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词语翻译难点点拨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案

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案

中学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案1. 前言在学习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中学生的难点和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本教案特别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 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异。

文言文具有严谨、简练和充满修辞的特点,而且使用了许多古代汉字和词语。

因此,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重古汉字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3. 确定文言文翻译的目标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需要明确翻译的目标。

有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按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保持文言文的古风。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按意译的方式,用现代汉语表达相同的意思。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4. 掌握常见文言文翻译技巧4.1 字词翻译技巧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字词的翻译技巧。

比如,"吾"可以翻译为"我","儿"可以翻译为"的"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文言文的特殊用法,例如"不可胜"可以翻译为"不能胜过"等。

4.2 句子结构翻译技巧文言文句子结构复杂,有时候需要颠倒语序,才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翻译句子结构时,可以根据文言文的语法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通顺。

4.3 修辞手法翻译技巧文言文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在翻译修辞手法时,我们需要在保持句意的基础上,尽量还原文言文的修辞效果。

5. 练习与总结为了提高语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翻译技巧。

练习后,可以与同学们一起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6. 结束语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

第八章文言文教学(提纲)

第八章文言文教学(提纲)

第八章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文言文的文体知识文言,指“五四运动”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是文言文教学的启蒙阶段。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是:1.言文分离。

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

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

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

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2.长久不变。

一直到“五四运动”以前,文言作为占统治地位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下来,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

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语言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词汇,在文言里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早已消失,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

虽然后世人们在模仿中难免会掺入些许当时的口语,从而给文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3.语言简练。

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

可以说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

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文言文之翻译技巧教学提纲

文言文之翻译技巧教学提纲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删减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 当作东道主。 2、渑池会 既罢,赵王等归国,以相如功大,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 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
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 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2、夫战勇气也。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㈤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
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
⒈沛公谓张良曰:“( 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
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而(竭鼓。)
(省略谓语)
⒊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宾语)
⒋今以钟磬置 (于水)中。
(省略介词)
㈥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 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 告老还乡。
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立威信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
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 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 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 ⒈赵惠文王十六年 ⒉庐陵文天祥 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0208-七、八年级文言文词语归纳一词多义教学提纲

0208-七、八年级文言文词语归纳一词多义教学提纲

七、八年级文言文词语归纳一词多义一1、之:(1)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2)子将安之.动词,去(3)得一人之.使助词,的(4)西蜀之.去南海助词,放在主谓之间,无意义2、闻(1)有闻.而传之者听到(2)闻.之于君使听到3、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2)以.故东徙因为(3)吾欲辱之,何以.也用(4)以.告富者把4、于(1)闻之于.宋君向,对贫者语于.富者曰对(2)非得一人于.井中在5、使(1)得一人之使.劳动力7、其(1)其.一贫其中(2)为其.来也代词,代他(3)其.实味不同代词,代它们,指橘和枳8、而(1)子何恃而.往表修饰,不译(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表转折,却9、焉(1)寡人反取病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啦”(2)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用在陈述句后,表加强语气的助词二1、故(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2)马无故.亡而入胡缘故(3)桓侯故.使人向之。

特意(4)故.有所览辄省记所以2、见(1)见.贤思齐焉看到(2)晏子将使.楚出使(3)使.民善盗耶让6、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2)生于淮北则为.枳成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4)众服为.确认认为(5)为.其来也相当于“于”,在(2)扁鹊见.蔡桓公拜见3、从(1)则其善者而从.焉跟随,引申为学习(2)命小奚以木板束书从.跟从4、固(1)然后社稷可固.巩固(2)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本来5、益(1)不治将益.深更(2)至于斟酌损益.增加6、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先生,这里指孔子(2)子不闻藏书者乎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3)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儿子7、然(1)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样(3)豁然.开朗……的样子8、与(1)往借不与.给(2)为一说,使与.书俱和、同9、其(1)择其.善者而从焉他的(2)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他的(3)其.犹是也夫语气副词三1、寻4、且(1)且.焉置土石况且(2)年且.九十将近5、若(1)若.以与.我如果,给(2)不若.人有其宝如6、谢(1)愿岁并谢.逝去,消去(2)从而谢.焉辞谢四1、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2)自.非亭午夜分若,如果2、绝(1)沿溯阻绝.阻绝(2)绝.山献多生怪柏极高的(3)哀转久绝.消失3、以(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当作“似”,好像(2)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因为4、其(1)飞漱其.间指示代词,那(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不久2、曾(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甚至,连……都……(2)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3、志(1)处处志.之做标记(2)寻向所志.标记(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代词,它们的5、故(1)故.渔者歌曰所以(2)鸠曰:“何故.?”原因、缘故6、为(1)为.溪在州右因为(2)则可为.都邑之胜境成为(3)为.之怅然替(4)俾为.亭宇变成(5)山峦为.晴雪所洗被7、作(1)冻风时作.起(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作为8、虽(1)游人虽未胜虽然(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9、一(1)上下一白全(2)一童子烧酒一个九年级文言词语归纳。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六字翻译法——留、删、换、调、补、贯。

2、运用方法翻译文言文语句。

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二、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与学生交流,活跃气氛)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二)、我是千里马!(方法指津)1、男生朗读《东施效颦》原文,然后女生朗读译文。

提醒注意红色的字。

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译文:西边一位姓施的美女得了心病皱着眉头走在街上,同村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很美,回家也捧着心皱眉。

村里的富人看见她,就紧紧地关上门不出来;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就带着妻子离开她跑。

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2、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红色字体部分的错误,指出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并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通过例子归纳具体方法。

(直译:留删换调补)3.出示例句:“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让学生用刚才的五种方法字字落实进行翻译。

学生译出后发现不对,教师引导其找出第六种方法“贯”(意译:贯)4.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三)、中考练兵1.出示四个句子,让学生根据所学六字翻译法进行翻译。

出示: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文言文翻译指导

文言文翻译指导

文言文翻译指导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难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部分正确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要求:信、达、雅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原则: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方法:一、对译对应翻译:把古代汉语的单音词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字的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2、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

二、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古今异义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拜访他。

3、徐公来,孰视之。

徐公来了后,(邹忌)仔细地看他。

三、删减删除省略:删去同义的一个词;删去文言虚词: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表顺接、修饰等的连词、起补足音节、停顿或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删去偏义复词中做陪衬的词素。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次向藏书的人家借书。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3、昼夜勤作息白天黑夜都勤于劳作。

四、保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物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一、教案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

2. 学会使用“六字诀”进行文言文翻译。

3. 提高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的识别,以及“六字诀”的运用。

2.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的翻译,以及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复习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

2. 讲解:讲解“六字诀”的具体运用,并通过例句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翻译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文言文句式和翻译技巧。

2. 运用举例法,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翻译中提高翻译能力。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句式: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被动句等。

2.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等。

3. “六字诀”翻译法:直译、意译、替换、增删、调整、标注。

六、教学步骤1. 步骤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2. 步骤二:讲解“六字诀”的第一个字“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地名等。

3. 步骤三:讲解“六字诀”的第二个字“补”,即补充省略的成分。

4. 步骤四:讲解“六字诀”的第三个字“删”,即删除不译的词语。

5. 步骤五:讲解“六字诀”的第四个字“换”,即替换古今异义词。

6. 步骤六:讲解“六字诀”的第五个字“调”,即调整句子结构。

7. 步骤七:讲解“六字诀”的第六个字“标”,即标注特殊句式。

七、课堂练习1. 练习一:让学生翻译一些含有基本句式的文言文句子。

2. 练习二:让学生翻译一些含有特殊句式的文言文句子。

3. 练习三:让学生运用“六字诀”翻译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句子。

八、课后作业1. 作业一:复习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整理笔记。

2. 作业二:翻译一篇短篇文言文,运用所学的“六字诀”。

九、教学评价1. 评价一: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翻译技巧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固定词语翻译
难点点拨
文言文固定词语翻译难点点拨
文言文中的一些固定词语有固定的意思,表现古代文化特征或某些特殊称谓。

这里辑录高考常用的一些固定词语作些解释,以供参考。

1.表示官职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2.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3.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4.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5.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

①知。

如: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②行。

如:迁左丞,行徐州事。

③主。

如:“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史记?吕太后本纪》)
6.一些不需翻译的固定称谓
①武官。

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②中央文官。

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③地方文职。

一般称呼为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州、知府、令等。

④掾: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淄市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