
如果教师认为教师的教育作用比家庭等环境因素能更多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就说明一般教学效能感高;如果教师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不如家庭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大,则表明该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低。
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应该具有的教育、教学的能力的信念。
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教好最困难、最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表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充满信心,从而具有高的个人教学效能,相反则个人教学效能低。
1.2 自我效能理论下的研究以Bandura自我效能感为基础的教师效能感研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逐渐兴起。
Bandura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有没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结果预期(outcome expectation)和效能预期(efficacy expectation)两个成分。
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推测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主观判断。
在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础上,Gibson等研究证实,两种不同的教师效能感正好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预期,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了结果预期,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反映了效能预期。
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索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师个人对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影响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信念,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职业满意度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对于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及优化教师培训和教育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界定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明确其内涵和特征。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国内外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结构和关系,探讨其与教师职业倦怠、教学动机、教学质量等变量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定义和内涵,学者们普遍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发展影响的信念和感知。
它体现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心和期望,是激发教师教学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人因素,如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二是环境因素,如学校文化、同事关系、学生特点等;三是教学过程中的因素,如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价一名教师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师资格证心理学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心理学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方面的应用。
一、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概述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教师的心理特点、认知过程、情绪管理等方面,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效能感。
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信念。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直接关乎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个拥有高度的教学效能感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1. 提高自信心: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认知。
这将使教师建立起更加合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 提升教学技能: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感。
3. 锻炼情绪管理能力: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接触到了许多情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处理好与学生和同事的关系,减少负面情绪对教学效能感带来的影响。
四、心理学在教师教学效能感中的应用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资格证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理论和沟通技巧,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策略。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引导教师自我反思: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接触到自我反思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师能够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学报
总第 2 卷 1
三 、 调 查 结 果
1总体来说 ,高 . 校教 师教 学效能感比较 高
一
、
问题 的提 出
研 究的热点 。但是 ,纵观近年来国内有关教师教学效能感的
研 究,其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中小 学教 师,对高校教 师涉 及较
17 ,美 国心 理 学 家班 杜 拉 ( a dr) 《 9 7年 B n ua 在 自我 效 能 :关于行 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 中首次提 出了 自我效能 (e -fcc) sle ay 的概念 ,这是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 fi
趣 ,因子 4( 4 F )命名为反思 与自我调控 。
近 年来 , 随着 对高等教 育研 究的 不断 深入 ,高等院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 日益深化 ,高校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日益成 为
收 稿 日期 :2 1 -4 2 0 00 . 5
作者 简介 :李 莹 ( 9 1 18 ),女 ,贵 州人 ,硕 士,广东外语 外 贸大学教务处 ;研 究方向: 高等教 育管理 。朱新秤 (95 16 ),男,湖北人 ,博士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心理 学。
一
少,同时 ,对高校教师的研究大 多是理论 分析 ,相 关的实证 研 究比较缺 乏,而高校教师在教学对象 、教学 内容 、 养目 培
标等方面 与中小学教师又有着很 多不同 。 么,高校教 师的 那 教学效 能感的特点又是什 么呢?基 于此 ,本文拟通过对 高校 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调查为突破 口,对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效能 感 的教师特征因素做一全面的实证考察 。
本研 究采用 了问卷调查法 ,从高校教学的特点 出发 ,结 合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相关理 论,根据研究需要设计 了高校教 师教学效能感调查表 ,调查表一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 分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 ;第二部 分是教师教学效能感调查表 测量部分 ,采用李克特式六点记分法进行测量 ; 第三部分为 教学评价部分 ,涉及一些具体的教学行为 。整个量表的内部
李 莹 朱新秤 ( 东外语外 贸大 学 ・ 广 广州 ・ 14 0 50 2 ;中 山大学 ・ 广州 ・ 12 5 507 )
内容 提要:纵观 近年 来 国 内有 关教 师教 学效 能感 的研 究 , 高校教 师的研 究 大多是 理论 分析 , 对 相 关的 实证研 究 比较 缺 乏。本研 究采 用抽样 调 查法 ,通 过对 广 州市 8所 高校 4 2名 教 师进行调 查 , 8
辛涛 、 申继亮等人的研 究, 他们根据吉布森 ( is ) 《 Gbo 的 教 n
师效能量表》口和阿什顿 ( ho ) 《 Astn 的 个人教 学效 能量表》
编制 了适合我 国教 学实情的 《 教师教学效 能感量表》 , 】 并得到 了广泛应用 。总结 目前研 究的现状 得出,教 师教 学效
第 2 卷第 4期 1
VOL. NO . 21 4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学报
J OURN AL GUAN GDON G OF UN I VERSI TY F OF OREI GN S TUD I ES
21 0 0年 7月
J . 0l u12 0
基 于实证 的高校教 师教 学效能感研 究
运 用 S S1 0统 计 软 件 和 S AT . 计 软 件 对 调 查数 据 进 行 整 理 、 计 和 分 析 , 图通 过 分 析 , PS 2. T A9 0统 统 试
了解 高校 教 师教 学效 能感 的现状 和基 本特 点 , 以及 人 口统计 学 变量 、教 学评价 变量等 对教 师教 学
能感是对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业成 就的有效预测 手段 ,其 中, 教龄 、学历等 因素对一般教 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有直
接的影响 , 另外 , 环境 因素和归因方式也对教 师教 学效 能感
产生很大的影响 。
并采用主成 分分析 法对数据 进行 Po a rm x斜交旋转 , 提取到
4个 因子 ,因子 1( 1 F )命 名为课堂教学技能 ,因子 2 (2 F) 命 名为教 学评 价效能 ,因子 3(3 F )命 名为激 发学生学 习兴
致性系数 C o b c = . 4 ,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 非常 rn ah 09 7 6
好 ,累计方差贡献 率为 5 . 5 9 4 %,每个题项在维度上的载荷 9 值都达到了 04 . 0以上 ,确保 了量表的有效性 。 本研究共发放 了 70份 问卷 ,发放范围涵盖广州 市 8 0 所 高校 ,回收到有 效问 卷 4 2份 ,运用 S S 1. 8 P S 20统计 软件和 S A A9 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
目前为此 ,国内外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 究主要涵盖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 师教 学效 能感 的研究范式 ;二是教师 教学效能感的结构和测量 ;三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 ;四 是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 以及影响 因素 。在我国 ,对教学效 能感的研究最早 来源于介绍国外教学效能感研究成果 】 ,教 师教学效能感的结构 基本上沿用上 世纪 9 O年代 的俞国 良、
个重 要 概 念 。自我效 能感 是指 个体 对 有 效 控 制 自己生 活 诸
方面能力的知觉和信念 ,是对未来状态的一种判断 】 源 于 。 班 杜拉 自我效 能理论的教 师教 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 在教 学活 动 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 、实现教学 目标的能力的知
觉和信念 。
二 、研 究方 法
效 能感 的影响 。
关 键 词 : 高校 教 师 ; 自我 效 能 感 ; 教 学 效 能 感 ; 实 证 研 究
中图 分 类 号 :G 5 . 41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2(0 ) 4 0 9 — 4 20 6 2 1 0 —0 50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