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令狐文艳创作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报告: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尽道矣!”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价值观
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任重责大的责任感: 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国家、民族负责; 孝:孝悌也者,为人之本,对父母、长辈负责; 节:相敬如宾,携手偕老,对配偶、家庭负责; 义:荣辱与共,重于泰山,对朋友负责。
(三)对“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反省:
“反省”是人类最高的灵性,“吃一堑, 长一智。” (1)当时不“打倒孔家店”,不足唤醒世人:
打倒的是为没落的封建阶段所利用的; 打倒的是囿于历史条件的“形而下”; 打倒的是不利于当时社会变革与发展的。
(2)中华文化哲理是长青之树:
冯天瑜教授:元典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 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各时代的 人类所始终关心的不朽的主题。元典提供的是 一种哲理式的框架,而非实证式的结论;是一 种开放式的原型,而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之 不致因内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局限而沦为明日的 黄花,而以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 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
“和平共处”,“和为贵”。 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
1988年巴黎诺贝尔奖金者聚会,引孔子思想。
《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9日第一版
(三)爱好和平
罗素:
“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 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 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 望得到回报。”
(四)勤劳勇敢
李苦禅:
“画的价值,重在人格。” “人格 —— 爱国第一。”
(一)爱国主义
爱国 爱民,民为邦本。
老子:反战,无为。 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古子。 包含四点:
浅谈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浅谈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动力二热电高配班组曹萌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鼓舞人民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斗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牢固精神纽带和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和提高生命活力的保证。
形势在不断变化,实践在不断发展,培育与形势和实践相适应时代精神,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和提升生命活力的精神动力,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保证。
从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中,就能十分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培育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培育的抗洪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五种革命精神”、孔繁森精神、郑培民精神、抗“非典”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都鲜明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成为我们党历史上宝贵的时代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时代推动的事业,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分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分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45196d8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3.png)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
改革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特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不竭动力源泉。
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励精图治、永不停息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它要求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始终,都要努力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依法办事,就是一切政党、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政府权力的行使严格以法律为准绳,公民的合法权益严格受法律保护,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都要严格受到法律的追究。
面向世界,就是立足中国国情,服务国内大局,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交往与合作,广泛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
大学生职业素养道德法治知识点

大学生职业素养道德法治知识点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代概念:由19大提出,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层定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1.中国梦(1)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2)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2、思想道德素质(1)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2)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3)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治素养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基本问题1、大学生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①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2)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1、人生观: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已成为世界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 同的意志和精神追求 。 当
今时代 , 和平与发展是 时代 的主题。
二、 民族 精 神 及其 特 征
所体现 的身心和谐 ;3 推崇仁爱宽容 、 () 平等精神在人与人关
系 中所体现 的人 际关 系和谐 ;4 重视崇德 尚义 、 () 厚德载物 。
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 中所体现 的社会关系和谐 。
作 者 简介 : 克歌 (9 2 ) 男 , 阳理 工 学院 讲 师 。 王 1 7一 , 南
・
16・ 6
三、 时代 精 神 与 民族 精 神 之 间 的藕 合 关 系
是社 会 主义 思 想道 德建 设 的指 导 方针 . 激励 全 民族 奋 发 向 是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形成全 民族奋发向上的精 上 的精神力量和维 系全 民族团结奋斗 的精神纽带 。
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对时代潮 流反映 的程度。 时代精神具有 时代的 、 历史 的特点 , 它随着时间 的推移 , 而不断变化 发展 ,
并推 陈 出新 。在 当 今 的 历 史 时代 里 , 以马 克思 主义 为 指 导 的
社会建设” 就是 民族精神所体现 出来的。 。 其所体 现的和谐思
想可 以通过 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注重整体精 神 , () 强调 以爱
时代精神是历史 时代的本质特征及其发 展趋势在社 会 心理 、 群众情 绪以及精神文化等方 面的反 映 , 是一个 在社会 最新 的创 造性实践 中孕育 和激 发出来的 、反映社会进步 方 向、 引领 时代 进步潮流的社会集体意识 , 是一个社会 最新 的
去其糟粕 , 使之 于当代社会相适应 、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 保持 民族 明 体 四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如何理解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辩证统一?-最新范文

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
的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道德規范、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培育、
继承、
发展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的底气、
是中华民族风雨无阻、
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
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
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自甘落后、
故步自封,
也不满足于取得的成就,
不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自满自足、
裹足不前,
而是以落后就会挨打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自我警醒,
以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的奋发精神和竞争意识自我激励;
体现为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锐意进取的
精神状态,
有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闯劲,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
时代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
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
使得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
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者:李冠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2期李冠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就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具体表现为对养育自己的锦绣家园的衷心赞美和深深依恋之情;对祖国富饶辽阔的国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灿烂的文明,以及各种闻名于世的辉煌成就的自豪感;对祖国各族人民和骨肉同胞的热爱和亲切感;维护祖国的荣誉、国格和民族尊严的高度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对祖国无限忠诚,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无比关心,愿意为祖国的独立富强和繁荣昌盛而献身的高度义务感和牺牲精神。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爱国主义的初始形态,主要表现为古代社会的忠君意识和民族意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与传统爱国主义相比,今天的爱国主义更加强调开放、包容和理性。
开放、包容、理性的爱国主义在继承以往我国爱国主义合理内核和精华的同时又吸纳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它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与光明的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
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令狐文艳
如何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
改革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特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党带领人民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不竭动力源泉。
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
成就。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既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励精图治、永不停息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它要求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始终,都要努力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
依法办事,就是一切政党、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政府权力的行使严格以法律为准绳,公民的合法权益严格受法律保护,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都要严格受到法律的追究。
面向世界,就是立足中国国情,服务国内大局,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交往与合作,广泛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