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水量计算
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积(ha公顷)其中⼀、暴⾬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设计降⾬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历时(min)t1——地⾯集⽔时间(min)t2——⾬⽔在管渠内流⾏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集⽔时间t1受⽔区⾯积⼤⼩、地形陡缓、屋顶及地⾯的排⽔⽅式、⼟壤的⼲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或铺装场地较多及⾬⽔⼝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区⾯积较⼤,⾬⽔⼝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地区的排⽔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在管渠内流⾏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I1式中v——流速(m/s)R——⽔⼒半径(m) I——⽔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断⾯的过流⾯积(m2)X——接触的输⽔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排⽔系统可采⽤同⼀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般采⽤0.5~3年,重要⼲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般采⽤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一、根据你所处的地区汇水面积计算雨水水量。
二、根据你的地面种类确定径流系数,路面越不易向地下渗水系数越大,比如混凝土路面一般为0.85~0.95。
反之,系数越小,比如绿地一般为0.1~0.2。
三、然后你便可以计算雨水量了。
雨水水量=汇水面积×设计暴雨强度×径流系数。
1、因为有的地方降雨量相当少,甚至多年不降雨,2113用毫米才能方便统一测量计算。
也可以说是国际惯例吧。
2、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5261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
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里有多少呢?我们知道,每4102亩地面积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于每亩地里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
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这样,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于向每亩地浇了约650公斤水。
据测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1653透3厘米~6厘米。
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听到小雨、中雨、暴雨等专业术语,它们专之间有何区别呢?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为5毫米~18毫米,中雨为10毫米~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毫米~38毫米,大雨为25毫米~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
75毫米。
24小时内雨量超过属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雨水排水计算

雨水排水计算
依据GB-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雨水排水量按下
式计算
Q —雨水设计流量 ( L/s )
F —汇水面积 ( L×W )m2
q —设计暴雨强度 L/(s.hm2)
ψ —径流系数,可参考下面的表格。
注:
Q,就是区间类设计的排水沟需要承担的雨水排水量,如果需要知道每米沟体承担的排水量,就要除以设计的沟体总长度。
F、指需要排水的区间汇水面积(长度L×宽度W)。
q,当地的暴雨强度,计算时应依据设计规范取值,查查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等资料,可查找不同地区不同重现期的暴雨强度表。
ψ、径流系数,不同地面材料,径流系数不一样,具体可
参照下表取值。
地面种类径流系数绿地 0.1 各类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 0.5~0.95 大块石铺切路面及广场 0.55~0.70 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及广场 0.55~0.65 级配碎石路面及广场
0.40~0.50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及广场 0.35~0.40 非铺砌土路面 0.25
温馨提示:
在地形比较复杂时,如地面周围有建筑,建筑屋顶水由水管直排地表;排水区域周围有大的坡体等等,那么就得多划分排水区域或设定水沟拦截下水。
室外排水计算公式

室外排水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室外排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雨水的排放和处理,对于保障建筑物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室外排水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降雨量、地形、土壤类型等。
为了更好地进行室外排水设计,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
室外排水计算的基本公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计算雨水径流量的公式,另一类是用于计算排水设施的尺寸和数量的公式。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类公式。
一、雨水径流量的计算公式。
1. 美国合理公式。
美国合理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雨水径流量的方法,其公式如下:Q = CIA。
其中,Q为径流量,C为径流系数,I为降雨强度,A为流域面积。
2. 曼宁公式。
曼宁公式是另一种常用的计算径流量的方法,其公式如下:Q = (1.49/n)A(Rh^(2/3))S^(1/2)。
其中,Q为径流量,n为曼宁系数,A为流域面积,Rh为河道横截面的湿周,S为河道横截面的坡度。
以上两种公式都是常用的计算雨水径流量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排水设施尺寸和数量的计算公式。
1. 法国公式。
法国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排水设施尺寸和数量的方法,其公式如下:Q = KSC。
其中,Q为排水量,K为系数,S为流域面积,C为降雨强度。
2. 曼宁公式。
曼宁公式也可以用于计算排水设施的尺寸和数量,其公式如下:Q = (1.49/n)A(Rh^(2/3))S^(1/2)。
其中,Q为排水量,n为曼宁系数,A为流域面积,Rh为河道横截面的湿周,S为河道横截面的坡度。
以上两种公式都是常用的计算排水设施尺寸和数量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进行室外排水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除了上述介绍的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设计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进行计算时,要考虑到地形、土壤类型、建筑物的排水需求等因素,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暴雨天气下的排水能力和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
在进行雨水流量计算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当的气候、降雨情况、土利用、形势等多种因素,以确定合适的设计标准和流量计算公式。
在进行室外排水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物所在区的降雨情况。
降雨量是影响雨水流量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当的历史降雨数据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设计雨量进行计算。
而对于大多数区来说,通常采用的是一小时内的暴雨设计标准作为基准值,这样能够有效保证排水系统在暴雨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我们还需要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土利用和形势情况。
不同的土利用和形势会对雨水的流动和集中产生影响,在进行流量计算时需要进行合理的修正。
对于高势和大面积绿区域,雨水流速较快,需要考虑排水渠的设计和流速控制;而对于低洼形和密集建筑区域,雨水集中和排水系统的负荷会较大,需要特别关注雨水的集中排除和排水系统的负荷能力。
在具体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中,一般来说会涉及到单位时间内的雨水流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一般如下所示:\[ Q=C_i*A*\text{Rainfall} \]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雨水流量,单位为m3/s;Ci为径流系数,是表径流流量与总降雨量之比,取值通常在0.1-0.8之间;A表示流域面积,单位为km2;Rainfall表示降雨强度,单位为mm/h。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对不同流域的雨水流量进行计算,并为后续的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是建筑物排水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内容,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当的气候、降雨情况、土利用、形势等多种因素,以确定合适的设计标准和流量计算公式。
在进行雨水流量计算时,需要特别关注降雨量、径流系数和流域面积等关键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在暴雨天气下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以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大全

给排水专业计算公式大全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程,而排水专业计算公式是保证排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排水专业常用的计算公式,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一、流量计算公式1.管道流量计算公式Q=V×A其中,Q表示管道流量,V表示流速,A表示管道横截面积。
2.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C×i×A其中,Q表示雨水流量,C表示径流系数,i表示降雨强度,A表示集水面积。
3.雨水排水量计算公式V=Q×T其中,V表示雨水排水量,Q表示雨水流量,T表示持续时间。
二、水力计算公式1.普朗克公式V=C×R^0.63×S^0.54其中,V表示水流速度,C表示流速系数,R表示水力坡度,S表示水力半径。
2.曼宁公式V=(1/n)×R^0.667×S^0.5其中,V表示水流速度,n表示河床粗糙系数,R表示水力半径,S表示水力坡度。
三、水头计算公式1.水头损失计算公式H=∑(ξ×L×V^2)/(2g)其中,H表示总水头损失,ξ表示管道阻力系数,L表示管道长度,V表示流速,g表示重力加速度。
2.水力坡降计算公式S=∑(ΔH/ΔL)其中,S表示水力坡降,ΔH表示高度差,ΔL表示水流的水平距离。
四、阻力计算公式1.流体阻力计算公式F=R×A×V^2其中,F表示阻力,R表示阻力系数,A表示阻力面积,V表示流速。
2.管道阻力计算公式ΔP=λ×(L/D)×(V^2/2g)其中,ΔP表示管道阻力损失,λ表示摩阻系数,L表示管道长度,D表示管道直径,V表示流速,g表示重力加速度。
五、泵站计算公式1.泵站扬程计算公式H=Hs+Hf+Hw其中,H表示总扬程,Hs表示水泵静态扬程,Hf表示摩擦损失扬程,Hw表示水位涨落扬程。
2.泵站功率计算公式P=Q×H×η其中,P表示泵站功率,Q表示流量,H表示扬程,η表示泵机效率。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返回本书总目录
5.径流系数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2 系统计算原理与参数
返回本书总目录
1.雨水斗泄流量
重力流状态下,雨水斗的排水状况是自由堰流,通过雨水斗
的泄流量与雨水斗进水口直径和斗前水深有关,可按环形溢
流堰公式计算: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3 设计计算步骤
返回本书总目录
2.天沟外排水 天沟布置 即确定天沟的分水线及每条天沟的汇水面积;按照屋面的
构造一般应在伸缩缝或沉降缝作为天沟分水线,单坡的排泄长 度不宜大于 50m。天沟较长时,坡度不能太大,但最小坡度不 得小于0.003。
确定天沟断面 天沟形状:矩形、梯形、半圆形、三角形等。 天沟尺寸:根据排水量、天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每一条天沟
管径 I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75mm
3.07 3.77 4.35 4.86 5.33 5.75
100mm 150mm 200mm 250mm
6.63 8.12 9.38 10.49 11.49 12.41
19.55 23.94 27.65 30.91 33.86 36.57
211(110.85lgP) q
(t8)0.70
后退
前进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6.3 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3.1 屋面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设计降雨历时可按5min计算, 居住小区的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
t t1M2t
(完整版)雨水流量公式详解(含计算过程及结果)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水量计算
【篇一:雨水回用计算书】
1、屋面雨水:
按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⑥选雨水提升泵sv402(q=4/h,h=14.5m,n=0.37kw,一用一备)
⑦选雨水回用泵sv403(q=4.2t/h,h=22m,n=0.55kw,一用一备)⑦雨水调节池调节容积取日处理水量的50%.(v=8吨)。
【篇二:雨水量计算】
1、屋面汇水面积:氰化钠仓库为60m2,浴室为23.4m2。
地面汇
水面积:2467.62m2。
2、潞西地区暴雨强度公式:
(参照腾冲地区)qj=4243(1+0.96lgp)/t+13p0.09。
取重现期p
为5a,t为5min。
经计算,qj=362.3(l/s.hm2)
考虑初期雨水收集,降雨历时按30min算,经计算雨水量为
185.49m3。
雨水收集池有效容积约为190m3。
【篇三:雨水回收平衡计算】
苏州地界御园置业有限公司a地块雨水收集平衡计算书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穹窿山风景区的兵圣路东西两侧,分a、b两个地块,兵圣路西侧为a地块,东侧为b地块。
北侧距绕城高速公路
约100米。
a地块南侧为穹窿山山体,西侧为自然村庄;b地块东南
侧为湖面。
项目依山傍水,交通及景观优势明显。
b地块业态为宾馆酒店,a地块业态为服务型公寓。
本次报审为a地块。
a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2266.4平方米。
2.雨水量平衡分析
雨水收集拟用于绿化浇洒和道路冲洗,根据建筑物布局特点及雨水
回收利用要求,本项目a地块在地下车库内设置一座雨水收集池(143 m3),雨水处理设备设置于土建机房内。
本地块拟收集部分
屋面、道路雨水,雨水收集面积:屋面3295㎡;路面:2155㎡
a.根据《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tj113-2011 中3.2.1 条规定
雨水设计径流总量
公式计算:
hy —设计降雨厚度(mm),取1042mm;(按苏州2003~2012
年逐月资料累加而成)
f —计算汇水面积(hm);
表1. 汇水面积及雨水径流量
b.可回用雨水总量:
w?w??
23
式中:w-- 需收集雨水总量t/y;
w-- 雨水径流总量t/y; ?--- 季节折减系数,取0.85; ?--- 初期雨水弃流系数,取0.87。
则本小区雨水回用收集面可收集雨水量:3526t/y。
c. 设计用水量计算
(3)绿化及道路年总用水量为:2820+178.5=2998.5 m3。
(4)平均月用水量为:2998.5/12= 250m3 根据表2,年利用总雨水量:2763.5m3
表2.雨水量月平均表
雨水收集后用于道路浇洒、绿化喷洒,根据区域内布局特点及雨水回收利用的要求,收集区域内部分屋面雨水和部分道路雨水,设计收集雨水量按5天绿化及道路冲
洗水量,设计收集雨水量为143立方米。
3.雨水收集系统流程图(1)绿地面积为:9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