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与交换技术课内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2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2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第一部分:实验准备一、实验题目: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二、实验目标:掌握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掌握动态路由rip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三、实验任务:用3台路由器和2台交换机组建实验网络,测试rip协议实例的路由信息传递过程。

四、实验网络规划(1)网络设备组成:三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若干网线和三根控制线(2)网络物理连接拓扑图:五、实验参与人员以及分工:参与人员为第三组全体人员,分工包括前期资料的查找,命令的查找,网络拓扑的规划,试验现场的组网,路由配置,测试,观察,记录第二部分:实验观察及分析六、实验网络描述实验室提供了3台H3C三层交换机根据实验现场的情况我们对网络做了如下更改:组网如下图:PCA,PCB,PCC.PCD 属于不同的vlan, 在SwithcA 上配置去vlan5和vlan6的 静态路由, 在SwithcB 上配置去vlan2和vlan3的 静态路由。

2 命令行列表操 作命 令进入vlan 三层虚接口视图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vlan-id配置静态路由ip route-static <ip_address> [ <mask> | <masklen> ] interface_name> | <gateway_address> [ preference <preference_value> ] [ reject |backhole ]显示路由信息display ip routing-table3 配置流程图配置各PC 的IP 地址 配置VLAN 及所属端口开 始 创建三层接口配置静态路由E 0/17 E0/1 E0/9E0/17PCAPCB PCDE 0/1E 0/9PCCVLAN4 VLAN44 配置步骤(1)配置各PC的IP地址及网关地址首先按照上图连接各实验设备,然后配置PCA IP地址为10.1.2.2/24,网关地址为10.1.2.1/24,PCB IP地址为10.1.3.2/24,网关地址为10.1.3.1/24,PCC IP地址为10.1.5.2/24,网关地址为10.1.5.1/24,PCD IP地址为10.1.6.2/24,网关地址为10.1.6.1/24。

路由器交换实训课程报告

路由器交换实训课程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升学生的网络技术实践能力,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特开设了路由器交换实训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管理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网络构建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方法。

3.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进行网络搭建。

4. 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路由器基本配置- 路由器基本设置,包括主机名、密码、IP地址等。

- 路由器接口配置,包括VLAN接口、子接口等。

- 路由协议配置,包括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2. 交换机基本配置- 交换机基本设置,包括主机名、密码、IP地址等。

- VLAN配置,包括VLAN划分、VLAN间路由等。

- STP配置,包括生成树协议的配置与优化。

3. 网络搭建- 根据实际需求,搭建小型局域网。

- 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互联。

- 设置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路由协议。

4. 网络故障排查- 利用网络诊断工具,分析网络故障原因。

- 排查网络设备配置错误。

- 解决网络性能瓶颈。

5. 安全配置-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网络安全隔离。

- 配置NAT和PAT,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 配置IPSec VPN,实现远程访问。

四、实训过程1. 准备阶段-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 教师讲解实训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2. 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实训内容,进行实际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总结阶段- 学生分组汇报实训成果。

- 教师点评,总结实训过程中的问题。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方法。

3. 网络搭建和故障排查能力。

4. 安全配置能力。

路由与交换实习实验报告参考

路由与交换实习实验报告参考

实验报告【实验网络拓扑构造】【实验目的】1.实现校园网网络连通1)利用静态路由实现汇聚互换机和路由器与中心路由器间连通2)利用 rip 实现内部汇聚互换机与中心路由器间连通3)利用 ospf 实现汇聚路由器与中心路由器连通4) 经过设置单臂路由使教课楼 1 和教课楼 2 能相互连通5) 对学生宿舍楼和教课楼分别区分vlan2. 在中心路由器上实现nat 变换,使内部网络能接见internet3.设置标准 acl 规则:严禁外面用户接见内部网络4. 设置扩展 acl 规则:仅同意内部用户接见数据中心的80,21 端口6. 在中心路由与出口路由间运用ppp 协议配置最后要求将检测结果放入一个WORD文档中,文件名为:学号 - 大作业 .DOC 中给出网络互通的成效,将PING截图在各网络设施上,用SHOW RUN命令对互换机,还要求SHOW VLAN, show int ip switchport 对路由器,还要求SHOW IP ROUTE对 NAT ,要求用PING – T ,及 DEBUG IP NAT对 ACL,要求检测有关隘或 VLAN的 ACL表, SHOW IP INT 端口号【实验中运用的知识点】1)静态路由2) Rip3) Ospf4) nat 变换5)标准接见控制列表规则6)扩展接见控制列表规则7)区分 vlan8)单臂路由9)广域网协议ppp【实验配置步骤】第一部分配置内部网络连通注意:配置中省略了各端口的ip 配置,相信端口ip 能够从拓扑图中反响1)接入互换机 1 配置区分 vlanSwitch(config)#int fa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witch(config)#int fa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Switch(config)#int fa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2960等互换机只支持协议,这里忽视)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Switch(config-if)#exit2)汇聚路由器配置设置单臂路由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 配置子接口这是配置单臂路由的重点,这个接口是个逻辑接口,其实不是实质存在的物理接口,可是功能却和物理接口是同样的。

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和交换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路由是指根据网络协议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递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过程。

而交换则是指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包的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路由和交换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功能和效果。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这些节点通过链路相互连接。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根据目的地址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递到目的节点。

而路由和交换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

二、实验设备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若干台交换机。

路由器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则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

实验环境为一个小型局域网,包含多个主机和服务器。

三、实验过程1. 路由配置首先,我们需要配置路由器的各项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路由器的工作方式和网络连接性。

2. 路由表设置路由表是路由器中存储的一张表格,记录了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查找路由表,路由器可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目的地。

我们需要手动设置路由表,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传递。

3. 交换机配置接下来,我们需要配置交换机的各项参数,包括VLAN、端口设置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意思,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可以实现不同的网络隔离和安全控制。

4. 数据传输测试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测试。

通过在不同主机之间发送数据包,观察数据包的传输情况和延迟情况。

如果数据包能够正确传递,并且延迟较低,则说明路由和交换的配置是正确的。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数据包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正确传递,并且延迟较低。

这表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是正确的,网络连接是正常的。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和交换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其功能和效果。

这对于我们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_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本实验报告将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所要求的重点内容编排为八个实验章节,各章内容结构一致。

每章第一部分是实验所涉及技术的概述,使大家可以较快回忆起理论课上的技术要点,为实验进行技术上的准备;第二部分是实验内容部分,讲解具体的实验,是各章的中心;第三部分是本章小结,以列表的方式对本章中所用到的命令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查阅。

如下面结构概述所述,各章实验内容都对CCNP有所涉猎,各位学员倘有疑惑,可以翻阅相关CCNP的资料书籍以期达到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习网络技术最好的方法便是亲自动手做实验,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完成所有实验,熟练掌握配置命令;网络上提供了模拟器,希望学员回去之后可以多用模拟器模拟网络环境,熟悉配置命令。

第一和第二个实验是关于无线局域网演示、网线制作和路由器基本使用,为以后的六个章节的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三、四主要关于路由协议的配置,在路由器上进行静态路由、RIP、IGRP和单区域OSPF的基本配置,此部分知识点在CCNP课程中发展为第五学期课程――高级路由技术;实验五介绍了网络环境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安全控制技术――IP访问控制列表,还涉及到了TCP/IP协议栈的相关知识;实验六、七是关于交换机的基础配置以及VLAN的配置,本知识点在CCNP课程中发展为第七学期――多层交换技术;实验八介绍了当今流行的两种广域网技术帧中继和NAT技术,本知识点在CCNP课程中发展为第六学期――远程接入技术。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和无线AP配置演示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便宜,组网灵活,在中国的网络布线中,使用非常广泛。

无线局域网较之传统有线局域网具有安装便捷、使用灵活和易于扩展等特点,近年来,随着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价格正逐渐下降,相应软件也逐渐成熟,在现在网络建设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这两部分的内容作为Cisco网络技术的基础是需要大家了解掌握的。

本节实验我们向大家介绍使用工程布线中常用的工具制作交叉线和直通线以及演示无线AP的配置。

交换路由实训报告

交换路由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网络拓扑搭建、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网络规划与部署能力。

二、实训内容1. 交换机配置(1)交换机基本配置:登录交换机,设置管理IP地址、登录密码、超级用户密码等。

(2)VLAN划分:创建VLAN,设置VLAN ID和名称,将端口分配到对应的VLAN。

(3)端口镜像:实现端口镜像功能,实时监控端口流量。

2. 路由器配置(1)路由器基本配置:登录路由器,设置管理IP地址、登录密码、超级用户密码等。

(2)静态路由配置: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

(3)动态路由配置:配置OSPF协议,实现动态路由的自动学习。

(4)NAT配置:配置NAT,实现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

3. 网络拓扑搭建(1)搭建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物理连接。

(2)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聚合,提高链路带宽。

(3)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VLAN Trunk链路。

三、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1)准备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

(2)准备双绞线、交叉线等网络线材。

(3)准备PC机作为客户端设备。

2. 交换机配置(1)登录交换机,设置管理IP地址、登录密码、超级用户密码等。

(2)创建VLAN,设置VLAN ID和名称,将端口分配到对应的VLAN。

(3)配置端口镜像,实现端口流量监控。

3. 路由器配置(1)登录路由器,设置管理IP地址、登录密码、超级用户密码等。

(2)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

(3)配置OSPF协议,实现动态路由的自动学习。

(4)配置NAT,实现内部网络访问外部网络。

4. 网络拓扑搭建(1)搭建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物理连接。

(2)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聚合。

(3)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VLAN Trunk链路。

四、实训结果1. 交换机配置成功,实现VLAN划分和端口镜像功能。

2. 路由器配置成功,实现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和NAT功能。

校园网路由交换实训报告

校园网路由交换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已成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师生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提高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网络工程人才,我们开展了校园网路由交换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校园网路由交换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2. 掌握校园网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地址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设计等技术;3.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规划部署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校园实际需求,设计校园网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2. 网络地址规划与设计:规划校园网IP地址,包括私有IP地址和公网IP地址,确保IP地址的唯一性和合理性。

3. 综合布线设计: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校园网综合布线方案,包括布线类型、布线长度、布线位置等。

4. 路由交换设备配置:使用思科、华为等主流厂商的路由交换设备,配置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5. 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功能区域的网络隔离,提高网络安全性。

6. 链路聚合配置:实现网络带宽的扩展,提高网络性能。

7.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配置: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

8. NAT配置:实现内网主机访问外网,保护内网安全。

9. ACL配置:实现网络访问控制,防止非法访问。

10. DHCP配置:实现网络自动分配IP地址,简化网络管理。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对校园网路由交换的基本原理、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地址规划与设计等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为实训奠定了基础。

2.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环境中,我们按照实训内容,进行了以下操作:(1)搭建校园网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2)规划网络地址,包括私有IP地址和公网IP地址。

(3)设计综合布线方案,包括布线类型、布线长度、布线位置等。

(4)配置路由交换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

(5)配置VLAN,实现网络隔离。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路由与交换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网络中路由和交换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提高对网络架构和数据传输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网络实验室中进行,使用了以下设备和软件:1、若干台路由器和交换机,型号分别为_____和_____。

2、网络连接线若干。

3、计算机若干,安装了网络模拟软件_____。

三、实验原理(一)路由原理路由是指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的过程。

路由器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 IP 地址,查找路由表来确定转发路径。

路由表中包含了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等信息。

(二)交换原理交换是指在局域网内根据 MAC 地址进行数据帧的转发。

交换机通过学习连接到其端口的设备的 MAC 地址,建立 MAC 地址表,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转发。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搭建网络拓扑首先,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包括两个局域网,通过一台路由器进行连接。

(二)配置路由器1、进入路由器的特权模式,输入命令“enable”。

2、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

3、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例如“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然后输入“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4、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 等)。

(三)配置交换机1、连接到交换机,进入特权模式。

2、进入全局配置模式,配置 VLAN 信息。

3、将交换机端口分配到不同的 VLAN 中。

(四)测试网络连通性在各台计算机上设置 IP 地址和网关,然后使用 Ping 命令测试不同网段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计算机的 IP 地址和网关时,由于粗心导致输入错误,造成网络无法连通。

通过仔细检查和重新配置,解决了该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内实验
报告
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8年6月
实验一配置VLAN
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在Cisco IOS中有两种方式创建VLAN,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vlan id 命令,如Switch(config)#vlan 10;在VLAN database 下创建VLAN命令,如Switch(vlan)vlan 20.
3、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二Cisco VTP
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只要在VTP server上做相应设置,VTP client会自动学习VTP server 上的VLAN信息。

3、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三配置静态路由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配置静态路由
3、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四配置动态路由RIP 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配置动态路由RIP
配置路由器的端口地址,并设置时钟频率。

3、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五配置动态路由OSPF 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配置动态路由OSPF
配置路由器的端口地址,并设置时钟频率。

3、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六PPP
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PAP验证
在R1和R2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保证直接连链路的连通性。

配置路由器R1.R2取得验证。

3、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七NAT
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1.静态NAT
静态NAT中,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地址。

2.动态NAT
动态NAT首先要定义合法地址池,然后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

这是一对一的映射。

3.端口地址转换PAT。

PAT则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从而可以实现多对一的映射。

PAT对于节省IP地址是最为有效的。

3、实验结果验证
实验八VLAN路由
1、实验拓扑
2、实验内容
创建VLAN、把交换机端口分配给VLAN、配置交换机Trunk端口、配置路由器子接口。

3、实验结果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