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

合集下载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秋天的果实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山坡上一排排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般的柿子。

山顶有一片果子树,一些果子成熟了,有红的山楂,有水灵灵的梨,有紫色的葡萄……最惹人喜爱的要算金莲子了,你看它金黄色的身子隐藏在绿叶丛中,全身都长着细细的小刺,叫人既害怕又喜爱。

如果你摘一粒,去掉小刺,放在嘴里一尝,酸甜可口,吃了还想吃。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躲藏——________(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果子。

其中重点写的是________,作者从这种果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答案】(1)喜爱;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梨;葡萄;金莲子;金莲子;颜色;外形;味道【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喜欢——愉快;高兴。

躲藏——隐藏,使人看不见。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这段话写了山上的果实很多,有柿子、山楂、梨、葡萄、金莲子等果子。

其中重点写的是金莲子,作者从这种果子的颜色、外形和味道这三方面来描写的。

故答案为:(1)喜爱隐藏(2)秋天,山上的果实累累(3)山楂梨葡萄金莲子金莲子颜色外形味道【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啊,校园真美丽!过道长长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紫葡萄。

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串红、菊花、美人蕉……操场很大,中间是一个足球场,绕着足球场的是环形跑道,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大池塘,每当盛夏,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1)短文主要写校园________。

校园里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花的句子写出来。

(3)短文中写葡萄多少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写葡萄颜色的词是________。

【答案】(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4)紫【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是对短文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阅读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我们在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按照要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本题考查短文中如何描述葡萄的多少,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是”一串串“葡萄。

(4)本题考查对描写葡萄颜色词语的找寻,按照要求在短文中仔细阅读。

故答案为:(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4)紫【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4)这类在原文中找答案的题型,一定要熟读短文。

2.课外阅读。

欢乐的校园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春天,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老远就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夏天,大家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讲着有趣的故事;秋天,大家一起跳皮筋、打球;冬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银色的衣裳,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

【10篇】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等呀,等呀,闷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小熊一起床就感觉到很凉快。

小熊出生不久,还没有见过秋天呢。

听妈妈说秋天来了,它就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出去找秋天。

”小熊离开家,前面有一片树林,它走到小树边问小树:“喂,小树,秋天在哪里?”小树没有回答,只是抖抖身体,让落叶在风中跳起舞来。

小熊又问树林边的高粱:“高粱,你快点告诉我秋天在哪里?”高粱没有回答,只是涨红了脸,低垂着头。

小熊问了许多人,可谁也没告诉它秋天在哪里,它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妈妈:“唉,想出去找秋天,可是谁也不告诉我秋天在哪里。

”熊妈妈一听,和颜悦色地说:“我的小傻瓜,如果你再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永远都找不到秋天!”小熊恍然大悟,连忙向外面跑去。

小熊来到草地上,看到一只蟋蟀,它彬彬有礼地问:“蟋蟀哥哥,你好,你能告诉我秋天在哪里吗?” 蟋蟀微笑着说:“秋天就在你身边啊!”说完,它在草地上为小熊唱起了歌,动听的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①闷闷不乐:________②恍然大悟:________(2)小熊去找秋天,它问了许多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蟋蟀。

(3)小树和高粱为什么没有回答小熊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①小熊不懂礼貌,小树和高粱不愿意帮助小熊。

②小树和高粱也不知道秋天在哪里。

③小树和高粱想让小熊自己去寻找秋天。

(4)请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

A. 秋天来了B. 小熊找秋天C. 小熊和妈妈【答案】(1)心里不快活。

;一下子明白过来。

(2)小树;高粱(3)①(4)B【解析】【分析】(1)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下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回答问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文中“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请找出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________。

(2)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了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事物。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底珊瑚的________。

【答案】(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解析】【分析】(1)文中海水颜色多的词语是“五光十色”,表示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的句子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如文中出现的“深”和“浅”以及“高”和“低”;(3)本题为阅读理解题,文中描写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等三种动物;(4)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五光十色;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2)深;浅;高;低(3)珊瑚;海参;大龙虾(4)比喻;排比;样子多【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文中内容、反义词、修辞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0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1.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1)“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发出的。

(2)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觉得________。

(3)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A. 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精神B. 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答案】(1)老母鸡(2)不耐烦了(3)A【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老母鸡;(2)不耐烦了;(3)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精神或品质。

2.课内阅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1)用“要是……”写一句话。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陈木城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浙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

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浙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小雨滴在树叶上集合起来,成为一颗大水珠,顺着叶脉滑下来,打小鼓似的:啪!嗵——嗵一—嗵!咚——咚——咚!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

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所有的鼓都敲起来了,敲在小伞上,敲在地面上,好像地球就是一面鼓,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选文有改动)(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清泉一________大水珠一________小鼓(2)照样子,摘录文中描写雨的声音的词语。

滴滴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章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________。

②整片树林仿佛成了________。

③好像地球就是________,雨滴们叮叮咚咚的,在把地球敲响。

(4)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A. 雨的颜色B. 雨的样子C. 雨的声音D. 雨的敲打(5)在作者的笔下,小雨的心情是()A. 激动的B. 忧愁的C. 愉悦的D. 平静的(6)小雨滴落下来,会像打小鼓似的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因为()A. 小雨有时下得大,有时下得小B. 小雨滴下来的力度不一样C. 小雨滴落在不同的物体上D. 小雨滴落下来的速度不一样【答案】(1)股;颗;面(2)叮叮咚咚;哗啦哗啦;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3)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一座音乐厅;一面鼓(4)C(5)C(6)C【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1)按课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________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_。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________的山葡萄,________的榛子,________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________药材。

(2)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小兴安岭是一座________,因为________。

【答案】(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即可,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填空。

故答案为:(1)苍翠;飞舞;可口;又香又脆;鲜嫩;名贵;(2)巨大的宝库;它有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练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填空。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节选自吴然的《珍珠泉》)(1)短文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你喜欢吗?请选择一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找出文中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________。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做了哪些活动?【答案】(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这段话描写了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这几种动植物,目的是为了衬托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故答案为:(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树枝、鸟儿、蝴蝶、花朵、猴子很好听。

(3)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点评】(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1.读童话故事,做习题。

蜗牛的森林蜗牛生活在一片草地上,对于蜗牛来说,这里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可是有一天,草地上来了一只穿红靴子的兔子,蜗牛很热情地招呼说:“欢迎你来到蜗牛的森林。

”兔子听了哈哈笑着说:“这样的草地也算森林?最高的草才刚过我的靴筒。

”于是,兔子就给蜗牛描述了真正的森林,那是有着高大树木的地方。

蜗牛很吃惊,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他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

[预测点1]蜗牛上路,什么也不用带,他的壳就是他的房子。

当他把身体缩进去的时候,他就在休息;当他把身体伸出来的时候,他就在赶路。

这样过了许多天。

一天,蜗牛看见四个巨大的树根。

啊,这样的大树,只有森林里才有啊。

蜗牛很高兴,他觉得自己到了森林了。

可是,森林这么大,蜗牛站在地上是看不清楚的,他决定沿着树千一直往上爬。

这是一棵多么老的树呀,蜗牛一边爬一边想着。

蜗牛爬到顶上的时候,感觉到刺眼的阳光。

哦,原来他到了大象的背上,那粗粗的树根当然是大象的腿了。

大象一点儿也不知道背上有一只蜗牛,跨着步子慢悠悠地走进森林,啊,小蜗牛终于看见了真正的森林。

[预测点2]太阳光斜斜地透过茂密的树叶,像星星一样撒在地上,也撒在蜗牛的背壳上。

这时候,森林里来了一个巨人,大象很热情她招呼他:“请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是大象的森林。

”巨人哈哈笑着说:“森林?这里的树就和小草一样,才到我的膝盖。

”是啊,大象在巨人面前显得很小很小,森林就在巨人的脚下。

巨人说:“再见,小小的大象,我要到我自己的森林里去了。

”对呀,巨人一定有着更大的森林。

当大象又经过草地的时候,蜗牛顺着他长长的鼻子下来了。

兔子看见这一切的时候,简直惊呆了。

蜗牛安安心心地住在自己的森林里了,虽然这里最高的草也就刚过了兔子的靴简。

我的预测依据是:________(2)仔细阅读文章,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填空。

①蜗牛住在________,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②蜗牛决定去寻找真正的森林,他首先遇到了________,当蜗牛进人真正的森林的时候,又遇到了________,最后大象把蜗牛带回了________。

(3)小朋友,假如你是蜗牛,你会选择草地还是真正的森林作为自己的居住地呢?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答案】(1)小蜗牛去寻找森林,但他是不会那么顺利找到的。

;小蜗牛没见过森林,也不知道森林在哪里。

;这可能不是真正的森林。

;对于小蜗牛来说,草地就是森林,对大象来说,几棵大树就是森林,那么比大象还大的动物有自己的森林吗?(2)一片草地上;大象;巨人;草地(3)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能结合文意和个人的理解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故答案为:(1)小蜗牛去寻找森林,但他是不会那么顺利找到的。

小蜗牛没见过森林,也不知道森林在哪里。

这可能不是真正的森林。

对于小蜗牛来说,草地就是森林,对大象来说,几棵大树就是森林,那么比大象还大的动物有自己的森林吗?(2)一片草地上、大象、巨人、草地(3)略【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园春(节选)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脸迎人,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

冬眠(mián)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mǎn)黄金,紫云英染得满(mǎn)地嫣(yān)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wān)豆花的香气,燕子和黄莺(yīng)忘忧的歌声……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yùn)育着梦想和希望。

(有删改)(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遍________(piàn biàn)野铺________(pù pū)满尽________(jìn jǐn)情嫩________(lùn nèn)绿(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概括写故乡的三月景色美的句子。

(3)下列哪些景物在选文中被描写过?()A. 好梦初醒的草木B. 初熟的少女C. 紫云英D. 油菜花E. 黄金【答案】(1)biàn;pū;jìn;nèn(2)故乡的三月。

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3)A,C,D【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iàn、pū、jìn、nèn(2)故乡的三月。

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3) A C D【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短文。

完成练习。

我家的小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流连忘返。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其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的玫瑰。

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

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大人们在这里看报。

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气。

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院子的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

园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

一眼看去,真惹人喜爱。

(1)本段中有两个形容“绿”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发出醉人的香气。

”这句话写出了()A. 葡萄长得多,有时香气会使人像喝醉酒一样糊里糊涂。

B. 葡萄不但长得多,而且香气使人陶醉。

(3)本段有________句话,第二到第九句是按________(A.方位顺序B.时间顺序)写的。

小院西面是________,北面有个________,院子东面种着________,南面是________。

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________。

(4)本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5)仿照本文的写作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地方,如我家的阳台、我家的客厅……【答案】(1)碧绿;绿油油(2)B(3)10;A;花圃;葡萄架;白杨;小菜园;葡萄架(4)我家的小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流连忘返。

(5)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

带着问题细读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仿照仿照本文的写作顺序,将自己观察时的思法、提出的问题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句式相似,能做到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语意连贯即可。

故答案为:(1)碧绿、绿油油(2)B(3)10、A、花圃、葡萄架、白杨、小菜园、葡萄架(4)我家的小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流连忘返。

(5)略【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变色龙的尾巴变色龙待在一棵树下,它看见一条乌梢蛇正在追逐一只壁虎。

只见壁虎从容不迫地抛下了自己的尾巴,乌梢蛇张开大口把正在扭动的壁虎尾巴吞下去,壁虎就趁机从容不迫地逃走了。

第二天,变色龙见到壁虎,问道:“壁虎兄弟,你把尾巴扔给了乌梢蛇,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吗?”______会的______变色龙大哥______要不了几天______我就能长出新的尾巴来______用这种方法逃避敌人可灵啦______你也有断尾巴的本领______怎么不学学我呢______变色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有一天,变色龙在树干上休息,乌梢蛇偷偷地朝它爬来。

变色龙毫不在意,它按照壁虎的方法把尾巴扔给乌梢蛇吃。

谁知变色龙的尾巴是紧紧缠绕在树干上的,它只有依靠这种方法才能在树上生活。

失掉了尾巴的变色龙再也抓不住树干,“扑通”一声从树上摔了下来。

它临死前才懊悔道:“我有着变色躲避敌人的本领,却要去学什么断尾术,真是自讨苦吃啊!”(1)根据所给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①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________②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________(2)给文中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会的________变色龙大哥________要不了几天________我就能长出新的尾巴来________用这种方法逃避敌人可灵啦________你也有断尾巴的本领________怎么不学学我呢________(3)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4)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变色龙为什么又认为学断尾术是自讨苦吃呢?(5)你从变色龙身上得到什么启示?()A.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借鉴过来为自己所用。

B.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更要善于模仿别人的长处。

C. 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氏处。

【答案】(1)从容不追;懊悔(2)“;,;,;,;。

;!;,;?”(3)第1自然段;第2至第4自然段;第5至第6自然段。

(4)壁虎的尾巴是用来逃生的。

因为变色龙认识到自己的尾巴是生存工具,断尾之后就只能被吃。

(5)C【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